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脏组织炎症程度与血清HBeAg定量的相关性。方法 296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肝穿刺活检,根据慢性病毒性肝炎炎症活动度(grade,G)标准计分,肝活检当天采集静脉血后分离血清,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HBeAg定量检测,根据血清HBeAg定量分为3个亚组。结果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G1、G2、G3/G4的进展,血清HBeAg定量水平逐渐下降,HBeAg定量与患者肝脏组织炎症程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513,P 0.01)。结论 HBeAg定量有望作为判断肝组织炎症程度的非创伤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和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300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分级、外周血HBV DNA水平和HBeAg水平、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炎症活动度为G4的患者血清HBeAg水平显著低于炎症活动度为G3、G2或G0-G1的患者,炎症活动度为G3的患者血清HBeAg水平显著低于炎症活动度为G2或G0-G1的患者(P〈0.05);随着纤维化分级的升高,患者的血清HBeAg水平逐级降低(P〈0.05);随着血清HBeAg水平的下降,患者的年龄逐渐上升,HBV DNA表达量逐渐下降,高HBeAg组和中HBeAg组患者的ALT水平高于低HBeAg组或HBeAg阴性组,低HBeAg组患者的ALT水平高于HBeAg阴性组,HBeAg阴性组的AST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随着血清HBeAg水平的下降,肝脏炎症活动度呈上升趋势(P〈0.05),肝脏纤维化分级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CHB患者体内血清HBeAg水平的下降可提示HBV复制水平的降低和肝功能指标的好转。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临床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测定70例CHB患者血清ALT、TBIL、HBV-DNA载量,同时行肝活体组织检查,对肝脏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分期。结果:(1)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定量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t=3.98 P<0.001);(2)HBV-DNA载量与肝损害程度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F=1.1 P>0.05);(3)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载量与肝功能ALT、TBIL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P>0.05);(4)肝脏病理炎症分级G1、G2、G3、G4之间及纤维化分期S1、S2、S3、S4之间和HBV-DNA载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HBV-DNA载量与肝功能ALT、TBIL及肝损害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4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变程度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受诊断的CHB患者80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对照组行血清补体C3、C4检测,观察组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血清补体C3、C4检测。研究观察组各炎性分级及肝纤维化分级与血清补体C3、C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炎性分级间血清补体C3、C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S1级与肝纤维化S2、S3、S4级间血清补体C3、C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分级G2、G3、G4级及肝纤维化分级S2、S3、S4级与血清补体C3、C4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补体C3、C4水平可反映CHB患者炎性分级及肝纤维化分级,对于判断其病变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细胞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CHB患者100例为CHB组,按照病理分级(炎症程度)将患者分为G0级8例,G1级45例,G2级20例,G3级16例,G4级11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CHB患者RDW、ALT、AST、ALB水平,分析RDW、ALT、AST、ALB水平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CHB组RDW、ALT、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HB组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ALT、AST水平:G0级G1级G2级G3级G4级。ALB水平:G0级G1级G2级G3级G4级。CHB患者不同病理分级RDW、ALT、AST、A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级RDW、ALT水平明显低于G1级,G0级、G1级RDW、ALT、AST水平明显低于G2级、G3级、G4级,G0级、G1级ALB水平明显高于G2级、G3级、G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级RDW、ALT、AST水平明显低于G3级、G4级,G2级ALB水平明显高于G3级、G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3级RDW、ALT、AST水平明显低于G4级,G3级ALB水平明显高于G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CHB患者的RDW水平与AST水平呈正相关(r=0.693,P0.001),CHB患者的RDW水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198,P=0.048)。结论 RDW、ALT、AST、ALB水平均能够反映CHB肝细胞炎症程度,但AST、ALB水平在G0级、G1级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可为不同病理分级CHB的防治提供参考,但AST、ALB水平在G0级、G1级之间不能够区分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检测血清乙肝病毒(HBV)-DNA、肝纤维化4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同时检测血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4项,包括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和Ⅳ型胶原(CⅣ),比较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4项水平。结果 60例乙肝病毒表明抗原(HBeAg)阳性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在不同炎症分级及不同纤维化分期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HBeAg阴性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在不同炎症分级及不同纤维化分期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分级患者的HA、LN、PCⅢ和CⅣ水平和正常值接近,从G2分级开始到G4分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4项水平逐步升高,且与G1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纤维化分级患者的HA、LN、PCⅢ和CⅣ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且水平逐级升高,其他级肝纤维化4项水平均高于S1患者的水平(P0.05)。结论 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在不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间差异明显,对于HBeAg阳性患者临床意义不大。肝纤维化4项水平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水平逐级升高,且各级间差异较大,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7(IL-37)的表达水平,并探讨IL-37在CHB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ELISA检测35例CHB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37的含量;全自动生化仪及化学发光仪检测CHB患者血清中ALT,AST,HBsAg,HBeAg的含量,定量PCR及ELISA方法检测CHB患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及细胞因子TNF-α,IL-10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37含量分别与ALT,AST,HBsAg,HBeAg,HBV DNA,TNF-α及IL-10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B患者组血清中IL-37的表达水平437.5±152.7pg/ml,高于对照组(63.0±2.1pg/m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1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L-37的水平与AST,HBsAg,HBeAg,HBV DNA,TNF-α的水平不相关,而与ALT(r=0.406,P=0.019),IL-10(r=0.433,P=0.035)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CHB患者血清中IL-37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IL-37可能在肝损伤及乙肝慢性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由简单常规实验数据组成的模型,以预测HBeAg阳性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脏炎症反应程度。方法 选取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5月8日151例HBeAg阳性且ALT≤2倍正常上限的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脏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轻度炎症反应[肝组织炎症分级(G)G0~1]组和中度炎症反应(G≥2)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患者发生中度炎症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53.0%(80/151例)的研究对象出现G≥2。G≥2组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明显高于G0~1组,胆碱酯酶(ChE)、前蛋白比(PA)、HBsAg均明显低于G0~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与G分级均呈弱正相关(r=0.212、0.303,P<0.05),ChE、PA、HBsAg与G分级均呈弱负相关(r=-0.371、-0.330、-0.173,P<0.05)。高水平AST、低水平PA、低水平logChE为CHB患者发生中度炎症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核心抗体(HBcAb)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肝表面抗原(HBsAg)、肝脏组织纤维化分期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纤维化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S0~S1期,50例)、中重度组(S2~S4期,1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应用Spearman/Pearson分析HBcAb与HBV-DNA、HBsAg、肝脏组织纤维化分期相关性;运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诊断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重度组病程长于轻度组,肝脏炎症分级分布较轻度组严重,ALT、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透明质酸、IV型胶原、HBcAb高于轻度组,HBV-DNA、HBsAg低于轻度组(P<0.05);HBCAb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HBVDNA、HBsAg与肝脏组织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13个变量进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HBeAg阳性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Mig)、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9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C/BCP区变异的相关性以及其对干扰素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CHB且HBeAg阳性患者资料,均给予聚乙二醇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治疗前扩增患者血清HBV前C/BCP区的基因片段并将患者分成HBV前C/BCP区野生型组(野生组61例)及突变型组(突变组49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g、IL-9情况以及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结果突变组治疗前患者血清IL-9[(10.8±1.9)ng/L]明显高于野生组[(8.3±1.7)ng/L](P<0.05)。突变组治疗48周后获得完全应答率[46.9%(23/49)]显著高于野生组[16.4%(10/61)]χ^2=7.083,P=0.018;突变组治疗24周后HBsAg下降>1 lg10者较下降≤1 lg10者治疗前的血清Mig显著升高[(129.2±37.9)ng/L与(91.5±25.7)ng/L](P<0.05)。突变组治疗12、24周血清IL-9分别为(8.8±1.9)、(8.9±1.6)ng/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CHB且HBeAg阳性患者治疗前血清IL-9的高表达与HBV前C/BCP区的变异关系密切,IL-9的表达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无相关性;患者治疗前Mig的高表达可能对HBV前C/BCP区变异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更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大致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改变情况与各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本院826例血清ALT大致正常[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CHB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改变与ALT、HBeAg状态、年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LT为1~2×ULN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及以上者显著高于ALT<1×ULN者(P<0.01);HbeAg状态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无关(P>0.05);年龄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改变有密切关系,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LT大致正常的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ALT水平、年龄有关,与HBeAg状态无关,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应根据肝脏活检组织学改变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HBV感染者不同肝脏病变程度与HBsAg及HBV DNA水平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16例慢性HBV感染者进入研究,含慢性乙型肝炎(CHB)119例,肝硬化(LC)99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98例。HBsAg定量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HBV DNA定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病理炎症(G)分为1~4级,纤维化程度(S)分为0~4期。比较CHB、LC和ACLF患者间以及肝组织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不同的CHB患者间HBsAg和HBV DNA水平的差异。结果 CHB、LC和ACLF组患者组间HBsAg和HBV DNA的总体水平无明显统计学意义;G1、G2、G3和G4患者的HBsAg水平分别为(288.8±182.1)IU/ml、(264.8±175.6)IU/ml、(279.8±163.6)IU/ml和(317.8±150.0)IU/ml,HBV DNA水平分别为(5.0±2.1)log10IU/ml、(6.1±1.7)log10IU/ml、(5.6±1.8)log10IU/ml和(5.8±1.7)log10IU/ml;S0~1、S2、S3、S4患者HBsAg水平分别为(234.7±182.5)IU/ml、(261.2±175.6)IU/ml、(305.8±149.2)IU/ml和(320.8±157.4)IU/ml,HBV DNA水平分别为(5.5±2.1)log10IU/ml、(6.2±1.9)log10IU/ml、(6.0±1.5)log10IU/ml和(5.3±1.8)log10IU/ml,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较明显的G3、G4以及S3、S4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患者。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变程度与HBsAg和HBV DNA水平无明显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CHB患者223例分成HBeAg阴性和阳性两组,应用PCR检测血清HBV DNA,同时行肝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分期。结果 (1)HBeAg阳性组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之间的HBVDNA无明显的差别(P0.05),而且二者无明显相关性(rs=-0.073,P0.05);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HBVDNA也无明显的差别(P0.05),而且二者也无相关性(rs=-0.113,P0.05)。(2)HBeAg阴性组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之间的HBVDNA有明显的差别(P0.05),而且二者呈正相关(rs=0.327,P0.01);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HBVDNA也有明显的差别(P0.05),而且二者也呈正相关(rs=0.314,P0.01);随着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HB-VDNA进行性增高。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V DNA定量不能反映肝组织病理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状态与临床关系,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ALT轻度升高的CHB患者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情况,根据肝组织不同炎症及纤维化分组,对比各组性别、年龄、ALT、HBV-DNA水平、HBeAg状态差异。结果 10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其中80%(84/105)为G2G4;67.6%(71/105)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其中46.6%(49/105)为S2G4;67.6%(71/105)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其中46.6%(49/105)为S2S4。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间性别、年龄、HBV-DNA水平、HBeAg状态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纤维化分期间年龄比较,S1、S3、S4组与S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ALT、HBV-DNA水平、HBeAg状态在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轻度升高的CHB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积极考虑行肝穿刺活检,及时确定抗病毒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关系。方法 80例CHB患者HBV DNA阳性(HBV DNA≥1×104拷贝/ml),HBeAg阳性50例(62.5%)、丙氨酸转氨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用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每日1次。观察治疗12个月后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特异性CTL的关系。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12个月后,HBV特异性CTL[(0.68±0.11)%]高于治疗前[(0.34±0.10)%,t=8.58,P<0.01],HBV DNA(3.01±0.25)log10拷贝/ml低于治疗前[(6.25±0.70)log10拷贝/ml,t=12.62,P<0.01],HBV DNA转阴(<500拷贝/ml)48例(60%)。HBeAg阳性50例中发生HBeAg转阴14例(28%),HBeAg血清学转换9例(18%),HBeAg血清学转换者HBV特异性CTL[(0.86±0.05)%]高于无HBeAg血清学转换者(41例,82%)的HBV特异性CTL[(0.60±0.07)%,t=8.63,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能提高CHB患者的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与HBV特异性CTL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05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 572例肝硬化患者和166例健康者的血清LDL-C水平情况,探讨血清LDL-C水平和肝硬化患者的疾病预后、肝功能评估及临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血清LDL-C[(1.66±0.9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01±0.6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的血清LDL-C水平[(1.32±0.83)mmol/L]明显低于未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1.75±0.94)mmol/L];合并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LDL-C水平[(1.92±1.08)mmol/L]明显高于未合并原发性肝癌组[(1.53±0.8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级组的血清LDL-C水平[(2.03±0.75)mmol/L]明显高于肝功能B级组[(1.73±0.91)mmol/L]和C级组[(1.27±0.9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B级组的指标则高于C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的血清LDL-C水平和肝功能评估等级呈明显的负相关(r=-0.42,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显著下降,并且和患者的疾病预后、肝功能评估等级以及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等因素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CC趋化因子配体18(CC-chemokine ligand 18,CCL18)浓度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膝关节炎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Kellgren-Lawrence(KL)分级评估膝关节炎的严重程度;采用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和滑膜液中CCL18浓度;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与滑膜液CCL18浓度间的相关性,血清、滑膜液CCL18浓度与KL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膝关节炎患者血清CCL18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54.13±8.9) ng/mL vs (38.97±6.9) ng/mL,P0.001],KL-4级患者血清CCL18浓度显著高于KL-3级患者[(72.26±12.90) ng/mL vs (49.56±10.3) ng/mL,P0.05],KL-3级患者血清CCL18浓度显著高于KL-2级患者[(49.56±10.3) ng/mL vs (45.85±8.9) ng/mL,P0.05]。KL-4级患者滑膜液CCL18浓度显著高于KL-3级患者[(45.43±11.09) ng/mL vs (28.49±7.98) ng/mL,P0.05];KL-3级患者滑膜液CCL18浓度显著高于KL-2级患者[(28.49±7.98) ng/mL vs (27.00±5.43) ng/mL,P0.05]。血清CCL18与滑膜液CCL18浓度显著正相关(r=0.425,P0.001),血清和滑膜液CCL18与KL分级显著正相关(r=0.560,P0.001;r=0.525,P0.001)。结论:血清和滑膜液中CCL18浓度与膝关节炎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29例,其中胆红素脑病患儿45例为观察组,非胆红素脑病患儿84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S100蛋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NSE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NSE、S100蛋白与TBIL、IBIL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NSE[(79.65±27.86)μg/L]、S100蛋白[(1.35±0.13)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33.01±12.37)、(0.37±0.15)μg/L](P0.05),血清TBIL[(447.53±103.45)μmol/L]、IBIL[(416.18±97.37)μmol/L]与对照组[(451.37±98.38)、(407.18±108.37)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血清S100蛋白与TBIL(r=0.172,P=0.133;r=0.163,P=0.274)、IBIL(r=0.131,P=0.261;r=0.153,P=0.194)均无线性相关,观察组、对照组血清NSE与TBIL(r=0.241,P=0.133;r=0.114,P=0.241)、IBIL均无线性相关(r=0.147,P=0.264;r=0.203,P=0.237)。结论血清S100蛋白、NSE水平可作为评估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脑损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IL-10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肝功能、病毒裁量及肝纤维化程度,研究HBeAg阴性和阳性CHB患者细胞因子作用,总结HBeAg阴性CHB病情特点.方法 HBeAg阴性CHB患者33例与HBeAg阳性CHB患者41例,分别检测其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定量,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G-Ⅲ)、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等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血清IL-12、IL-10及IFN-γ水平.结果 HBeAg阴性CHB患者病程较HBeAg阳性CHB患者长,(6.8±6.2)年vs(3.8±4.0)年(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和PTA在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低于HBeAg阳性CHB患者,(5.1±1.4)vs(6.2±1.5)(P<0.05),IL-12、IFN-γ水平高于HBeAg阳性CHB患者,分别为(71.3±32.0)ng/L vs(57.7±23.1)ng/L、(16.1±4.8)ng/L vs(13.4±3.3)ng/L(P<0.05),两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LN重于HBeAg阳性CHB患者,(123.6±61.3)μg/L vs(91.6±45.6)μg/L(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程较长,与HBeAg阳性CHB患者肝功能损害轻、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复制水平低于HBeAg阳性CHB患者,IL-12、IFN-γ对HBeAg阴性CHB患者病情变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重于HBeAg阳性CHB患者,提示HBeAg阴性CHB患者较HBeAg阳性CHB患者更易向肝硬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后其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在四川省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县人民医院曾在24h内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CHB患者26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HBV浓度和HBV-DNA载量,对比治疗前后HBV和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天患者HBsAg,抗-HBs和抗-HBc浓度相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1,4.753,5.116,均P0.01);治疗后第3天患者HBsAg,抗-HBs和抗-HBc浓度相较治疗前依旧存在差异(t=1.681,2.209,3.118,均P0.05);治疗后第7天相较治疗前患者仅抗-HBc浓度存在差异(t=2.463,P0.05);患者HBeAg和HBV-DNA输血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32,均P0.05);输血治疗后,HBsAg浓度在第5天浓度为0.17±0.03IU/ml,达到最低值,第7天浓度上升为387.50±31.89IU/ml,达到最高值;HBsAb浓度逐渐下降,第7天浓度为1.51±5.98mIU/mmol达到最低;HBeAg,HBeAb和HBcAb的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治疗后,短期内HBsAg,抗-HBs和抗-HBc可出现改变,HBeAg和HBV-DNA不受输血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