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常规白内障手术加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与联合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加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分析我院先天性白内障患儿126例(232眼),年龄1~8岁,采用白内障针吸术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126眼,白内障针吸术联合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加前段玻璃体切除术126眼,观察术后1a视力、并发症及眼部变化情况.结果行白内障针吸术联合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126眼中38只眼发生后发障(32.5%),行白内障针吸术联合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加前段玻璃体切除术126只眼中3只眼发生后发障(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1~8岁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针吸术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加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较单纯行白内障针吸术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能更有效地防止后发障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评价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56眼)先天性白内障的患儿中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14例26眼(PCCC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16 例30眼(玻切组).≥2岁的患儿施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及眼部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视力有改善征象,视力提高.PCCC组与玻切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46.15%(12/26)和 16.67%(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较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能更有效减少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PCCC)的疗效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先天性白内障12眼、外伤性白内障1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或抽吸术后囊破裂4眼、后发障9眼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木,术后随访3~38个月。结果:28眼在后囊完好情况下完成PCCC,10.7%(3/28)后囊破裂,3.6%(1/28)玻璃体脱出行前段玻切;7.1%(2/28)撕囊倔中心。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10.8%(4/37);高眼压8.1%(3/37);瞳孔变形5.4%(2/37)。随访矫正视力0.1—0.3的7眼,0.4—0.6的18眼,≥0.8的8眼,4例幼儿视力检查不理解,1眼后囊孔上移,1眼玻璃体前界膜混浊患儿随访13个月,其混浊无加重,余所有病例视轴区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能有效防治后囊混浊,保持瞳孔区透明。术中、术后并发症与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4.
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玻璃体前界膜刺开防止后发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连续环形撕后囊(posterior 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ourhexis,PCCC)联合玻璃体前界膜刺开防止后发障的疗效和手术要点。方法 对41例白内障患者行PHACO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后囊,撕囊直径控制在3-4mm,并在撕囊孔内“+”形刺开玻璃前界膜,然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41例白内障患者随访10-12个月以,除1例黄斑囊样水肿,2例撕囊孔偏离视中心外,未发现有后发障,视网膜脱离。结论 PCCC联合玻璃体前界膜刺开能有产防止后发障产生,并能避免因玻璃体切割而产生的并发症,适合于PHACO术中发现有后囊混浊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21例23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而后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手术.结果 所有植入的人工晶体均正位,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2者2眼,0.3~0.4者11眼,0.5~0.8者9眼,1.0者1眼,未见由囊袋张力环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囊袋张力环可提高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防止术后人工晶体偏位,降低后发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症及后囊膜混浊手术方式。方法对18例24眼先天性儿童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或者联合撕后囊或透镜后囊膜夹持手术方式。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2眼,0.1~0.4者1眼,随访一年虹膜后粘连3眼,人工晶体偏位1眼,轻度后发障8眼。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赵晓红 《河北医学》2012,18(12):1772-1773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除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对后发障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46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126眼术中连续环形撕除后囊,120眼不行后囊撕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患眼术后后发障、视网膜脱离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个月未行后囊撕囊组22眼发生了后发障(18.33%),而连续环形后囊撕除组5眼发生后发障(4.1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未行连续环形后囊撕除组的4眼发生了视网膜脱离(3.33%),而连续环形后囊撕除组5眼发生视网膜脱离(3.97%),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连续环形后囊撕除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有效减低了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导致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3例(8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其中35眼保持后囊膜完整、19眼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33眼行PCCC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AV)。51眼I期植入人工晶体(IOL)。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30眼(34.48%)发生PCO,其中后囊完整组19眼(54.29%)、PCCC组5眼(26.32%)、PCCC+AV组6眼(18.18%)。PCO的形成与术中未行PCCC+AV(P<0.01)、手术年龄小于1岁(P<0.05)及I期植入IOL(P<0.05)有关。结论:手术年龄越小、I期植入IOL及保持后囊完整是PCO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儿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小儿白内障患者 87例 ( 10 3眼 ) ,年龄 2~ 14岁。手术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PCCC)、前段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体后囊夹持 ,术后随访 1~ 36 (平均 7.8)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 >0 .0 5者 83眼 ,0 .1~ 0 .3者 6 6眼 ,最佳校正视力 >0 .5者 2 6眼 ,其中脱盲率 80 .6 %。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葡萄膜炎 ( 31.1% )、后发障 ( 30 .1% )和角膜水肿 ( 9.7% )等。结论 及时摘除小儿白内障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术中联合PCCC、前段玻璃体切除和人工晶体后囊夹持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患眼视功能 ,减少小儿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白内障超声乳化除、囊外除及针吸除术中后囊膜破裂时行后囊膜连续曲线形撕囊术(Postertior contin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PCCC)的方法和作用。方法:利用撕囊镊对白内障除术中后囊膜破裂8例(8只眼)行PCCC,4例联合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8例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8例后囊膜破裂后行PCCC眼均成功完成PCCC,术后观察6月-3年(平均19月),8例视轴均清晰,无明显的人工晶体光学部偏中心或人工晶体异位,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及后发性白内障。结论:PCCC可有效避免部分术中后囊膜破孔进一步放射状撕裂,保持周边后囊膜的完整性,使人工晶体稳固于囊袋内。  相似文献   

11.
许兆民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11-1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中后囊浑浊的处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68眼手术中发现后囊浑浊的白内障患者,按常规完成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在后囊膜旁中央区刺小口,自此口向后囊膜与玻璃体前界膜间注入黏弹剂,用撕囊镊做直径3~4mm的连续环形撕囊。再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现后囊浑浊行后囊环形撕囊的68眼,对其中12眼儿童白内障和3眼术中玻璃体脱出者,予以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状体均成功植入囊袋内。术后视轴区清晰,无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口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是治疗白内障后囊浑浊的安全有效地方法。  相似文献   

12.
6岁以下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手术预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6岁下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后囊混浊的预防方法.方法对56例80眼6岁下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单纯行一期连续环行后囊撕囊术(PCCC);B组行一期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2年Ⅱ级以上后囊混浊A组27眼,B组5眼,两组比较有差异(x2=21.73,P<0.01).视力(第2年),两组比较也有差异(t=2.162,P<0.05).结论一期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是真正有效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后囊混浊发生的术式,应为6岁以下儿童白内障首选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提高视力 ,预防弱视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意义。方法 :观察 4 2例 (42眼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 ,随访 1~ 2 4月 ,平均 12月。结果 :术后葡萄膜炎反应较成人严重 ,矫正视力较满意 ,>0 .3共 2 7眼。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恢复视力、预防弱视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环形撕囊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疗效与远期效果.方法 应用环形撕囊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353例患者.对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讨论和评估,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1周视力≥0.5者303眼(85.84%),0.4~0.1者34眼(9.63%),≤0.1者16眼(4.53%);术后1个月视力≥0.5者320眼(90.65%),0.4~0.1者32眼(9.07%),≤0.1者1眼(0.28%).结论 环形撕囊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及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89只眼)先天性白内障行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眼部情况。结果术后患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期54例(86只眼)均未出现视轴区混浊。结论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的办法,尤其有效预防了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作用。方法对32例32眼儿童白内障患者利用超声乳化技术摘除白内障时Ⅰ期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果全部术眼视轴区均透明,3眼后囊膜不规则撕裂,32眼均不影响IOL植入,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在利用超声乳化技术摘除白内障时I期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能使视轴区保持清亮,有效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囊膜增殖钙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对后囊膜处理的方法 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对29例31眼后囊膜增殖钙化型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常规摘除术后于人工晶体植入前或植入后对后囊膜进行Ⅰ期后囊膜环形撕开或切开术,撕囊口大小在3~4mm间.结果 29例31眼全部Ⅰ期顺利完成,后囊膜的环形撕开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的27例29眼,2例2眼植入睫状沟,术后随访3~18月矫正视力>0.5 22眼占70.9%,1例人工晶体轻度偏斜,矫正视力0.3,其余人工晶体位正无偏斜移位.无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病例,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病例.结论 Ⅰ期后囊膜环形撕开或切开对后囊膜增殖钙化型白内障对迅速获得视轴区透明,增加改善术后视力,彻底预防后发障是必要的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环形撕囊术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70例8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术,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周时矫正视力≥0.5为77眼(96.25%),3眼因眼底病变视力恢复较差。结论:连续环形撕囊术应为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必备技术,其可有效提高白内障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囊环形撕囊制作起始瓣对玻璃体前界膜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对 4 2眼后囊膜增殖白内障手术于摘除白内障后在后囊膜旁中心处用破囊针头作表浅划痕 ,擦出起始瓣 ,再沿起始瓣边缘撕开一直径约 3~ 4mm的圆孔 ,再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全部术眼玻璃体前界膜均完整 ,后囊膜中央均有一透明类圆孔。结论 经改良的后囊环形撕囊起始瓣的制作能安全有效地保持玻璃体前界膜的完整性 ,防止后囊环形撕囊术中玻璃体溢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先天性白内障患儿50例69眼,按不同手术方式(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及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分为3组,术后随访3~48个月,对各组术眼进行眼底镜、裂隙灯检查。结果三个组术眼晶状体后囊膜周边部均可见残留的LECs形成半透明的球形Elschnig珍珠小体;三组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分别是:Ⅰ组43.48%,Ⅱ组17.39%,Ⅲ组0%;Ⅲ组多数术眼中央视区清亮。结论儿童先天障摘出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地预防儿童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