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俯卧位面部支架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自行设计的俯卧位面部支架进行护理;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俯卧位护理,分别记录2组患者俯卧位持续时间,观察2组患者术后出现眼部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经过临床观察和统计数据分析,观察组术后并发角膜水肿、高眼压、视网膜再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较对照组俯卧位维持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采用俯卧位面部支架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因强迫体位带来的不适和痛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能按要求保持面朝下俯卧位,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视网膜复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玻切术后专用俯卧电子枕在视网膜脱离行玻切联合眼内填充术后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玻切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俯卧位患者1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96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U型软枕护理,观察组采用玻切术后专用俯卧电子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日平均体位维持时间、日平均入睡时间、头位偏移发生率、不良反应及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俯卧位日平均体位维持时间和日平均入睡时间分别为(20.22±3.15)h和(8.30±0.46)h,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68.523,74.226;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较少,术后3个月内视网膜脱离复发率为1.04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3,P <0.05)。 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填充术后使用俯卧电子枕护理增加患者俯卧位依从性,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更精准地调整头位,促进视网膜复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干锦华  顾琼  苏敏  刘利  陈莹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188-119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物术后患者应用自制按摩床和普通病床进行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2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术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按摩床进行俯卧位面向下体位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普通病床进行常规俯卧位面向下体位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及高眼压、角膜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采用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俯卧位持续时间及舒适度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高眼压、角膜水肿、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物术后患者使用按摩床采用俯卧位面向下体位护理,能够有效延长患者俯卧位持续时间;增加患者舒适度;明显减少患者术后高眼压、角膜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专用俯卧电子枕在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9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96)和对照组(n=96)。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U型软枕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自制专用俯卧电子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体位维持时间、入睡情况、头位偏移发生率、不适症状及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位平均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得分、夜间头位偏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肩颈背酸痛、呼吸不畅、肢体麻木、头晕及眼睑面部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3个月内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用俯卧电子枕能延长患者体位维持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视网膜复位,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探讨体位图解释法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体位摆放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体位图解释法协助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摆放体位,对照组仅采用口述解释法指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摆放体位。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的正确程度和护士解释所需时间。结果 两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体位摆放正确程度及护士解释所需时间方面比较,其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体位摆放的正确程度高于对照组,而护士解释所需的时间则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位图解释法能有效提高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体位摆放的正确程度,缩短护士解释所需时间,从而提高眼科病房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取面向下体位时使用自制眼孔床架的效果。方法97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需取面向下体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U形软枕取面向下体位,观察组使用自制眼孔床架取面向下体位。比较2组术后错误体位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发生错误体位66(3.74%)次,对照组发生错误体位212(12.27%)次,观察组错误体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90%低于对照组的77.08%(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60±1.40)d,短于对照组的(5.60±1.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取面向下体位时使用自行研制的眼孔床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体位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除手术用于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治疗,这种手术病人术后需要保持面朝下的体位状态,以依靠硅油或气体的上浮作用力支撑和顶压脱离的视网膜,使视网膜复位和封闭裂孔。如果病人没有严格保持体位和头位,不仅不利于脱离的视网膜复位,还可能引起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一般来说,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均要求保持面朝下体位,面朝下时下颌尽量靠近胸骨,每天保持该体位16h左右,无论坐位、俯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ous stimulation,TENS)用于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相关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11-12月某院眼科住院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需保持面向下体位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面向下体位2h后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30min。治疗前后采用面部疼痛评分量表(faces pain scale,FPS)对两组患者相关疼痛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面向下体位2.5h,观察组面部疼痛评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可改善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的相关疼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脱离并发高度近视黄斑白孔28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并发高度近视黄斑白孔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视网膜脱离并发高度近视黄斑白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随访观察1~6个月,平均3.2个月.本组初次玻璃体手术视网膜均解剖复位,其中24例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4例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结论:加强视网膜脱离并发高度近视黄斑白孔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6例(116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清除混浊的中间质如混浊的晶体状、玻璃体出血,然后向切除玻璃体后形成的空间注入硅油,使视网膜复位.术前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96眼(82.8%),部分复位13眼(11.2%),未复位7眼(6%),总有效率94%.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本科2004年2月-2008年4月,收治118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给必要的体位干预,术后均采用特殊体位1周以上,对促进视网膜复位起到积极作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术后患者需保持面部向下的强迫体位7d~6个月左右,每日不少于16~20h,以帮助其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由于保持特殊固定头位姿势时间较长,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若无辅助护理器具协助支撑头部或胸腹部,患者将因疲劳或者不适而无法长时间保持该体位。5年来我科护理人员不断对特殊体位护理器具进行的革新及改进,先后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体  相似文献   

13.
凌娅娅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76-2078
目的 探讨多功能头位床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特殊体位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特殊体位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行半随机分组,单号为对照组(30例),双号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术后俯卧于普通病床头面部垫气垫圈.观察组俯卧于自制多功能头位床.双眼、口鼻悬空于床孔,身体俯卧于高弹海绵床垫.评价两组患者严格面向下体位的依从性,采用量表评估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及舒适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多功能头位床的使用,可提高视网膜复位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时的舒适度与依从性.提高体位护理的有效性,使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中有效地配合,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4.
王红霞  王运仓  吕兰存 《护理研究》2009,23(34):3145-3146
[目的]研究舒体按摩对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卧位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人,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取俯卧位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实施舒体按摩护理,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结果]术后第3天时病人舒适程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病人多数舒适程度较高,并且实验组病人术后5 d、7 d能保持特殊体位例数较对照组多.[结论]舒体按摩能提高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卧位病人的舒适度,有利于病人术后保持特殊体位.  相似文献   

15.
柳玲  范湘鸿  田苗  李凡 《护理学报》2010,17(13):75-77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1],目的是借助硅油或气体的上浮力顶压脱离的视网膜使其复位^[2],术后要求患者始终保持头低位及裂孔处在高位,有利于手术的成功^[3],防止并发症发生。目前国内对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保持体位的时间尚无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6.
王红霞  王运仓  吕兰存 《护理研究》2009,(12):3145-3146
[目的]研究舒体按摩对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卧位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人,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取俯卧位的病人60倒,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实施舒体按摩护理,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结果]术后第3天时病人舒适程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病人多数舒适程度较高,并且实验组病人术后5d、7d能保持特殊体位例数较对照组多。[结论]舒体按摩能提高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卧住病人的舒适度,有利于病人术后保持特殊体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6例(116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清除混浊的中间质如混浊的晶体状、玻璃体出血,然后向切除玻璃体后形成的空间注入硅油,使视网膜复位。术前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96眼(82.8%),部分复位13眼(11.2%),未复位7眼(6%),总有效率94%。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气体或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为了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尽量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气体或硅油填充手术患儿术后要求严格面部向下俯卧位休息,时间不得少于16 h/d,且需连续保持20~60 d,体位保持时间越长越准确,视网膜裂孔封闭和视力恢复越好。小孩天生好动,长时间俯卧位枯燥乏味,儿童依从性差,特别是学龄期患儿为了治疗不得不辍学,针对这一问题,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医院眼科设计了用于儿童头低位的坐椅,在儿童学习、玩耍的同时保持了头低位,利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修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术后俯卧位护理头垫在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中的应用,以增加眼科俯卧位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在体位护理中存在的护理缺陷,提高患者术后俯卧位依从性。方法选择186例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马蹄形俯卧位软枕;观察组术后采用硅油填充术后俯卧位护理头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心理感受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为83.3%,高于对照组的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8,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60,P〈0.05)。结论使用玻切术后俯卧位护理头垫,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制多功能桌板在眼科玻璃体手术后俯卧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142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入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坐位头低位,观察组患者使用普通的U形枕+病床上改造成的多功能桌板,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体位维持时间、卧位的舒适度、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坐卧头低位的维持时间为2 h以上,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的卧位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且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较少,未出现视网膜再次脱离的现象。结论使用自制多功能桌板可提高术后患者坐卧头低位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卧位舒适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促进视网膜复位,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