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总结566例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情况。绞窄发生以腹外疝性肠梗阻和粘连性肠梗阻多见,肠套叠所致的绞窄病死率最高。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与病程、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术前并发休克与否有较大的关系。对绞窄性肠梗阻的正确诊断,及时合理地处理单纯性肠梗阻防止发生绞窄、有效地防治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硷失衡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运生 《微创医学》2004,23(5):605-606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继发于腹部手术者105例占95.5%.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阻85例占77.3%,绞窄性肠梗阻25例占22.7%.行绞窄性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16例,松解复位术9例,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或粘连带切断术48例,肠切除吻合术10例,短路术16例,小肠折叠排列术11例.本组病例均治愈,疗效较好.结论决定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是有无肠绞窄.正确选择手术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我院1985~1997年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339例,治疗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339例中男220例,女119例。年龄16d~79岁。手术治疗114例,死亡16例,其中非绞窄性肠梗阻2例,绞窄性肠梗阻14例;非手术治疗225例,死亡9例。总病死率7.4%。60岁以上患者死亡15例,占总病死人数的60.0%。有各种腹部手术史218例,占64.3%。2讨论2.l绞窄性肠梗阻的确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绞窄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绞窄性肠梗阻必须手术治疗,而且应尽可能早期施行。因此对粘连性肠梗阻确定有无绞窄至关重要。凡有下例情况者,应警惕绞窄之可能:①腹痛由阵发性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机械性小肠梗阻的X线特点,尤其是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影像特征,进一步提高X线诊断正确率。方法 腹部站立位透视,站立位腹部正位片,仰卧位腹部正位片,腹部患侧在上水平侧位,硫酸钡灌肠,经保守或手术治疗证实。结果 空肠梗阻17例,回肠梗阻3l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10例。单纯性完全性小肠梗阻14例,其中粘连性小肠梗阻9例,蛔虫团阻塞所致小肠梗阻3例,胆石阻塞所致小肠梗阻2例。绞窄性小肠梗阻24例,其中小肠扭转8例,肠套叠10例,绞窄性闭孔疝,2例,箝闭性腹股沟疝1例,粘连带所致内疝3例。结论 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可靠征象是“咖啡豆”征、假肿瘤征、空回肠换位。小肠梗阻的部位,性质能及早明确诊断,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处理方法及选择,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因此X线诊断医师必须掌握小肠梗阻的影像特征,力争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运生 《医学文选》2004,23(5):605-606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继发于腹部手术者105例占95.5%。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阻85例占77.3%,绞窄性肠梗阻25例占22.7%。行绞窄性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16例,松解复位术9例,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或粘连带切断术48例,肠切除吻合术10例,短路术16例,小肠折叠排列术11例。本组病例均治愈,疗效较好。结论决定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是有无肠绞窄。正确选择手术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卢景森 《河北医学》2001,7(4):315-317
目的: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12-76岁,平均46.9岁,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30例,绞窄性肠梗阻25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重要的是区别单纯性还是绞窄性,对单纯性肠梗阻。首先应考虑非手术治疗,但必须严密观察,并结合X线或B超动态观察,对治疗12-24h无好转或疑有绞窄者及早手术,这样可避免过分依赖非手术治疗而使病情恶化造成不良后果,对绞窄性肠梗阻阳应快速术前准备,尽早进行手术,争取在肠坏死之前解除梗阻,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28例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诊断为粘连绞窄性肠梗阻而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肠坏死行肠切除13例(46.4%),其余15例(53.6%)单纯粘连松解、粘连松解+扭转复位、部分小肠外排列术.本组患者均治愈.结论 CT、B超对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及时的手术治疗、术后对感染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治疗的重视、营养的支持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浅谈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的防治.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进行手术,一般观察4~6h.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疗法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应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或粘连性肠梗阻反复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徐根强 《右江医学》2005,33(2):161-162
粘连性肠梗阻在腹部外科急腹症中较为常见,如不能及时就诊和治疗可能转变为绞窄型肠梗阻。我院自1990年1月~2004年1月共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32例,其中绞窄型肠梗阻42例,占粘连性肠梗阻的9.7%。现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就其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由于病理演变的特殊性,肠坏死发生率高。我院近7年手术治疗机械性肠梗阻287例;粘连性肠梗阻76例,其中绞窄性37例,占粘连性肠梗阻的48.6%,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23例,女14例。年龄15~68岁。入院至手术时间,8小时以  相似文献   

11.
粘连性肠梗阻在急性肠梗阻中发病率最高,约占50%左右。腹部手术后粘连带为本病的常见原因。临床对X线检查要求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粘连性肠梗阻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从而决定是否采用手术疗法以及手术介入的时间问题。普通X线腹部平片的密度和空间分辨率较差,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早期绞窄判断正确率有限。而CT可显示局限性肠曲扩张,充盈肠液或血性液体,往往伴有附近肠腔积液。为此,作者对16例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例(恶性的和炎症性的肠梗阻除外)的CT表现进行了探讨(主要针对绞窄的早期表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及针对不同原因所致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与术式的选择。方法:对外科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2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经积极的保守治疗12~24小时内症状明显缓解,36小时内可恢复排气排便,绞窄性肠梗阻经治疗36小时未见缓解应给予手术治疗,根据术中情况选择正确术式。结论: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预防术后肠粘连是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继发于腹部手术40例(86.9%),无腹部手术史6例(13.0%),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39例(84.8%),绞窄性肠梗阻7例(15.2%)。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或粘连带切断术26例,肠切除吻合术6例。短路术4例,小肠折叠排列术3例。绞窄性肠梗阻行肠切除吻合术5例,松解复位术2例。46例均治愈。结论:掌握手术时机、方法和加强术中、术后综合预防措施是提高治愈率、防止再粘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综合疗法治疗单纯粘连性肠梗阻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所致的肠梗阻,属于中医“肠结”、“关格”的范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者少见,后天者多见,常由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临床上以手术后引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为最多。粘连性肠梗阻若处置不当,可发展至绞窄性肠梗阻,严重者也可危及生命。本文收集单纯粘连性肠梗阻42例,均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标准和手术处理原则。方法 对1990年1月-2004年1月间的42例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粘连压迫24例(57%),粘连并肠扭转或内疝16例(38%),广泛粘连2例(5%)。手术单纯粘连松解或加小肠复位31例(74%),粘连松解加肠切除一期吻合8例(19%);粘连松解加肠切除,肠造瘘3例(7%)。结论 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早期诊断不容忽视,综合评价、灵活掌握其诊断标准和积极主动手术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在中医学中属“肠结”、“关格”、“走哺”的范畴。本病临床上较为常见,在各类肠梗阻中约占20%-40%。本病可分为先天性,后天性两类。先天性者少见,其中以手术所致者为最多,治疗不当本病可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甚至危及生命。后天性者多见,多由外科手术、炎症、创伤、出血等所致。由于手术治疗本病反而更易形成新的粘连,所以本病多  相似文献   

17.
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24例治疗体会田允洲黄焕彬(江西省上犹县人民医院341200)我院外科1983年1月至1996年6月共收治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24例,占同期肠梗阻5.7%,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2/12至6...  相似文献   

18.
吴维民  唐科奇 《广西医学》1991,13(5):329-330
我院1982年1月至1988年B月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162例,其中手术证实为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66例,占25%。现就其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66例,属早期绞窄性肠梗阻19例,晚期绞窄性肠梗阻47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20岁以下32例,21~60岁25例,60岁以上9例。病因:阑尾切除术后1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8例,肠梗阻粘连松解术后6例,腹部外伤术后4例,小肠憩室4例。肝胆手术后3例,盆腔手术后2例,不明原因29例。  相似文献   

19.
李洪明  刘林 《四川医学》2012,33(3):523-524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分析。结果在86例肠梗阻患者中保守治疗59例(68.6%),手术治疗27例(31.4%),两次或两次以上手术3例(3.4%),死亡2例。结论保守治疗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十分重要,对保守治疗无效或怀疑有绞窄性肠梗阻者,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改善绞窄性肠梗阻预后,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在没有腹膜炎的情况下,把是否手术的临界点定为24h可能会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对从2004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4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治愈44例,死亡10例(其中2例放弃治疗死亡)。结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提高绞窄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