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山区城市体检人群进行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评价其对山区城市人群健康状态的改善效果,探讨适合山区城市人群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措施方法.方法:采取双盲方法将1 000位山区城市体检人群随机分为中医治未病干预组.对照组各500人,对每个人进行<亚健康测量表>测评分类,中医体质辨识,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原则,按照"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进行个体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结果:试验组的研究人群干预前、后健康状态变化,血脂、血压、血糖、肝功能及其他异常检验指标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讨论:本研究表明,运用中医治未病开展对城市人群进行健康干预,方法有效、简便、实用、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对改变和保障目前人们身体健康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建立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模式。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对某事业单位职工实施中医健康体检服务前后的健康体检资料,2013年常规体检,2014、2015年增加中医健康体检服务和治未病服务。通过分析职工的满意度、生活行为方式以及体质的变化,探讨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实施效果。结果 2013年职工对健康体检服务的满意度为77.23%,2014年、2015年满意度分别为91.75%、93.06%,较2013年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4年体检结束后,针对该单位职工中医体质偏颇分布情况和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缺乏、作息不规律这3项较突出的健康风险问题,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宣教,2015年的生活行为方式较2014年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4、2015年体检后接受治未病服务,即中医辨体调养干预服务3个月的人群与未干预组对比,体质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中医体质辨识、四诊检查、中医经络检测、中医体检报告解读以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教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模式,作为西医健康体检套餐的补充,与中医治未病手段结合后,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改善亚健康、促进健康的需求,值得中医治未病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广西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中缺乏有效方法实时个体化管理的困难与瓶颈,利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云平台并应用示范。方法:通过中医体质监测,对个体下达中医特色的干预计划并实时监控,同时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接口与服务。结果: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给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带来较大提升。结论:平台对于创立广西区域医共体内的中医治未病患者管理服务模式和防控方法,推进中医治未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波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89-189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治未病",就是对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将治疗重心转移到预防策略上来,这种理念在糖尿病管理和治疗的全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对健康人群认识糖尿病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147-15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关注中医养生,但在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过程中,常常出现个体依从性差或自我保健习惯难以维持的现状。研究一种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干预方案设计并通过系统实现,探索其在中医健康教育与干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促进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为基础,根据不同阶段下个体的行为特征及自我效能的评估,把中医治未病干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治未病”健康意识启蒙阶段、健康意识培养阶段、健康习惯育成阶段及健康习惯维持阶段,并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治未病”干预目标及干预手段方案。同时发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系统”,实现干预方案的自动推理及干预过程的跟踪管理。在实际应用探索中,初步证明了该系统在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中的有效性。基于跨理论模型的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方案设计及其系统实现,为中医“未病先防”养生指导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对推动中医“治未病”工作开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一词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框架,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高度概括,对于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有重要的意义。将"治未病"理念应用于临床,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各个环节进行提前干预。本文将探讨"治未病"理念在社区亚健康人群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教师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为更好进行MS中医干预和教师健康的中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自愿、知情情况下,从年度健康体检的教师中随机选取476名,进行MS和体质辨识调查。结果 476名教师中MS104例,占21.85%;中医体质辨识:平和质40例,占8.4%,偏颇体质者436例,占91.6%;MS教师的中医体质分布,依次是湿热质25%、痰热质19.25%、阳虚质14.42%、气虚质13.46%占前四位,与非MS教师的中医体质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3,γ=8,P0.005)。结论为MS的中西结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和干预降低教师人群的MS患病率,提高教师健康水平;同时,通过在特定人群中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和干预,来推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并逐步完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医体检是一种新的体检方式,已经在国内部分城市体检机构中开展.目前中医体检主要有体质问卷测评、仪器检测、医师四诊等三种方式,但是三种方式均有其不足.本文结合我院"治未病"中心体检工作的开展情况,对该中心2011年以来的中医体检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指出在具体工作中应以医师四诊为基础,参考可靠的仪器诊查结果,方能实现中医辨识的准确性,使中医体检能够有机融入健康体检中.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治未病在全国各中医院已经全面开展,在综合医院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一些地方也在开展。本研究探讨在二甲综合医院建设中医"治未病"中心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模式及有效途径,为受检者提供体质辨识、中医健康调养,并为其制定详细的个体化健康调养方案,为综合医院开展"治未病"工作提供实践经验。1提高认识,搭建平台"治未病"是国内中医药界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但"治未病"健康工程尚处于起步阶段,"治未病"管理的工作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对策。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在部分地区开展基线调查。结果 数据显示,人们的自我健康意识较高,但中医“治未病”理念在人群中的普及率较低,接受过中医健康服务的人群比例不高。人群对健康干预的手段评价较好,但能够提供“治未病”服务的机构较少,专业的机构尚未建立,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结论 今后应加强“治未病”的宣传教育,促进“治未病”服务提供机构建设,丰富“治未病”服务的技术(产品)以及提供“治未病”服务的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其对社区糖调节受损(IGR)人群的影响.方法 对66例IGR人群采用治未病方(运动、营养、药膳、健康教育)干预,一年后比较干预前后各项相关指标的差别.结果 干预前后比较:IGR人群的FBG、2HPG、TC、TG、BMI、SP、DP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P值<0.01,<0.05),糖尿病的发病率仅为3.03%.结论 治未病干预可改善IGR状态,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应用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管理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8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系统随机分组下分为对照组、干预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健康管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同时予以中医治未病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1.0%,P 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有1例转化为糖尿病,转化率为4.8%。对照组有5例转化为糖尿病,转化率为11.9%,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能够避免糖尿病前期患者病情转变。  相似文献   

13.
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们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加上情志异常等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血瘀症,血瘀体质是导致各种疾病产生的致病因素。而中医治未病理念分析了血瘀体质人群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并通过中医理念来消除血瘀对人身体方面的侵袭,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治未病是中医理论中较为创新的思想,也就是通过治未病理论来实现当前保健养生的概念。将疾病发生或者发展扼杀在摇篮里,实现未雨绸缪的效果。本文重点针对血淤体质人群通过中医治未病理念实现防病的效果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靠性建议,以供参考。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进行调查,其中2012-2013年未实行中医治未病理论,作为对照组;2015-2016年开始对中医治未病进行普及并应用,作为研究组,对比呼伦贝尔社区卫生中心的居民发病率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使用阴平阳秘的相对平衡状态界定人的健康,即健康是人体这个开放复杂巨系统整体动态平衡的稳态。稳态失衡则进入狭义的未病状态,邪正相争,存在向愈与向疾的两种演化趋势,一旦扰动过强或干预不力,则系统持续失稳,突变形成疾病稳态。治未病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原则,贯穿中医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临床过程始终,对于多种疾病未病人群的筛查与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围绕生理意义巨大、病理影响广泛的血糖失稳态,详述其防治意义、筛查现状与干预方式,系统分析其作为多种重大疾病未病状态的临界慢化原理,阐释中医治未病方法论所蕴含的基于系统整体性与开放性的藏-象映射模型思维、基于系统动态发展的临界慢化模型思维,探讨基于中医四诊合参的未病状态识别与干预路径,以期为复杂性科学视域下的中医诊疗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用中医治未病原理,采取事先干预的方法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情况以及进行骨密度筛查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30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中医治未病方法进行干预,重点评估中医治未病对老年人(被教育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进行骨密度筛查行为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人员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以及进行骨密度筛查行为的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采用中医治未病方法干预能显著提高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从而规范地进行骨密度检测,做到早防早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保健干预对社区3-6岁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10例社区3-6岁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中医治未病保健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干预.干预结束时和结束后6个月,比较两组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总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胸围、身高、体质量增长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保健干预能有效改善3-6岁儿童的体质,降低常见疾病的发病率,有效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人群一般分为以下五种常见辨证分型:阴虚阳亢证、气血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肾精不足证、肾阳亏虚证。笔者针对高血压病人群,结合多年的中医慢病健康管理和中医治未病临床实践观察得出,东北地区高血压人群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关系非常密切,有必要针对其进行中医调养。  相似文献   

18.
越人模式是一种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可从整体、动态、个性化三个维度把握人体健康状态,实现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中医健康服务模式。从健康教育、健康档案与体检、健康状态评估、疾病风险预警与干预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探讨越人模式在社区慢病管理中的应用,认为越人模式迎合了当今社会人们普遍需求的健康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实现生命全过程、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从而为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防治的关联。方法通过分析阐述中医治未病思想,揭示其对亚健康状态防治的有效干预措施。结果中医治未病思想从心理调节、生活方式、理疗保健和中医药几个方面加以干预,可有效防治亚健康状态。结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治未病思想给予相应干预,有利于培养健康的生活、工作及行为等习惯和方式,从而达到防治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政府一系列大力扶持中医药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春风下,随着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深入和健康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医治未病的学术传承与创新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时机.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秉持着开放与包容的原则,中医治未病的学术发展要做到中医学科内部相互融合、中医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碰撞、学术与产业等三方面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