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绍兴市工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567例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工业性手外伤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①发病年龄以20~33岁年龄组最为突出;②工伤患者以3月份及12月份为多;③受伤原因中工人违反操作及缺少防护措施为主要原因。结论加强防护措施,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能极大减少工业性手外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冲压机械所致工业性手外伤的危险因素和有事故倾向性的人群。方法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冲压机械所致急诊工业性手外伤患者及其对照人群开展可能危险因素的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将变量引入模型的显著性水平设为0.05。共有符合条件的病例94例,因各种原因而未进入调查7例,最后获得有效配对87对进入分析。结果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工作时间和伤前工时越长,发生工业性手外伤的危险性越大,OR值分别为1.50和1.22。使用机械安全装置和贯彻安全操作规程与否是手外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0.26和0.35。结论每日工作时间过长者是具有事故倾向性的人群。在完善安全防护装置和贯彻实施安全操作规程的同时,加强对该亚人群的保护,可降低冲压机械所致工业性手外伤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青浦区工业性手外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 152例工业性手外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工业性手外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是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每年3,4月份及7,8月份为事故高发期,而每天12-18时为事故好发时间.切割伤和轧砸伤是主要损伤类型,食、拇指较易受伤.设备条件差、缺少防护装置和人为因素是致伤的主因,个体私营企业是事故高发单位.结论 人为因素、安全培训和保护及事故好发单位是手外伤发生的三要素,针对其发病特征,制定预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医院急诊手外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手外伤病例的构成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对1999年全年在我院就诊的3324例急诊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对33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9岁,20~50岁青壮年占81.6%;在工作时受伤占76.9%,其他原因受伤占23.1%;开放性损伤占93.4%;手指损伤占所有手外伤的85.1%.结论手外伤主要发生在青壮年,以工业性手外伤为最常见类型,这应是开展手外伤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手外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及其与手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7例手外伤患者,调查其基本社会资料及受伤时情况,采取临床用PTSD量表(Clinician-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以及上肢功能评分表(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hand,DASH)评估患者术后(平均15个月)的心理状态和手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27例手外伤患者PTSD的发生率为41.73%;婚姻状况、受伤指数、受伤程度是手外伤患者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P<0.05),月收入、受伤原因是该类患者PTSD发生的显著影响因素(P<0.01);手外伤患者PTSD的发生与其手功能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1)。结论手外伤患者PTSD发生率高,受婚姻状况、受伤指数、受伤程度、月收入、受伤原因等多种因素影响,且与其手功能恢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关注该类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心理症状,减少不良应激,以便促进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手外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为降低手外伤术后感染提供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手外伤术后感染的87例患者为感染组,并选取同期入院行手外伤治疗未发生感染的87例为非感染组,对影响手外伤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选取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暴露时间超过8h(OR=5.617,P=0.000,95%CI:2.636,11.968),手术时间超过8 h(OR=4.607,P=0.000,95%CI:2.245,9.455),未清洁换药(OR=3.706,P=0.000,95%CI:1.869,7.352),未合理使用抗生素(OR=2.941,P=0.002,95%CI:1.482,5.836),是手外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手外伤术后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暴露时间超过8 h、手术时间超过8 h、未清洁换药、未合理使用抗生素,因此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制定护理措施,降低手外伤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职业性手外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其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本院手外科病房收治的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医疗档案500份,与随机抽取的在院体检非受伤者按照1:1配对,应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安全保护、工作年限、安全操作规程、文化程度、每日工时、疲劳6项与职业性手外伤相关联并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职业性手外伤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超时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可降低手外伤发生的危险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地区生活性手外伤的构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职业手外伤患者按外伤类型、年龄与性别进行分类,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患者职业与生活工作习惯。结果:(1)男性手外伤发病较女性多,比例值分布于2.35~2.42:1之间,18~40岁年龄段占82.5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5.16%,未接受过岗前培训的患者占74.45%。(2)受伤部位中,食指最多,占30.46%;手外伤性质以挤压伤、切割伤与绞伤为主,分别占27.46%、20.63%、19.67%;手外伤发生的重要原因为操作不熟练,占27.32%;患者职业以机械制造、汽摩配、制鞋业等行业为主,分别占27.05%、25.55%、21.17%;工作单位以私营中小企业为主,占74.45%。结论:手外伤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损伤类型、损伤原因及职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9年西安市某医院手外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西安市某医院手外科2019年1月-12月因手外伤首次就诊住院的所有患者相关信息,分析其群体构成、受伤环境和原因、受伤程度等情况。结果 收集手外伤住院病案2 276例,男女之比为3.7∶1,本地区手外伤发生的高危人群为19~45岁的男性青壮年,发病高峰期为6~8月份;学龄前儿童(0~6岁)是儿童高发人群。全年发生手外伤以职业类机器造成损伤最多,受伤机制多为切割伤、挤轧伤,受伤部位常见于左手和手指部。结论 2019年西安市某医院手外伤住院患者,多见于夏季,以职业伤为主,青壮年男性居多。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手外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同期收治的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未发生脑肿胀的患者资料纳入研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高血压病史以及合并多发伤情况,并分析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对于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预后的影响.结果受伤至入院较长、有高血压病史以及合并多发伤是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危险因素,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包括受伤至入院时间、高血压病史以及合并多发伤,积极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沈阳地区急诊手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自行设计调查统计表,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诊手外伤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并加以分析,主要包括:急诊手外伤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致伤原因、伤害环境、损伤类型等因素。结果急诊手外伤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其比值为5.78:1;高发年龄段在16-35岁;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为51%.高中学历占20.69%;引起伤害的原因,以工作中操作不当所受伤害最多,占69.99%,家庭生活中受伤占19.35%:开放性损伤占98.28%,其中挤轧伤、切割伤分别占36.65%,35.06%,闭合性损伤仅占1.72%。结论本地区急诊手外伤患者以青中年居多,且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工伤、开放性损伤所占比例最高,应重点预防。  相似文献   

12.
烟台市手外伤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调查烟台市手外伤发生状况及流行特征,探讨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手外伤的发生和致残率.方法对4088例手外伤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1)手外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是15~45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2)每年3、4月份及7、8月份为事故高发期,而每天11~12时、13~15时为事故好发时间;(3)设备条件差,缺少防护装置和违反操作规程是致伤的主因;(4)乡镇和个体私营企业是事故高发单位;(5)切割伤和压砸伤是主要损伤类型,示、拇及中指较易受伤;(6)伤员经过转诊后就诊时间明显长于直接就诊者(P<0.01).结论手外伤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针对其发病特征,制定预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手外伤病因、发病学特点与社会学后果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目的 了解广州及周边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急诊手外伤的病因、发病学特点与社会学后果。方法 对1998年度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手外伤住院患者86例,进行前瞻性调查和随访分析。结果 中重度手外伤占同期住院治疗的骨科急诊总数的33.6%。每天在12~18时最易受伤。机械制造业、木工、建筑工和农民是手外伤的高发工种;冲压机床、电锯、电刨和刀及摩托车是中最常见的至 物。人为因素仍是手外伤发生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4.
医院急诊手外伤流行病学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沙井人民医院急诊手外科患者手外伤发生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手外伤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方法对1136例手外伤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1)手外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是1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2)每年3、4月份及7、8月份为事故高发期,而每天12~18时为事故好发时间;(3)设备条件差,缺少防护装置和违反操作规程是致伤的主因;(4)乡镇和个体私营企业是事故高发单位;(5)切割伤和压砸伤是主要损伤类型,拇、食及中指较易受伤。结论手外伤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针对其发病特征,制定预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木工机械致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木工机械致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分析广东省顺德市乐从医院自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因木工机械致手外伤的3846份病史。根据致伤机械类别、受伤特点,分析该群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该类手外伤占手外伤总数的90.9%。外伤高发月份为每年的2、3月份以及9、10月份(家具生产旺季)。每天以11:00~12:00,16:00~17:00为高发时段。木工铣床是最常见的致伤机械,多指复合组织缺损为其特征。结论 重视乡镇及个体私营企业的手外伤预防工作,是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手部皮瓣的临床效果及研究8种手部皮瓣修复方法及优、缺点。方法针对于特殊急诊手外伤患者病情决定应用其8种任意手部皮瓣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相互比较皮瓣术式选择性适应类型及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76例均保留患指受伤以后现有手指长度,随访2~12个月,患指皮肤感觉、耐磨性、指体运动及指外观均恢复优良,患指活动不受限,植皮区成活,患者均表示满意。TAM功能评分结果:优194指,良19指;感觉:S3+优145指,S3良59指,可9指。结论任意手部皮瓣是治疗急诊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有效方法 ,术后效果明显,局部转位皮瓣对它处损伤小,患者痛苦轻,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姜理文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1):163-168
目的 分析腹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术用于手部外伤患者皮肤缺损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 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腹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 术方案,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分组,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手部外伤患者皮肤缺损治疗 中,治疗效果理想占比89.00%,高于治疗效果较差的11.00%(P<0.05);治疗效果理想与治疗效果较差患 者手部外伤受损原因、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理想与治疗效果较差患者外伤 患肢、存在并发症、手部外伤受损面积、受伤到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部外伤 患肢、存在并发症、手部外伤受损面积、受伤到就诊时间是影响手部外伤患者皮肤缺损治疗效果主要危险 因素(P<0.05)。结论 手部外伤临床较为常见,选择腹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术对皮肤缺损治疗效果较为 理想,但外伤患肢为右侧、术后存在并发症、手部外伤受损面积过大、受伤到就诊时间过长可降低治疗效 果,需提高重视度,做好相关干预策略进而达到提升疗效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手外伤术后感染细菌种类与受伤机制、受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三者之间关系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2011-2016年手外伤术后感染病例,其中男181例,女58例,年龄4~77岁,平均年龄(42.96±12.60)岁,对受伤机制、受伤程度、感染细菌种类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9例术后感染病人中,重度和严重的绞轧、撕脱伤占比21.8%,挤压、砸伤占比23.4%;不同分级术后感染细菌种类不同,Ⅰ级革兰氏阳性菌占比38.3%,Ⅱ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分别占比为36.7%和40.8%,Ⅲ级及Ⅳ级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分别占比为65.8%和71.9%,各级之间感染细菌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离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为20.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4.7%,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结论手外伤术后感染细菌种类随着损伤程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程度较轻的病人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程度较重的病人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临床医师应根据不同损伤程度选择合适抗生素,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手外伤骨折其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随机选取Glasgow评分为5~8分,需急诊行脑外科手术合并上肢及手部外伤骨折患者20例,根据手外伤骨折的手术时间分为:1组脑外科急诊手术的同时手外科行骨折切开复位;2组在伤后7~10 d内行手术治疗;3组在受伤后16~30 d施行骨折切开复位。结果术后随访半年,1,2组骨折愈合良好,患肢功能恢复良好;3组有1例骨不连,为肱骨中段骨折合并掌骨骨折。一年后随访接近正常功能者1组,2组,3组分别为89.1%,87.8%,70.2%。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手外伤骨折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最大限度减少肢体畸形及全身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屈曲Wilkins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骨科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骨科收治的171例Wilkins Ⅲ型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患儿闭合复位是否失败分为闭合复位失败组(35例)和闭合复位成功组(136例)。将骨折高低位置、年龄、体重指数、尺桡偏移位方向、远端骨折块是否明显轴向旋转、是否合并尺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因素列为危险因素,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明确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发生风险。结果 171例患儿年龄为(7.8±2.6)岁;151例桡偏, 20例尺偏;高位型120例, 低位型51例;合并尺神经损伤20例, 远端骨折块明显旋转11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闭合复位失败组和闭合复位成功组患儿在年龄、远端骨折块明显旋转、尺神经损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高低位置、体重指数、尺桡偏移位方向、受伤至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