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瑞站  叶素川 《河南中医》2010,30(4):346-348
通过对明代医家缪希雍临证治疗内伤杂病用药组方的用药范围、药性构成、功能构成等进行分析,知其治疗内伤杂病的遣药组方特点为:求真务实,养阴为先;重视脾胃,见解独特;甘寒清润,颇具特色;杂病养阴,多化裁于集灵方。  相似文献   

2.
总结陈达灿教授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证经验.在病因病机方面,陈达灿教授认为,阴虚和脾虚是本病发病和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风湿热邪则为本病标实.临证治疗时,重在辨证补虚,以滋补肾阴、健运脾胃、疏风清热利湿为主要治则,标本兼治;治疗过程中始终重视顾护脾胃;用药上,善用动物类药和引经药,并对青蒿有独到的见解和使用,从而增强全方疗效...  相似文献   

3.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开创了疾病的内伤学说,倡导"独重脾胃"的辨证体系,形成了脾胃学派,对后世影响巨大。李东垣在临证组方中尤重视运用"风药"治疗脾胃病,文章旨在探析"脾胃"之特性与风药的功效特点,对李东垣的"风药健脾"之理论机理及其临证运用经验予以分析、总结,体悟其中方药运用之理,以期为后世临床运用"风药健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巧兰  王焕生 《陕西中医》2002,23(7):621-622
目的 :论述脾胃的生理和病理及证候特征 ,治疗宜忌规律。方法 :用临床实践体会来说明治疗脾胃病证的用药特点。结果 :辨证使用脾胃病证的特效专药与“药对”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结论 :中医辨治脾胃病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代丹  王新苗  何春燕  吴浩然  宋坪 《中医杂志》2021,(2):104-107,137
介绍张作舟教授从"瘀毒"论治银屑病的临证经验。提出"瘀毒热结"是银屑病进行期的核心病机,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法。在治疗上秉持"一方治一病"理念,自拟解毒活血汤为核心方,随证加减,灵活用药,强调慎用虫药;祛邪不忘扶正,时时关注对脾胃及阴液的顾护;改革外用药剂型,提倡采用霜剂代替传统油膏剂。  相似文献   

6.
小儿脾胃病治疗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脾胃一病,五乱并作."可见脾胃病的早期治疗至关重要.脾胃疾病有多种类型,许多病证又与脾胃相关,因此,治疗小儿脾胃病是治疗多种症证的重要环节.如何治疗、用何原则指导选方用药是一个必须明确的前提.笔者将治疗脾胃病常用之法归结为八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闽南地区寒湿内蕴证比较常见,饮食不当、生活节奏快、高年火衰、久病伤阳是主要原因。寒湿内蕴证可变生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易感寒湿疫疠,寒与湿互为体用,加重病情。治疗上,根据寒湿所在部位,结合药势,因势利导;重视脾胃升降功能;辨六经,由深及浅,促进阳气运行;从舌脉推断病机,指导选方用药;辨别药势,靶点用药,提高疗效;药食并用,调理体质。  相似文献   

8.
宗湘裕  王万卷 《河北中医》2012,34(3):325-327
中药的配伍应用中,最基本的形式是2味药的合用,即所谓"药对"."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剂临床疗效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药的配伍.杜长海师从全国著名脾胃病学专家董建华教授和田德禄教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首批基层老中医专家,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临证40载,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观其处方常用药对,看似平淡,实则寓意深刻.我们有幸侍诊左右,兹将杜老师运用药对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历代医家共同认识到其发病机制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刘喜德教授结合中医经典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经验,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基本病因病机为寒热错杂、痰瘀互结;并根据其病因病机制定出温经清化的治疗大法。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证用药以轻灵平和、顾护脾胃为主,随症加减为辅。特别善用虫药,治疗顽痰痹阻日久所见诸证屡获奇效。附录临床典型医案一则,遣方用药充分体现刘教授临证用药之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0.
韩金凤 《吉林中医药》2013,33(6):567-568
陈宝贵教授在脾胃病治疗方面重视重建脾胃生理功能,认为慢性腹泻无论寒热,大多系脾的运化功能障碍,致使脾胃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清浊失泌,治疗上当以重建脾胃生理功能为主.临证用药特点可以概括为清补兼施、重用风药、通涩相配、寒温并用、肝脾同调以达到脾胃生理功能的重建,所谓泄泻止,则运化行.  相似文献   

11.
建立<小儿药证直诀>所载方药数据库,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钱乙治疗小儿疾病的用药特点为:组方药少力专、善用毒药、剂型灵活、重视肝脾胃肺.  相似文献   

12.
阚士宇主任医师临证处方灵活,常常熔经方、时方于一炉,寒温并用,有是证,用是药,绝不囿于一家之言。临证时常用小柴胡汤治疗发作性嗜睡;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荨麻疹;用半夏泻心汤类方治疗慢性胃炎、胃窦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用乌梅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妇科盆腔积液等妇科病;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用玉真散"从风论治"妇科带下证;用疏肝益肾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用枇杷叶饮治疗胃反呕吐等。不但重视阴阳辨证,亦非常重视后天脾胃,临床多从调理脾胃入手治疗各种慢性病,还喜用王清任的活血化瘀法来调理气血治疗妇科病。治疗肿瘤则以平和稳妥见长,其用方平和,以扶正气为主;用药轻灵,以护胃气为本;善用民间地方药,以"清消"而见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证治汇补》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治疗脾胃病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证治汇补》中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方剂进行性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核心组合、新方的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方剂137首,涉及中药159味,使用频次≥10的药物25味,以性温、味辛、归脾经类药物最多;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8,置信数为0.6,得到常用药对及组合15个;基于软件复杂熵层次聚类方法,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32组,聚合成新方16首。结论:《证治汇补》中治疗脾胃病以温补脾阳为主,用药方面以辛温药升阳行气为主,辅以甘性药滋补和中、调和药性。  相似文献   

14.
郑亮教授应用膏方治疗脾胃疾病,注重在使用膏方之前应用"开路方"打牢患者的脾胃功能;调整阴阳时注重男女有别;调理脾胃时用药轻灵;认为冬季进补时需要补中有泻;同时重视,先后天结合。病案显示膏方治疗脾胃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巨邦科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992-993
脾胃为后天之本,中焦气机之枢。脾胃失调,气机不畅则诸病生焉。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乃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名方。该方药味少而组方精,用药简练,燥湿行气,切中病机。青海省中医院白云老师在治疗脾胃病中,每以平胃散为基础方,改散为汤,或加味,或合方运用,形成了诸多平胃散变化方:人参平胃汤治疗脾胃虚弱证;藿半平胃汤治疗脾胃湿滞,胃气不和证;连黄平胃汤治疗脾胃湿热证;柴平汤治疗肝胃不和,偏于热者;平胃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证;理平汤治疗中焦虚寒证;四平汤治疗肝郁脾虚证;胃苓汤治疗脾胃虚寒,水湿下注证等。白师以平胃汤执中州加减运用而达四旁,有是证便用是方,不但在脾胃病证治疗中疗效显著,而且在证治中理、法、方、药一脉相承,师古而不泥古,堪称楷模。  相似文献   

16.
从多方面介绍了温启宗老师对脾胃病治疗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对其用药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温启宗老师在治疗脾胃病时理论上重视经典,博采众家之长;诊疗时积极倡导现代化中医,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原则以调畅气机为治疗大法,同时注重扶正祛邪与活血化瘀同用;遣方时强调经方时方合用;用药时重视中药的传统作用与现代药理相结合,并善用对药、注重药物剂量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余伟 《光明中医》2008,23(5):603-604
“内伤热中证”为东垣首倡,是以脾胃内伤为基础产生复杂的虚性发热病证;对其病机进行解析可知:“元气不足”为病机核心,“升降失调”为病机关键,七情不安影响气机和气机失调蕴生湿热为病机重要组成;重用益气升阳药和喜用风药是东垣治疗脾胃病的两大用药特点;通过比较发现:东垣两大用药特点完全针对“内伤热中证”的病机解析,从而使两者互相论证了彼此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治疗脾胃病用药应调整阴阳,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用量当以小剂量缓缓图功,忌用峻药猛剂、大毒大热及金石之品,以免耗伤脾胃之气。汤建光教授临证时强调辨证论治,见病求机,用药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胃溃疡证候特点及用药核心药团可视化网络结构。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1987年1月—2016年12月20年间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相关文献,建立胃溃疡证候要素数据库及用药数据库,对其证候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符合要求319篇文献,整理出胃溃疡中医证候名称15个,出现频次较多的证候依次为脾胃阳虚证肝胃气滞证脾胃气虚证胃阴不足证;病位要素主要涉及胃、脾、肝、胆;病性要素主要有阳虚、气滞、血瘀、阳盛、阴虚、气虚、湿浊、寒凝、食积等;文献中涉及179味中药,用药频次达3308次;挖掘出以甘草、白术、黄芪、白芍、白及、延胡索、麦冬、柴胡等为核心的8个核心药团。结论:胃溃疡临床常见证型以脾胃阳虚证最多见,肝胃气滞证次之;病性以阳虚为主,涉及气滞、血瘀、热、虚、痰、湿、食积等;用药特点则以健脾益气、和胃止痛为主,辅以疏肝理气、柔肝活血、养阴清热之品;在辨明证候特点基础上,挖掘胃溃疡用药核心团,能够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张伟教授在治疗间质性肺炎方面倡导"久病缓图"、"养正祛邪",擅长运用膏方调理,创制"太圣清肺膏"。针对患者"本虚标实"的根本病机,灵活把握"养正"与"祛邪"的用药分寸,组方遵循以下原则:攻补兼施;顾护中焦脾胃;善用虫类药物;善用活血化瘀药。张教授临证组方,因人制宜,随证加减,故获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