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苯并(a)芘对肺癌细胞DNA损伤及修复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苯并(a)芘(BaP)对肺癌细胞DNA损伤及核酸切除修复(NER)基因-着色性干皮病B、C、G基因(XPB、XPC、XPG)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噻唑蓝(MIT)法检测BaP对细胞的毒作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BaP(0.625-20.000μmol/L)处理肺癌A549细胞24h,细胞生存力从95.0%降至70.0%。10μmol/L BaP处理12、24h,细胞生存力分别降至87.0%、73.0%,DNA损伤逐渐加重;BaP染毒24h后孵育12h,细胞生存力降至59.0%,DNA损伤最严重;继续孵育至24h,细胞生存力恢复至71.0%,DNA损伤逐渐修复。BaP处理引起XPB和XPC基因表达升高,在染毒24h和染毒后12h达峰值,分别为基底水平的4.5和11.2倍,随后逐渐下降;XPG和ERCC1基因在染毒期间表达下降,染毒结束后逐渐恢复。结论 BaP导致肺癌A549细胞DNA损伤,细胞在修复受损DNA时伴随NER基因表达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0例乳腺癌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水平。结果显示,MGMT阳性率为93.4%(28/30),其中高表达28.6%(8/28),中、低表达71.4%(20/28)。乳腺癌组织MGMT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3.
胡贵舟  Wild  P等 《卫生研究》1991,20(6):39-42
本文报道了硒对NMBzA诱发大鼠食道上皮细胞DNA加合物的形成,DNA加合物修复酶(甲基转移酶)的活性以及-cmyc的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次腹腔注射NMBzA 2.5mg/Kg体重,6小时后测定产食上皮细胞中O6-甲基脱氧鸟嘌呤核甙酸(O6-MedGua)和N7-甲基脱氧鸟嘌呤核甙酸(N7-MedGua)的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硒含量对DNA加合物无明显影响;对O6-MedGua DNA甲基转移酶活性也无明显作用,给大鼠每周一次灌胃NMBzA 3mg/kg体重,共8周诱发大鼠食道上皮细胞c-myc基因表达,结果膳食缺硒(<0.02ppm)和补硒(2ppm)对 c-myc基因表达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肺癌组织中的8-OH-dG及其与几种癌变相关基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 8 羟基 脱氧鸟苷 (8 OH dG)与人群肺癌发生及癌变相关基因的关系 ,使用针对 8 OH dG加合物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 ,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 1 50例肺癌、1 2 0例癌旁肺组织、40例肺良性病变和 40例正常肺组织中氧化损伤标志物 8 OH dG的含量 ;同时检测相应肺组织中P53、C MYC、K RAS、BCL 2、hTERT等癌变相关基因的表达 ,分析 8 OH dG与上述癌变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 ,92 7% (1 39 1 50 )的肺癌组织中可检出氧化损伤标志物 8 OH dG ,其阳性标志细胞的比率为 (2 4 0 0± 2 5 1 1 ) % ;1 7 5 % (2 1 1 2 0 )的癌旁肺组织可检出 8 OH dG ,阳性标志细胞的比率为 (2 42± 5 98) % ;1 0 0 % (4 40 )的肺良性病变组织可检出 8 OH dG ,阳性标志细胞的比率为 (0 80± 1 30 ) % ;5 0 % (2 40 )的正常肺组织可检出 8 OH dG加合物 ,阳性标志细胞的比率为 (0 34± 1 0 1 ) % ,肺癌中 8 OH dG的含量高于其它肺组织 (P <0 0 1 )。将肺癌病例按性别、年龄、细胞类型和吸烟史分层 ,它们皆与 8 OH dG无关联。分析 8 OH dG与癌变相关基因的关系 ,发现肺癌组织K RAS、BCL 2基因阳性表达者 8 OH dG的含量高于上述基因阴性表达者 ,P值分别为 0 0 35和 0 0 34 ;而P53、C MYC和hTERT基因表达与 8 OH dG的含  相似文献   

5.
修复基因hMSH2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人群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hMSH2基因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 32.0%(48/150)的肺癌组织和5.0%(2/40)的正常肺组织存在hMSH2基因表达低下,修复基因hMSH2表达低下与肺癌发生有关联,OR值为8.94(1.99,55.94),P<0.01,估计其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为7.71%.16.0%(8/50)的肺癌病人外周血和2.0%(1/50)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也可检出hMSH2基因表达低下.分析各种暴露因素和临床特征对hMSH2基因表达的影响,未发现与该基因表达相关的因素.但发现,p53突变蛋白的过度表达与hMSH2表达低下有一定的关联(P<0.05).结论 DNA修复基因hMSH2在肺癌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基因表达低下可作为有价值的肺癌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6.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表达低下与肺癌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维生素C对DNA氧化烷化损伤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剂量摄入维生素C(VC)对DNA氧化损伤及烷化损伤的影响。方法以补充大剂量VC饲料给幼年Wistar大鼠,剂量分别为0,2000,5000,10000mg/kg饲料,不添加VC作为对照组,干预时间为60d。干预结束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和评价淋巴细胞DNA自发损伤和H202诱导的氧化损伤;留取尿液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大鼠尿中O^6-甲基鸟嘌呤(O^6-methylguanine,06~MeG)含量。结果各组大鼠的DNA自发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的H2O2诱发DNA损伤时,随剂量增加,DNA损伤逐渐加重,对照组为59.060AU,2000mg/kg饲料剂量组为69.900AU,5000mg/kg饲料剂量组为75.768AU。比对照组升高28%(P〈0.05),10000mg/kg饲料剂量组为79,655AU,比对照组升高49%(P〈0.01)。各组O^6-MeG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0mg/kg饲料剂量组含量最高为2.434mg/g肌酐,比对照组升高36%(P〈0.05)。结论高剂量VC对DNA自发损伤没有影响。而对10bμmol/L H2O2的诱导损伤,补充5000mg/kg饲料和10000mg/kg饲料的VC可加重DNA损伤。给大鼠补充10000mg/kg饲料的VC可导致DNA烷化损伤产物O^6-MeG生成增多。  相似文献   

8.
SYBR Green染色法检测肺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TRAP-SYBR Green染色法定性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及端粒酶活性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端粒酶的表达与P53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SYBR Green染色法检测36例肺癌、36例癌旁组织、8例肺部良性病变组织和A549肺腺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RAP-SYBR Green染色法可检测出5个A549肺腺癌细胞所表达端粒酶活性。83.3%(30/36)的肺癌组织,3/8肺部良性病变组织,19.4%(7/36)的癌旁组织表达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相关性。在30例表达端粒酶活性的肺癌组织中P53呈现过度表达的占80%(24/30),端粒酶活性与P53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结论 TRAP-SYBR Green染色法是一种较为灵敏、快速、简便的定性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端粒酶活性的定性检测可作为肺部恶性肿瘤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端粒酶P53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p53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PER技术,分别检测45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18DNA和p53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HPV16/18DNA和p53蛋白的表达率(51.1%和46.7%)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15.0%和10.0%)和正常乳腺组(5.0%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腋淋巴结转移者HPV16/18DNA和p5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癌者(P〈0.05)。随着TMN分期的升高,p5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HPV16/18DNA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s=0.614,P〈0.05)。结论HPV感染和p53突变共同参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HPV感染可能是促进p53突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氯乙烯(VC)对大鼠原代肝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对DNA损伤修复酶(rMSH2和XPD)和抑癌蛋白p53表达的影响;探索VC所致DNA损伤的修复和调控机制。方法大鼠腹腔注射VC,隔日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5,10和20mg/kg。单细胞凝胶电泳测肝细胞DNA损伤,免疫组化法测肝脏DNA损伤修复酶的表达。结果彗星细胞数目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彗星发生率与VC染毒剂量问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rMSH2表达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减少.XPD和p53的表达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VC致DNA损伤与XPD表达具有相关关系。结论VC可导致肝细胞DNA发生损伤,且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DNA损伤修复酶和p53蛋白参与修复VC所致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11.
Coal-combustion-type fluorosis has only been reported in China and its pathogenesis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Fluoride causes chronic toxic effects and selenium modulates cellular activities through signal transduction in human cells. The present study enrolled three groups of subjects with well-defined serum and urine fluoride and hair selenium: high fluoride + high selenium group, high fluoride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s of p38, NF-kB p65, caspase-3 and p53 genes at both protein and mRNA level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s of p38, NF-kB p65, and caspase-3 protein in high fluorid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The mRNA level of NF-kB p65 and caspase-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igh fluoride + high selenium group than control and lower than high fluoride group. The mRNA and protein level of p5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igh fluoride + high selenium group than that in other two group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elenium may influence the protein and gene ex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p38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and up-regulate p53 expression in PBMCs from patients with coal-combustion-type fluorosis.  相似文献   

12.
p53、p21wa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诊断肺癌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p53、p21wa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4例肺癌和89例肺良性疾病组织标本p53、p21waf1和PCNA蛋白表达状况,计算三项指标及其组合诊断肺癌的各项参数。结果 (1)肺癌p53、p21waf1及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37%、75.44%和80.70%,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织(P<0.001)。其OR值分别为39.15,5.75和6.76。(2)p53、p21waf1及PCNA蛋白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无关。不同病理类型p53和p21waf1蛋白表达也无差异,但鳞癌PCNA表达阳性率高于小细胞癌。(3)p53诊断肺癌的阳性似然比为21.08,高于p21waf1和PCNA,但灵敏度较低。(4)PCNA诊断鳞癌的Youden指数为0.5146,显著高于小细胞癌。但其阳性似然比为2.29,仍低于p53。(5)p53和PCNA平行试验的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60.67%,其综合评价参数最高。结论 (1)肺癌p53、p21waf1和PCNA表达均上调,三者与肺癌均有很强联系。(2)p53是一项很好的肺癌诊断单项指标。p53和PCNA平行试验诊断肺癌的综合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鳞癌中MMP - 2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转移性的关系 ,研究在肺鳞癌中MMP - 2与 p5 3蛋白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 (SP法 )检测 5 0例肺鳞癌患者术后的石蜡包埋标本中MMP - 2、p5 3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 - 2在肺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 (76 .0 % ) ,MMP - 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而与肿瘤部位、患者年龄无关。MMP - 2过度表达与 p5 3基因的突变有关。结论 MMP - 2的表达与肺鳞癌的侵袭转移性有关。p5 3基因突变后MMP - 2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4.
接触矽尘及电焊烟尘工人肺癌组织中p53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从分子水平揭示矽尘与肺癌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和PCR-SSCP法对36例矽尘相关肺癌和6例电焊烟尘相关肺癌的抑癌基因p53的突变进行了研究。样品为石蜡包埋的肺肿瘤组织块,平均保存13.4年。PCR-SSCP分析显示,18例病例中存在异常的电泳条带(20处突变),占所测42个样品的42.9%,其中50%的突变发生于第8外显子上(10/20)。以上发现有别于非职业性肺癌的基因突变谱。在非职业性肺癌中,第8外显子的突变频率介于17.5%~23.5%。尘肺相关肺癌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在不同病理分类的肺癌中也与普通肺癌不同。在普通肺癌中,小细胞肺癌p53基因突变率最高(70%),肺腺癌最低,为33%。而本研究结果相反,肺腺癌最高,小细胞肺癌为最低,分别为53.9%和30.8%。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也显示了很高的p53突变体蛋白表达的发生率(46.9%)。本研究仅做两例测序分析,意外地发现,探测到的两处点突变均发生于p53基因突变的非热点区,而且均发生于第144密码子上。基因突变谱的不同,显示矽尘、电焊烟尘中可能具有特异的致癌物和致癌机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p5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非小细胞肺癌VEGF和p53表达,并用抗FVIII因子抗体标记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p53、VEGF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2%(25/47)和38.3%(18/47)。VEGF表达阳性者和VEGF表达阴性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和73.3%,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表达阳性者和p53表达阴性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38.5%和81.0%,差异有显著性(P<0.05)。MVD>33者和MVD<33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38.1%和73.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过程中,VEGF、p53基因表达上调在调控肿瘤血管形成方面起重要促进作用。MVD值增大,非小细胞肺癌易发生转移,3年生存率越低;VEGF、p53阳性表达率上调,MVD值增大,预后亦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p16、p5 3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研究 10 0例胃癌 ,2 0例中、重度异型增生 ,16例萎缩性胃炎和 10例正常胃黏膜p16、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 p16阳性率为 80 % ,p5 3未表达。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 p16阳性率分别为 68 8%、3 5 %和 4 3 % ;p5 3阳性率分别为 12 5 %、2 5 %和 5 6%。p16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与预后明显相关 (P<0 .0 5 ) ;p5 3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Lanren分型有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从正常胃黏膜到病变组织PCNA指数逐渐上升 ,以异型增生、胃癌细胞增殖显著 (P <0 .0 1) ,癌细胞PCNA指数p16阴性组 ,p5 3阳性组高于对照组 ,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 )。p16、p5 3阳性表达具有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有较高的增殖活性 ,基因水平上已表现出癌变特性 ,是癌变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p16、p5 3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900 MHz电磁辐射对人胚肺细胞DNA及p53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900 MHz电磁波辐照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分为1、2、5、8 mW/cm2 4个暴露组,并设阴性对照组(0mW/cm2)和阳性对照组(0.1 mmol/L重铬酸钾处理),每组2个平行样,暴露时间均为1 h,检测拖尾率和DNA迁移长度.Western Blot实验分为1、2、5、8 mW/cm2 4个暴露组,并设阴性对照组(0 mW/cm2)和阳性对照组(淋巴瘤细胞株Raji),暴露时间均为12 h,检测电磁辐射对p53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0 mW/cm2)比较,各暴露组的拖尾率和DNA迁移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暴露组和阴性对照组(0 mW/cm2)的细胞中p53蛋白表达为阴性,而阳性对照组检测到了p53蛋白的表达.结论 本实验未观察到900 MHz电磁辐射对人胚肺细胞DNA及p53基因蛋白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18E6与p5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4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HPV16、18E6及p53在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另选取2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分析这些因子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HPV16、18E6及p5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5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则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与HPV16、18E6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有密切关系,检测宫颈HPV16、18E6蛋白的表达对于宫颈鳞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HPV与p53具有相关性,HPV可能作用于p53基因致使其发生突变,从而使其失去活性,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