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沙替丁联合血浆置换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分为A、B、C 3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罗沙替丁治疗,比较3组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血淀粉酶(amylase,AMY)、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PCHEⅡ评分、应激性溃疡发生率(incidence of stress ulcer,ISU)、ICU住院时间。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基本资料,TG、AMY、TNF-α、APCHEⅡ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3组TG、AMY、TNF-α比较,B组C组较A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SU比较,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较A组B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AP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比较,与A组比较,B组、C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较B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降低TG、AMY、TNF-α,控制APCHEⅡ评分与ICU住院时间,联合罗沙替丁治疗可更好地降低APCHEⅡ评分与ICU住院时间,减少ISU。  相似文献   

2.
目的:不同剂量的地佐辛超前自控静脉镇痛用于骶管麻醉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的效果观察。方法:120例ASAⅠ~Ⅱ级骶管麻醉下PPH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分别在骶管麻醉之后,扩肛前从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1负荷剂量,接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液中地佐辛含量A组为0.015 mg·kg-1·h-1,B组为0.020 mg·kg-1·h-1,C组为0.025 mg·kg-1·h-1,术中持续监测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后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头晕、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3组之间MAP、HR比较: 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组之间SP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B、C组明显低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12 h Ramsay镇静评分,B、C组明显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全程均未发生呼吸抑制,且恶性呕吐、瘙痒、尿潴留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组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0.020 mg·kg-1·h-1用于骶管麻醉下PPH手术后超前自控静脉镇痛效果较好,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divi-1对异丙酚诱导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孕16~18 d SD大鼠胎鼠海马神经元5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神经元随机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异丙酚组(P组)和不同浓度mdivi-1组(M1~M3组,浓度分别为1,2.5,5 μmol·L-1,P组加入异丙酚(终浓度为30 μmol·L-1)孵育3 h,M1~3组给予异丙酚前4 h加入mdivi-1,使各组mdivi-1浓度分别为1、2.5和5 μmol·L-1,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发育期神经元活性和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线粒体p-drp1(ser616)、Bax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BDNF及Bcl-2 mRNA的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P组神经元活性降低(P<0.05),Caspase3活性增加(P<0.05);与P组比较,M1~M3组神经元活性增高(P<0.05)、Caspase3活性降低(P<0.05);与M1组比较,M2-3组神经活性增高(P<0.05)、Caspase3活性降低(P<0.05);M2与M3比较,神经元活性及Caspase3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因此后续实验选择M2浓度处理,称为M组。与C组比较,P组线粒体p-drp1(ser616)及Bax表达升高(P<0.05)、BDNF和Bcl-2 mRNA表达下调(P<0.05);与P组比较,M组线粒体p-drp1(ser616)及Bax表达降低(P<0.05), BDNF和Bcl-2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Mdivi-1通过减少p-drp1(ser616)和Bax向神经元移位,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及降低线粒体通透性并且上调BDNF和Bcl-2,从而减轻异丙酚诱导发育期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利用烟熏及气道灌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COPD组(n=20)、瑞舒伐他汀组(n=20)。瑞舒伐他汀组大鼠5.0 mg·kg-1的瑞舒伐他汀,每日灌胃1次。检测各组大鼠的肺功能指标如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以及0.1 s呼气量(FEV0.1)及肺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NF-κB、黏附分子1、黏蛋白5AC、TLR4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NF-κB、黏附分子1、黏蛋白5AC、TLR4 mRNA表达。结果:COPD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显著高于COPD组(P<0.05)。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肺泡组织结构正常。COPD组肺泡壁显著变薄,且肺泡出现破裂、融合,肺大疱形成,周围可见炎细胞浸润。瑞舒伐他汀组肺损伤明显轻于COPD组。COPD组IL-6、IL-8与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瑞舒伐他汀组显著低于COPD组(P<0.05)。COPD组大鼠肺组织中黏附分子1、黏蛋白5AC、NF-κB及TLR4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瑞舒伐他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COPD大鼠气道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及TLR4表达,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活性,并降低黏液蛋白的高分泌状态,减轻气道炎性介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杜仲补骨脂干预去势鼠成骨细胞增殖和MMP3-OPN-MAPK通路蛋白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只饲养12周的去势鼠处死,选取股骨胫骨骨髓,进行体外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将含杜仲补骨脂药对2 g生药的药液喂养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A)组(给纯化水1 mL),低浓度(B)组(给药0.5 mL),中浓度(C)组(给药1 mL),高浓度(D)组(给药2 mL),提取各组处死大鼠含药血清干预成骨细胞,运用MTT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能力,RT-PCR法测定通路蛋白MMP3、OPN和MAPK的mRNA水平。结果:(1)术后12周模型组大鼠腰椎及股骨骨密度为(0.163±0.012)g·cm-1和(0.152±0.013)g·cm-1,假手术组为(0.326±0.015)g·cm-1和(0.295±0.006)g·cm-1,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大鼠骨质疏松的模型建立成功。(2)成骨细胞增殖中B至D组均使MTT法检测的光吸收值升高,较A组显著性增加(P<0.01和P<0.05),增加幅度与组别关系近似斜线,以D组促增殖作用最显著,增值率达到131%。(3) D组中MMP3含量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1),OPN和MAPK含量高于其余各组(P<0.05)。同时,B、C、D是随着复方含药血清依次增加的三组,B组中MMP3表达最多,其余组含量依次下降,三组中OPN含量基本依次增加,而MAPK含量在含药血清药物添加后明显增加,不同于A组(P<0.01)。结论:中药杜仲补骨脂药对含药血清可以促进去势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并且通过MMP3-OPN-MAPK通路激活骨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皮给予制川乌-白芍药对后,配伍药对大鼠皮肤、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以探讨制川乌-白芍药对的配伍机制。方法:大鼠连续经皮给药制川乌、白芍、制川乌与白芍配伍凝胶剂14 d后,采用探针底物与皮肤、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皮肤微粒体中1种探针底物及肝微粒体中4种探针底物的浓度,计算代谢速率,考察各给药组大鼠皮肤、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白芍、制川乌对大鼠皮肤微粒体中的CYP3A4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与白芍单用组比较,制川乌与白芍配伍给药使大鼠皮肤微粒体中的CYP3A4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制川乌组比较,制川乌与白芍配伍给药使大鼠皮肤中微粒体的CYP3A4酶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白芍、制川乌对大鼠肝微粒体中的CYP3A4、CYP1A2、CYP2E1、CYP2D6酶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与制川乌组、白芍组比较,制川乌与白芍配伍使大鼠肝微粒体中CYP3A4、CYP1A2、CYP2E1、CYP2D6酶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制川乌、白芍均为CYP3A4、CYP1A2、CYP2E1、CYP2D6药酶的抑制剂,两药配伍可引起大鼠皮肤、肝微粒体中药酶活性的改变而致活性成分的代谢速度改变,这可能是制川乌与白芍配伍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DPP-4抑制剂(DPP-4 inhibitor)常规治疗是否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CD26、脂多糖/Toll样受体-4(Lipopolysaccharide/toll like receptor-4,LPS/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T淋巴细胞CD26与血LPS/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之间是否存在可能的相关性。方法: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从武汉市第一医院门诊收集受试者。选择目前使用二甲双胍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 < HbA1c < 10%)130名,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二甲双胍片0.5 g tid+磷酸西格列汀片100 mg qd);另一组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片0.5 g tid+格列齐特缓释片30 mg qd)。用药3个月,检测用药前后2组患者一般生化水平、血糖、血脂、T淋巴细胞CD26、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TLR-4阳性百分比、LPS的水平。结果:用药后两组T细胞表面CD26阳性百分比(%)分别为(12.26±12.3)vs(22.74±18.9),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T淋巴细胞TLR-4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17.34±10.9)vs(23.42±17.9),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1);单核细胞TLR-4阳性百分比(%)分别为(18.67±10.6)vs(23.72±19.3),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1)。在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T细胞CD26与单核细胞TLR-4正相关,r=0.869(P<0.01);T细胞CD26与LPS正相关,r=0.698(P<0.01);单核细胞TLR-4与LPS正相关,r=0.816(P<0.01)。结论:DPP-4抑制剂抑制T细胞CD26、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LPS、单核细胞TLR-4与T细胞CD26的表达正相关,提示常规治疗剂量的DPP-4抑制剂可能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其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探讨鹿茸改善MCI学习记忆障碍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鹿茸多肽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18 d,末次给药后1 h,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复制MCI大鼠模型。大鼠跳台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KT、PI3K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KT、PI3K、Caspase-9表达水平。结果:大鼠跳台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鹿茸多肽可以明显减少各给药组动物下台潜伏时间和错误反应总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KT、PI3K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鹿茸多肽可明显提高模型动物海马组织中的AKT、PI3K、Caspase-9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鹿茸多肽可以提高氢溴酸东莨菪碱所致的MCI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组织中AKT、PI3K、Caspase-9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构建头孢曲松钠结石大鼠模型,探讨TRPV5(辣椒素受体-5)在结石模型组大鼠肾脏中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量与头孢曲松钠应用时间的关系,为研究头孢曲松钠相关肾结石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120 mg·kg-1·d-1纯化水灌胃4周,B组、C组分别以120 mg·kg-1·d-1头孢曲松钠灌胃2周和4周;试剂盒检测各组血、尿生化指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结石结晶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定性、定量大鼠肾组织TRPV5的表达。结果:3组血钙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血肌酐明显升高[(96.29±21.81)μmol·L-1 vs(34.72±10.49)μmol·L-1、(59.98±20.45)μmol·L-1,P<0.05],C组尿钙浓度相比较A组明显升高[(0.72±0.25)mmol·L-1 vs(0.46±0.23)mmol·L-1,P<0.01],C组与A组、B组比较尿肌酐降低[(2 488.28±435.75)μmol·L-1 vs(3 463.57±221.76)μmol·L-1、(2 971.37±319.27)μmol·L-1,P<0.01]。光镜下C组可见有大量结石结晶形成。TRPV5在3组血液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中TRPV5在肾脏中表达明显低于A组、B组[(217.79±48.31)ng·L-1 vs(395.66±74.69)ng·L-1、(343.08±74.08)ng·L-1,P<0.01]。结论:TRPV5在头孢曲松钠干预4周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降低,表达量且与头孢曲松钠干预时间呈负相关,可能由于头孢曲松钠抑制了钙离子通道蛋白TRPV5在肾脏的表达,增加肾小管尿钙排泄从而参与了头孢曲松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四氯化碳所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对TLR-4、NF-κB、AP-1的影响。方法:将56只SD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1:1)1 mL·kg-1,每周2次,连续注射8周,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经病理学检查确认成肝纤维化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药水飞蓟素40 mg·kg-1组、葛根素20,40,80 mg·kg-1组,每组10只。每日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给药60 d。同时另设置正常组大鼠10只。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纤维化程度。末次给药12 h后,检测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介素-6(IL-6)的水平;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TLR-4、NF-κB、AP-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相比,葛根素可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ST、ALT、IL-6的水平以及TNF-α、IL-6的含量(P<0.05),并明显下调TLR-4、NF-κB、AP-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葛根素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肝组织中TLR-4、NF-κB、AP-1的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二者单独使用对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时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质量2.2~2.8 kg,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C组)、急性肺损伤组(ALI组)、瑞芬太尼组(RF组)、舒芬太尼组(SF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组(M组)。C组,30 min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 mL;ALl组,30 min静脉泵注大肠杆菌脂多糖(LPS)0.7 mg·kg-1;RF组与SF组先静脉泵注LPS(方法同ALI组)再分别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8 μg·kg-1·min-1,舒芬太尼0.02 μg·kg-1·min-1;M组先静脉泵注LPS(方法同ALI)后静脉缓慢推注舒芬太尼1.0 μg·kg-1,3 min后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8 μg·kg-1·min-1。各组分别于泵注LPS前(T0)、泵注结束即刻(T1)、泵注结束1(T2)、3(T3)、6(T4)h时记录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IL)-1、IL-6、IL-8的浓度;称量肺组织湿重(W)和干重(D),计算W/D比;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构变化。结果:在T0~T1时段,各组各项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2~T4时段:与C组比较,ALI组、RF组、SF组和M组的MAP、HR、PaO2均降低(P<0.05),W/D比值、和血浆TNF-α、IL-1、IL-6、IL-8的浓度均升高(P<0.05);与ALI组比较,RF组、SF组和M组PaO2、MAP、HR均升高(P<0.05),肺组织W/D比和血浆TNF-α、IL-1、IL-6、IL-8的浓度降低(P<0.05);M组、RF组和SF组相比较,PaO2、MAP、HR变化以及肺组织W/D比和血浆TNF-α、IL-1、IL-6、IL-8的浓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生命体征的稳定性:C组 > M组 > SF组 > RF组 > ALI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结果表明,RF组、SF组和M组均较ALI组减轻。结论:瑞芬太尼、舒太尼静脉麻醉可使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兔血液中TNF-α、IL-1、IL-6、IL-8的浓度降低,从而减轻其肺损伤的程度。二者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作用。方法:选取120例COPD稳定期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ndrome,MS)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联合运动训练,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比较3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质(interleukin,IL)-6、IL-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mMRC及6 min步行距离(6 minutes walking distance ,6MWD),并对所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个月治疗后:(1)治疗A组及治疗B组的血炎症因子IL-6、IL-8与TNF-α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组之间比较,A组较B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A组与治疗B组、对照组比较,HOMA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B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A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PWV值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组之间比较,A组较B组PWV值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4)治疗A组与治疗B组、对照组比较,mMRC及6MWD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较对照组比较,mMRC及6MWD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运动训练能降低COPD稳定期合并MS的 IL-6、IL-8、TNF-α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大动脉弹性,并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槲寄生滴眼液对治疗围绝经期雌兔干眼症的效果。方法:取健康雌兔36只将24只雌兔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处理后,将这24只受试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2只,均为右眼):对生理盐水组(A组)、槲寄生滴眼液组(B组),连续滴眼2个月,每日4次。剩余的12只雌兔(C组)打开腹腔,不切除卵巢,眼部不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假手术组。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1周、2周、1个月及2个月对受试兔行基础泪液分泌(SIT)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蛋白测定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结果:A、B 2组干预前SIT、F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个月后,假手术组SIT、FL评分较干预前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A、B组SIT、FL评分较干预前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B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各时间点SIT、FL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干预2个月后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淀粉酶活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角膜共焦显微镜显示:B组角膜上皮下神经及角膜基质层神经干较直,与正常雌兔上皮下神经比较数量稍有减少。而A组角膜上皮下神经及角膜基质层神经干弯曲,数量明显减少。结论:槲寄生滴眼液可有效减轻围绝经期雌兔干眼症的症状和体征,应用于围绝经期女性干眼症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与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患儿共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70例)和B组(70例),在联合抗生素应用基础上分别加用常规剂量(2 mg·kg-1·d-1)和小剂量(1 mg·kg-1·d-1)甲泼尼龙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D-二聚体、LDH及ESR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患儿治疗后各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小剂量与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临床疗效接近,但小剂量应用可有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发生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川芎嗪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LPS模型组、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Masson染色分析肺纤维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TNF-α)和IL-18水平。蛋白印记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Ⅲ),PI3K,P-PI3K,AKT,P-AKT,mTOR和P-mTOR的蛋白水平。结果:LPS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之比高于对照组(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LPS+川芎嗪(100,200 mg·kg-1)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之比降低(P<0.01)。川芎嗪处理可改善LPS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变及纤维化。LPS模型组大鼠α-SMA,TGF-β1,collagen type Ⅰ和collagen type Ⅲ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大鼠α-SMA、TGF-β1、collagen type Ⅰ和collagen type Ⅲ表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大鼠IL-6、IL-1β、IL-18和TNF-α水平升高(P<0.01)。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大鼠IL-6、IL-1β、IL-18和TNF-α水平低于LPS模型组(P<0.01)。LPS模型组大鼠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大鼠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下降(P<0.01)。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减轻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纤维化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异氟烷、七氟烷两种吸入性麻醉药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血清S-100β蛋白、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探讨其与神经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进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2例,行骨折内固定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全身诱导麻醉后分别以异氟烷、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麻醉期间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分别于手术麻醉前(T0)和手术后6 h(T1),1 d(T2),3 d(T3),5 d(T4)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并采用MMSE评分法进行神经精神功能测试,计算POCD发生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β及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的浓度。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2)术前两组的MMSE评分、血清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1 d和3 d时MMSE评分明显低于同组术前及B组对应时间点(P<0.05),且术后5 d内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3)A组术后1 d和3 d时,血清S-100β、IL-1β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术前及B组对应时间点(P<0.05);两组术后6 h,1 d,3 d时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A组比B组升高程度更大(P<0.05)。结论:吸入性麻醉药异氟烷可引起老年患者POCD以及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炎性因子表达增加,而七氟烷的影响不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老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急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等)、半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至术后24~48 h使用微量泵按0.05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全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至术后24~48 h内使用微量泵按0.1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比较3组患者在用药前后24 h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及PCI术后即刻冠脉血流TIMI分级、校正TIMI计帧、ST段抬高恢复情况、血清炎症因子、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出血并发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半量组患者PCI术后即刻冠脉TIMI血流分级明显偏高(P<0.05),全量组稍高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半量组和全量组患者CTFC帧数明显偏低(P<0.05);TMP2级以上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患者血清MPA、cTnI、CK-M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半量组和全量组患者上述血清指标降低程度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患者在经PCI术后90 min ST段抬高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半量组和全量组在完全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回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全量组和半量组在ST段回落情况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半量组和全量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表达水平在各观察点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半量组和全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偏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半量组与全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半量组和全量组不良心血管时间发生率明显偏低(P<0.05),半量组与全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半剂量的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可更好地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冠脉血流及心肌损伤,降低MPA,减少"无再流"现象的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郑焱  於松达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1):1030-1032,105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复方α酮酸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某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9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组)、A组(复方α酮酸Ⅰ组)及B组(复方α酮酸Ⅱ组),观察3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糖和血压水平、营养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舒张压(DBP)、血尿素氮(BUN)、肌酐(C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A、B组收缩压(SB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于治疗前(P<0.05),B组SBP、HbAlc低于A组(P<0.05)。治疗后,A、B组24 h尿蛋白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组24 h尿蛋白量低于A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及上臂肌围(MAMC)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4周后A组血清ALB、PA、Hb及MAMC低于治疗前(P<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复方α酮酸能有效减少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量,有利于延缓肾功能损伤和控制血压,在有效避免低蛋白饮食引起营养不良的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