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小板生成素(TPO)是调节巨核细胞系增殖,分化及血小板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肝脏和肾脏是合成和分泌TPO的重要器官,当肝功能和肾功能受损时,可能会影响TPO的合成,本研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5例晚期肝硬化患,2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和40名正常人对照血浆的TO水平。分析血浆TPO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晚期肝硬化患血浆TPO水平与正常人对照血浆TPO水平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血浆TP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各患组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与血浆TPO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晚期肝硬化患可维持正常的TPO生成,且肝硬化患血小板减少与血浆TPO水平无关。但肾功能衰竭TPO生成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扩增巨核细胞的效应,并探讨造血干细胞因子(SCF)是否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生成素(TPO)介导的巨核细胞的凋亡。方法通过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脐血巨核细胞扩增,并在培养后期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PO SCF组与单用TPO组CD41 细胞及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凋亡率。结果经14天培养后,SCF TPO组扩增的巨核细胞的数量和纯度均较高,分别为48.90%±5.71%、21.55%±2.83%,且培养后期TPO SCF组CD41 细胞及CB-MC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单用TPO组。结论SCF能有效抑制TPO介导的细胞凋亡,促进巨核细胞有效扩增,进一步说明体外扩增巨核细胞,SCF与TPO的联合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bin,TPO)通常被认为能促进巨核祖细胞的复制并促进其成熟和释放血小板,使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目增加,现在TPO已经被成功分离和克隆。在一些肿瘤患者中发现继发的血小板增多症,在成功克隆TPO之后,发现有些肿瘤患者血清中TPO的量异常增高。现有的肝癌血清标记物主要为甲胎蛋白(AFP),敏感性不高,TPO已受到广泛关注。有研究认为,TPO通过与它的受体c-MpI一种细胞内原癌基因产物结合发挥其作用。在文旨在评价TPO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抗体阳性对早孕期(T1期,孕10~12周)及中孕期(T2期,孕26~28周)孕妇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TPO抗体阳性的早孕期女性和210例TPO抗体阴性的早孕期女性,比较2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_4)。选择早孕期TPO抗体阳性TSH正常孕妇60例,TPO抗体阴性TSH正常孕妇65例,比较2组孕妇孕中期TSH、FT_4。结果早孕期TPO抗体阳性组与TPO抗体阴性组T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于早孕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孕中期TPO抗体阳性组与TPO抗体阴性组T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PO抗体阳性是导致孕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数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26例急性创伤患者进行TPO和血小板数检测,同时选择27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创伤患者血清TP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急性创伤患者血小板数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性创伤组TPO水平、血小板与非手术性创伤组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创伤时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血小板数目的改变不是导致TPO升高的主要因素,TPO升高可能参与组织急性损伤的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角质蛋白19(CK19)、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半乳糖血凝素-3(Gal-3)在甲状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63例与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2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获取病灶组织,且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组织CK19、TPO与Gal-3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CK19与Gal-3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组,恶性组TPO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恶性组CK19(+)Gal-3(+)TPO(-)组合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组,且良性组CK19(-)Gal-3(+)TPO(+)与CK19(-)Gal-3(-)TPO(+)表达率明显高于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TPO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T分期无关(P>0.05),与N分期、临床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PO(-)与CK19(+)是甲状腺癌的高危因素(P<0.05),得到模型Y=4.293(CK19)-3.055(TPO)-1.38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诊断模型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AUC=0.949)高于CK19(0.838)、Gal-3(0.696)与TPO(0.874)。结论CK19、TPO与Gal-3在甲状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CK19(+)Gal-3(+)TPO(-)在甲状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其中CK19联合TPO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小板生成素(TPO)是与巨核细胞产生和血小板生产调节相关的关键性细胞因子。本研究的目的是测试血小板供血是否与健康供者接受血小板单采后其血清TPO水平的改变相关。研究设计与方法:研究组由23名首次接受单个供者血小板单采的健康供血者组成。血小板采集前,单采完和其后4天对血清TPO水平和血小板计数进行了测定。采用TPO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PO水平。结果:在血小板供血的关系中,在血小板单采后2天血清TPO水平从基准水平69.2±  相似文献   

8.
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TPO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测定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的TPO表达情况。结果 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48例TPO(-),2例(+);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中TPO均(+)。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鉴别诊断中的评价指标: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8%,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6.15%。结论 TPO蛋白可作为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的重要参考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牛成素(TPO)是生理情况下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发育的主要调节者,Ⅰ/Ⅱ期临床试验显示,TPO具有一定的治疗血小板减少证作用.但产牛中和抗体等问题限制其进一步应用.新一代TPO促效剂主要有TPO模拟肽、TPO非肽类模拟物和抗体类TPO促效剂等.与TPO具有相似功能但不具有同源结构的小分子物质,且无免疫原性.一些TPO促效剂在Ⅰ/Ⅱ期临床试验中能显著增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数量,且无明显副作用,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用于ITP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促血小板生成素基因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基因修饰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TPO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TPO cDN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骨髓基质细胞(BMSCs),RT—PCR方法检测TPO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TPO的表达。结果转染TPO基因的BMSCs TPO mRNA及TPO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1)及未转染组(P〈0.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能有效介导TPO cDN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BMSCs,且转染后BMSCs中TPO mRNA及TPO的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hrompoietin,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该抗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24例SLE伴有血小板减少、27例SLE曾有血小板减少已恢复正常、18例SLE无血小板减少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TPO抗体及TPO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SLEDA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抗TPO抗体在SLE总的阳性率为29.1%,抗TPO抗体在SLE血小板减少组、SLE曾有血小板减少现已恢复正常组、SLE血小板从未减少组中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3);抗TPO抗体阳性组血清TPO水平低于抗TPO抗体阴性组(P=0.038),两组血小板计数,C3、C4、ESR、CRP水平,ANA、dsDNA、ANCA阳性率和SLE-DA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TPO抗体可能与SLE血小板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数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26例急性创伤患者进行TPO和血小板数检测,同时选择27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创伤患者血清TP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急性创伤患者血小板数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性创伤组TPO水平、血小板与非手术性创伤组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创伤时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血小板数目的改变不是导致TPO升高的主要因素,TPO升高可能参与组织急性损伤的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水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s,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测定50例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同时用自动血细胞仅测定其PLT,人工计数骨髓涂片上巨核细胞总数,以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较正常对照组血清TPO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与血清TPO浓度均呈负相关(r=-0.65,P<0.05;r=-0.68,P<0.05);巨核细胞计数与血清TPO浓度也均呈负相关(r=-0.55,P<0.05;r=-0.58,P<0.05).结论 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有助于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水平同时受PLT、巨核细胞数双重调控.  相似文献   

14.
促血小板生成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血小板生成素(TPO)也叫巨核细胞增殖成熟因子(MGDF)或c-mpl配体(mpl-L,ML)。它由332个氨基酸组成,由位于染色体3q27-28上的一个单基因编码。体内TPO水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关系。TPO与c-mpl受体结合后,活化酪氨酸激酶,激活信号传递系统,Jak_2、Shc和Grb2是参与信号传递过程的信号分子。TPO能显著、特异地刺激巨核细胞生成和血小板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健康人群及肝病患者的TPO水平,肝纤维化指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 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在慢性肝炎(120.41±99.73 pg/ml)轻、中、重组,肝硬化(125.84±100.40 pg/ml)与正常人群(143.62±47.97pg/ml)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18例)的Ⅳ型胶原与TPO水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517,P<0.05),其余各组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与TPO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PO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而肝硬化患者TPO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生成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生成素(TPO),即C-Mpl配体,是巨核细胞增殖、成熟,也是血小板产生的主要调节因子。TPO纯化后,TPO各个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本文综述TPO在基因、蛋白结构,信号转导、表达调控和临床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生成素(TPO)及其受体MPL信号通路不仅具有调节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成的作用,也参与调控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多项研究发现,TPO及MPL的异常表达会导致下游一系列信号通路异常,与多种髓系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TPO/MPL改变既可能是疾病的始动因素,也可能继发于其他改变。TPO/MPL能使白血病细胞休眠于骨髓龛中形成残留病灶,进而使其躲避化疗药物的杀伤。TPO受体激动剂艾曲泊帕能在改善血小板减少的同时,抑制白血病细胞的活性。本文对TPO/MPL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寻找治疗髓系肿瘤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慢性肝病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63例慢性肝病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3组:27例为病毒性肝炎组(CH)、25例为肝硬化组(LC)、11例为肝癌组(HCC)。19例为健康对照组(C)。血清TPO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同时测脾脏厚度、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肝脏功能各项指标。结果CH组、LC组、HCC组血清TPO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血小板计数与血清TPO水平无相关性,与脾脏厚度呈负相关(r=0.582,P〈0.01);CH组和LC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001〈0.05)(P=0.0001〈0.05);血清TPO与血清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负相关(r=0.369,P〈0.05)、(r=0.412,P〈0.05),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r=0.287,P〈0.05)。结论血清TPO与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与脾功能亢进和血小板抗体有关,而与TPO无关,但TPO一定程度可反映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_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体外培养的未经处理的HUVEC为对照组,CoCl_2与HUVEC共培养的为CoCl_2组,在加入CoCl_2前用TPO预处理HUVEC为TPO+CoCl_2组,TPO单独处理HUVEC为TPO组。使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PO对AKT通路磷酸化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CoCl_2可以明显抑制HUVEC的生长,细胞存活率随着CoCl_2的浓度的升高逐渐下降(r=-0.997);与对照组相比较,CoCl_2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01),而TPO+CoCl_2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前者明显下降(P0.001),提示TPO对HUVEC有保护作用。TPO还能减少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和抑制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以及刺激HUVEC PI3K/AKT通路的活化。结论:TPO具有防止化学性缺氧所致的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PI3K/AKT通路,从而减少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活化表达和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来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岚  黄飚  张珏  陈永伟  李跃松  周彬 《检验医学》2009,24(12):895-898
目的建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抗体间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方法用TPO抗原包板,用铕(Eu^3+)标记兔抗人IgG做标记物,建立检测人血清TPO抗体的间接TRFIA。结果TPO抗体-TRFIA的敏感性为1.0 IU/mL;线性范围达1 000 IU/mL;批内变异系数(CV)为3.1%-3.6%,批间CV为3.3%-3.6%;平均回收率为98.89%;与电化学发光分析法(ECLIA)比对,相关系数达0.983 2;与临床诊断高度相关。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PO抗体-TRFIA是一个高灵敏和可靠的检测方法,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