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休克治疗组(Z组:26例)和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治疗组(U组:28例),U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万U静注,1次/8h,连续用药7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ISS评分、APACHEⅢ评分、总的住院时间、住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治疗前(发生创伤1h内)以及治疗后第1d、3d、5d、7d各时间点血中的含量。结果 U组和Z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入院时ISS评分、初始APACHEⅢ评分、总的住院时间、住ICU治疗时间、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MODS发生率和治疗第3d的APACHEⅢ评分较Z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与Z组患者在治疗第1d、3d、5d、7d各时间点检测血INF-α、IL-6浓度比较,U组较Z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TNF-α、IL-6是升高的,乌司他丁可降低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给予乌司他丁的干预治疗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积极作用,从而起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剂量乌司他丁(UTI)在多发伤早期的作用。方法 40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乌司他丁30万U加入生理盐水50mL持续微量泵泵入,Q6h,连用3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天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氧合指数(OI)、白介素-6(IL-6)、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3天APACHEⅡ评分、血乳酸、OI、白介素-6(IL-6)、AST、ALT均改善(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OI、白介素-6(IL-6)、AST、ALT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多发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乌司他丁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旨在评价乌司他丁对人脓毒症的疗效,并评价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用于脓毒症病情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针20万U静脉注射,8 h 1次。对照组则给予同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120 h,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CRP、cTnI的水平,计算2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IL-10、cTnI、CRP和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120 h乌司他丁组的TNF-α、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48 h和120 h乌司他丁组的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乌司他丁组患者治疗后48 h、120 h cTnI、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虽不能降低28 d病死率,但可减轻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较快改善脓毒症患者病情,其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促炎因子TNF-α、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arsha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MarshaⅡ评分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NT-pro BNP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健康状态,降低动脉血乳酸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患者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比较重症肺炎乌司他丁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入院时、治疗后6、24、72、120h动脉血乳酸、ScvO2和D-二聚体水平,以及治疗前、治疗120h后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ScvO2均低于理想水平(75%),治疗后两组患者ScvO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干预组ScvO2在治疗后6h后达到理想水平,明显早于常规治疗的组(P<0.05),且Sc-vO2维持﹥75%,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乌司他丁干预组患者血乳酸水平在治疗6、24、72h和120h后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D-二聚体在治疗前明显升高,乌司他丁干预组D-二聚体在治疗24h开始下降(P<0.01),72h显著下降,120h基本恢复正常,常规治疗组D-二聚体在治疗72h开始下降,至120h仍高于正常。两组患者治疗120h后,A-PACHEⅡ评分均减低,乌司他丁干预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可以明显改善组织缺氧程度,减少微血栓形成,改善组织灌注,有效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烧伤对炎症因子、28 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CRRT组与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每组43例。CRRT组:常规治疗+CRRT,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在CRRT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连续7 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的危重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全因死亡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显著低于CRRT组(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均低于治疗前(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血清TNF-α、IL-6、IL-8显著低于CRRT组(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和CRRT组的28 d全因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6% vs 44.19%,P < 0.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重度烧伤患者可降低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28 d全因死亡率,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治疗重度脓毒血症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分为乌司他丁联合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微循环功能、凝血功能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治疗前的TNF-α、IL-1、IL-6、IL-8、微血管流动率、灌注血管比重、PT、APTT、Fib、PLT、APACHEⅡ评分、体温和心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1、IL-6、IL-8、PT、APTT、APACHEⅡ评分和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流动率和灌注血管比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全身炎症状况、微循环功能及凝血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2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乌司他丁针剂40万u/次静脉滴注,2次,d,连用5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h、72h、120h采外周血检测TNF—a、IL-6、IL-8、IL-10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72h及120h、对照组治疗后120h血清TNF—a、IL-6、IL-8均明显下降,IL-10显著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72h、120h血清TNF—a、IL-6、IL-8均明显下降,IL-10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120h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TNF-a、IL-6、IL-8水平,提高IL-10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9.
齐飞波  徐航  王英刚 《当代医学》2009,15(7):122-123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评价蛋白酶抑制剂对老年泌尿系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66例老年泌尿系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与对照组(C组),在相同治疗基础上,U组给予乌司他丁针剂10万U静脉注射,q6h,持续6d。C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在治疗前、治疗后24、48、120h进行APACHEII评分,测定血清TNF—α、TL-6和IL-8的浓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值相似(“P〉0.05”),治疗后结果显示,U组患者的TNF-α的血清浓度在24h内即明显下降,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U组患者IL-6、IL-8的浓度在治疗后也较C组下降明显,并在治疗后120h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改善老年泌尿系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可能与其降低老年泌尿系重症感染患者血中促炎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持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效果,为ARDS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60例ARDS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ARDS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试验组ARDS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乌司他丁治疗。对比2组ARDS患者治疗期间氧合指数、IL-6、TNF-α、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结果试验组ARDS患者机械通气、ICU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治疗后氧合指数、IL-6、TNF-α以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以及参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给予ARDS患者持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预后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氧合、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烧伤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重症烧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入院治疗的94例重度烧伤患者进行了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补液、抗休克、早期切削痂手术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连续治疗7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体内炎症因素水平变化以及APACHE 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血小板(blood platelet,)数量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诊断时APACHE II评分基本相当,72h后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判断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收入ICU的患者临床资料,计算6h血乳酸清除率,同时进行APACHEⅢ评分及记录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人院72 h转归情况,分成存活≤72 h组和存活>72 h组,按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成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或负值),比较各组间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6h血乳酸值、6h血乳酸清除率、6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APACHEⅢ评分、休克指数等的差异性.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PC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曲线下面积大小.结果 存活≤72 h和存活>72 h组在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复苏6h内的APACHEⅢ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活>72 h组的6h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存活≤72 h组[(32.72±15.56)% vs (21.47±18.08)%,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中存活>72 h的比率明显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3.24%vs 28.00%,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6h血乳酸清除率、6 h ScvO2是影响PCA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6h血乳酸清除率判断PCA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30)较6 h ScvO2曲线下面积(AUC=0.729)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有更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重要且简便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东  孙振棣  吴宝强 《广西医学》2013,(12):1646-164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探讨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鸟司他丁10万U/d,连续7d。采用动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l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进行评分,同时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Cr)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1、3、5、7d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ld及7d后观察组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R、PCT、CRP、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XE察组IL-10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IL-15、IL-8、TNF-α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载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大脑皮层病理改变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复苏组、乌司他丁组(药物组),每组按气管切开后(对照组)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复苏组、药物组)0.5、3、6、12h和24h分为5个亚组(n=8)。复苏组和药物组采用窒息致大鼠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模型,药物组于ROSC后2min内经颈动脉推注乌司他丁(100000U/kg)。对照组仅行麻醉、气管切开和血管穿刺。各组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血和组织标本,以ELISA法检测血清NSE浓度,光镜下观察大脑皮层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和药物组ROSC后各亚组各时间点血清NSE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复苏组比较,药物组ROSC后6、12、24h血清NSE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药物组病理损害轻于复苏组。结论:乌司他丁通过降低血清NSE浓度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探讨乌司他丁联合依达拉奉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的疗效影响。方法:96例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予心肺脑复苏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GCS评分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及28d生存率。结果: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28d生存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依达拉奉能明显提高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6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给予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必净治疗。测定与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肺组织中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在治疗两周后,观察组PH值与PaO2值均大于对照组,PaCO2值性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值与TNF—α值均小于对照组,PCT值小于对照组,CD4^+、CD8^+与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于脓毒血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该疗效与其抗感染能力以及改善免疫功能有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技术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13例病人随机分为滤过组6例和对照组7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滤过组患者行高容量血液滤过,置换液流量为(2000~3000)mL/h,血流量为(80~120)mL/min,每天持续进行10h以上。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48h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均下降(P0.05),滤过组治疗后48h下降更为明显(P0.05),滤过组治疗后心率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的相关指标于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高容量血液滤过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除部分炎症因子,有利于减轻脓毒症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