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成人CAEBV感染者,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EB病毒相关抗体、病毒载量和细胞免疫表型。 结果48例成人CAEBV患者年龄(40.8 ± 14.4)岁,均有发热症状。严重肝功能衰竭、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PS)、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和间质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9.2%(14/48)、47.9%(23/48)、12.5%(6/48)和22.9%(11/48)。患者血浆EBV DNA拷贝数中位数为2.9 × 104(5 × 102~5.8 × 106)拷贝/ml。32例患者完成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检测,B细胞、NK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水平分别为25 × 109/L(0,19.6 × 109/L)、82.5 × 109/L(54 × 109/L,183 × 109/L),332.5 × 109/L(178.25 × 109/L,534.25 × 109/L),302 × 109/L(190 × 109/L,573.5 × 109/L),53.1%(25/48)患者出现CD4/CD8比值倒置(< 1)。CD38+CD8+ T细胞百分比中位数为93.2%(49.1%,99.7%),HLA-DR+CD8+T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为71.25%(17.1%,97.5%)。 结论成人CAEBV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关系密切,B细胞、NK细胞和CD4+ T细胞水平多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液气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LFD)预防误诊的方法。 方法分析1例以"胸痛、胸闷、气促、咳嗽4个月,水肿、心悸1个月"为主诉,影像学表现为液气胸的LFD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分析其误诊原因。 结果本例以液气胸为主要表现的LFD患者被误诊长达4个月。 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PEOS)对LFD的诊断和疗效分析有重要意义。科学分析EOS并详细询问个人史,及时进行肺吸虫抗原皮试(IDTP)是LFD早发现、早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外周血免疫功能状态。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个月~2岁肺炎患儿共154例,按照巨细胞病毒(CMV)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CMV阳性组(90例)和CMV阴性组(64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肺炎患儿的外周血细胞计数以及住院时间,根据血细胞参数分析系统性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和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的差异。 结果与CMV阴性组患儿相比,CMV阳性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7.83 ± 2.92)× 109/L vs. (9.59 ± 4.03)× 109/L,Z =-4.291、P < 0.001]、单核细胞[(0.63 ± 0.35)× 109/L vs. (0.78 ± 0.47)× 109/L,Z =-3.104、P = 0.002]、中性粒细胞[(1.73 ± 1.60)× 109/L vs. (2.64 ± 1.65)× 109/L,Z =-5.017、P < 0.001]和血小板[(331.50 ± 140.50)× 109/L vs. (364.00 ± 163.80)× 109/L,Z =-2.013、P = 0.044]计数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MV阳性组患儿NLR[(0.35 ± 0.35) vs. (0.51 ± 0.50),Z =-3.388、P < 0.001]和SII[(107.10 ± 133.16) vs. (182.40 ± 173.3),Z =-4.029、P < 0.001]较CMV阴性组患儿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MV阳性组患儿较CMV阴性组患儿住院时间延长[(9.12 ± 2.88) vs. (8.28 ± 1.79)d,Z =-2.063、P = 0.039],住院时间超过2周的患儿比例亦升高(14.44% vs. 1.56%,χ2 = 7.510、P = 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伴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儿存在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于本院确诊的45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为观察组,同期4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行hs-CRP检测、血常规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检测指标采用三种检测方法诊断的符合率。 结果经检测,观察组患儿hs-CRP、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分别为(13.75±8.52)mg/L、(11.02±4.31)× 109/L、(7.52±2.65)× 109/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8.943、P = 0.000,t = 5.672、P = 0.006,t = 3.417、P = 0.011);经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的阳性率显著高于hs-CRP、血常规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2.114、P = 0.000,χ2= 3.814、P = 0.025)。 结论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经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患者发生早期胆道感染时降钙素原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胆道梗阻患者63例。根据术后胆汁培养和症状体征分为非感染组(24例)和感染组(39例)。比较感染者和非感染者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值(NE%),分析PCT、WBC和NE%在胆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包括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性、约登指数,分析手术前后感染者的PCT、WBC和NE%变化。 结果感染组患者PCT、WBC和NE%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1.35 ± 0.15)ng/ml、(9.48 ± 1.17)× 109/L、(79.24 ± 7.83) vs.(0.16 ± 0.04)ng/ml、(8.14 ± 0.87)× 109/L、(67.93 ± 6.09)](t = 37.936、4.841、6.035,P均< 0.001)。感染组患者PCT、WBC和N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568和0.519,PCT作为检测指标的敏感度、特异性和约登指数显著高于WBC和NE%。感染组患者术后3 d PCT、WBC、NE%水平显著低于术前[(2.63 ± 0.21)ng/ml、(10.27 ± 1.35)×109/L、(79.96 ± 7.23) vs. (0.86 ± 0.09)ng/ml、(8.23 ± 0.97)× 109/L、(71.11 ± 6.36)](t = 39.049、6.442、4.933,P均< 0.001)。 结论PCT对胆道梗阻患者发生早期胆道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术后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特点。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经手术治疗后伴有浸润性乳腺癌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AC→T方案化疗,对照组为TAC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1 d、化疗后7 d免疫功能、血象及细胞因子变化、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特点。 结果化疗后观察组的CD4+、CD8+、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3.22±2.76)% vs(37.32±1.78)%、(42.45±4.32)% vs(34.22±3.26)%、(1.96±0.35)vs(1.43±0.42),均P<0.000 1],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11)g/L vs(2.01±0.26)g/L、(8.21±1.22)g/L vs(11.34±2.33)g/L、(1.24±0.21)g/L vs(1.76±0.34)g/L,均P<0.000 1]。观察组患者的PLT、WBC、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5±24)×109/L vs(159±25)×109/L、(8.43±2.42)×109/L vs(7.11±1.78)×109/L、(46.32±4.22)U/ml vs(34.21±3.87)U/ml、(34.21±4.21)U/ml vs(25.45±3.87)U/ml(P=0.009、0.013、<0.000 1、<0.000 1)。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减少性的中性粒细胞发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12%、26.47%,明显比对照组低(79.41%、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7、10.019,P=0.003、0.002)。 结论乳腺癌术后采取不同化疗方案均存在不良反应,然而大多数为Ⅲ度以下的不良反应,并均能耐受,予以有效的处理后不良反应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肺吸虫病误诊的方法,分析血小板(PLT)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在肺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报告1例以"咳嗽4个月,右侧胸背部包块2个月"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患儿的诊疗过程中PLT和EOS水平变化,分析PLT和EOS在肺吸虫病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因本例患者仅以临床症状、体征、胸部CT结果为诊断依据,未仔细询问个人史,未辨证分析PLT和EOS变化,导致多次误诊,并因误诊实施全身麻醉下包块切除术,经规范治疗患者PLT和EOS水平逐步恢复正常。 结论辨证分析PLT和EOS是临床发现肺吸虫感染的关键,抗原和抗体检查是其确诊的依据。PLT和EOS为反映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细菌感染者预后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细菌感染者120例。对入组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52例)和存活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钠以及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水平,以及年龄、性别、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合并肺部感染、合并泌尿系感染等基本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上述各项因素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死亡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分别为(11.70 ± 8.27)× 109/L、(10.20 ± 7.50)× 109/L、(61.38 ± 30.24)mg/L,均高于存活组患者[(8.92 ± 6.38)× 109/L、(7.48 ± 5.66)× 109/L、(48.52 ± 20.1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079、2.264、2.793,P = 0.040、0.025、0.006)。死亡组患者年龄≥ 50岁、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C、合并肺部感染人数分别为42例(80.77%)、25例(48.08%)、41例(78.85%)和32例(61.54%),均高于存活组患者[33例(48.53%)、16例(23.53%)、38例(55.88%)和27例(39.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068、7.894、6.908、5.620,P = 0.000、0.005、0.009、0.018)。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年龄≥ 50岁、消化道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合并泌尿系感染均为肝硬化并细菌感染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 结论导致肝硬化并细菌感染者死亡风险的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综合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特点及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以指导该病的早识别、早诊断和早治疗。 方法选取200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的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患儿共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 结果入组60例患儿临床表现均有发热,且消化道症状发生率高,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红"、"三痛"典型表现发生率并不高。实验室指标检查显示:入组患儿白蛋白异常、尿蛋白异常、降钙素原、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异常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 < 30 × 109/L(χ2 = 34.75、P < 0.001)、ALT > 500 U/L(χ2 = 27.30、P < 0.001)、PCT > 25 ng/ml(χ2 = 8.45、P = 0.02)、尿蛋白阳性(χ2 = 11.32、P < 0.001)和Scr > 250 μmol/L(χ2 = 7.89、P < 0.001)共5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异性表现,容易漏诊误诊,临床医师应该提高警惕;PLT、ALT、PCT、Scr显著异常及尿蛋白阳性是重型HFR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脾动脉主干栓塞序贯肝脾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采取脾动脉主干栓塞序贯肝脾微波消融治疗的小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观察肿瘤坏死情况,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肝总动脉、脾动脉直径及肝、脾体积等指标。结果 序贯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PLT及WBC明显上升(术前:PLT 39×109/L,WBC 2.83×109/L;术后:PLT 114×109/L,WBC 6.75×109/L);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术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9分,术后5分),术后肿瘤完全灭活,脾肝总动脉比值下降(术前:2.1,术后:1.2),肝体积增加(术前:742 cm3,术后:1 019 cm3),存活脾脏体积减少(术前:858 cm3,术后:188 cm3)。结论 脾动脉主干栓塞序贯肝脾微波消融可能是治疗小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优选方案,此方案在局部根治小肝癌的同时,可纠正脾功能亢进及脾动脉盗血,并改善患者肝功能;该序贯治疗还可能促进肝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以脐血细胞作为第三方细胞辅助输注对小鼠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 方法以CB6/F1雄性小鼠为供鼠,以BALB/C小鼠为受鼠。受鼠经Co60全身照射清髓后回输供鼠干细胞,建立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将40只受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对照组受鼠回输供鼠干细胞,实验组受鼠回输供鼠干细胞+脐血单个核细胞。于移植后+7 d、+14 d、+21 d、+28 d和+50 d对存活受鼠进行断尾采血,检测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分析造血重建情况。处死小鼠时取外周血1 mL,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Y染色体比例,计算嵌合率。两组受鼠各时间点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检测结果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比较,嵌合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移植后+14 d实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数量分别为(8.4±2.6)×109/L和(3.8±1.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8,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白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两组受鼠各时间点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7 d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数量分别为(125±40)×109/L和(64±15)×109/L,移植后+14 d分别为(282±47)×109/L和(163±41)×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66和8.093,P均<0.05);其他时间点两组血小板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脐血细胞作为第三方细胞辅助输注后,可促进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受鼠早期白细胞和血小板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副百日咳鲍特菌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9月14日就诊于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副百日咳鲍特菌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该病例的病程记录和实验室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1岁3个月,临床表现为咳嗽、气喘等,轻度吸气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中量哮鸣音、少许湿啰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2.49×10^(9)/L、红细胞计数:4.36×10^(12)/L、中性粒细胞占比58.4%、血小板计数:260×10^(9)/L、血清铁:7.5μmol/L、肌酐:26.5μmol/L、总二氧化碳:19.6 mmol/L、总钙:2.76 mmol/L、羟丁酸脱氢酶:291 U/L、乳酸脱氢酶:31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25.20 U/L、肌酸激酶:308 U/L;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弱阳性。患者胸部影像学CT显示右上肺见片状高密度影。痰培养分离菌经蛋白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为副百日咳鲍特菌。该患儿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副百日咳鲍特菌感染相对少见,尽早行病原学诊断对其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成人EB病毒(EBV)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和EBV相关噬血综合征(EBV-HLH)患者临床特征,探讨IM发展为EBV-HLH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17例EBV感染者,按照是否发生噬血分为IM组和EBV-HLH组,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特点,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IM进展为EBV-HLH的危险因素。结果EBV-HLH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显著大于IM组[25(21,56)岁vs.21(18,25)岁,Z=-2.658、P=0.008],IM组患者较EBV-HLH组更易出现扁桃体炎[83.1%(167/201)vs.25.0%(4/16),χ^(2)=26.556、P<0.001];而EBV-HLH组患者较IM组热峰更高[40.3(39.8,40.9)℃vs.38.9(38.4,39.3)℃,Z=-5.723、P<0.001]、热程更长[30(18,44)d vs.7(4,12)d,Z=-5.469、P<0.001],且更常见肝肿大、腹泻、黄疸、肺炎、出血(χ^(2)=18.341、13.444、27.344、68.405、32.967,P均<0.001)、心力衰竭(Fisher’s确切概率法:P=0.005)等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IM组相比,EBV-HLH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2.2(1.4,3.0)×10^(9)/L vs.11.2(7.7,14.4)×10^(9)/L,Z=-5.883、P<0.001]、血红蛋白[(87.8±17.1)g/L vs.(134.4±16.5)g/L,t=-10.806、P<0.001]、血小板[45.5(27.0,74.5)×10^(9)/L vs.165.0(133.0,205.5)×10^(9)/L,Z=-6.316、P<0.001]均显著降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58.2(13.9,108.3)μmol/L vs.12.3(9.1,16.7)μmol/L,Z=-4.119、P<0.001]、乳酸脱氢酶[3000.0(953.8,6665.8)U/L vs.1459.5(991.0,2023.6),Z=-3.206、P=0.001]显著升高,白蛋白[(26.9±4.6)g/L vs.(40.1±4.6)g/L,t=-11.054、P<0.001]显著下降;凝血功能提示D-二聚体[4.8(0.8,10.4)mg/L vs.1.0(0.7,1.7)mg/L,Z=-3.063、P=0.002]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0.9(0.7,2.9)g/L vs.2.7(2.2,3.1)g/L,Z=-3.395、P=0.001]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BV-HLH组患者较IM组患者C-反应蛋白[51.7(31.6,90.0)mg/L vs.17.2(7.1,23.0)mg/L,Z=-3.206、P<0.001]、铁蛋白[7835.0(2101.5,23481.5)ng/mL vs.563.3(213.9,1215.5)ng/ml,Z=-4.859、P=0.001]、甘油三酯[2.5(1.8,2.9)mmol/L vs.1.6(1.1,2.2)mmol/L,Z=-2.809、P=0.005]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BV-HLH组患者CD4^(+)T百分比[36.28(28.90,46.02)%vs.13.07(9.49,18.16)%,Z=-4.698、P<0.001]、B细胞百分比[6.50(1.36,9.74)%vs.1.89(1.06,4.05)%,Z=-2.217、P=0.027]较IM组升高,CD3^(+)T细胞百分比[80.14(70.17,87.59)%vs.91.71(89.02,94.40)%,Z=-3.750、P<0.001]、CD8^(+)T细胞百分比[35.60(23.58,50.98)%vs.72.98(65.02,80.00)%,Z=-4.938、P<0.001]以及所有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均较IM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发热天数(OR=1.171、95%CI:1.010~1.357、P=0.036)为影响IM发展为EBV-HL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BV感染引起的IM患者有持续发热表现、伴多系血细胞下降和器官功能损伤者,应完善噬血细胞综合征筛查,尽早予以治疗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