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 (EH)合并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 (ET)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 6 0例老年EH +ACI患者血浆CGRP和ET浓度 ,求出ET/CGRP比值 ,并与 31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结果 EH +ACI患者血浆ET浓度以及ET/CGRP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 0 5 ) ;而CG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 5 )。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时血浆CGRP浓度明显降低 ,而ET明显升高 ,且失去了CGRP和ET的正常平衡 ,这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防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病(EH)患者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方法观察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EH患者疗效及其治疗前后ET和CgRP含量变化。结果老年非杓型EH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老年杓型EH患者,而CGRP则明显降低;氨氯地平使老年非杓型EH患者白昼及夜间血压下降,治疗后老年非杓型EH患者血浆ET水平降低,而CGRP明显升高。结论ET及CGRP参与了老年非杓型EH的病理过程,氨氯地平是一种治疗老年非杓型EH患者有效药物,能纠正老年非杓型EH患者ET与CGRP之间的失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血清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和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苯那普利的干预作用及预防PAF的机制.方法选择24例健康人做对照(正常对照组),另选择1、2级EH并PAF的患者5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ET、Ang Ⅱ浓度,通过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定Pmax 、Pd,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测量LAD,观察苯那普利、利尿剂对ET、Ang Ⅱ、Pmax 、Pd、LAD的影响及预防PAF的效果.结果 1、2级EH并PAF组血清ET、Ang Ⅱ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 max 、Pd、LA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1),EH并AF病人服用苯那普利6月后,血清ET、Ang Ⅱ浓度明显降低,Pmax 、Pd明显减小(P<0.05~0.01),LAD无明显扩大(P>0.05).随访6月中苯那普利组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利尿剂组(P<0.001).结论 ET、Ang Ⅱ、Pmax、Pd、LAD在EH并PAF病人中明显增加,苯那普利可降低ET、Ang Ⅱ、Pmax、Pd,延缓LAD的扩大,预防PAF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患者部分血管活性肽水平及其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在不同程度血压增高情况下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钠素(AN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变化及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组对84例EH患者和36例正常人的心脏结构、左室舒张功能和上述血管活性肽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血浆ET、AngⅡ和ANP与血压及LVH有关,血压越高,左室重量指数(LVMI)越高,ET、AngⅡ和ANP浓度亦越高;相反,血压越高,CGRP浓度越低.EH并左房增大(LAE)和(或)LVH时,血浆ET、AngⅡ和ANP浓度更增高,CGRP下降更明显.EH早期就有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出现LVH时,舒张功能损害加重,表现为A峰升高,E峰及E/A比值下降更明显(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AngⅡ、ANP与平均动脉压(MAP)、左房内径(LAD)及LVMI均呈正相关(P<0.05~0.001),CGRP与MAP无明显相关性,与LAD、LVMI呈弱负相关.提示EH的发生、发展及LVH的形成均与血浆ET、AngⅡ、ANP及CGRP有一定关系;测定血浆ANP水平可作为诊断LVH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内皮素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NO/ET比值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高血压病患者62例,健康对照组58例的血浆NO和ET浓度及其比值并作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O/ET值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O水平降低,ET水平增高及NO/ET失衡与高血压病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迄今所知体内最强的扩血管活性多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某些器官组织中,对机体循环稳态调节有重要影响。内皮素(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收缩作用最强的生物肽。我们通过测定57名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和31名正常老年对照血浆CGRP和ET的浓度,求出ET/CGRP比值,以探讨其变化及相关关系,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叶季鲜  李红梅  黄静  杨春姣  李敏 《心脏杂志》2001,13(3):188-189,192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内皮素 (ET)与高血压病之间关系。方法 :放射免疫方法检测 2 5例正常人和 36例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血浆 CGRP和 ET浓度 ,同时测量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结果 :1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CGRP浓度低于正常人 ,与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 ;ET浓度高于正常人 ,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2有效降压治疗后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CGRP浓度回升 ,ET浓度下降 ,CGRP/ ET比值明显升高。结论 :血浆 CGRP和ET浓度失衡可能是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效降血压可能与 CGRP和 ET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杓形、非杓形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相关肽(CGRP)与高血压昼夜变化的相关性及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动态血压检查仪将11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形(B组)和非杓形(C组),同时在昼夜规定的范围内采血,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CGRP.设对照组为A组.结果 ET值B组、C组昼间值,C组夜间值均高于A组,且有明显差异(P<0.05;P<0.01;P<0.01).CGRP值B、C两组昼夜值均低于A组,但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杓性高血压患者昼间,非杓形高血压昼夜间均有缩血管物质ET水平的升高,即ET分泌增加和/或活性增强;舒血管物质CGRP昼夜分泌减少和/或活性减弱.由此反映了这两种血浆活性物质调节失衡在高血压的发病中是有一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内皮素 ( ET)与高血压的发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高血压病 ( EH )患者血浆 ET水平 ,同时与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结果  ( 1) EH患者血浆 ET浓度为 ( 59.71± 2 2 .77) ng/L ,明显高于正常组 ( 37.36± 13.2 7) ng/L ( P <0 .0 1) ;经治疗后 EH患者的 ET浓度明显降低 ,但仍高于正常组 ( P <0 .0 1)。 ( 2 ) 1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ET浓度最低 ,2级居中 ,3级最高 ,各级之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3)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组血浆 ET浓度明显高于无心力衰竭组 ( P<0 .0 1)。结论  ET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并与病情有关 ;检测血浆 ET浓度可作为判断 EH患者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与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关系,为早期防治肾脏损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71例患者1, 2型糖尿病患者(DM)87例、高血压病患者(EH)85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DM+EH)99例进行血压检测和UmAlb测定.结果 DM组UmAlb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与PP显著正相关(P<0.05).EH组UmAlb与SBP和PP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DBP相关性则不显著(P>0.05);EH+DM组UmAlb与SBP、DBP、P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及0.05).UmAlb与PP相关的显著性在EH+DM组中最大,r=0.282,P=0.002,三组患者中反映肾功能的其他指标则与SBP、DBP和PP无相关性.结论在上述3种病人中只有PP总是与早期肾损害相关.因此,为防止DM和EH患者肾脏损害加重,降低PP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