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嘉兴医院收治的1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价其疼痛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其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定其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QLI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Q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给予康复护理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让其更好地接受康复护理,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周松 《医疗装备》2021,(4):96-97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治疗的76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试验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中线高度及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椎体畸形,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便临床,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更加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方法 以某院收治的64例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的疼痛评分、随访期的并发症情况和术后1年的复位效果.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全部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较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具有术后疼痛评分低,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小等优势,是适合老年患者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台山市中医院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住院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探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上述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疗法(保守疗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组间手术时间、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对比组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组间疼痛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需要的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可得到显著缓解,从整体上来看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该术式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可体现出微创、有效、快速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建议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后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术后伤椎高度增加、手术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12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折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30min及术后1w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和1w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可取得确切效果,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腰健骨颗粒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04至2019-10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中医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观察组(n=39,强腰健骨颗粒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的疗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Z=-3.381,P=0.001),两组治疗后的ODI评分及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腰健骨颗粒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明显,能够改善腰椎运动功能和减轻疼痛,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13例(共15椎体)严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手术行双侧椎弓根入路置入球囊撑开复位后用骨水泥填充,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观察术后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改善情况和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30.1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突成角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具有复位效果好、畸形矫形效果明显、疼痛缓解好的优点,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老年患者80例,按照入院时的奇偶数分为实验组(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和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后,实验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椎体弯曲度、高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津南医院收治的80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行PKP治疗,对照组行PV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方法,并观察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5例,将该8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人,对照组42人.观察组病人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病人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手术后并发症以及椎体前缘在手术前后的平均高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椎体前缘在手术前后的平均高度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在手术前后的平均高度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该方法具有治疗彻底、安全可靠的特点,治疗后病人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得到改善,且治疗后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25-32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非手术疗法)与观察组(经皮椎体成形术),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伤椎前缘高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 QOL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可改善其伤椎前缘高度,缓解疼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经皮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51例,共98个椎体;所有手术均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估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成功手术,PKP前患者VAS评分平均为8.3分,术后下降为2.7分。术前椎体高度相当于受伤前的56.9%,术后恢复至78.6%。所有患者随访均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PKP治疗,止痛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但需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操作的规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4例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对24例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后,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任何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评分(VAS)、椎体高度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疗效颇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伤椎增加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2周、1个月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其中38例接受PVP术治疗(PVP组),38例接受PKP术治疗(PKP组),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高度和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VAS评分、伤椎高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PK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效果均较好,但PKP治疗骨水泥渗漏更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观察组予以PK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步行速度快于对照组,步幅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PKP相对于PVP在改善腰椎功能、促进步态恢复方面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相结合应用于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w、12个月的VAS评分,患者术前、术后1w、12个月伤椎的椎体压缩率及伤椎恢复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w、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w、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压缩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椎体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相结合应用于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恢复伤椎高度,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7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骨水泥注入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伤椎增加高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影响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设计,将2017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5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同时间段5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实验组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及VAS评分。结果:实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