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配准标记点外形差异对三维图像配准精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4种不同外形的配准标记点,配准试样锥形束CT(CBCT)三维图像与其原始设计三维图像,而后通过测量配准后试样的2种三维图像间的距离差,来分析不同外形配准标记点对三维图像配准精度的影响。结果    配准偏差分别为立方形(0.0938 ± 0.0062)mm、球形(0.0854 ± 0.0056)mm、圆柱形(0.1032 ± 0.0061)mm、圆台形(0.0972 ± 0.0062)mm,仅球形配准标记点组与其他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实验中所选的几种配准标记点均可较好地实现三维图像配准,相比较而言,球形配准标记点具有更高的配准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搭建基于混合现实(MR)及红外光学定位的手术导航系统,并评估其在颅颌面创伤骨整复中的临床适用性。 方法 集成基于MR技术和光学定位追踪的软硬件系统,并完善系统工作流程;通过3D打印头颅模型实验,分析该系统的系统误差、目标配准误差和截骨应用误差;进一步通过颧上颌骨复合体(ZMC)复位的模型实验和额骨缺损修复的初步临床应用,探讨该系统的适用性。 结果 本MR手术导航系统的系统误差为(1.23±0.52)mm,目标配准误差为(2.83±1.18)mm,截骨应用误差为(3.13±1.66)mm;ZMC模型虚拟手术规划流畅,复位顺利;本系统引导下的额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过程顺利,重建效果满意。 结论 本研究搭建的MR手术导航系统具有虚实融合效果佳、动态导航稳定性好的优点,其在颅颌面外科的医患沟通、医学教育、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等各方面都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染液对Nd:YAG激光封闭牙本质小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取4个新鲜拔除的第一恒磨牙,用低速金刚砂盘水平去除冠部牙釉质并暴露牙本质后,在每个牙本质样本的表面各划分出4个面积为2 mm ×3 mm的操作区(共16个区域);分别用EDTA进行表面处理后,将16个区随机分配到4个组中(n=4),其中不涂染液直接激光照射的样本为对照,其他3组样本分别涂20 g/L甲基紫、墨汁、20 g/L亚甲蓝后,用Nd:YAG激光以120 mJ、5 Hz(对应的激光能量密度为200 J/cm2)扫描式照射各操作区20 s;然后常规制备SEM标本,在SEM下观察,同时采集1500×和3000×视野下的典型图像,分别用于计算各组牙本质小管的封闭率和测量小管口的直径。结果:对照组、20 g/L甲基紫组、墨汁组、20 g/L亚甲蓝组的牙本质小管封闭率分别为(10.01±1.71)%、(2.72±0.70)%、(11.18±2.34)%、(36.14±6.30)%,各组间两两相比P<0.05;小管口直径(μm)分别为2.75±0.26、3.25±0.24、1.61±0.13、1.32±0.14,各组间两两相比 P<0.05。结论:20 g/L 亚甲蓝染液能明显增强Nd:YAG激光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计算机辅助下个性化诊疗颌骨肿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手术的精确性,缩短了手术时间。方法:颌骨肿瘤病例40例,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在计算机辅助下个性化诊疗,B组经三维重建得到的立体模型,按以往经验,术中切除肿瘤,常规取骨或重建板重建下颌骨。对比两组病例术前、术后三维CT重建效果,从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对比各个标记点较术前移位情况,手术时间,肿瘤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三维CT重建显示A组重建的颌骨外形良好,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颌骨标记点较术前平均移位(1.53±0.17)mm,随访2年均无复发。B组大部分颌骨外形良好,颌骨标记点较术前平均移位(3.53±0.57)mm,随访2年有2例复发。结论:计算机辅助下个性化诊疗颌骨肿瘤,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修复效果,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青年人正常(牙合)者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咀嚼运动轨迹。方法:按照实验纳入标准收集青年人正常(牙合)组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组各15人。采用下颌运动描记仪记录实验对象下颌切牙点的咀嚼运动轨迹,分析咀嚼运动轨迹的范围(三维方向的最大位移)和方向(所选择的各位点开、闭口轨迹角),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对下颌咀嚼运动轨迹范围和方向的影响。应用 SPSS 13.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牙合)组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组人群左侧咀嚼时最大左右向位移均值分别为(8.24±1.48)mm 和(6.58±2.49)mm(P <0.05),右侧分别为(8.05±1.05)mm 和(6.42±2.47)mm(P <0.05)。除左侧咀嚼时开口轨迹角0.5 mm 位点外,正常(牙合)组各位点开、闭口轨迹角均值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组(P <0.05)。结论:青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咀嚼运动轨迹的最大侧向位移及开、闭口轨迹角较正常(牙合)者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临时冠在冠延长术后应用,引导龈乳头生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21名患者,共75颗患牙,牙周基础治疗及根管治疗(如有必要)后,行冠延长术。术后2周行PMMA临时冠修复。记录术后2周、术后3、6个月龈乳头高度及龈乳头充盈指数。结果:术后2周、术后3、6个月龈乳头高度平均值分别是:(2.59±0.35)mm,(3.64±0.36)mm,(4.38±0.25)mm,3个时间段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3组龈乳头充盈指数经ridit分析,R值置信区间分别为(0.154,0.270)、(O.465,0.581)、(0.707,0.823),3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MMA临时冠在冠延长术后应用,能诱导龈乳头再生,使得龈乳头充盈指数显著增加,有效地避免了永久修复后黑三角及牙龈红肿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CT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技术(CAD/CAM)制作口腔种植导板,并对其精度进行评价。方法:CT扫描患者颌骨,数据导入SimPlant种植软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并模拟种植。对石膏模型进行三维激光扫描,通过Geomagic软件将石膏模型和cT三维模型进行配准,根据种植体的位置,在石膏数字化模型上完成种植导板的设计,最后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导板。在导板指导下,共植入了45枚种植体,术后再次进行CT扫描,术前术后CT数据进行配准,比较实际种植体与虚拟种植体的偏差。结果:种植体植入后肩部偏离值为(0.85±0.19)mm,根部偏离值(0.97±0.21)mm,角度偏离值(4.53±1.89)°。结论: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种植领域,结合SimPlant软件模拟种植和快速成型等技术制作的种植导板定位准确,为提高种植的成功率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基于临床CT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导板在上颌后牙种植修复中的定位精度。方法:通过对16例患者上颌骨进行CT扫描,基于CT数据设计和制作黏膜支持式CAD/CAM种植导板,并在种植导板辅助下于缺牙区不翻瓣植入20枚柱状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再次行CT扫描,采用点对点配准技术实现扫描前后的CT三维重建模型配准,测量实际种植体位最与虚拟放置种植体位置问的偏离值。结果:在CAD/CAM种植导板辅助下,20枚种植体平均头部偏差量为1.19mm±0.02mm,颊舌向和近远中向以及胎龈向偏离值分别为0.53mm±0.04mm、0.42mm±0.03mm和0.30mm+0.04mm。尾部偏差量为1.03mm±0.06mm,角度偏差量为0.73°±0.64°。经统计学检验,种植体头部偏离值在颊舌向、胎龈向的偏离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近远中向的偏离值较其他2个方向略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种植体头部偏离值分别在颓舌向、近远中向、胎龈向偏离值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CAD/CAM导板辅助下,上颌后牙区植入种植体精度较高;种植导板对种植体植入后的整体角度偏离影响较为明显;并且在三维方向上种植体头部在近远中方向的偏离对整体头部的偏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研究喷砂结合化学处理对硅橡胶软衬材料与基托树脂间粘结强度及基托树脂挠曲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48块30mm×10mm×7.5mm热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块,每2个树脂块配成一个试件,24个试件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试件,即:(1)喷砂组:喷嘴与试件轻接触,采用250txm的氧化铝,在0.62MPa压力下喷砂30S;(2)喷砂+丙酮组:粘结面喷砂处理同前,喷砂后的粘结面浸泡在丙酮溶液中30S;(3)喷砂+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组(后简称单体):粘结面喷砂处理同上,喷砂后的树脂块粘结面浸泡在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中180S;(4)对照组:表面不处理。每个试件的两树脂块间衬以3mm厚的软衬材料,冷热循环5000次后,置于万能测试机上,以5mm/min的加载速度测试其拉伸粘结强度。另制备24块65mm×10mm×3.3mm长方体树脂块,分组及表面处理同前,涂布软衬材料粘结剂后测试挠曲强度。结果:喷砂组、喷砂+丙酮组、喷砂+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及对照组试件的拉伸粘结强度分别为(1.31±0.45)MPa、(1.75±0.34)MPa、(1.96±0.50)MPa及(0.90±0.17)MPa。喷砂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丙酮组及喷砂+单体组的拉伸粘结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喷砂+丙酮组与喷砂+单体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四组间挠曲强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喷砂结合化学处理树脂表面能增强硅橡胶软衬材料与基托树脂间的粘结强度,且对基托树脂挠曲强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口腔种植机器人在即刻种植手术中的种植精度是否与延期种植无差异。方法 将符合种植修复治疗条件的患者分为即刻种植(n=4)和延期种植(n=6)两组,由同一组医护人员使用口腔种植机器人进行种植手术。术前常规拍摄CBCT、种植体位置设计、手术流程规划、机械臂注册和配准,由机器人完成种植窝洞预备和种植体植入,术后通过CBCT分析种植体植入误差。结果 机器人种植手术完成顺利,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植入点误差(总误差、横向误差和深度误差)、根尖点误差(总误差和横向误差)无统计学差异。其中,根尖点深度误差在即刻种植组和延期种植组分别为(0.25±0.13)mm、(-0.88±0.49)mm,种植体植入角度误差在上述两组分别为1.38°±0.14°、0.59°±0.08°,种植体根尖点深度误差和种植体植入角度误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腔种植机器人在延期种植和即刻种植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种植精度;口腔种植机器人即刻种植手术的角度误差大于延期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三维CT头影测量分析,探讨保存髁突软骨在生长期山羊囊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个月龄山羊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4),实验组双侧髁突造成囊内骨折并同期行手术复位固定,一侧保留髁突软骨,另一侧切除髁突软骨。术后即刻、3个月和6个月行头颅CT扫描,采用SimPlant11.2软件进行髁突高度的三维测量,通过SAS 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下颌支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保留髁突软骨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下颌支的平均高度为(51.85±1.67)㎜和(56.25±4.49)㎜,切除髁突软骨组为(45.18±1.31)㎜和(46.59±1.66)㎜,对照组为(51.52±1.95)㎜和(56.19±3.38)㎜。其中,保留髁突软骨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留髁突软骨组和切除髁突软骨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复位固定生长期髁突囊内骨折时,保存髁突软骨不会影响下颌支生长发育;破坏髁突软骨则导致下颌支生长发育受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AdBMP-2基因修饰体外培养的山羊耳软骨细胞,并与F127pluronic支架材料复合,进行裸鼠皮下异位植入研究,探索BMP-2基因修饰高等哺乳动物软骨细胞促进软骨组织重建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山羊耳软骨细胞,转染AdBMP-2和AdLacZ基因,X-gal则染色检测基因转染效率。将基因修饰的细胞与可吸收生物材料Pluronic F127复合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并注射到裸鼠皮下,分别在术后2周和4周取材,观察2周标本CollX染色,4周标本X—gal、阿利新蓝、BMP-2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0pfu/细胞可以获得80%的转染效率.AdBMP-2组在2周时出现大量成熟的软骨组织.4周时出现较多的骨样组织,BMP-2和VEGF染色强阳性:而AdLacZ组2周时尚未形成明显的软骨样组织,4周出现小块的软骨组织,未见骨样组织及VEGF阳性表达。结论:实验条件下,BMP-2基因转染早期即促进了软骨的成熟和分化,但随后发生了骨化,提示可尝试将其应用于软骨原位缺损或筛选更为理想的生长因子,以促进软骨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Nd:YAG激光照射牙本质后,既能显著降低其通透性,又不引起表面形态破坏的能量密度范围。方法:10个离体磨牙均切成6个2mm×3mm×4mm的牙本质块,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Gluma组、50、100、200、450J/cm2激光组。37%磷酸处理,每组随机取8个标本浸入2%亚甲蓝溶液5h,体视显微镜下测量染液渗透深度,另2个标本观察表面形态变化。结果:1)染液渗透深度,空白对照组、Gluma组、50J/cm2,100J/cm2,200J/cm2,450J/cm2激光组分别为(3.211±0.345)、(1.714±0.475)、(3.058±0.193)、(2.603±0.389)、(1.979±0.380)、(1.156±0.397)mm。50J/cm2激光组牙本质通透性与对照组无差异,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且随着激光能量升高,通透性降低。其中200J/cm2激光组的牙本质通透性与Gluma组相当。2)牙本质表面观察,450J/cm2激光组牙本质表面有显著改变,可见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凹坑。结论:Nd:YAG激光用于治疗牙本质敏感症时,考虑到有效性和安全性,建议能量密度为200~450J/c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颞下颌关节手术前设计,经快速原型技术制作模型,探讨该技术在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例(13侧)需要进行髁突-下颌支-下颌体重建手术的患者为快速原型组,术前均进行头颅三维CT扫描(层厚0.625mm):将DICOM格式的CT数据输入电脑软件Simplant CMF,通过软件对头颅模型进行下颌骨分离、截骨线设计、截骨及骨块移动;利用镜面反射原理,以健侧下颌骨为标准,重建患侧下颌骨;然后以重建的头颅模型为标准.对钛板进行塑形;术中根据已经塑形好的钛板,对移植骨块进行塑形,重建颞下颌关节。另选24例用传统方法进行髁突-下颌支-下颌体重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2组患者手术用时,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Simplant测量出的CT扫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快速原型组内手术前、后面部对称性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出血、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面形基本对称,对手术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MRI显示移植的肋骨肋软骨头均在关节窝内。手术用时传统方法平均为7.09h,快速原型组平均为5.67h.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Simplant对下颌骨CT扫描的数据进行处理,测量每个患者术后的CI(condyle—incisor)、CM(condyle—mental foramen)、CA(condyle—angle)3组变量,对健、患侧的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3个指标的健、患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可以达到准确重建颞下颌关节、保持下颌骨双侧对称的目的,有利于改善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提高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重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膜联蛋白A1(ANXA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XA1在口腔鳞癌细胞株和30例原发口腔鳞癌中的表达,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与人永生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HIOEC)相比,Tca8113、TSCC、OSC和NT细胞中ANXA1的mRNA表达降低;Tca8113、TSCC、CAL-27、OSC和NT细胞中ANXA1的蛋白表达降低。30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ANXA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癌旁组织降低(p〈0.001)。ANXA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有关(mRNA:P=0.007;蛋白:P=0.006),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ANXA1在口腔鳞癌中表达降低,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组织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经济实用的颧弓骨折固定方法,为手术治疗颧弓骨折提供一种稳定、持续的途径。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就诊、术中复位无法获得稳定拱形结构或患者拒绝头皮冠状切口的43例颧弓骨折病例,采用充气式吸氧面罩外固定架固定颧弓3~4周。外固定架拆除前拍摄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面形变化。结果:43例患者中,39例获得良好的面形与功能恢复,4例骨折复位欠佳,但无任何功能影响。结论:充气型吸氧面罩自制外固定架治疗颧弓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可保持持续牵引力,对功能及颧面部外形恢复均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后长期鼻外形美观与对称性的影响。方法:84例患儿按改良式旋转推进唇裂修复术实施手术。其中,经过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42例,未经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42例。均采用术后4~5a照片打分方式进行鼻外形评定,而后分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经过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和未经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患儿,术后4~5a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性平均得分分别为66.62±14.25和66.31±15.08,两者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术前应用鼻牙槽骨塑形矫治纠正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鼻畸形,而未对单侧唇裂鼻畸形形成的解剖学机制进行有效干预,手术后良好的鼻外形无法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NGF)与明胶海绵(GelatinSponge,GS)复合体(NGF/GS)对兔胫骨洞形骨缺损愈合中的作用。方法: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胫骨分别制备2个5×3mm2深达髓腔的骨缺损,间隔10mm。其中实验组骨缺损区植入NGF/GS复合体(含NGF10μg),对照组植入GS,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2周、4周和8周各处死动物6只并获取标本,行标本大体、放射学及组织学观察,并进行骨计量学分析新生骨的面积百分比。结果:术后各组均未出现免疫反应。术后2、4周,各组新生骨密度低于正常骨,实验组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新生骨形成较快,骨缺损区密度较高,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加。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实验组2、4周(33.728±6.377)%、(55.854±6.842)%;对照组2、4周(22.139±4.346)%、(46.047±3.998)%;空白组2、4周(19.809±3.105)%、(39.250±6.151)%。术后8周,各组骨缺损基本愈合,骨密度接近。结论:神经生长因子与明胶海绵复合体能够促进兔胫骨洞形骨缺损的愈合,从而缩短骨损伤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Nel—like 1型分子(Nell-1)基因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雄性Fischer 344大鼠胫骨和股骨骨髓体外培养。以腺病毒为载体。进行基因转染,绘制生长曲线并测定转染效率。以转染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LacZ)基因的bMSCs为对照组,转染Nell-1的bMSCs为试验组,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测定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基因(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和Sox9的表达。以2^-△△CT法计算基因表达的相对比值。结果:随着Nell-1基因转染滴度的增高。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基因转染效率随滴度增加而增高。Nell-1基因转染大鼠bMSCs.早期下调、中期和晚期上调ALP的表达。晚期上调OC的表达,整个成骨周期中均上调OP和BSP的表达。结论:Nell-1基因可能通过影响各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促进大鼠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氢氟酸处理瓷表面能否增强不同瓷处理剂对瓷树脂粘接强度。方法:4块(15mm×7mm×5mm)VITA金属瓷喷砂和三枪水冲后分为4组,表面分别做以下处理:第1组:Ceraresin Bond;第2组:Porcelain Primer+FL-BONDⅡ;第3组:9.5%HF+Ceraresin Bond;第4组:9.5%HF+Porcelain Primer+FL-BONDⅡ。BeautifilⅡ复合树脂堆积4mm。蒸馏水37℃水浴24h,用低速切片机垂直于粘接界面将样本切割成约10mm×1mm×1mm的样本条,以1.0mm/min的速度用微拉伸测力仪测力,将数据经方差分析统计。用扫描电镜观察界面。结果:方差分析显示第2组的粘接强度(24.23±6.09)最强,第1组的粘接强度(14.74±2.59)最小(P〈0.001)。瓷表面经9.5%HF酸蚀后,第3组(19.75±5.45)的粘接强度增加(P〈0.05),第4组(22.89±5.53)的粘接强度与第2组相比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显微电镜下观察粘接界面的不同形态学。结论:瓷处理剂Ceraresin Bond的粘接强度比Porcelain Primer弱,但前者HF酸蚀后,粘接强度增加,而后者不能。这提示HF并不能提高所有瓷处理剂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