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种治疗角膜表浅病变的新方法一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分子激光在临床上的应用,给近视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它在治疗各种角膜表浅组织病变方面的许多优点,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本参阅了大量献,对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的适应证,术前检查估计,切削技术,临床应用及主要并发症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混浊及药物治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角膜混浊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的重要并发症。约2.8%的患者出现明显的角膜混浊,造成视力降低和屈光回退。经临床观察,角膜瘢痕发生率随着角膜的切削深度而增加。13年来,许多学者应用各种药物对PRK术后角膜混浊的治疗性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皮质类固醇、抗代谢药、非类固醇抗炎药和纤维蛋白溶酶抑制剂等对PRK术后角膜混浊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眼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眼的临床进展诸仁远,卢奕应用波长为193nm的准分子激光,对角膜中央表面进行切削,使角膜前表面曲度变平,藉以矫正近视眼的技术,称为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它的问世,...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手术开展以来,人们围绕着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与否,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本文参阅有关文献,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李良毛 《眼科研究》2011,29(10):950-954
应用激光切削角膜表浅病变组织,即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病已开展了20余年,近年来发展迅速,技术日趋完善,适应证得到拓展并且有严格的规范,安全性高。PTK已用于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的隆起性病损、角膜浅表炎症性病变、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性病变、翼状胬肉以及一些儿童浅表性角膜病变的治疗,PTK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在治疗角膜病变中也发挥着较好的治疗作用。此外PTK治疗浅表性角膜病变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小,可延迟或替代角膜移植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就PTK在眼科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效果、安全性、并发症、适应证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皮质类固醇激素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手术开展以来,人们围绕着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诮民否,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本对阅有关献,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193nm氩一氟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keratectomy,PTK)自1995年被FDA批准用于临床以来,在浅层角膜病变的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目前对活动性感染性角膜病变治疗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应用PTK治疗难治性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拍角膜混浊及药物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混浊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术(PRK)的重要并发症,约2.8%的患者出现明显的角膜混浊,造成视力降低和屈光顺退。经临床观察,角膜瘢痕发生率随着角膜的切削深度而增加。13年来,许多学者应用各种药物对PRK术后角膜混浊的治疗性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皮质类固醇、抗代谢药,非类固醇抗炎药和纤维蛋白溶酶抑制剂等PRK术后角膜混浊有不同抑制作用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针对不同屈光状态及角膜结构情况的切削模式也逐渐分化发展起来,形成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切削模式的多样性.本文就其不同的切削模式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2年始,应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对角膜损伤极轻,术后恢复快,效果良好。手术方法:应用Technolas217准分子激光机。0.4%倍诺喜滴眼表麻。根据上皮糜烂面积设计激光切削面积,一般不应小于5mm,修边面积8.6mm。切削深度根据角膜水肿及大泡的状态,约100μm左右。切削区尽量以瞳孔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治疗性光学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keratectomy,PTK)主要用于治疗角膜表层病变,包括角膜瘢痕、变性、营养不良、复发性上皮糜烂、持续性上皮缺损及静止性单疱性角膜炎等,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安全、简便、疗效可靠等优点,这部分患者还可避免进行角膜移植。PTK是在有病变的角膜上进行,手术方法与PRK有所不同,如多数患者可不去除上皮,直接在角膜上进行切削;将表面调整剂滴在凸凹不平的角膜表面上,再进行切削可获得较为光滑的表面;采用二次切削的方法,修正角膜变平后所引起的远视等。本文就PTK的特征、治疗对象、方法、术后处理、并发症及其存在问题和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提高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丰菊  郭宁 《眼科》2009,18(3):153-156
自70年代至今,屈光手术经过不断的革新、改进,目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为矫正近视的重要方法。由于其在正常的角膜组织上通过不同方式制作各种角膜瓣后进行激光切削,因而其术后长期的安全性一直是眼科医生担心和关注的主题。本文通过比较临床应用的不同技术方法的利弊,从角膜安全性角度阐述其各自的适应证,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证实了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性好,预测性强的角膜屈光性手术方法。这种手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切削区偏离光学中心、向近视回退和屈光过矫、眩光、光晕、最佳矫正视力差以及异物感、眼干涩感和视物疲劳、暗处视力下降等。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不断改进设备、手术方法和技术,选择有效且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证实了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性好、预测性强的角膜屈光性手术方法。这种手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切削区偏离光学中心、向近视回退和屈光过矫、眩光、光晕、最佳矫正视力差以及异物感、眼干涩感和视物疲劳、暗处视力下降等。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不断改进设备、手术方法和技术,选择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以使屈光性角膜手术成为最合理的、有研究前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治疗性光学角膜切削术在全厚板层角膜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性光学角膜切削术在全厚板层角膜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治疗性光学角膜切削术制作植床进行全厚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20例角膜斑翳患者,术后随访3~24(平均8.43±2.56)个月。结果术后盲目率显著下降(P<0.01).角膜透明率为82.7%,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为21.3%。结论手术全过程在眼外进行.应用治疗性光学角膜切削术制作植床,使植床更为平整光滑。植片植床吻合紧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自准分子激光问世以来,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眼屈光不正的研究发展很快,该项技术经动物实验进展到临床初步应用,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拟就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的屈光原理、激光系统发展,以及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角膜个体化切削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膜个体化切削是在PRK、LASI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屈光手术技术。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常规PRK、LASIK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角膜的重新塑形,使人眼达到“超常视力”,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替代PRK、LASIK,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本将个体化切削机制及初步临床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英]FruehBE…/GermanJOphhalmol-1995,4(1).86~90实验和临床证实,准分子激光行角膜实质浅层的光学性屈光角膜切削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层无显著性损伤。准分子激光的另一用途是制作板层...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前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前、后角膜表面形态变化并对切削区偏中心进行分析。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对80例(122只眼)PRK前、后角膜地形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术前角膜地形图的形态呈对称或非对称性蝴蝶结形者占75.4%;术后圆形或近似圆形者占63.9%。切削区偏离瞳孔中心的距离与术前屈光度无关。切削区偏中心距离越大,术后角膜散光增加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越明显。结论PRK前、后角膜地形图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及定量评估切削区偏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印其  孙秉基 《眼科研究》1995,13(3):213-214
报告两例屈光不正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出现角膜并发症。一例为术后出现细菌性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遗角膜斑翳;一例为术后出现大泡性角膜病变。对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应用PRK技术矫正屈光不正要重视术后继发感染的预防,其远期疗效及对角膜内皮细胞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