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在早产儿运动发育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改善早产儿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1~15月龄婴幼儿182例,分为观察组(早产儿组,98例)与对照组(足月儿组,84例),根据AIMS评估结果进行早期干预。3个月后再次对两组给予AIMS评估。结果 两组婴幼儿干预后比较:各体位AIMS评分和AIMS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97、5.315、4.802、2.334、5.083,P<0.05或<0.001),而AIMS百分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结论 AIMS可评估早产儿运动发育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早期干预方案,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早产儿轻度运动发育迟缓的评定及早期干预模式,为早产儿随访及干预提供新模式。方法 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3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儿童保健科建卡并常规随访的早产儿100例。研究对象用0~1岁20项神经运动检查(20项)检查,并被分为干预组33例、对照组31例、正常组32例及转诊的早产儿4例。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干预后的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得分及12月龄时3组早产儿发育商(DQ)。结果 1)干预后,干预组AIM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5)。2)干预组、正常组与对照组12月龄时的大运动DQ、言语DQ、社交行为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9、9.02、4.53,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正常组、对照组与干预组间的大运动DQ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正常组、对照组与正常组间的言语DQ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正常组间的社交行为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转诊早产儿4例,无视、听异常婴儿。结论 以20项为随访基础、以AIMS为早期干预指导基础及以Bobath运动疗法为主的早期综合干预模式在轻度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随访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早产儿早期运动发育状况,分析影响早产儿运动发育的相关因素,为构建早产儿出院后早期运动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出生,并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建档的361例早产儿,以矫正3个月Alberta 婴儿运动量表(AIMS)评分作为早产儿运动发育的结局指标。结果 361例早产儿中,311例(86.1%)AIMS评分>P25,即运动发育正常;40例(11.1%)AIMS评分在P11~P25之间,即可疑运动发育迟缓;10例(2.8%)AIMS评分为≤P10,即运动发育迟缓。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矫正3月龄体重(OR=0.347,95%CI:0.174~0.691,P=0.003)、女性(OR=0.415,95%CI:0.202~0.850,P=0.016)是早产儿运动发育迟缓的保护因素。结论 早产儿出院后早期运动发育状况整体较好,但在后期的随访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体重追赶缓慢的早产男童,以尽早发现早产儿运动发育迟缓情况并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亲子音乐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智能、母亲产后抑郁情绪和亲子关系的影响,为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及改善母亲心理健康提供临床实践经验和循证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5—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接受随访的纠正胎龄40~44周的早产儿6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亲子音乐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家庭指导,亲子音乐组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亲子音乐干预。干预时间为15~20 min/d,为期3个月。干预前后用Gesell发育量表(GDS)对早产儿进行评估,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母亲客体关系量表[MORS(Child)]对其母亲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亲子音乐组GDS评价在适应性、大运动和语言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3.113、3.612,P<0.05);干预后两组家长EPD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t=12.286、16.102,P<0.05),且亲子音乐组得分较对照组得分下降更多(t=2.545,P<0.05);干预后两组家长MORS(Child)得分较干预前均提高(t=13.871、9.046,P<0.05),且亲子音乐组得分较对照组提高更多(t=3.292,P<0.05)。结论 亲子音乐干预对NICU出院早产儿的智能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改善早产儿母亲抑郁和增强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对0~6月龄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和日常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门诊随访的脑瘫高危儿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初诊时评估的情况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干预以及家庭姿势管理等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指导。在初诊、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GMFM评分和ADL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初诊时年龄、性别、GMFM评分和ADL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CMFM评分(t=5.594,P<0.001)和ADL评分(t=9.793,P<0.001)均较对照组高;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GMFM评分(t=8.829,P<0.001)和ADL评分(t=11.469,P<0.001)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4% vs.80.6%,P<0.05)。结论 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有利于促进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对0~6月龄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和日常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门诊随访的脑瘫高危儿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初诊时评估的情况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干预以及家庭姿势管理等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指导。在初诊、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GMFM评分和ADL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初诊时年龄、性别、GMFM评分和ADL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CMFM评分(t=5.594,P<0.001)和ADL评分(t=9.793,P<0.001)均较对照组高;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GMFM评分(t=8.829,P<0.001)和ADL评分(t=11.469,P<0.001)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4% vs.80.6%,P<0.05)。结论 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有利于促进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联合Dubowitz神经学检查在窒息早产儿神经发育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治疗的60例窒息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2012年早产儿脑损伤专家共识将研究对象分为脑损伤组(n=28)、非脑损伤组(n=32),分别于生后7 d内(至少2次)、纠正胎龄满40周行Dubowitz神经学检查,在足月前阶段、扭动运动阶段以及不安运动阶段行GMs的初筛和复筛,在纠正胎龄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定(CDCC)。分析GMs联合Dubowitz神经学检查在窒息早产儿脑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与CDCC的相关性。结果 1)GMs联合Dubowitz神经学检查预测窒息早产儿脑损伤的灵敏度为96.43%,特异度为84.38%。2)GMs联合Dubowitz对早产儿脑损伤的筛查阳性率与纠正胎龄满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CDCC(PDI、MDI)评分均具有正相关性(r=0.71、0.66;0.67、0.59;0.73、0.71),其中与12个月CDCC相关性最强。结论 GMs联合Dubowitz神经学检查可作为窒息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实施高危早产儿随访质量改进的效果, 为完善多学科合作的早产儿随访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7月1日-2018年7月31日, 从同济医院新生儿科出院的出生胎龄<32周和(或)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共268例, 纳入高危新生儿随访项目, 早期随访患儿为对照组(n=185), 给与常规出院指导与随访, 后期随访患儿为干预组(n=83), 实行随访质量改进措施, 比较两组高危早产儿在纠正月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随访率以及6月龄Gesell 评分。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随访率在纠正月龄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3个月、6个月时干预组随访率均较对照组增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7.965, P<0.05);纠正月龄6个月时干预组应物能和应人能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9、3.661, P<0.05)。纠正月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均规律随访的早产儿, 其在大运动及应物能方面得分均高于未按规律随访的患儿(F=8.486、7.056, P<0.05)。结论 高危早产儿随访质量改进可提高随访率, 间接促进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措施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预后改善的临床意义,为早产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151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生命体征稳定后两组均接受早产儿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Sandra Fucile所采用的口腔按摩方法,1次/d,连续14 d;采用中文版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 Scale-CV)对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经口喂养表现、喂养进程和喂养结局,以及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分别于生后3、6月龄时采用婴儿神经系统国际测验量表(Infanib)进行早期运动发育评估。结果 到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干预组的矫正胎龄(PMA)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4);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3),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时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P=0.01);干预开始第10、14天干预组PIOFRA Scale-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5.658,P=0.02),不同时间和分组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2.60,P<0.001)。干预组除干预开始后第14天的评分和第10天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各时间段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儿3月龄时接受 Infanib评估,干预组评估结果为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0,P=0.03)。6月龄时接受 Infanib评估,干预组评估结果为异常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为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χ2=10.52,12.10,P<0.01)。结论 早产儿经口喂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监护病房内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能够缩短早产儿从管饲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改善早产儿喂养时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1岁内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以期为高危儿出院后的系统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将2018年1-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16家社区建册体检的高危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按《上海市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开展高危儿常规管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高危儿运动和认知发育情况。结果 6月龄时干预组动作能(细)高于对照组(t=2.074,P<0.05);12月龄时干预组应物能高于对照组(t=2.353,P<0.05);6~12月龄应人能增长速度干预组高于对照组(t=2.474,P<0.05)。结论 开展医院家庭联合的综合干预对高危儿的早期运动和认知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有必要开展进一步随访研究以探讨综合干预对高危儿远期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在评估早期综合性干预对早产儿预后影响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早产儿评估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并入住NICU的早期早产儿68例,出生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在出生1周后由两位康复师各自使用第二版Peabody动作发展量表 (PDMS-2)和AIMS对所有早产儿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并使用视频记录婴儿运动状态。康复师分别根据AIMS或PDMS-2评分结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制定早期综合性干预计划并由父母实施。在干预3个月后再次使用AIMS和PDMS-2量表对早产儿进行评分。所有的AIMS评分由同两位康复师在评分后1个月依据视频进行第二次评分。结果 AIMS的评分者组内和评分者组间可靠性强,组内相关系数为0.952(95%CI:0.419~0.992),组间相关系数0.977(95%CI:0.947~0.990); AIMS与PDMS-2的共时效度为0.948(95%CI:0.907~0.971),观察组3个月后的早产儿运动功能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7,P=0.362)。结论 AIMS在测量早期综合性干预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中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共时效度,为临床早期评估提供临床证据,改善早产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晚期早产儿(在校正月龄后)和同龄足月儿早期运动发育水平的差异,为早期实施针对性的运动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出生并在门诊随访的晚期早产儿4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时期在本院出生的健康足月儿50例为对照组。在两组婴儿(14.0±1.0)周龄运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AIMS)进行运动发育评估,比较两组原始得分、百分位≥50%的比例和运动发育异常率。结果晚期早产儿AIMS原始得分低于足月儿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IMS得分相对应的百分位≥50%的比例,晚期早产儿显著低于足月儿(P0.01)。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运动发育异常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的早期运动发育趋势在校正胎龄后还常落后于正常足月出生同龄婴儿,应尽早实施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的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与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平行效度的研究,以初步探讨AIMS判断高危婴幼儿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参考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高危儿门诊定期体检的268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AIMS和GDDS评估。AIMS的百分位与GDDS粗大运动发育商(DQ)用于检测平行效度。将所有的高危儿分为足月组和早产组,并将早产组分为3个月龄组。再将GDDS粗大运动DQ<76分别与AIMS百分位5,10和25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各组别的Spearman相关系数和Kappa值。结果 在3种标准下,当AIMS判定足月高危儿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取10时,与GDDS粗大运动DQ平行效度最好,呈高度一致(Kappa=0.759,P<0.001);对于≤6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在任何标准下二者相关性和一致性均差;对于7~12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当AIMS判定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取25时,二者的相关系数和Kappa值分别为0.779和0.766,呈较好相关和高度一致,而取5和10时仅呈中度相关和一致;对于>12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当AIMS百分位异常取10,二者的相关系数和Kappa值最高,均为1,呈高度相关和完全一致。结论 AIMS和北京版GDDS在定量和定性方面为高度一致和相关,对于足月儿和1岁以上早产高危儿可取10作为判断运动发育异常的参考值,对于1岁内早产高危儿,AIMS可更敏感地发现运动发育异常,运用其结果判定运动发育异常时仍需综合考虑以决定早期干预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与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平行效度的研究,以初步探讨AIMS判断高危婴幼儿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参考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高危儿门诊定期体检的268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AIMS和GDDS评估。AIMS的百分位与GDDS粗大运动发育商(DQ)用于检测平行效度。将所有的高危儿分为足月组和早产组,并将早产组分为3个月龄组。再将GDDS粗大运动DQ<76分别与AIMS百分位5,10和25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各组别的Spearman相关系数和Kappa值。结果 在3种标准下,当AIMS判定足月高危儿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取10时,与GDDS粗大运动DQ平行效度最好,呈高度一致(Kappa=0.759,P<0.001);对于≤6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在任何标准下二者相关性和一致性均差;对于7~12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当AIMS判定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取25时,二者的相关系数和Kappa值分别为0.779和0.766,呈较好相关和高度一致,而取5和10时仅呈中度相关和一致;对于>12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当AIMS百分位异常取10,二者的相关系数和Kappa值最高,均为1,呈高度相关和完全一致。结论 AIMS和北京版GDDS在定量和定性方面为高度一致和相关,对于足月儿和1岁以上早产高危儿可取10作为判断运动发育异常的参考值,对于1岁内早产高危儿,AIMS可更敏感地发现运动发育异常,运用其结果判定运动发育异常时仍需综合考虑以决定早期干预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及智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彩虹集团公司彩虹医院儿保康复科就诊的158例无合并症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编号和家长自愿的原则,73例早产儿从纠正胎龄40周开始进行早期医疗康复干预结合家庭干预(综合干预组),85例早产儿只行常规的家庭干预(常规干预组),两组患儿均在3、6、9、12个月用发育量表检查发育商,1岁时进行脑瘫诊断和排除诊断。结果从9月龄后,综合干预组儿童各能区得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儿童,且综合干预组儿童6月龄时的社交能力( t=2.53,P<0.05);9月龄时的社交能力(t=2.50,P<0.05)和语言能力(t=2.04,P<0.05);12月龄时的大运动(t=4.00,P<0.05)、精细运动(t=2.40,P<0.05)、适应能力(t=2.34,P<0.05)和社会行为(t=2.12,P<0.05)得分都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综合干预组儿童脑性瘫痪的检出率为4.1%(3/73),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的12.9%(11/85),χ2=6.10,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性瘫痪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对婴儿期智能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出生胎龄的早产儿在纠正月龄24个月以内的体格、运动及智能发育趋势,为早产儿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不同出生胎龄的早产儿分为两组(≥32周组的中晚期早产儿组及<32周组的早期早产儿组),统一对他们进行定期随访,在特定的纠正月龄(6 、12、18、24)进行体格、运动及智能发育评定,并观察他们的运动及智能发育在两岁以内的生长发育趋势。结果 1)体格发育两组早产儿在纠正6月龄的体重、身长及头围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构成比的差异持续至纠正12月龄; 2)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两组早产儿的PDI在纠正6、12月龄均明显低于85分,早期早产儿组的差距更大,纠正18月龄后两组早产儿无需纠正均可达85分以上;3)智能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两组早产儿的MDI在纠正6、12、18月龄均明显低于85分,早期早产儿组的差距更大,纠正24月龄时MDI无需矫正两组早产儿均可达85分以上。结论 早期早产儿组在1岁以内的体格发育存在追赶不足的问题,体重表现的较明显,建议加强早期早产儿组的早期营养强化;两组早产儿纠正24月龄以内的运动及智能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而在纠正24月龄时均能赶上同龄儿,两组早产儿的运动及智能发育在纠正24月龄内均呈现追赶发育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为采取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0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儿保科就诊并建立专案管理的,符合入组条件的326例早产儿(其中高危早产儿123例,低危早产儿20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206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并在其(纠正)6月龄、12月龄、24月龄采用Gesell对其神经心理发育水平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纠正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时高危早产儿、低危早产儿和足月儿三组之间Gesell各能区迟缓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3.247、26.600、10.652、15.587、12.920、18.475、30.471、19.339、51.203、6.999、11.601、15.888、7.506、13.564、7.696,P<0.05);2)同组儿童在纠正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时Gesell结果比较,三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三个能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87、17.416、16.492、29.209、14.267、19.768、17.679、39.345、11.448、P<0.05)。结论 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落后于足月儿,高危早产儿尤为明显,且各能区发育存在不均衡性,正确认识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对实施早期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