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_1、Th_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_1、Th_2类细胞因子的含量水平,同时以2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结果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中IL-2、INF-γ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6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Th_1/Th_2漂移现象;且TNM分期越晚,Th_1类细胞因子IL-2表达越弱,IL-6表达越强,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Th_1/Th_2漂移现象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存在Th_2细胞优势,而Th_1类细胞因子表达减弱;Th_1/Th_2漂移现象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Th2细胞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滑液及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平衡状态及其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检测RA患者滑液单个核细胞 (SFMC)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IL 4的表达情况。结果 RA患者SFMC中Th1及Th1/Th2比值与自身及正常人PBMC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1) ,Th1/Th2比值与患者Stoke指数呈正相关 (r =0 893,P <0 0 1)。结论 在RA患者关节中细胞因子分泌模式朝Th1偏移 ,Th1/Th2比值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Th1/Th2平衡在RA发病机制及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8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18(IL 18)的表达及其与Th1/Th2平衡和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以 β actin为内参照 ,用半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 16例RA患者及 15名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IL 18、IL 4、IFN γmRNA水平 ,观察IL 18与IL 4、IFN γ及疾病活动指标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 (CRP)的相关性。结果 ①RA患者PBMC中IL 18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增高非常显著 (1 82± 0 39比 0 45± 0 30 ,P <0 0 0 1)。②RA组IFN γ、IL 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IL 4/IFN γ显著低于对照组。③相关分析显示 :RA组IL 18mRNA与IFN γ、ESR显著正相关 (16例 ,r分别为 0 836 ,0 75 3,P均 <0 0 5 )。结论 RA患者外周血IL 18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RA患者外周血IFN γ的产生及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内Th1/Th2细胞失衡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中Th1/Th2 细胞失衡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13例Graves病 (GD)患者、12例桥本甲状腺炎 (HT)患者 ,并以 8例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对照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这些患者甲状腺内单个核细胞 (ITMC)的γ 干扰素(IFN γ)和白介素 4(IL 4)细胞因子抗原表达 (分别代表Th1,Th2 分泌的细胞因子 ) ,并与外周血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TS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Ab)等免疫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 1)GD、HT患者ITMC的IL 4、IFN γ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1) ;GD患者ITMC的IL 4阳性表达明显高于IFN γ阳性表达 ;而HT患者ITMC的IFN γ阳性表达则明显高于IL 4阳性表达(均P <0 .0 5 ) ;( 2 )GD患者ITMC的IL 4阳性表达与TSAb显著正相关 (r =0 .67,P <0 .0 1) ,ITMC的IFN γ阳性表达与TSAb无相关性 ;HT患者ITMC的IFN γ阳性表达与TGAb、TMAb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 =0 .65 ,r =0 .5 9,均P <0 .0 5 ) ,但ITMC的IL 4阳性表达与TGAb、TMAb均无相关性。结论 GD患者Th1/Th2 细胞平衡失衡偏向以Th2 占优势的免疫应答 ,而HT患者Th1/Th2 平衡失衡偏向以Th1占优势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T辅助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红梅 《山东医药》2004,44(24):14-15
目的 探讨T辅助细胞 (Th)亚群中的T辅助细胞 1(Th1)和T辅助细胞 2 (Th2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 )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细胞因子体外诱生培养技术对 35例EM患者及 18例健康育龄妇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加入植物血凝素 (PHA)进行培养诱生 3天 ,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 (ELISA)分别测定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中Th1类因子干扰素 γ(IFN γ)及Th2类因子白细胞介素 (IL) 4、6、10的含量。结果 EM患者PBMC诱生培养上清中IL 4、IL 6、IL 10水平 [(37 36±13 6 5 )、(6 94 32± 110 93)、(80 39± 2 3 0 2 )ng/L]比对照组 [(2 6 36± 4 32 )、(5 2 6 35± 10 2 34)、(5 9 73±2 0 32 )ng/L]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EM患者的IFN γ为 (10 87 3± 380 9)ng/L ,与对照组的(16 37 8± 340 8)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EM患者PBMC诱生培养上清中IFN γ/IL 4为 36 4 7±19 4 1,与对照组的 74 86± 13 4 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在血浆中 ,除了EM组的IL 4、IL 6水平[(36 2 8± 17 4 6 )、(16 4 6± 5 4 8)ng/L]与对照组 [(2 2 4± 5 2 0 )、(12 32± 3 6 7)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0 0 5 )外 ,两组IL 10、IFN   相似文献   

6.
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γδT细胞Th1/Th2免疫应答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γδT细胞在哮喘的免疫应答模式 ,认识γδT细胞亚群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与哮喘组 (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大鼠 ,制作哮喘模型 ) ,每组 10只。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用补体攻击法结合洗淘法选择性培养扩增γδT细胞 ,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培养体系中的γδT细胞及其纯度 ,用原位杂交法测γδT细胞白细胞介素 (IL) 4mRNA和干扰素 (IFN)γmRNA的表达 ,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 4和IFN γ的浓度。结果 哮喘组大鼠PBMC和BALF中 ,γδ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 4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IFN γ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γδT细胞IL 4mRNA表达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IFN γmRNA表达阳性率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结论γδT细胞或者γδT细胞亚群存在Th1/Th2模式 ,在大鼠哮喘模型呈Th2优势应答 ,γδT细胞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和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在慢性乙肝发病中的作用。采用PI染色法检测单个核细胞凋亡 ,ELISA法检测IL - 2、IFN -γ、IL - 4、IL - 10等细胞因子水平。慢性乙肝患者单个核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随着抗原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增加 ,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IL - 2、IFN -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其浓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有轻度减低 ,但无显著意义 (P >0 0 5 )。IL - 4、IL - 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其浓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并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强及Th1/Th2免疫调节紊乱 ,使细胞免疫功能减弱 ,淋巴细胞凋亡和Th1/Th2的失衡在慢性乙肝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免疫刺激DNA序列 (ISS)对螨性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粉尘螨变应原 (Df)诱导的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调节效应。方法 分离螨性过敏性哮喘患者及正常人PBMC ,加入ISS和Df刺激培养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上清中IFN γ、IL 12及IL 5含量 ;用荧光免疫酶标法检测患者血清中Df特异性IgE ,并作统计相关性分析。 结果 无论正常人还是患者PBMC加入ISS和Df刺激培养后 ,其上清中IL 12、IFN γ的含量较Df和对照序列刺激组明显增高 ,而IL 5却明显降低。正常对照组PBMC经ISS及Df刺激后产生的IFN γ、IL 12水平明显高于患者组 ,而IL 5则相反。患者组PBMC经ISS及Df刺激后产生的IL 12与IFN 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ISS对正常人及螨性变态反应患者PBMC具有显著增强尘螨变应原诱导的Th1细胞因子表达 ,并抑制Th2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 ,在尘螨变态反应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Th1和Th2 细胞表面特征性的趋化因子受体CCR5、CCR3在 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 15例新诊断的 1型糖尿病患者、10例 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 10例非糖尿病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体外培养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 4CCR5 及CD 4CCR3 淋巴细胞 ,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 4、IFN γ的水平。结果  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CD 4CCR5 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 2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 ,CD 4CCR3 显著低于其它两组 (均P <0 .0 5 )。 1型糖尿病患者和 2型糖尿病患者PBMC细胞上清液中的IFN γ水平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1型糖尿病患者IL 4水平低于其它两组 (P <0 .0 1)。结论 检测PBMC的CCR5、CCR3表达可以作为反映人类 1型糖尿病免疫活动的标志 ,从而为 1型DM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Graves眼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群谱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Graves眼病 (Graves’ophthalmopathy ,GO)发生的免疫机制 ,明确GO的Th1/Th2 相关细胞因子群谱的特征。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IFN γ、TNF α、IL 2、IL 4、IL 6、IL 10等 6种细胞因子的mRNA转录。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Graves病恶性突眼组与非突眼组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检出率明显增高 (P <0 .0 1) ;Graves病非突眼组Th2 类细胞因子IL 4和IL 6的基因转录检出率明显高于Th1类细胞因子IFN γ ,TNF α和IL 2的基因转录检出率 (P <0 .0 1) ;而恶性突眼组Th1和Th2 之间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Graves病恶性突眼者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模式呈典型的Th0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参与了突眼的发生 ,而非突眼者细胞因子表达向Th2 方向漂移 ,以体液免疫应答为主。  相似文献   

11.
Results of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A total 89 fish and lamprey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from Polish freshwater habitats. Twenty-seven of them (30.3%) have not been surveyed for parasitic helminthes. Some of the latter fishes are either rare or not easily accessible. Other live only in specific habitats in scattered localitie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studying parasite faunas of some fishes may be their status on an endangered species. Among the non-surveyed fishes, are those which have been relatively recently introduced to Poland or migrated there on their ow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all hitherto not studied helminthologically fish species, their habitats, localities and current protection statu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