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及家庭功能对妊娠晚期孕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80例妊娠晚期孕妇的社会支持、家庭功能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妊娠晚期孕妇的SAS得分为(45.36±9.89)分,SDS得分为(52.19±12.01)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 < 0.01)。不同孕次、家庭人均月收入和不良孕产史妊娠晚期孕妇的SAS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是否在职和有无不良孕产史妊娠晚期孕妇的SDS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妊娠晚期孕妇的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值为(41.25±7.23)分,家庭功能总得分为(7.56±1.5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度和家庭功能总分与妊娠晚期孕妇SAS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1和P < 0.05);家庭功能总分、不良孕产史及主观支持度与妊娠晚期孕妇SDS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5~P < 0.01)。结论社会支持及家庭功能对妊娠晚期孕妇的心理状态有较大影响,提升社会支持水平,保持良好家庭功能状态,有利于缓解妊娠晚期孕妇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社会支持、希望水平、负面情绪、遵医行为现状,探讨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负面情绪、遵医行为相关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PCI术冠心病病人中抽取93例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社会支持量表(SSRS)、希望量表(HHI)、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遵医行为等,分析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负面情绪、遵医行为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社会支持量表得分(41.15±6.48)分、希望水平得分(35.75±5.84)分、焦虑得分为(45.25±5.64)分、抑郁得分为(48.35±6.12)分、遵医行为得分为(4.38±0.87)分。单因素分析发现冠心病病人PCI术后不同家庭月收入组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焦虑、抑郁得分呈负相关(P < 0.01),与希望水平得分及各维度得分、遵医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 < 0.05~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社会支持的有希望水平、焦虑、抑郁、遵医行为(P < 0.05~P < 0.01)。结论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社会支持、希望水平、遵医行为处于中等水平,焦虑抑郁也有发生,希望水平、焦虑、抑郁、遵医行为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社会支持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ICU清醒病人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ICU危重症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照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前瞻性护理干预。2组病人均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2组病人干预前的PSQI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PSQI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干预前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清醒病人,有助于改善病人睡眠质量,且能缓解其焦虑、抑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母亲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2例残疾儿童患者母亲进行调查。结果SAS为(41.31±6.85)分,SDS为(49.59±3.89)分;干预后SAS为(37.09±3.08)分,SDS为(45.57±3.71)分,焦虑、抑郁重度症状人群消失,中、轻度症状人数下降(P〈0.05)。结论听力障碍儿童母亲抑郁、焦虑情绪高于一般人群,通过培训、心理疏导、提供家长倾诉平台等多种干预措施,减轻其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心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其家长,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FM)、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家长负性心理得分为(1.71±0.84)分,高于国内常模(1.45±0.79)分(P < 0.01);且家长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偏执、恐惧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心理呈正相关(P < 0.05~P < 0.01)。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心理呈正相关,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确保家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某高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关系,为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825名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心理复原力、自我怜悯、宽恕等方面调查,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4.36%(366/825),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9.88%(329/825)。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自评家庭经济状况、母亲不同受教育程度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和P < 0.05);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P < 0.01和P < 0.05)。有无抑郁、焦虑症状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自我怜悯量表、宽恕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心理复原力量表的力量性维度、自我怜悯量表的自我友善和正念维度、宽恕量表的宽恕他人和宽恕自己维度均为大学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P < 0.05~P < 0.01),而心理复原力量表的坚韧性维度是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P < 0.05);心理复原力量表的力量性维度、自悯量表的自我友善、宽恕量表的宽恕他人和宽恕自己维度得分均为大学生焦虑症状的保护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心理调适能力与大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与母亲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以婴幼儿喘息患儿60例为观察组,体检正常的儿童60例为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母亲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对观察组母亲心理干预1年,比较干预前后患儿母亲SAS、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母亲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2.72±4.54分和40.17±5.65分,高于对照组母亲的36.68±3.67分和35.05±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母亲心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6.42±3.73分和38.13±4.96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喘息患儿母亲更易发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心理疏导对改善患儿母亲心理状态有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偏头痛病人认知能力改变及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选取偏头痛病人151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病人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分为认知下降组和正常认知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视觉模拟量表(VAS)、头痛影响试验6(HIT-6)、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病人临床病情及精神状态进行评价比较。结果151例偏头痛病人,有38例(25.2%)出现认知能力下降。认知下降组头痛强度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更大(P < 0.05)。认知下降组和正常认知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认知功能障碍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236,0.281,P < 0.05)。结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偏头痛病人,头痛的严重程度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更大,偏头痛的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焦虑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成都孤独症患儿家长的心理现状。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孤独症患儿家长和健康儿童家长各40例进行评分。结果:孤独症儿童组SDS、SAS和SCL-90的量表总均分和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睡眠及饮食)8个因子均高于正常儿童组(P<0.05);患儿父亲仅抑郁因子得分高于健康儿童父亲(P<0.05);患儿母亲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睡眠及饮食)8个因子得分较正常儿童母亲高(P<0.05);在恐怖和其他(睡眠及饮食)2个因子上,患儿母亲得分比父亲高(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父母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需重视他们的需求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对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围术期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闭角型青光眼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干预至出院,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眼科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病人焦虑抑郁程度、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并对比2组病人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心理韧性、应对方式、SF-36评分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坚韧、自强、乐观、心理韧性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SF-36量表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可降低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围术期刺激源强度,促进适应性反应,提高病人心理韧性,改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心智图的护理干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主要照顾者,通过电脑随机数字生成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儿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智图进行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患儿的住院时长。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疾病认知度问卷对2组主要照顾者入院时、出院时的负性情绪及疾病认知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2组主要照顾者SAS、SDS评分以及疾病认知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主要照顾者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疾病认知程度均高于入院时(P < 0.01),且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疾病认知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基于心智图的护理干预能很好地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并提高其疾病认知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对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病人心理应激水平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行IVF-ET治疗的11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58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完成胚胎移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使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估病人睡眠状况,采集病人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病人皮质醇水平;治疗后使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病人幸福感进行评估,在治疗后1个月行超声检查,确认病人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前2组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前2组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MUNSH量表负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正性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减轻IVF-ET病人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病人睡眠质量以及幸福感,有效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该科行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状况以及探讨术后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该科连续行择期CABG术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1周内和术后出院前1天使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进行抑郁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状况评定。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存在抑郁焦虑状态把患者分为抑郁焦虑组和非抑郁焦虑组,对比分析两组间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手术前共有20例(32.8%)阳性患者,其中10例患者存在抑郁状态,7例患者同时存在抑郁和焦虑状态,3例存在焦虑状态。手术后共有29例(47.5%)阳性患者,其中15例患者存在抑郁状态,12例患者同时存在抑郁和焦虑状态,2例存在焦虑状态。术后抑郁标准分显著高于术前抑郁标准分(P=0.022),焦虑标准分术前、术后虽然差异没有显著性,但术后焦虑标准分平均值高于术前。比较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发现抑郁焦虑组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分项评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焦虑组(P=0.001,P=0.036),其他分项和总评分差别没有显著性,但平均值均低于非抑郁焦虑抑郁组。结论CABG术后存在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分项评分显著降低不存在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需要引起重视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影响及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纳入研究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化疗前后采用QLQ-C30、SAS、SDS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评价。结果化疗后整体生活质量和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较化疗前降低,认知功能评分较化疗前提高,化疗后恶心与呕吐、食欲丧失、便秘评分较化疗前升高,疼痛、气促、失眠、经济状况评分较化疗前降低(P均<0.01)。化疗后SAS、SDS评分和严重程度较化疗前升高(P均<0.01)。化疗前QLQC30量表仅疼痛和失眠与SA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疼痛、气促、失眠与SDS评分有显著相关,均呈正相关(P均<0.05)。化疗后QLQ-C30量表整体生活质量、情绪功能与SAS评分呈负相关,整体生活质量、情绪功能、认知功能SDS评分呈负相关,恶心与呕吐、食欲丧失、便秘、经济困难、SAS和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文化程度、经济收入、SAS评分和SDS评分是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焦虑和抑郁症状加重,在癌症相关症状减轻的同时化疗不良反应及经济困难对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产生明显影响,应加强化疗患者不良反应预防、治疗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5.
俞汀  朱锋  林琳  汤玉蓉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641-1644
  目的   探讨合并上消化道症状(GI)对功能性便秘(FC)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   方法   根据罗马Ⅳ标准纳入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动力中心就诊的156例FC患者,分别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分量表(GSRS)、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估患者上消化道症状、焦虑、抑郁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结果   156例FC患者中有95例(60.90%)合并上消化道症状。其中,单纯合并反酸/烧心11例(7.05%),单纯合并上腹胀23例(14.74%),单纯合并嗳气11例(7.05%),同时合并反酸/烧心与上腹胀7例(4.49%),同时合并嗳气与上腹胀32例(20.51%),同时合并嗳气与反酸/烧心11例(7.05%)。与无上消化道症状组相比,合并上消化道症状组SAS、SDS评分显著增高(均P < 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降低(均P < 0.05)。而在合并上消化道症状的FC患者中,同时合并嗳气与上腹胀组SAS、SDS评分最高,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最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同时合并嗳气与上腹胀及SAS评分高是SF-36总评分的负性预测因子(均P<0.05)。   结论   反酸/烧心、上腹胀及嗳气是FC患者最常见的上消化道症状,合并上消化道症状加重FC患者焦虑、抑郁,降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急诊病人引入灵性照护对其生理应激状态、家属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急诊患儿,以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依据,将纳入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则实施灵性照护模式。2组患儿于来院当时及出院当天均接受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表测评;监测2组患儿于来院当时及出院当天的心率、收缩压值;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负性情绪测评的工具,对2组患儿家属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进行测评;比较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病人干预前的心率、收缩压、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心率、收缩压、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7.6%,高于对照组的80.9%(P < 0.05)。结论灵性照护模式应用于急诊患儿,则能减少机体的应激状态,且能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24):4368-4372
Background  The effect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n the recurrence of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fter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 (CPVA) are not clear. Whether CPVA can alleviat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of persistent AF patients is unknow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y-four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F, of which 43 treated with CPVA (CPVA group) and 103 treated with anti-arrhythmics drugs (medicine group), were enrolled. The 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in all patients.
Results  The scores of SAS (40.33±7.90 vs. 49.76±9.52, P <0.01) and SDS (42.33±8.73 vs. 48.17±8.77, P <0.01) decreased 12 months after CPVA. Over 12 months follow-up, AF relapsed in 17 patients in CPVA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data in the recurrent group (17 patients),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non-recurrent group (26 patients) at baseline.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normal scores of SAS and SDS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AF recurrence after CPVA.

Conclusion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crease the recurrence risk of persistent AF after CPVA. CPVA can ameliorat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