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预防方法。方法对102例接受全髋置换的患者,于术后第一天开始口服消肿止痛合剂,每次口服50ml,每日三次,连续应用四周,术后定期行X线片检查。结果异位骨化情况按Brooker分级,0级92例,Ⅰ级8例,Ⅱ级1例,无Ⅲ、Ⅳ级病例。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而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活血灵片防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疗效。方法 :对 15 8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于术后第 1天口服活血灵片 ,疗程为 4周。结果 :按Brooker分级 ,异位骨化发生率为 12 .7% ,未发现严重的异位骨化 ,且无副作用。结论 :活血灵片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灵片防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疗效。方法:对158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后第1天口服活血灵引,疗程为4周。结果:按Brooker分级,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2.7%,未发现严重的异位骨化,且无副作用,结论:活血灵片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观察分析101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HO发生情况,男33例,女68例.年龄22 ~ 89岁,中位数66岁.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64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1髋,类风湿关节炎5髋,强直性脊柱炎2髋,其他髋部疾患6髋.合并症:高血压病17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15例,脑梗塞4例,肺部疾患7例.结果:本组101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108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51例56髋,股骨头置换50例52髋.术后8例8髋发生异位骨化,男5例,女3例;年龄41 ~ 89岁,中位数73岁;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头环死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1例;全髋关节置换5例,股骨头置换3例;异位骨化发生时间为术后28 ~ 50 d,中位数40 d;发生于小转子者6例,发生于大转子者2例;按Brooker分型,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2例.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低,男性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更容易发生异位骨化,小转子部是异位骨化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5.
消肿止痛合剂预防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方法将139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3组,A组53例,B组49例,C组47例,分别于术后次日口服维生素C(100mg,21d)、消炎痛(25mg,2/d)和消肿止痛合剂(50ml,2/d),连续应用4周。术后3个月复查时行X线片检查。结果异位骨化情况按Brooker分类,A组:O级24例,Ⅰ级6例,Ⅱ级13例,Ⅲ级7例,Ⅳ级3例,异位骨化发生率54.7%(29/53)。B组:O级42例,Ⅰ级5例,Ⅱ级2例,发生率14.3%(7/49)。C组:O级32例,Ⅰ级3例,Ⅱ级、Ⅲ级各1例,发生率13.5%(5/37)。经统计学分析,异位骨化发生率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1),B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消肿止痛剂可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其效果与非甾体类消炎镇痛类药物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陇中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THA患者186例随机分为A组89例和B组97例。术后12 h,在一般性预防血栓措施基础上,A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6 mL/次,B组口服陇中消肿止痛合剂50 mL/次,2组均2次/d,应用10 d。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行下肢彩超检查,并于术后3、7、14 d检测D-二聚体,观测2组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术后切口引流量等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术后共发生DVT 9例(A组4例、B组5例),B组肺栓塞死亡1例,8例治疗痊愈,185例患者平均随访3.4个月。B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与A组相当(P〉0.05),2组FIB、D-二聚体较本组用药前下降(P〈0.05);B组术后引流量较A组少(P〈0.05)。结论陇中消肿止痛合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  相似文献   

7.
疼痛、肿胀、肌肉僵硬、深静脉血栓和异位骨化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面临的常见问题,通过分析推拿对疼痛、肿胀、肌肉僵硬、血液循环和异位骨化的影响,指出推拿可以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丹芪饮胶囊对全髋置换围手术期血浆中BMP-2水平的影响,探讨活血益气法对全髋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干预.方法:将7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各35例.A组(对照组)采用淀粉胶囊治疗;B组(治疗组)采用丹芪饮胶囊治疗,并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1、2、3、4周进行血浆BMP-2水平测定.结果:A、B 2组间比较术前血浆BMP-2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分别于术前与术后1天比较血浆BMP-2水平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A组术后1、2、3、4周血浆中BMP-2水平分别与术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B组术后1、2、3、4周血浆中BMP-2水平分别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1天与术后1、2、3、4周血浆中BMP-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B组术后1天与术后1、2、3、4周血浆中BMP-2水平有极显著差异(P<0.01).A、B 2组间比较术后1、2、3、4周血浆中BMP-2水平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丹芪饮胶囊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浆中BMP-2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活血益气法对干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活血灵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活血灵防治人工全能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疗效。方法 将365例接受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3组,VitC组102例,布洛芬组105例,活血灵组158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口服vitc(100mg/次,3次/d)、布洛芬(300mg/次,3次/d)和活血灵(5片/次,3次/d),疗程4周。结果 按brooker分级,VitC组异位骨化发生率47.1%,布洛芬组异位骨化发生率14.3%,活血灵组异位骨化发生率12.7%。结论 活血灵可有效地防治全能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甘肃省中医院骨科自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住院行髋关节手术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50例,随机分为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组150例和空白对照组150例,阿司匹林对照组1 50例,治疗组应用消肿止痛合剂,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组、空白对照组不服任何药物.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在血液流变学、术后患肢最大肿胀率、DVT发生率等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组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组为10.0%,阿司匹林对照组为13.3%、空白对照组为23.3%,并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轻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结论:消肿止痛合剂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定膏配合陇中消肿止痛合剂治疗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3组各42例,治疗一组用消定膏外敷治疗,治疗二组用消定膏外敷+消肿止痛合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用治疗,3组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组在缓解疼痛、减轻肿胀、改善关节功能等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在缓解疼痛及减轻肿胀方面效果更佳,治疗1组次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陇中消定膏外敷联合消肿止痛合剂口服能较好地改善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的疼痛与肿胀,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探讨消肿止痛合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空白模型组(B)、甲基强的松龙组(C)、消肿止痛合剂组(D)。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C组、D组采用脊髓半横切法造模后,B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C组给予肌注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D组给予消肿止痛合剂,每日用量为成人等效剂量10倍,3次/d,术后第8日起,2次/d,剂量不变。造模后14天,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大鼠尾静脉采血,放免法检测NOS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MMP-9的表达。结果:D组动物脊髓损伤部位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B组(P〈0.01),NOS含量低于B型组(P〈0.01),同时B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MP-9表达明显高于D剂组(P〈0.01)。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动物脊髓损伤部位NOS,维持TIMPs/MMP-9平衡,抑制MMP-9表达,从而调节细胞凋亡,保护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消肿止痛合剂配合曲马多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曲马多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消肿止痛剂配合曲马多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第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天的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周、4周血清中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基质蛋白酶1(MMP-1)的水平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48小时和7天静息疼痛和活动时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48小时和7天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周和4周血清IL-1、TNF-α及MMP-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止痛合剂配合曲马多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和改善膝关节活动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L-1和TNF-α及MMP-1的表达水平,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胥少汀脊髓半横切法制作大鼠T8-T9脊髓损伤模型,根据性别、体质量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A),消肿止痛合剂低、中、高剂量组(B、C、D),甲基强的松龙组(E),模型组(F),每组10只,B、C、D组子消肿止痛合剂,每日用药量分别按成人等效剂量的5、10、20倍,每日用药3次,术后第8天开始改为每日2次,剂量不变;E组于术后开始肌注甲基强的松龙(0.03g/kg);A组和F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4天后,用放免法检测血清IL-6、NOS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Caspasc-3的表达;观察各组大鼠HE染色脊髓损伤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HE染色提示脊髓损伤组织改善情况D组优于C组,且与E组相似;损伤脊髓组织中IL-6、NOS含量F组显著增高,D、C组与E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aspasc-3的表达在F组中升高,C组与E组、D组相比Caspasc-3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肿止痛合剂能降低IL-6、NOS在损伤脊髓组织中的含量,可抑制caspase-3在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骨折愈合中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萍 《西部中医药》2013,(11):16-18
目的:探讨大鼠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及消肿止痛合剂对其的影响。方法:取5-6周龄SD大鼠30只,制作股骨中段闭合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每12小时予消肿止痛合剂16mL/(kg·d),对照组不予药物治疗。分别在骨折后第2、4、7、10、21天每组各处死3只大鼠,取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痂,观察骨折部位骨痂形成情况,通过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折修复中不同时期软骨细胞变化及骨痂中VEGF的表达。结果:VEGF的表达在2组动物骨折后第4天开始出现差异,第10天差异最大,第21天差异缩小,实验组中VEGF的表达信号强于对照组。结论: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及骨性骨痂中均有VEGF表达,表明VEGF参与骨折愈合,消肿止痛合剂能提高VEGF的表达,利于骨折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4例患者术前髋关节平均活动度为64°,Harris评分为34~63分,平均47分;手术治疗后平均随访44个月,感染均未复发,髋关节平均活动度恢复至92°,Harris评分为72~90分,平均82分,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根据感染的类型、患者一般状况及假体有无松动现象,通过清创术或行一期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可以清除感染病灶、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在围术期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在围术期进行针灸、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SS膝关节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2周、4周、12周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进行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核性髋关节退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核感染后髋关节退变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6年2月收治6例有既往髋关节结核病史的髋关节退变,男5例,女1例;年龄40~65岁,平均50.8岁;感染静息期均达12年以上,平均19.5年。术前采用Kim方法评估髋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其中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1例。术前主要依据体格检查以及检测血沉和C反应蛋白来排除活动性结核。手术采用髋外侧切口,彻底切除关节周围的瘢痕组织,松解软组织;全部选择非骨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围手术期没有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前后髋关节的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8~50月,平均31.5月。所有病例无术后感染、下肢神经功能损伤或深静脉栓塞形成等并发症。到最后一次随访,所有病例无复发活动性结核;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2.5分提高到83分;没有出现假体的松动,或明显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核感染后的髋关节退变,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病例选择应在结核感染静息10年以上,而且术前排除活动性结核的可能,围手术期可以不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THA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对比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3、6个月时,试验组的置换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提高THA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探讨组配式假体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非水泥型组配式翻修假体对23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男12例,女11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3岁。首次髋关节置换术至翻修术时间15月至17年,平均7年。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髋关节先天发育性不良3例。翻修的原因:其中无菌性松19例,髋关节感染3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23例患者均为首次翻修。术中并发症:骨干皮质穿孔1例,大转子部分劈裂1例。结果23例患者手术后刀口均为I期愈合,无下肢DVT及肢体不等长,术后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假体周围感染周围骨长入良好。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为48,末次随访平均86分。与手术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组配式翻修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效果明显,可以调节长度,偏心距,前倾角可以独立匹配远近端股骨,达到初期与长期的假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