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对结肠癌荷瘤小鼠Treg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24只Balb/c小鼠左侧腋部皮下注射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制备结肠癌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IGF-2低、中、高浓度组(25μg/kg、50μg/kg、100μg/kg IGF-2)。检测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IL-10、IL-18、TGF-β1、IFN-γ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Treg、Th17细胞比例,瘤组织称质量、计算小鼠促瘤率,TUNEL染色检测瘤组织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瘤组织中Ki67、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GF-2低、中、高浓度组结肠癌荷瘤小鼠血清IL-10、TGF-β1水平、血液Treg、Th17、Treg/Th17细胞比例、促瘤率及瘤组织中Ki67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IL-18、IFN-γ水平、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及瘤组织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随着IGF-2浓度的升高,结肠癌荷瘤小鼠血清IL-10、TGF-β...  相似文献   

2.
复方小柴胡汤对荷EAC鼠IL-2水平和CD4+/CD8+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复方小柴胡汤(FFXCHT)对艾氏腹水癌(EAC)荷瘤小鼠脾细胞IL-2水平和血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观察FFXCHT对EAC荷瘤小鼠的肿瘤重量、胸腺和脾系数的影响;用[3H]-TdR掺入法测定脾细胞IL-2的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含量,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 FFXCHT高、中和低浓度治疗组EAC荷瘤小鼠肿瘤重量均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胸腺系数和脾系数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FFXCHT高、中和低浓度治疗组脾系数和胸腺系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FFXCHT高、中和低浓度治疗均能明显提高荷瘤鼠脾细胞IL-2分泌水平(P<0.05)和血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P<0.05),其中以中浓度治疗组最为明显。结论: FFXCHT能明显抑制EAC肿瘤的生长,提高胸腺和脾系数、脾细胞IL-2活性及血CD4+/CD8+比值,提示FFXCHT可能通过调整EAC荷瘤小鼠免疫功能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小鼠H2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移植性H22肝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Fu处理组,黄芪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连续腹腔注射5-Fu(25 mg.kg-1),黄芪注射液(12 g.kg-1、8g.kg-1和4g.kg-1)10 d后,处死小鼠,计算抑瘤率、外周血白细胞数、脾指数、胸腺指数I、L-2、TNF-α等指标,分析黄芪注射液对小鼠H2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少移植瘤瘤重,其抑瘤率分别为18.23%,31.49%,43.09%,其中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与CTX组抑瘤率比较,抑瘤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芪注射液各组可不同程度地升高荷瘤小鼠的白细胞数和胸腺指数、脾指数,且能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IL-2和TNF-α的水平(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小鼠H22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益生菌对环磷酰胺(CTX)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X组和益生菌+CTX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CTX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2 ml/(只·d)],益生菌+CTX组[灌胃益生菌(0.75 g,0.2 ml,75亿菌落形成单位活菌/(只·d)],连续给药20 d,第15天开始除正常组外其余2组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CTX 50 mg/(kg·d)。第21天处死小鼠,检测血常规,计算胸腺及脾脏指数;MTT法检测T细胞及B细胞增殖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脾细胞凋亡率。结果:CTX组各检测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脾细胞凋亡增多(P0.05);益生菌+CTX组的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胸腺指数、T细胞增殖指数、CD4~+ T细胞、CD8~+ 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均高于CTX组(P0.05),脾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CTX组的血小板数、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CD4~+ T细胞、CD8~+ 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和脾淋巴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可以显著增强CTX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诱导人胃癌原代细胞裸鼠移植瘤凋亡的机制。 方法: 建立人胃癌原代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瘤旁注射的方法,用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用透射电镜和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 结果: 白藜芦醇对胃癌原代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透射电镜和TUNEL法发现白藜芦醇导致移植瘤内大量细胞发生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发现白藜芦醇注射组的Bcl-2蛋白阳性细胞率(3.92%±0.85%、5.70%±0.84%和11.86%±0.97%)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两个对照组(27.56%±1.40%和29.48%±0.51%)之间无显著差异;Bax蛋白阳性细胞率(52.30%±1.54%、45.72%±0.88%和40.02%±1.20%)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两个对照组(20.88%±0.91%和19.34%±0.35%)之间无显著差异; RT-PCR法发现白藜芦醇注射组的bcl-2 mRNA条带强度随剂量的增大而递减,并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两个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bax mRNA条带强度递增,并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两个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白藜芦醇对胃癌原代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下调bcl-2 的表达和上调bax 的表达而诱导胃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发生凋亡,是其抗胃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在IL-6/JAK2/STAT3通路中对MFC胃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炎症分子影响。方法:建立MFC胃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利铂组、奥沙利铂加归芪白术方高、中、低剂量组,10只/组,另选10只健康小鼠作为空白组;各组小鼠经口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治疗14 d。处死小鼠取脾脏、胸腺、肿瘤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及抑瘤率;HE染色观察小鼠瘤体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6含量;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瘤组织中IL-6、JAK2、STAT3 mRNA及IL-6、p-JAK2、p-STAT3蛋白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Myc、Cyclin D1蛋白。结果:各治疗组小鼠瘤体重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联合用药高、中剂量组瘤体重量明显低于奥沙利铂组(P<0.05,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奥沙利铂组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降低(P<0.01),与奥沙利铂组相比,联合用药高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转染对裸鼠人淋巴瘤移植瘤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HGF基因重组质粒pVITRO2-HGF转染的Raji细胞建立裸鼠皮下人淋巴瘤移植瘤模型,动态监测裸鼠体重和肿瘤大小;8周后获取瘤组织,分别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 和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的细胞凋亡和微血管密度(MVD),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造模成功率为96.7%。HGF转染组的瘤体积明显大于HGF转染+VP-16组(P<0.01)、未转染组与空载体组(P<0.01),HGF转染+VP-16组也大于对照组(P<0.01),未转染组与空载体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VITRO2-HGF转染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经VP-16诱导后凋亡增加(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pVITRO2-HGF转染组的MV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经VP-16诱导后血管增生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HGF基因转染可显著促进裸鼠人淋巴瘤移植瘤的生长,明显抑制凋亡的发生,这一效应可能与其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硒多糖对MCF-7乳腺癌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及SBP-1表达的影响,分析硒多糖对乳腺癌小鼠的抑瘤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作为正常组,其余3组将MCF-7乳腺癌细胞悬液注射于小鼠左侧膈腧穴处建立乳腺癌模型,证明成瘤后予以给药,模型组(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硒多糖用药组(400 mg/kg硒多糖)、联合用药组(50 mg/kg环磷酰胺+400 mg/kg硒多糖),连续给药14 d。脱颈处死小鼠,测胸腺指数、脾指数,无菌条件下取脾脏研磨进行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检测PHA诱导下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SBP-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相比较硒多糖用药组、联合用药组的胸腺指数、脾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硒多糖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的胸腺指数、脾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硒多糖用药组及联合用药组的SBP-1蛋白表达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硒多糖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SBP-1蛋白表达有所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硒多糖可以通过改善MCF-7乳腺癌小鼠的免疫功能及增强SBP-1的表达来起到抗肿瘤作用,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BAD和Bcl-X/L基因在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在小鼠胸腺细胞凋亡时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时BAD和Bcl-X/L基因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胸腺内BAD呈低表达,地塞米松组随剂量的增加BAD的表达成递增趋势,地塞米松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胸腺内Bcl-X/L呈高表达,地塞米松组随剂量的增加Bcl-X/L的表达成递减趋势,地塞米松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凋亡蛋白BAD和抗凋亡蛋白Bcl-X/L在糖皮质激素诱导引起的胸腺细胞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基因敲除对骨质疏松小鼠骨微结构、骨密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12只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对照组小鼠切除卵巢附近脂肪组织;模型组小鼠切除双侧卵巢构建骨质疏松小鼠模型;另取6只切除双侧卵巢的METTL14基因敲除小鼠作为敲低组。术后8周,使用micro-CT扫描仪测量小鼠右股骨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相关指标,使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PINP、CTX、MDA和SOD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骨密度、BV/TV、Tb. N、Tb. Th、SOD、PINP、CTX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敲低组小鼠骨密度、BV/TV、Tb. N、Tb. Th、SOD、PINP、CTX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Tb. Sp、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敲低组小鼠Tb. Sp、MDA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TTL14基因敲除可抑制骨质疏松小鼠骨密度,破坏骨微结构,并促进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一氧化氮供体亚硝酸钠(NaNO2)后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肺动脉压力及体内一氧化氮(NO)、硫化氢(H2S)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常氧空白组、常氧亚硝酸钠组、低氧空白组、低氧生理盐水组、低氧亚硝酸钠组,采用常压低氧法建立大鼠HPH动物模型。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室重量、左室+室间隔重量并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RV/LV+S);血清及肺匀浆NO含量、血浆H2S水平测定;光镜观察肺小动脉结构改变,弹力纤维+VG染色观察弹力纤维、肌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情况。结果:低氧前各组大鼠体重无差别,而低氧后大鼠体重差别显著(P0.05);低氧各组大鼠的mPAP、RVHI值与常氧各组相比均升高,低氧亚硝酸钠与低氧空白组和低氧生理盐水组比较,mPAP和RV/(LV+S)值降低(P0.05);血清中NO水平低氧各组较常氧各组均降低(P0.05);肺组织匀浆中NO水平:低氧空白组和低氧生理盐水组较常氧各组降低(P0.05);而低氧亚硝酸钠组与常氧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中H2S水平:低氧各组均较常氧各组降低(P0.05);低氧亚硝酸钠组与低氧空白组、低氧生理盐水组比较升高(P0.05)。光镜下,常氧空白组管腔结构正常;常氧亚硝酸钠组未见明显变化;低氧空白组肺小动脉平滑肌增生,胶原纤维增多,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低氧生理盐水组变化同低氧空白组;低氧亚硝酸钠组管壁狭窄较低氧空白组有所减少。结论:雾化吸入亚硝酸钠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右室重构,可调节大鼠体内NO、H2S水平,可能通过直接作用或在体内影响气体信号分子的分泌及合成来实现对HPH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制调节性T细胞(Treg)联合瘤内转染Ad.GM-CSF增强阿霉素治疗肝癌效果的可行性,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皮下肝癌模型,待肿瘤长至100-150mm3时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1)对照组(PBS);(2)环磷酰胺组(CTX);(3)阿霉素组(DOX);(4)Ad.GM-CSF组;(5)CTX+DOX组;(6)CTX+DOX+Ad.GM-CSF组。末次治疗后第5d每组处死其中4只小鼠,取脾脏测定CTL活性;取肿瘤组织行病理检查;每组另外的8只小鼠用于观察皮下肿瘤生长和小鼠生存期。结果:CTX可以显著增强DOX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P0.05),延长小鼠生存期[(62.13±4.21)dvs(79.88±9.00)d,P0.05],而联合应用Ad.GM-CSF可显著增强该效果[(79.88±9.00)dvs(106.13±5.23)d,P0.01]。同其它组相比,CTX+DOX+Ad.GM-CSF组小鼠瘤体内可见大量肿瘤细胞坏死,CD8+T细胞浸润显著增加,而小鼠脾脏CTL杀瘤活性显著增强(P0.05)。结论:以阿霉素为治疗基础的化疗联合抑制Treg并瘤内转染Ad.GM-CSF的免疫治疗具有协同抗肝癌作用,免疫化疗治疗晚期肝癌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DC)/多胺系统在缺血预适应(IPC)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离体灌流大鼠心脏复制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脏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 (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 (IR)、弱缺血预适应组 (IPCw)、强缺血预适应组 (IPCs)、IPCw+多胺抑制剂组 (DF-EG-IPCw)和IPCs+多胺抑制剂组(DF-EG-IPCs)。免疫印迹法定量分析多胺合成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 (ODC)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心肌组织中的多胺(腐胺、精脒、精胺)含量;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系统记录心脏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 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较其中的差异性。结果:(1)与对照组比,IR组ODC表达下调,腐胺含量增加,精胺含量减少,总多胺池减少(P<0.05),此时心功能下降(LVDP、HR、CF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2)与IR组比,弱及强缺血预处理组(IPCw、IPCs)心肌ODC表达上调,腐胺含量减少,精胺含量增加,总多胺池增加(P<0.05或P<0.01),此时大鼠心功能有明显改善(LVDP、HR、CF与IR组比,P<0.05),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3)给予多胺抑制剂后,心肌ODC表达,腐胺、精脒、精胺及总多胺池含量均明显降低(DF-EG-IPCw组 vs IPCw组;DF-EG-IPCs组vs IPCs组,P<0.05或P<0.01),心功能明显下降(P<0.05),心肌梗死面积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能明显上调大鼠心肌ODC/多胺系统,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多胺合成代谢抑制剂取消了预适应介导的心功能改善、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及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ODC/多胺系统可能参与了缺血预适应介导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睾丸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葛根素高(160 mg·kg-1)、中(120 mg·kg-1)、低(80 mg·kg-1)剂量治疗组,氨基胍(100 mg·kg-1)治疗组;各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次,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丙二醇。治疗12周后,透射电镜下观察睾丸的形态学改变,用生化、免疫学方法测定睾丸组织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丙二醛(MDA)的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NOS(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2+-ATPase、Na+-K+-ATPase的活性,采用RT-PCR检测睾丸组织内皮型NOS(eNOS)、iNOS、CGRP、ET-1、醛糖还原酶(AR)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睾丸组织电镜下主要见到支持细胞与曲细精管基底膜接触面减小、出现空泡,胞浆内内含物形成;NO、CGRP含量及SOD、Ca2+-ATPase、Na+-K+-ATPase活性和eNOS、CGRP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ET-1、MDA含量及NOS、iNOS活性和iNOS、AR、ET-1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经葛根素治疗后,上述改变逆转,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电镜下睾丸组织的形态结构接近于正常组;而葛根素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氨基胍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结论: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睾丸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睾丸血供及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1型糖尿病脑病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EGB组)。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EGB组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其余2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12周末通过Morris水迷宫法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血清中的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密度;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DM组大鼠血糖浓度(P<0.01)、海马神经细胞中Bax(P<0.01)、caspase-3(P<0.01)蛋白的表达、Bax/ Bcl-2比例 (P<0.01)及Morris水迷宫潜伏期(P<0.01)均高于C组,而胰岛素水平(P<0.01)、海马CA1和CA2区域的神经细胞密度(P<0.05) 及Morris水迷宫搜索策略能力(P<0.01)均低于C组。EGB干预治疗后大鼠胰岛素水平(P<0.05)、海马CA1和CA2区域的神经细胞密度(P<0.05) 及Morris水迷宫搜索策略能力(P<0.01)均高于DM组,而血糖浓度(P<0.01)、海马组织中Bax(P<0.05)、caspase-3(P<0.05)蛋白的表达、Bax/ Bcl-2比例 (P<0.01) 及Morris水迷宫潜伏期(P<0.05)均低于DM组。各实验组大鼠Bcl-2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提高糖尿病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通过减少Bax、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Bax/ Bcl-2比例,从而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提高神经细胞密度而发挥作用。提示通过有效调节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是EGB治疗糖尿病脑病的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酒是否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6周龄LDLR-/-小鼠,以高脂+高蛋氨酸(标准饲料+10%油脂+1.25%胆固醇+1%L-蛋氨酸)喂养诱导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致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黄酒组、红葡萄酒组、酒精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14周后处死小鼠,检测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观察胸腹主动脉和主动脉窦部粥样硬化情况;免疫组化测定主动脉窦部MMP-2的表达;明胶酶谱法测定MMP-2的活性。结果:(1)4组间TC、TG、HDL-C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黄酒组血浆HCY分别较对照组、酒精组和红葡萄酒组显著下降(P0.01)。(2)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黄酒组、红葡萄酒组和酒精组分别减少了33.7%、35.9%(P0.01)和6.5%(P0.05);与酒精组比较,黄酒组和红葡萄酒组主动脉粥样硬化面积差别同样显著(P0.01)。分别与对照组和酒精组比较,黄酒组和红葡萄酒组主动脉窦部粥样硬化面积减少同样显著差异(P0.01),黄酒组和红葡萄酒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比较,MMP-2的表达在黄酒组、红葡萄酒组和酒精组分别减少了26.3%、27.6%(P0.01)和5.7%(P0.05);MMP-2的活性在黄酒组、红葡萄酒组、酒精组分别减少了31.7%、32.5%(P0.01)和6.7%(P0.05)。结论:黄酒和红葡萄酒均能抑制MMP-2的表达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这可能是它们对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药及微波热疗联合化疗对卵巢癌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卵巢癌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化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及微波热疗.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后在中医症候改善方面对照组总有效27例(67.5%),治疗组总有效36例(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腹围、体重都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腹围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治疗组CA125,HE4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及微波热疗联合化疗对卵巢癌腹水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并且毒副作用低,为治疗卵巢癌腹水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脂饲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脂毒性及胰岛素敏感性(IS)的影响。方法:将27只SHR随机分为3组,1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余2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高脂饲料+非诺贝特100 mg·kg-1·d-1灌胃。3个月后,观察比目鱼肌细胞内脂滴沉积情况,计算脂质沉积指数(LAI);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及游离脂肪酸测定。结果:(1) 与标准饲料组比较,高脂饲料组SHR体重和血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非诺贝特治疗组与标准饲料组比较血压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体重、TG及TC水平无明显差异。(2) 高脂饲料组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标准饲料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标准饲料组(0.0038±0.0007 vs 0.0053±0.0013, P<0.05)。非诺贝特组各项指标与标准饲料组无明显差异(P>0.05)。(3)与标准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组比目鱼肌细胞内有大量脂质沉积(LAI: 6.42±0.59 vs 1.98±0.97, P<0.05),非诺贝特治疗组比目鱼肌细胞内脂质含量显著减少,与标准饲料组无明显差别(LAI: 3.32±0.77 vs 1.98±0.97, P>0.05)。经协方差分析排除血糖、血压因素影响后,上述差别仍有意义(F=10.46, P<0.05)。(4) 骨骼肌脂质沉积指数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r=-0.58, P<0.05),与TG、FFA、体重、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结论:非诺贝特除了调脂外,还具有降低高脂饲养SHR体重、血压、脂毒性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下(CPB)心瓣膜置换术中缺血预处理(IP)对心肌细胞Bcl-2及线粒体的影响。方法:取2004年4月-2004年12月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54例,随机分成2组,IP组(n=22):主动脉阻断前实行单次缺血2min和开放3min的IP方案,阻断主动脉后采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进行手术;对照组(n=32):未进行IP方案,余步骤同IP组。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百分率(FS)及每搏心输出量(SV)变化,观察肌钙蛋白T(c-TnT)、Bcl-2蛋白表达以及电镜下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改变。结果:对照组术后EF、FS及SV均较术前降低,P0.05;IP组术前后EF、FS及SV变化不明显,IP组术后6h、24h、48h、72h及第5dc-T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组术前Bcl-2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IP组为19.85±5.88,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为14.17±3.39,与术前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2组Bcl-2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5)。电镜观察:对照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膜模糊不清,部分线粒体膜破裂;线粒体嵴明显疏松溶解,大量空泡形成;IP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基本完整,线粒体嵴密集,电子密度增高,无空泡形成。结论:IP可能上调心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对心肌细胞线粒体起保护作用,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给药组。8周后应用HE、油红O染色对肝组织、PAS染色对肾组织作病理检查。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评分为1.54±0.65,灯盏花素给药组评分为0.55±0.43,差异高度显著(P<0.01)。油红O染色模型组肝组织评分为2.11±0.82,灯盏花素给药组为0.75±0.66,差异高度显著(P<0.01)。模型组大鼠肾重、肾重/体重、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肾小球面积(AG)、肾小球容量(VG) 及系膜区面积(AM)均明显增加,灯盏花素给药组这些改变减轻。灯盏花素给药组肝、肾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肾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部分可能与抑制肝、肾组织氧化应激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