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ACEI抗腹膜纤维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①药物干预腹膜纤维化的机制研究;②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JUN/AP-1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表达及其在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探讨腹膜透析后腹膜纤维化的机制及解决办法。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5组。除A组余腹腔内每日注入20ml4.25%百特透析液,试验第1、3、5、7d腹腔注射脂多糖(LPS)0.6ml/(kg·h),B组腹膜纤维化模型组;C组西拉普利10mg/(kg·d)灌胃;D组安体舒通100mg/(kg·d)灌胃。E组联合给药组。30d后收集大鼠腹膜做病理(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查腹膜间皮细胞MCP-1、C-JUN/AP-1的表达,并腹膜透析液计数腹水中细胞总数和巨噬细胞数及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结果给药组(C、D、E组)的腹膜病理改变比模型组(B组)轻,转化生长因子-β的浓度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腹膜间皮细胞均有MCP-1的表达,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皮细胞都可见其表达,联合给药组腹膜纤维化程度最轻,腹水巨噬细胞计数少,MCP-1、C-JUN/AP-1的表达少。结论联合应用醛固酮(ALDO)受体拮抗剂及ACEI能有效的防治腹膜纤维化。机制可能为抑制腹膜间皮细胞C-JUN/AP-1表达,在转录的水平上降低TGF-β活性,并抑制MCP-1表达,抑制腹膜炎性反应,减轻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对大鼠腹膜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生理盐水组(NS)、低糖透析液组(LG)、高糖透析液组(HG)。4周后,评价腹膜的功能。VG染色镜下测量腹膜胶原组织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TGF、TGF-β1及纤连蛋白(FN)蛋白质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大鼠腹膜组织中CTGF和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LG、HG组与Con、NS组相比较,超滤量均显著下降(P〈0.05);HG组与LG组比较,其超滤量明显减少(P〈0.05)。D/Pcr的比较:HG组比Con、NS组升高(P〈0.05);D/DO的比较:HG组比Con、NS组明显下降(P〈0.05),LG组比Con组低(P〈0.05)。HG组腹膜胶原厚度比与其余各组均增厚(P〈0.05);LG组比Con组增厚(P〈0.05);HG组CTGF、TGF-β1、F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G组显著高于Con、NS组(P〈0.05)。在Con及NS组中,TGF-β1、CTGFmRNA呈低水平表达,TGF-β1、CTGFmRNA在HG组中表达最高(P〈0.05)。结论腹膜透析液尤其是高糖腹膜透析液,能明显诱导大鼠腹膜CTGF的表达增强,并促使腹膜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不良的影响。方法8周龄SD雄性大鼠两次腹腔注射STZ诱发实验性Ⅰ型糖尿病,以不足产生降血脂作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进行干预,应用在体后肢自动灌注模式(autoperfused hindlimb model)测定大鼠体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观察主动脉壁组织中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耐州A的表达。结果与大鼠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下降(P〈0.05),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壁组织中eNOS mRNA表达下调(P〈0.05)。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显著增加(P〈0.05),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P〈0.05),主动脉壁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低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链脲佐菌素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其机制与阿托伐他汀降血脂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3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和急性心肌梗死组(n=24),急性心肌梗死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急性心肌梗死组再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n=12)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n=12)。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5mg/kg),持续4周,假手术组和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利用Real Time PCR法扩增并GAPDH作为内对照相对定量检测心肌营养素-1、白细胞介素-1β、心肌肥厚标志基因脑钠素在各组样品中的表达量,并分析其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非梗死区炎性细胞因子心肌营养素、白细胞介素-1β和脑钠素的mRNA表达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显著低于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发挥抗炎作用来抑制心肌梗死后引起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氟伐他汀对高糖腹膜透析液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合成及细胞外基质产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PMC,同步化24 h后分组,正常对照组、高糖腹透液组、高糖腹透液+氟伐他汀(108~106 mol/L)组.RT-PCR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TGF-β1、I型胶原(Collagen I)、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F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高糖上调HPMC刺激后PPAR-γ、TGF-β1、Collagen I、Fibronectin mRNA的表达,12 h达到最高峰.与高糖组比较,氟伐他汀10-7M、10-6M可以降低高糖诱导的PPAR-γ、TGF-β1、Collagen I、Fibronectin mRNA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伐他汀10-7M、10-6M可以降低高糖诱导的Fibronectin蛋白表达的升高(P〈0.01).结论 氟伐他汀可以降低高糖腹透液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PPAR-、TGF-β1、Collagen I的表达进而达到减少纤维连接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方法选取100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B组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随机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C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d后、治疗7d后测定其血清IL-10、IL-17含量。结果治疗前A、B组血清IL-10、IL-17含量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A、B组血清IL-10和IL-17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A、B组血清IL-10和IL-17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A组血清IL-10和IL-17含量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抗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规范临床用药剂量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高敏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组)53例:PCI术前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后每日20 mg;B组40例,PCI术前术后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于PCI术前服药前及术后24 h,7 d分别测定hs-CRP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4 h A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7 d后A组hs-CRP水平仍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负荷剂量组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hs-CRP水平,可能会降低PCI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及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A组,n=40)和20mg组(B组,n=42),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1次/d.治疗12周。另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纽(C组)。检测治疗前后三组研究对象血压、血脂、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B组的血压、血脂和CRP明显高于C组,一氧化氮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和CRP显著下降(P〈0.05);血NO显著上升。B组的作用较A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房颤动(房颤)电生理机制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房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10只。房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采用快速心房起搏(频率600次/min)制作急性房颤模型,对照组仅植入电极不起搏,阿托伐他汀组起搏前用阿托伐他汀2mg/(kg.d)灌胃7d。观察起搏0,4,8,12,16,20,24h时房颤诱发率、房颤持续时间、心房有效不应期和频率适应性的变化。结果起搏后8,12,16,20,24h房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房颤诱发率高于对照组(P〈0.05),房颤组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房颤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房颤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阿托伐他汀组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较房颤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起搏4h后房颤组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P〈0.05),心房有效不应期频率适应性降低(P〈0.05),随起搏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加重;阿托伐他汀组起搏12h后心房有效不应期高于房颤组(P〈0.05),起搏8h后心房有效不应期频率适应性的降低较房颤组减少(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快速心房起搏兔心房肌的电重构,表现为抑制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和心房有效不应期频率适应性不良,可有效预防房颤发生,但并不影响房颤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短期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心肌细胞内Caspases-3、Caspases-8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四组:假手术组(A组,生理盐水5 mL/d)、缺血再灌注组(B组,生理盐水5 mL/d)、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预处理组(C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预处理组(D组,阿托伐他汀40mg/d).灌胃3d后,第4天制作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后,用比色法检测心肌中MDA和SOD浓度,Western blot检测活化Caspase-3、Caspase-8和NF-κB的表达.结果 与B组比较,C组SOD浓度明显增加(P<0.05),MDA浓度明显减少(P<0.05),Caspases-3和Caspases-8表达明显减少(P<0.05),NF-κB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C组比较,D组SOD浓度增加更为明显(P<0.05),MDA、Caspases-3和Caspases-8及NF-κB表达减少更为明显(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预处理明显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细胞凋亡,减轻MIRI损伤,表现出较强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Enalapril)联合缬沙坦(Valsartan)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尿白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岛(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A组)、糖尿病模型组(B组)、依那普利组(C组)、缬沙坦组(D组),联合治疗组(E组)每组各12只,C,D,E三组在模型建立一周后分别以依那普利(10ms/ks.d)、缬沙坦(20ms/ks.d)及依那普利(5mg/kg.d)+缬沙坦(10mg/kg.d)灌胃给药。治疗过程持续12周,分别于第2.6、12周检测血糖、血压,同时收集24小时尿,检测尿白蛋白及TGFβ1水平,于第12周处死大鼠,检测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单一药物组比较,在有效降低血压同时可更好地降低尿白蛋白和TGFβ1的排泄率,并提高肌酐清除率(与模型组比P〈0.01;与单一药物组比P〈0.05)。结论依那普利和缬沙坦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知学  李鸥  汪春 《中国康复》2013,28(2):90-92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疗法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设假手术组大鼠8只(A组),造模成功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穴位注药组(B组)、穴位注水组(c组)、腹腔给药组(D组)和对照组(E组)各8只。造模后每日B、C、D、E组分别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及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胞二磷胆碱及生理盐水处理,连续14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斜板试验及平衡试验观察造模后第1、2、4、6、8、10、12、14天各处理方法对大鼠的神经行为的影响。结果:致伤后第1天B、C、D、E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平衡能力评分均较致伤前及A组明显增加(P〈O.05)。伤后评分逐渐下降,B组大鼠得分除第1天外均低于c、D、E组(P〈0.05),C、D、E组各时间点比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致伤后B、C、D、E组爬坡角度均较致伤前及A组明显下降(P〈0.05),B组大鼠在致伤第2天开始爬坡角度明显大于C、D、E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能明显促进脑创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硫辛酸(LA)干预急性百草枯(PQ)中毒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prage-Dawley大鼠144只(2月龄,体重200 ~ 260 g),随机分正常组(A组,24只)和实验组(120只).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给予PQ 50mg/kg灌胃诱导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建立模型后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五组:PQ组(B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只;LA大剂量组(C组,腹腔注射LA100 mg·kg-1·d-1)24只;LA中剂量组(D组,腹腔注射LA 60 mg·kg-1·d-1)24只;LA小剂量组(E组,腹腔注射LA 30 mg·kg-1·d-1)24只;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组(F组,腹腔注射GSH 200 mg·kg-1·d-1)24只.各组再按测试点不同分为4个亚组,6只1笼,分别饲养(以苦味酸染色随机编号:颈后部1、右前腿2、左前腿3、右后腿4、左后腿5、尾部6).在第1、7、14及28天测试点取此组肺组织检测NO、NOS、TGF-β1水平;取大鼠动脉血3ml测定NF-κB水平.结果 (1)各实验组肺组织NO、NOS、NF-κB在第7天时达到峰值,第14、28天时下降但仍高于A组,其中B组升高最显著,B组与各个干预组在第1、7、14、28天各个观察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F组与C组各个观察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与D组、E组某些观察点偶有差异,差异不明显.(2)动脉血TGF-β1水平在第14天时达到峰值,此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B组升高最显著,B组与LA各剂量组和F组各个检测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与D组在第7、14、2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与E组在第2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观察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A能减轻PQ诱导的肺纤维化,机制可能是其独特的抗氧化作用,一方面抑制NF-κB活性,通过NF-κB-NOS-NO信号通路减少氧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一方面降低TGF-31表达,减轻肺纤维化.LA具有脂溶性和水溶性,脂溶性能抑制细胞膜上的自由基,水溶性能与细胞液接触,可清除线粒体来源的自由基,减轻肺纤维化,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范耀东  丁娜  阚建英  赵连余 《新医学》2010,41(6):365-368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DHF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硝酸酯类、钙拮抗药、排钾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赖诺普利(5—10mg/d)和螺内酯(20mg/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脑钠肽、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E)、二尖瓣舒张环早期运动速度(Ea)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Ea/Aa、E/Ea、肺静脉舒张晚期逆行血流峰值(PVF-A)、左心房内径(IAD)及6min步行试验(6MWT)等,随访1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增加,E峰、PVF-A、E/Ea、脑钠肽降低,Ea及Ea/Aa升高(P〈0.01或0.05),治疗组治疗后IAD缩小(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除LAD、Ea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指标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9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础治疗联合赖诺普利、螺内酯能更明显改善DHF患者的舒张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喻雯  徐杨  龚建  严安芝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18-2121,2124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液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及奥美拉唑对酒精诱导的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胃黏膜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奥美拉唑组(C组),罗格列酮组(D组),联合用药组(E组)。A组、B组和C组均予生理盐水5 ml/kg灌胃, C组同时予奥美拉唑30 mg/kg静脉注射,D组予罗格列酮8 mg/kg(溶于生理盐水中,相当于5 mL/kg)灌胃,E组同时予奥美拉唑(30 mg/kg )静脉注射与罗格列酮(8 mg/kg )灌胃。30 min后A组用18 mL/kg生理盐水灌胃,其它组大鼠均予等量56度红星二锅头白酒灌胃。通过计算胃黏膜溃疡指数(U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OX-2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①B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最重,UI明显高其他四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C,D,E组UI值均低于B组,但高于A组,D组UI值高于C组和E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A组未见明显COX-2阳性产物表达;B组及C组COX-2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D组和E组COX-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但低于B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③各组酒精诱导胃黏膜UI与COX-2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罗格列酮对酒精诱导的急性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单独应用作用不及与奥美拉唑两者联合用药。罗格列酮对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与其抑制COX-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对腹膜纤维化大鼠HMGB-1、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芍总苷高剂量组、白芍总苷低剂量组,每组8只。用4.25%腹膜透析液每日腹腔注射和脂多糖间断腹腔注射进行大鼠腹膜纤维化造模。白芍总苷高剂量组每日给予白芍总苷200 mg/(kg·d)灌胃,白芍总苷低剂量组每日给予白芍总苷100 mg/(kg·d)灌胃;实验第30天结束后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大鼠透析液中HMGB-1、Smad7的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白芍总苷高剂量组、白芍总苷低剂量组腹透液中HMGB-1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有所增高,白芍总苷两组与模型组相比较,HMGB-1水平有所下降,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腹透液中Smad7的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芍总苷两组升高更为明显,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白芍总苷两组腹透液中Smad7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两两比较,腹透液中Smad7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芍总苷可一定程度下调HMGB-1水平,但作用机理不确切,可能通过上调Smad7的表达来减轻大鼠的腹膜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安体舒通和缬沙坦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П-1型受体拮抗剂(AT1Ra)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0)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分为UU0模型组(n=11),安体舒通治疗组(12=12),缬沙坦治疗组(n=11)和[安体舒通+缬沙坦治疗组(n=10)],同时设假手术对照组(n=7)。术后第14天处死各组大鼠,进行HE和Massod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比色法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与DNA电泳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UU0组与其它组大鼠比较,肾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显著下降,肾脏病理改变加重,TUNEL染色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大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肾组织caspase-3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各用药组与UU0组大鼠比较,肾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肾间质纤维化显著减轻,caspase-3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安体舒通和缬沙坦均可显著改善UU0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部分下调肾组织caspase-3的表达,且联合用药效果更为显著。上述作用可能与该药物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高脂血症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l(Thl)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ICR雄性性成熟小鼠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高脂饲料、不同浓度维生素E(每日10mg/kg、20mg/kg、40mg/kg)加高脂饲料及普通饲料连续喂养4周,后处死小鼠抽取静脉血观察比较血清Thl和Th2细胞因子表达情况[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浓度。结果A组血清TNF-α、IL-12及TG、TC浓度均高于B、C、D、E组,血清IL-4及IL-5浓度均低于B、C、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3组血清TNF-α、IL-12及TG、TC浓度均随维生素E剂量增加逐渐降低,血清IL-4及IL-5浓度随维生素E剂量增加逐渐升高,且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血清TNF-α、IL-12及TG浓度均低于B、C、D组,血清TC浓度低于B、C组,血清IL-4及IL-5浓度均高于B、C、D组,除D、E2组血清IL-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5浓度与IL-1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维生素E能抑制高脂血症所导致的免疫损伤与炎性反应,并可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个月后,腹腔注射 30 mg/kg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 (DM组,n =24)、螺内酯治疗组(R组,n =24),另选同批普通饲养大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C组,n=15),检测第16周末血清中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钾(K+)、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U-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并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16周后大鼠肾脏的病理学变化.[结果]第16周的血糖水平DM组和 R组相近,无显著差别( P >0.05),但DM组和 R组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 P <0.01);UAER水平DM组和 R组显著高于C组( P <0.01),且R组UAER水平显著低于DM组( P <0.01).[结论] 螺内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UAER,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功能从而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