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食管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沙利度胺联合TP化疗,对照组实施单纯TP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5.83%(22/48)和91.67%(44/48),高于对照组的31.25%(15/48)和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4/48),低于对照组的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沙利度胺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TP化疗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CHOP方案常规化疗,观察组给予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常规化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所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8,(2):238-240
目的:观察低剂量沙利度胺对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疗效。方法:轻型RAU患者7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沙利度胺+多维元素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多维元素片治疗,疗程2月;整个过程记录不良反应及发病情况,治疗结束时观察近期疗效,结束后1年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复查,实验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63.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沙利度胺+多维元素片联合治疗轻型RAU可以延长间歇期,减少发作次数和每次溃疡数量,且副反应少,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序贯沙利度胺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76例中晚期肝癌病人为回顾分析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取TACE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序贯沙利度胺的靶向治疗方案,于TACE术后第三天开始接受沙利度胺治疗,口服,初始服用计量为100mg/天,结合患者耐受度,若无显著的不良反应则可适当增加到200mg/天,患者需要连续口服药物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2.11%,高于对照组的78.95%,并且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之前VEGF、AFP指标水平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EGF、AFP均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中采取TACE序贯沙利度胺的靶向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疾病控制水平,并且可改善VEGF、AFP指标,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沙利度胺及三氧化二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联合使用三氧化二砷及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沙利度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用药组即实验组有效率为63.33%(19/30),对照组为36.67%(11/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67%(11/30),对照组为46.67%(14/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7,P=0.432).结论 联合使用沙利度胺及三氧化二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比单一使用沙利度胺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髄瘤(MM)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MM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MP、VAD、VMCP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28d为1个疗程,化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9.3%,高于对照组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但应注意控制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5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简易数字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予以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28例则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评价不同用药方法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身体疼痛、生命力、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MVD、VEGF、VEGF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应用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其对CD14、Dkk-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AS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给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体类生物制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脊柱活动度、腰椎骨密度、血清骨生化指标[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炎性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3(IL-23)、IL-6]水平、不良反应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14、Dkk-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4%(57/62),高于对照组的75.81%(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度、腰椎骨密度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PBMC中CD14、Dkk-1基因治疗前后差值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OC、CTX、TNF-α、IL-23、IL-6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BALP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受体类生物制剂联合沙利度胺治疗AS疗效显著,对CD14、Dkk-1基因表达、脊柱活动度、骨密度、骨细胞功能、机体炎症反应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整体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8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应用沙利度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脊柱活动情况及炎性因子水平;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SDAI、外关节肿胀数、枕臂实验、晨僵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23(IL-6,IL-23),C-反应蛋白(CRP)]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脊柱活动状况的改善,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M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例采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MVAD方案,沙利度胺起始剂量50mg/d,每晚口服,1周后增加到100mg/d,2周后增加到200mg/d,维持半年。对照组9例采用普通方案治疗。2组均化疗3个疗程。按照EBMT标准评价疗效,WHO标准判断毒副反应。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3.3%(10/12);对照组总有效率55.6%(5/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相对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如便秘、嗜睡、水肿、头晕、乏力。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M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1.
祝彪  王春森  张晋林 《四川医学》2007,28(8):845-846
目的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5例初治MM患者,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个疗程标准VAD方案治疗;17例治疗组患者予小剂量沙利度胺(100mg/d起,每周增加50~200mg/d),同时联合地塞米松40mg/d(d1~4,9~12,17~20)1个月1疗程,至少3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作为初治50岁以上MM患者的首选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柳氮磺吡啶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接受柳氮磺吡啶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沙利度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4%(57/62),高于对照组[74.19%(46/6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氮磺吡啶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组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32例随机分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基础上加沙利度胺口服,剂量由100 mg*d-1递增至200 mg*d-1或300 mg*d-1,直至出现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不良反应止;对照组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7.1月和3.0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和13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8.6%、77.1%、65.7%、35.7%和80.6%、51.6%、30.6%、19.4%,χ2分别为2.15(P>0.100)、5.57(P<0.25)、11.31(P<0.005)、4.30(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便秘和嗜睡,均轻微,对症处理或减药后可缓解.结论: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能延长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骨硬化性骨髓瘤疗效。方法:选取94例骨硬化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VAD方案和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白蛋白含量升高,骨髓浆细胞、血清肌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89.36%)高于常规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治疗骨髓瘤患者,可显著改善各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沙利度胺与NP方案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焱  杨敬敬 《疑难病杂志》2011,10(6):435-437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N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_B、Ⅳ期NSCLC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NP方案+沙利度胺治疗(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沙利度胺200 mg口服,第1天起连续给药);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剂量、方法与治疗组相同)。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VEGF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3.3%和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VEG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VEGF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与NP方案联合应用有提高晚期NSCLC患者近期疗效的趋势,并降低血清VEGF水平,且不增加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韩玉  宋建广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42-4943
目的:分析沙利度胺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抗肿瘤机制。方法抽选2013年2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GLD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EGF、TNF-α、CA125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EGF、TNF-α、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通过调节VEGE、TNF-α水平达到抗肿瘤效果,总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液系统肿瘤采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液系统肿瘤患者5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沙利度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66%)与对照组(74.07%)相比明显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联合沙利度胺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Ⅲ、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再增加口服沙利度胺片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0%,TTP(疾病进展时间)为(6.2±1.1)月,对照组有效率为66.66%,TTP为(4.1±0.9)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效果较为理想,但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沈润 《吉林医学》2014,(22):4876-4878
目的:探讨大剂量泼泥松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0例老年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泼泥松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泼泥松联合沙利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红蛋白、骨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组CR为0例,PR为31例,SD为6例,PD为3例,有效率为77.5%;对照组CR为0例,PR为20例,SD为11例,PD为9例,有效率为5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红蛋白、骨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泼泥松联合沙利度胺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应用VAD方案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选取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VAD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沙利度胺每晚顿服,治疗初期给予50 mg/d,治疗一周后按照50 mg每周的剂量增加,治疗两周后将剂量增加到150~200 mg/d,治疗时间持续4个月.所有患者均给予4个疗程以上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14/16),高于对照组的68.75%(1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7,P=0.008);所有患者化疗后M蛋白、骨髓浆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尿素氮水平和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化疗副反应出现.结论 VAD方案化疗的同时辅以低剂量的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提高治疗效果,且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