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目的]总结林咸明教授针药结合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诊疗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收集典型病案,从“针灸止痛调神”“遣方调体固本”两方面,分析总结林师运用针灸结合经方辨治月经性偏头痛的诊疗思想与临床经验,并附医案一则加以验证。[结果]林师认为,月经性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血不通,阻滞经络;气血虚损,脑窍失养。林师强调治疗本病需要明分期、辨虚实、调体质、重病证,针灸与方药并举,将“镇痛”“调神”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最终疼痛得止、神志得安、冲任调和、正气自得。文末所举验案为产后冲任失调、枢机不利所致之经行头痛,以针刺疏通经络、止痛调神,方药疏肝解郁、调补冲任,针药相合,终得良效。[结论]林师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紧扣不通、不荣之病机,针刺重视调神,选方结合经典,将针灸外治法和中药内服法相结合,拓宽了诊疗思路,其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失眠是睡眠障碍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 ,属中医“不寐”范畴 ,其患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状态 ,中医对失眠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将近年来有关的资料文献收集整理 ,综述如下。1 病机与治则的讨论刘文伟[1] 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 ,从脾胃入手治疗失眠 ,围绕脾为湿困 ,痰热扰胃处方用药 ,先用燥湿 ,清热化痰之剂安眠 ,继而健脾养胃而渐愈。周培敏[2 ] 提出 ,神的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 ,当脏腑功能失调 ,令神不安于舍 ,即可产生不寐 ,寐是神安于五脏而憩的状态 ,寤是神游于外有感知而运的状态 ,在治疗不寐时 ,可…  相似文献   

3.
失眠在中医学中又称为“不寐”。刘敏教授认为不寐之根本病机为阳不入阴、阴阳不交,与气血阴阳能否濡养密切相关。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刘敏教授概括不寐的病症特点为“阳多胆郁,阴多阳浮”:失眠阳证、实证多见少阳病,枢机不利,胆气内郁,胆火上扰心神;阴证、虚证多见少阴病,阳虚阴盛,虚阳上浮不得眠。临证善用六经辨证,重视阴阳气血,治疗以改善症状缓其标急、调节体质重在固本为主要目标。对于不寐表现为阳证者,治疗常用柴胡类方,以舒畅情志、解郁助眠;对于表现为阴证之不寐者,治疗以附子类方为基础方加减,以温阳固本、镇静安神。同时需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失眠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经断前后诸证”“不寐”“脏躁”,认为肝肾阴虚以致肝郁化火、上扰心神以及气血不足以致肝失濡养、神不安和为围绝经期失眠的主要病机,故此提出疏肝调神的治疗大法,并配合针刺、精灸、刺络、耳针、背俞穴埋针等治疗手段,共同构成“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方案,为围绝经期失眠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针法对失眠大鼠脑内抑制性递质GABA及GABA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大鼠失眠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模型组、安定组、针刺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内抑制性递质GABA和GABAA的含量。结果:该针法可明显增加PCPA所致失眠大鼠下丘脑内抑制性递质GABA及GABAA的含量。结论: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针法可以增加深慢波睡眠量,从而治疗失眠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求“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理论的内涵及其临床治疗痫证的运用。[方法] 通过查阅《黄帝内经》及后世医药典籍等,分析“神转不回,回则不转”理论,依此阐释痫证病机及立法选方,分析典型案例以论述其理论。[结果] 痫证是由神气逆乱、三焦不通而诱发,五脏不平、内生积滞致痫证不愈,神回不转,神机失用,痫证避无可避,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整理三焦枢转五脏神气,荡平五脏积滞并解其标。所举验案为气机阻滞、痰火扰神之证,治以清肝泻火、豁痰醒神之法,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涤痰汤加减,辄收佳效。[结论“]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说明人之神机、气血阴阳不能逆乱,应当在各脏间一以贯之流转,每脏间如环无端运转;痫证的治疗应以“通”字为法,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旨在通调使道,平治五脏,标本兼顾,恢复神机,并以言语宽慰,则可痫定神安。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导师庄礼兴教授促醒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思路和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庄礼兴教授临床上诊治颅脑损伤后昏迷的病例资料,探析其运用调神针法促醒的诊疗思路及中药的组方规律,总结庄礼兴教授针药结合促醒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的经验,并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庄礼兴教授认为促醒昏迷状态的关键在于"治神"。"调神针法"是在特定的醒神开窍穴组上使用补泻手法,激发全身经气的运行。加味温胆汤中辅以麝香、石菖蒲等开窍药,可豁痰开窍,调畅气机。针药结合,在临床上收获了良好的疗效。所举验案为一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的青年患者,在针药结合的治疗下成功转醒,充分应证了庄礼兴教授的经验和方法。[结论]庄礼兴教授运用"调神针法"配合温胆汤加减,促醒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疗效显著,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夏永良老师临床应用柴胡温胆汤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及仔细研读夏师临证病案,选取诊断为不寐、郁证、眩晕、乳癖的四则验案,从病机、症候、不同药物的加减等角度论述夏师临证应用柴胡温胆汤的经验。[结果]夏师临床运用柴胡温胆汤时,抓住气机郁滞、痰热内扰这一病机,重视石菖蒲、制远志等祛痰药和龙骨、牡蛎等安神药的使用,灵活加减,治疗不寐、郁证、眩晕、乳癖等疾病。所选4则医案,不寐案中随症加用安神药;郁证案中伍用理气解郁、泻火除烦之药;眩晕案中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乳癖案除理气药外更投用丹参、川芎等活血药。诸案辨证施治,获效俱佳。[结论]夏师抓住气机郁滞、痰浊内扰这一病机,灵活运用柴胡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寐、郁证、眩晕、乳癖等疾病,取得了可观的临床疗效,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加红外线照射五脏调神穴联合药物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不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地西泮和谷维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合红外线照射五脏调神穴治疗,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临床疗效及脑电图主要睡眠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得分得到优化,观察组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参数得到优化,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皆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加红外线照射五脏调神穴联合药物疗法治疗不寐具有较好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脑电图参数,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黎明全教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为临证选方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黎师治疗的失眠、帕金森病伴抑郁、特发性震颤验案3则,结合平时侍诊的心得体会详加按评,从辨别患者体质和四纲辨证角度出发,探索黎师诊治脑病的特色和经验。[结果]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的功效。黎师提出,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病时首先辨识出柴胡体质属实证、热证的患者,然后根据患者的证候要素遣方用药,本方证多指“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治疗具体疾病时再结合患者的证型辨证论治。所举失眠案乃痰热腑实、火扰心神之证,拟泻热通腑、和中安神为基本治法;所举帕金森病伴抑郁案为肝郁化火、痰热扰心之证,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化痰法;所举特发性震颤验案为痰热动风、火扰清窍之证,治以清湿祛热、平肝熄风法,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后,均获得较好疗效。[结论] 黎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病注重“方证相应”,临床效果显著,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本方亦可以作为脑病的专用方,临床诊疾时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临床疗效。通过复习验案,有助于读者了解准确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辨证要点,体会异病同治的精妙。  相似文献   

11.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而言,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时寐时醒,醒后再难入睡,严重者可彻夜不眠。失眠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虚实两类,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说:“不寐证虽病有不一,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冀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这就说明失眠主要是因肌体内在的气血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张唐法教授运用针刺、推拿综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证经验,对其学术观点、诊治思路、选穴特点、特色针刺手法进行归纳总结,并选取医案一则加以佐证。张唐法教授认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与儿童先天禀赋和后天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所导致脾肾亏虚、髓脑不足,引动肝风,神窍受扰有关。在治疗上以“治神”为准则,辨证论治,病症结合,治疗此病。所举医案为脾虚肝亢患儿,治疗上以补脾平肝为原则,使肝风得熄,脾气得健,则抽动可止。张唐法教授在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注重头针、小儿推拿以及体针的综合论治,手法上运用特色快速提插捻转手法进行头针操作,并配合“健脾补肾”体针法和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操作。形成了头针体针并举,调神养神共行来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特色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健脑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脑调神针法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中风后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针刺组加用健脑调神针法,西药组加用氟西汀.连续4周.进行治疗前后HRMD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袁积分均有变化,但针刺组明显优于西药组,同时存在量效关系.[结论]健脑调神针法能改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马伟明主任治疗不寐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抄方,收集临床所见不同证型的不寐案例,体悟马师对不寐病因病机之认识,探索马师遣方用药之规律,总结马师运用经典方剂、辨证治疗不寐的学术经验。[结果]马师认为诸事扰心,心神动摇,致肝藏魂的功能亦出现异常,神魂难安而致不寐,多伴随梦扰纷纭,故临床辨证注重"梦诊"。治疗当宁心神、安肝魂,心肝同治。临证用药善用花类药条畅气机。又认为不寐为患,久病必入络致瘀,故临证善用虫类药搜剔通络祛风,净化清窍,促进睡眠。[结论]马伟明主任根据不寐病因,"辨梦"施治,善用经典方剂,结合自身独特临证经验辨治不寐病症,遣方用药疗效显著,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孙远征教授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跟师学习,从孙师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特色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孙师对本病的辨治思路,并通过病案举例加以验证。[结果] 孙师认为,本病实质为正虚风动,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风为导致痉挛发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情志不调为导致疾病加重的诱发因素,将其分为内风、外风两种致病模式。孙师认为本病病位在面部经筋,与面部经气受损有关,经络之气不通,局部气血流通不畅,故发为本病。孙师治疗本病有以下特色,重视“调神”,神安形止;基于“缪刺”,调衡阴阳;揿针留置,长效止痉;明辨经络,辨证遣针,以此四法针刺辨治原发性面肌痉挛。文中所附一例原发性面肌痉挛病案,观其舌苔脉象及症状表现,辨为面风,阴虚风动型,治以疏肝养阴、熄风止痉,以调神法、缪刺法、揿针法、远取法联合治疗,收效甚佳,随访半年未复发。[结论] 孙师临床辨治原发性面肌痉挛,以形神关系为基础,以明辨经络、定病经、辨证遣针为原则,治疗时调神、缪刺、揿针、远取相结合,体现了针刺治疗的优势所在,拓宽了该病的诊治思路,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曾庆琪教授运用经方诊治失眠合并生殖系统疾病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阅读古籍,整理相关临床医案,从失眠的经方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经方治疗、失眠合并生殖系统疾病的中医异病同治思路等方面,分析曾师治疗失眠合并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并佐医案以论证。[结果]曾师治疗失眠合并生殖系统疾病遵循中医异病同治理念,主张运用基于大中医观的辨体-辨病-辨证-辨局部-辨微观的“五辨”诊疗模式,用药重视因势利导、温清并用、通补兼施,认为经方治疗失眠合并生殖系统疾病取效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抑亢”与“释放”的问题,重视心(脑)、心肾之间关系的调和,既要疏通以治其标,亦要培补以治其本。所举两则医案中,案一患者失眠合并阳痿,辨为肝郁气滞、脾肾两虚证,治以四逆散合肾气丸化裁;案二患者失眠合并月经病,辨为心肾不交、冲任虚寒、瘀阻胞宫证,治以黄连阿胶汤合栀子豉汤合温经汤化裁,悉用经方,皆获良效。[结论]曾师擅用经方治疗失眠合并生殖系统疾病,辨证灵活,用方精当,疗效确切,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学习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符为民教授运用中医五神脏理论辨治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抄方、整理医案、翻阅中医古籍及相关文献,分析符师对OCD病因病机及其与五神脏关系的认识,探讨从脏论治的处方用药规律,并附临床病案加以验证。[结果]符师认为,“情志内伤”为OCD基本病因,“脏神失守”为OCD基本病机,“调神定志”为OCD治疗总则,立“宁心安神”“平肝摄魂”“安肺定魄”“益脾存意”“补肾坚志”五大治法。符师强调治疗本病需明辨虚实、审证求因、辨证施治,最终达到调五脏、安五神,神脏相合的目的。文中验案,符师审视五脏,把握病机,治以养血安神、平肝潜阳、调和冲任、解郁化痰,临床效果颇佳。[结论]符师基于中医五神脏理论辨治OCD,精准辨治,灵活用药,为中医治疗OCD开辟了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分期治疗面瘫150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采用不同针法结合穴注为主综合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以体针为主,结合穴位注射地塞米松针、TDP照射治疗150例面瘫病人。[结果]痊愈120例,占80%,总有效率为98.7%。[结论]面瘫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针刺法,结合穴注地塞米松针治疗面瘫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不寐证,古人有虚实之分,景岳谓“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所谓邪气之扰,即人受外因刺激,影响心与肝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致“心不藏神”或“肝气郁结”。此二者,均能引起不寐。因心属火,需阴阳调和,水火既济,方可神明无恙,寤寐有常。若为七情所伤,长期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损耗脏腑真阴,使心肝失养,而为烦躁不寐;且火性主动,动则乱于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李建强副教授认为人之寐寤由神主导,神安则寐,神动则寤。五脏不和、神不安其脏为顽固性失眠的主要病机;临证善用太冲、内关、三阴交、尺泽、太溪、照海、足三里七穴为基础穴组通调五脏,推广应用焦氏头针血管舒缩区于失眠的治疗中,博采众长,辨证施治,穴简效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