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何大方  张娴  袁勇 《中国药师》2020,(11):2217-2220
摘要:临床药师参与1例大剂量静脉内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的治疗过程,患儿入院后对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急性期独立高危风险因素重新评价,再次给予IVIG与甲泼尼龙联用冲击治疗,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对急性期冲击治疗及冠状动脉病变抗凝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用药监护。患儿经过治疗后病情恢复平稳,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协助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了患儿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专项处方点评在医保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临床药师根据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对NOACs的处方适宜性进行点评,并制定NOACs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和细则来实施点评,医保部门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处方医师。结果: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共点评了200份NOACs处方,不合格处方占51.5%,其中不适宜处方占7.5%,均为无适应证用药,不符合医保报销范畴处方占44%。经过临床药师的点评和医保部门的反馈沟通,同比2018年8月,2019年7月的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医保用量分别降低了28.3%和2.5%,且每月达比加群酯用量逐渐下降,利伐沙班每月用量基本保持平衡。结论:临床药师通过NOACs专项处方点评工作,不仅规范了医师的处方行为,也协助医保部门减轻了总额控制条件下的NOACs支付压力,体现了药师在医院药学中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专项处方点评在医保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临床药师根据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对NOACs的处方适宜性进行点评,并制定NOACs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和细则来实施点评,医保部门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处方医师。结果: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共点评了200份NOACs处方,不合格处方占51.5%,其中不适宜处方占7.5%,均为无适应证用药,不符合医保报销范畴处方占44%。经过临床药师的点评和医保部门的反馈沟通,同比2018年8月,2019年7月的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医保用量分别降低了28.3%和2.5%,且每月达比加群酯用量逐渐下降,利伐沙班每月用量基本保持平衡。结论:临床药师通过NOACs专项处方点评工作,不仅规范了医师的处方行为,也协助医保部门减轻了总额控制条件下的NOACs支付压力,体现了药师在医院药学中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儿童使用辅助治疗药物磷酸肌酸钠的情况,建立专项点评标准,促进其合理使用,为其他辅助治疗药物的点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汇总某院2015年3月-2015年8月全部使用该药的儿童患者病历,抽取180份,建立评价依据,进行专项点评,针对性干预;以同样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180份病历,与点评干预前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 点评干预前儿童使用磷酸肌酸钠病历合理率为33.9%;点评干预后合理率提高至82.2%,且该药的总消耗金额减少27.44%。结论: 临床药师应加强此类药物用药点评与干预等措施,促进其合理使用,降低药费负担。  相似文献   

5.
苏培  徐静  郎奕 《药品评价》2010,7(12):17-20
目的:探索处方评价的工具和科学方法.达到合理用药优化药物治疗的目的。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找出国内外的处方评价方法、处方评价的标准或筛查工具。结果:常用的处方评价方法分为前瞻性(Prospective)评价:同步性(Concurrent)评价和回顾性(Retrospective)评价。处方评价工具有医院处方点评规范、比尔斯标准(Beers Criteria)、药物合理指数(MAI)、易受伤老年人治疗的评估指标(ACOVE)、药物相关性问题(MRP)以及提示医师正确治疗(START)和老年人潜在不合理处方筛查工具(STOPP)等。结论:国外的处方评价工具为临床药师开展处方评价.制定标准和指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属性层次分析模型赋权(AHM)-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对临床药师专项处方点评工作实施前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PASS系统采取等间距随机抽样法,抽取2021年4至6月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病历297份作为对照组,2021年7月临床药师专项处方点评工作开始实施,抽取2021年10至12月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病历297份作为观察组。通过AHM-TOPSIS法对所有病历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对专项处方点评工作实施前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用药合理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各评价指标中,除溶媒种类在实施前后均合理外,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给药浓度、用药疗程、联合用药及医保限制方面,观察组用药合理性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用药合理性在临床药师专项处方点评工作实施后明显提高,该院将继续细化临床药师专项处方点评工作,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基于AHM-TOPSIS法使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EviMed循证评价决策系统与人工检索相结合,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及万方等数据库和临床试验注册网站,汇总分析相关文献及临床试验。通过AGREEⅡ评价工具对临床指南进行质量评价,AMSTAR2量表和GRADE分级系统分别对纳入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方法学和证据质量进行评价。判定循证医学证据并提出推荐建议。结果 除治疗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外,目前并无相关指南对IVIG用于COVID-19做出明确推荐。中国台湾地区诊疗方案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明确不推荐使用IVIG治疗COVID-19。4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显示,IVIG治疗COVID-19并没有改善临床结局,2篇文献显示IVIG能降低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死亡率,但证据质量较低。结论IVIG治疗COVID-19的有效性还缺乏明确的证据支持,暂不推荐常规使用IVIG。  相似文献   

8.
李奕  杨梦婕  周密  黄艳 《上海医药》2024,(3):64-66+75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的使用阿奇霉素成功救治1例解脲支原体(UU)感染患儿的治疗过程,为优化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对阿奇霉素用于新生儿UU感染的风险和获益评估,参与抗感染方案的制定。结果 :单药阿奇霉素可用于新生儿UU感染的治疗。结论 :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深入临床实施用药指导,可充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陈志东 《中国药师》2012,(10):1469-1471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1]。处方点评为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赋予药师一种新的责任,对药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处方点评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相似文献   

10.
顾中华 《北方药学》2015,(6):136-13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和优化的意义。方法: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危重度)患者的全程药学服务,了解临床药师参与实践的过程,配合临床医师制定和优化治疗方案。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制定和优化、更改治疗方案,患者治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为临床提供药学帮助,可保障用药安全、经济和有效。  相似文献   

11.
覃柏  欧茜  金环  汤异玲 《中国药房》2014,(37):3484-3486
目的:介绍我院门诊药房绩效考核标准的改革与实施效果。方法:结合我院门诊西药房的工作特点,根据工作量、药品日常养护、账物相符率、特殊任务几方面标准综合评分,制订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并评价实施后效果。结果与结论:实施绩效考核方案后对每位药师的工作量与工作质量等建立了量化考核标准,激励了药师的工作积极性,调配差错从2013年6月的485例降至12月的406例,患者对药师的服务满意度从93.2%上升至96.7%。建立的绩效考核标准可相对较公平、公正、公开地对门诊药房工作的药师进行绩效考评,促进了药房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刘滔滔  万瑞融  钟小斌 《中国药房》2012,(34):3255-3257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参与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探讨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对55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行抗感染、内固定拆除、局部抗生素骨水泥应用、扩创及持续冲洗引流等处理。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咨询意见,与临床医师协商,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随时调整。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年(10个月~4年2个月),2例截肢,4例不愈合,49例患者愈合。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实践,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川崎病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对血清CRP变化水平预测IVIG治疗不敏感患儿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川崎病患儿;首剂IVIG(2g· kg-1·d-1)治疗后48 h退热为A组,未退热者再予相同剂量IVIG,次剂48 h退热为B组,继续/反复发热为C组.所有患儿均在首剂IVIG前、首剂48 h后(次剂IVIG前)抽取CRP.分析各组CRP变化情况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CALs)的关系.结果 纳入病例146例,男性患儿84例,女性患儿62例,A组110例,B组26例,C组10例.发生CALs 20例,A、B、C组分别有8(7.3%)、5(19.2%)、7(70.0%)例.CALs阳性与阴性患儿首剂IVIG前CR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比较,首剂IVIG治疗前组间CRP水平、最终形成CALs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CRP水平的变化与CALs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 对首剂IVIG不敏感的患儿更易患CALs,治疗48 h后CRP水平仍然较高者更易发生CALs;对首剂IVIG不敏感者在首剂IVIG治疗后48 h CRP仍然较高时,很可能对次剂IVIG仍然失败,应及早考虑对此类表现的患儿使用更强的抗炎手段.  相似文献   

14.
赵世峰 《中国药房》2012,(5):477-479
目的:为提高医院处方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开展前(2008年)、开展后第1年(2009年)及第2年(2010年)的第1季度门诊处方(每月2000张),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标准,运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统计不合格、不合理处方,并对门诊药房同一时期所发生的药患纠纷进行统计。结果:不合格处方常见为药品剂量、规格书写不规范;不合理处方表现为遴选药品不适宜、药品剂型与给药途径不适宜等;与处方点评工作开展前相比,开展后的处方质量得到显著性提升((22.88±0.58)%vs.(14.85±0.43)%、(7.32±0.25)%,P<0.01),因处方质量欠缺所引发的药患纠纷也有显著性下降((19.33±1.15)%vs.(14.00±1.73)%、(6.67±1.53)%,P<0.01)。结论:处方点评具有提高处方质量与减少药患纠纷的双重作用,对提升医院及药师的整体形象、构建和谐的就医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应当长期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其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72例儿童急性ITP患儿的不同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并分析相关因素与患儿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①泼尼松组显效率66.6%,有效率78.6%;无效9例(21.4%);而丙种球蛋白组(丙球组)显效率90.0%,有效率96.7%,无效1例(3.3%);丙球组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丙球组(P〈0.05);②丙球组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达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泼尼松组,而治疗第7天的血小板值则明显高于泼尼松组,显示丙球在早期提高血小板值方面的优势;③全组患儿中位随访56(12~70)个月,共有60例患儿治愈,12例患儿转为慢性ITP,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转归无明显差异(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起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治疗后血小板开始上升的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对于儿童急性ITP患者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特别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可明显促进血小板的早期恢复,减少转为慢性ITP的可能性,应该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吕天益  陈明颖  陈化  孔令冰 《中国药房》2014,(30):2868-2870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的效果,为临床药师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的91例会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1例病例中,会诊目的为制订个体化抗感染治疗方案的有35例(38.5%),为疗效欠佳或病情反复的患者调整用药方案的有34例(37.4%);会诊意见全部被临床采纳的有78例(85.7%),部分被采纳的有2例(2.2%);采纳后痊愈49例(61.3%),好转18例(22.5%),效果不明显9例(11.3%)。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会诊,优化了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提高了药物治疗水平,保障了医疗质量安全。临床药师应以临床药学会诊为突破点,不断学习临床和药学知识,进一步拓展临床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河池市东兰县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干预前)普外科出院病例205例,设为非干预组;干预分为2个阶段,2011年5月—2012年4月为干预的第1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51例;2012年5月—2013年4月为干预的第2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63例,对干预前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第一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99.6%,疗程由干预前的5~14 d(平均8.39 d,且出院还带口服抗菌药物)下降为1~8 d(平均2.8 d),未用抗菌药物者已有1例,疗程≤24 h、25~48 h的比例从零到明显提升,疗程≤24 h的比例已达40.64%,疗程为3~7 d、>7 d的比例明显下降,用药选择、给药时间、术中用药、用法与用量逐步合理,联合用药、给药途径全部合理;第二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5.70%,且后阶段有用药指征的患者也不预防性用药,疗程为0~1 d(平均0.057 d),其余各项也全部合理且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显著,全部达到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l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药学监护的过程,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针对具体病例,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建立药历,关注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用药风险.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使用药更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耐多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耐多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方案,结合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临床药师建议用药方案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 g、ivgtt、q6h)+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 g、ivgtt、qd)二联抗感染治疗。结果:患者的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耐多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会诊,可帮助临床医师解决药物治疗难题,提高治疗水平,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安全、经济和合理。  相似文献   

20.
方煜  ;胡明  ;陈麒骏  ;袁浩宇 《中国药房》2014,(44):4135-4139
目的:推动我国药物利用评价(DUE)研究的规范开展。方法:以"药物利用评价""药物利用评估""DUR""DUE"等为关键词检索1991年1月-2013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相关研究文献涉及的药物或疾病、研究机构、评价标准及制定依据、样本数、数据来源、评价项目、结果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和分析。结果:最后得到30篇真正意义上的DUE研究文献。国内发表的DUE研究多针对易滥用的抗菌药物和高发病率、用药方案复杂、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大疾病。有83.33%(25/30)的研究建立了DUE标准,其中有13项研究对DUE标准建立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描述,有3项还采用了专家咨询法。研究样本数在14例到507例之间,平均为87例。开展研究所在的医院83.33%(25/30)为三级甲等医院。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24个月,平均约为10.5个月。评价项目一般分为用药指征、治疗过程监测、临床治疗结果。结论:目前我国DUE研究数量较少,评价组织不完善,无专门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不规范。建议制订规范的DUE程序,尽快发布针对临床使用价值大、风险大、易滥用的药物或是重大疾病相应的临床指导原则,建立通行的评价标准,并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DUE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