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汗证是一种常见的汗出异常的证候。李浩教授认为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是汗证的核心病机,据此提出燮理阴阳、调和营卫的主要治则。李教授临证注重从整体上把握阴阳的关系,明确气机与津液的状态。卫表失司者,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牡蛎散为主以固表敛汗、补益营阴;阳虚津伤者,予桂枝加附子汤加减以固护卫阳、益阳生津;阴不涵阳者,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益营和卫、潜阳固阴;营卫倾移者,予二仙汤加减以阴阳双调、温阳敛汗;上焦郁热者,予栀子豉汤加减以开郁清热、宣通津液;少阳气郁者,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疏利气机、固涩敛汗。附验案 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鱼麦侠  李增战 《陕西中医》2013,(11):1531-1532
<正>刘华为教授在治疗肿瘤疾病时特别注重中医气机和气化学说的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病与人体气机升降失调、脏腑气化失司、痰(饮、水、湿)瘀互结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治疗的着眼点要放在恢复正常的气机运行和气化功能上。兹将刘华为教授气机气化理论和治疗肿瘤疾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出失常的一种病症,刘长玉主任临床治疗汗证多采用脏腑辨证,认为汗证多属脾虚肺弱,治以补脾益肺,临床应用升阳益胃汤,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涉及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心失所主、肝失疏泄,均可因影响人体气机、血脉、阴阳的正常循行,从而出现寤寐规律失常而致失眠。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治疗以通血脉、调阴阳、行气血为法。应用血府逐瘀汤使气血阴阳正常运行,并通过临证化裁、服药方法的变通而增强疗法。  相似文献   

5.
从历代医家对中医哕证的认识、哕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规律及常用方剂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哕证发生机制为肝胃气逆,中上焦气机升降失调,用药以平调气机为主,从阴阳论治,需注意表里寒热;从脏腑论治,需注意升降;并结合方药予以详述.  相似文献   

6.
周文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40余年,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和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周文泉教授力主调整理论,从调和阴阳、调和营卫、调和肝胆、调和气机等方面治疗汗证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汗证在中医学中是指由于脏腑机能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而致津液外泄失常的病证,西医中的原发性多汗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肿瘤、某些药物导致的继发性多汗均可归于汗证范畴~([1])。汗证的中医病机不离虚、实二纲,虚证多因气血阴阳亏虚,实证多属湿热痰瘀郁滞~([2]),故汗证的辨证治疗首当辨清虚实,以调和气血阴阳为目的,再根据证候的不同表现选择相对应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伍光辉教授认为,骨科术后汗证因术中失血失液,耗气伤津,导致机体营卫失守,卫外不固,气血阴阳失调,腠理开合不利所致。治疗上当从气虚、阴虚、气阴两虚论治。  相似文献   

9.
刁军成教授认为绝经综合征病机以肾气虚衰,天癸亏竭,肝肾不足为主。肾阴阳的虚衰,导致肾之阴阳偏盛偏衰现象,从而导致脏腑阴阳失调。临床证型以肾阴阳失调为主,累及心、肝、脾等脏腑,可表现为寒热错杂证,故治疗大多从调整阴阳着手,以调整阴阳为主兼以调肝养心健脾,辨证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中医按照病因将其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金杰教授认为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中气不足,阳气虚弱,阴火内生,阳气外浮则发热;当以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为治则。金杰教授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及其临证经验辨治内伤发热,认为对其治疗应辨清病因病机,临证时运用升阳益胃汤益气升阳,甘温除热,调畅气机,使气血阴阳恢复平衡,古方治疗内伤发热疾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多汗症归属于中医学“汗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汗证的发病与阴阳营卫失衡、腠理开合失调密切相关。针灸是临床上治疗汗证的常用手段之一,但针灸治疗多汗症的机制仍有混淆。本文基于调和阴阳、腠理治疗原则,立足于经典文献,从以足太阳膀胱经发挥调和营卫表里、司膀胱津液气化、燮理五脏六腑等生理功能,结合针刺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现代研究来探讨多汗症的治疗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案例5则,探讨运用经方辨治汗证的临床经验。认为汗证为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是一种病理性出汗。主要由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毛孔开阖不利所致,营卫不和为其核心病机,临证多以桂枝汤为主方,合用柴胡剂、白虎剂等进行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3.
汗证为临床常见病证,张怀亮教授系国家中管局第五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临证擅用经方论治杂症。张怀亮认为汗证临床辨证应分虚实两端,虚以阴虚、气虚、阳虚、阴阳两虚、营卫失调为主,实则辨痰、湿热、瘀八种,本文以临证病例为纲,介绍吾师论治汗证八法,阐述汗证的辨证论治思路,从虚论治五法包括:滋阴清热、补脾益卫、补阳固表、滋阴补阳、调和营卫;从实论治包括:清热祛痰、分利湿热、活血化瘀三法。张怀亮教授治疗汗证思路独特、经验丰富,临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效法。  相似文献   

14.
罗艳超  蔡超产  陈喆  徐峰 《天津中医药》2023,40(12):1543-1546
焦虑性失眠归属于中医“不寐”“惊悸”范畴,其病机为“木郁”所致三阴三阳枢机不利,阴阳失衡。初病在气,因气机失调,五脏升降失常,气血逆乱而见不寐。久病入络,营血瘀滞;脏腑气机不调,营血瘀滞不解,则营卫无所化生,由实转虚,遂成本虚标实之不寐证。“达之”以斡旋厥阴少阳枢机,转运三阴三阳为大法,初期开达气机,调和脏腑,久病入于营血,以化瘀养血,调和营卫。枢机得利,阴阳相交,气机调畅,营卫和合,则不寐可愈。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5.
王霞  韩晓  王少贤 《新中医》2005,37(2):79-79
汗证多因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致肌肤腠理开阖失常,汗液从玄府外泄。笔者随师临证,发现汗证常虚实夹杂,病变涉及多个脏腑,尤其长期出汗者,多与肝脏功能失调有关。临证若辨证准确,悉心调治,可收意外之功,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多汗症是指全身或局部皮肤出汗异常多的疾病,为当今社会常见多发疾病。文章仅从桂枝加附子汤入手浅谈中医对多汗症的治疗,内容包括多汗症诊治概况、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经文记载、方义解析、临床病例应用等。中医认为多汗症是由于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包括自汗、盗汗。多汗症病机总属脏腑阴阳失调,营卫失和,不离虚、实二纲。中医治疗多汗症多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西医学者则认为多汗症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使交感神经系统发出过多、过强的兴奋刺激,通过乙酰胆碱令汗腺大量分泌汗液而造成多汗,西医治疗方式多种,但效果欠理想且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中医不乏关于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的经文记载。桂枝加附子汤组方为桂枝汤加附子一枚,其中炙甘草的用量在桂枝汤基础上加至三两,使炙甘草、桂枝、芍药等比配伍,具有调和营卫,扶阳固表,复阳敛液之功效。临症之时,不应局限于汗证、痹病、痛证等,应遵循“治病求本、异病同治”中医之精髓,病虽有异,究其辨证,凡符合阳气虚弱、阴亦不足,表证未除之病机者,皆可大胆运用此方。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经断前后诸证是由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亏损、精血不足、脏腑失于濡养、阴阳失衡所致。丛慧芳教授提出从"枢机理论"论治经断前后诸证,强调"枢机"不仅是维持机体气机升降出入正常的关键,也是脏腑安和、气血流通、阴阳平衡的保证,其贵在流通与调达。枢机不利是本病的关键所在,治之以"和法",同时配合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8.
王花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6):427-428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笔者临证收治1例汗证,经中药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安神类药物在辨治虚汗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汗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它也常见于多种西医疾病之中,如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证等。中医认为症汗证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所致,又分为自汗、盗汗。笔者认为在辨治虚汗中注重从心论治常可收到较好疗效,汗为心液,为血液所  相似文献   

20.
<正>汗证是因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出汗异常为表现的病证。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七一教授认为汗证常表现为多证型夹杂,治疗时不必强分自汗盗汗,应寻找病理因素,辨明阴阳虚实,根据虚实主次遣方用药,兹择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