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药时代伴髓外病变(EMD)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诊治的7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资料,其中伴软组织髓外病变(EM-S)患者17例,伴骨旁髓外病变(EM-B)患者9例,无髓外病变(No-EMD)患者48例。分析三组患者接受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后的近期疗效、4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早期硼替佐米方案诱导治疗3~4个疗程后,EM-S组总体反应率低于No-EMD组和EM-B组[58.8%(10/17)比85.4%(41/48)、100.0%(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7,P=0.036;χ2=26.5,P=0.003),而No-EMD组和EM-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P=0.21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o-EMD组4年PFS率高于EM-S组和EM-B组(41.0%比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5,P<0.01;χ2=8.276,P=0.004);EM-S组4年OS率低于No-EMD组和EM-B组(16.5%比54.3%、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46,P=0.002;χ2=4.066,P=0.044)。结论伴EM-S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方案早期治疗效果、PFS和OS均较差,而EM-B对OS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的因素。方法将40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中青年组引流时间要短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26,P<0.01);肥胖组引流时间显著长于非肥胖组患者(t=5.467,P<0.01);高血压组引流时间比无高血压组要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1);糖尿病组引流时间显著长于无糖尿病组(t=5.151,P<0.01)。结论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均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与社会支持的相互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法分析100例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离异或丧偶(F=4.45)、未婚(F=4.08)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已婚患者,P<0.01;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初中(F=6.94)、高中(F=7.38)、大学及以上(F=7.56)的患者,P<0.01;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全自费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政府医保(F=7.46)和商业医保(F=7.95)的患者,P<0.01,胃癌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正常人群,t=3.58,P<0.01;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呈正相关,r=0.458,P<0.01.结论:社会支持水平与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相关,应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的力量重视对惠者的社会支持,以提高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CD3+/CD25+和CD3+/HLA-DR+的表达,进一步探讨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对5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CD3-PE和CD25/HLA-DR-FITC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并与良性病变组(n=29)和正常对照组(n=29)进行对比研究。结果:5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3+/CD25+和CD3+/HLA-DR+表达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肺癌伴淋巴结转移CD3+/CD25+和CD3+/HLA-DR+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P<0.01);Ⅲ期、Ⅳ期和Ⅰ期、Ⅱ期之间CD25和HLA—DR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CD3+/CD25+和CD3+/HLA—DR+表达与肺癌组织学分级及年龄有明显相关性(P<0.05或P<0.01);与鳞癌和腺癌及患者的性别没有相关性。手术后外周血CD3+/CD25+和CD3+/HLA-DR+的表达高于手术前(P<0.01或P<0.05);术后一月后外周血中CD3+/CD25+和CD3+/HLA-DR+的表达水平与术后一周时的表达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25+和CD3+/HLA-DR+的表达水平对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及进行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因素对血清VEGF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临床心理评定量表(LES、CS、SSRS)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组(n=80)、健康对照组(n=80)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及社会支持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的VEGF的水平,分析心理因素与血清VEGF水平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及消极应对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VEGF值高于同期健康组,P<0.01.负性事件和消积应对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8和0.432,P值均<0.01.而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以及主观支持均与VEGF呈负相关.结论: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及低的社会支持可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的增高,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78例,按照1:2的比例选择同期行PCI治疗但未合并恶性肿瘤的ACS患者156例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既往疾病史(包括恶性肿瘤相关病史)、药物及PCI治疗情况、临床及心脏超声检查情况和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等,所有患者随访至2020年6月,比较2组治疗结果及随访预后情况。结果:ACS合并恶性肿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ACS未合并恶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2组患者的临床及心脏超声检查情况、药物治疗情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S合并恶性肿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特殊病变中钙化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CS未合并恶性肿瘤组,而CTO病变的比例则低于未合并恶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患者的ACS类型、病变血管数量、置入支架数量和其他冠状动脉特殊病变比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S合并恶性肿瘤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合并恶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次要终点事情除肿瘤死亡率存在差异外,其余全因死亡、心源性休克、心血管原因再入院和再次PCI、再次CABG等远期随访事件发生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合并恶性肿瘤行PCI治疗的ACS患者的远期心血管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提示对于ACS合并恶性肿瘤人群应密切随访、谨慎评估并积极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疾病史对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5月~ 2019 年5 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 100 例具有恶性肿瘤疾病史的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采用1∶1 的比例选取同期入院性别、年龄、病程匹配的 100 例无肿瘤疾病史的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隆糖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水平。结果∶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确诊2 型糖尿病(type 2 dia bete,T2DM)病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有恶性肿瘤疾病史的 T2DM 患者的 Morisky用药依从性调查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1±1.8)s(7.2±1.9),P=0.001】。有恶性肿瘤疾病史的 T2DM 患者与无肿瘤疾病史患者相比,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e,HhAlc)水平明显升高(t =2.822,P=0.005),而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降低(t=-2.571、-4.000,均P<0.05),同时y-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也高于对照组(Z=-2.599,P=0.011)。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恶性肿瘤疾病史与 HbAle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126,P<0.05),与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 -0.104、-0.113,P<0.05)。结论∶有肿瘤病史的患者其血糖水平和 y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偏高、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低,有肿瘤病史的患者其治疗依从性也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78例,按照1:2的比例选择同期行PCI治疗但未合并恶性肿瘤的ACS患者156例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既往疾病史(包括恶性肿瘤相关病史)、药物及PCI治疗情况、临床及心脏超声检查情况和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等,所有患者随访至2020年6月,比较2组治疗结果及随访预后情况。结果:ACS合并恶性肿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ACS未合并恶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2组患者的临床及心脏超声检查情况、药物治疗情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S合并恶性肿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特殊病变中钙化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CS未合并恶性肿瘤组,而CTO病变的比例则低于未合并恶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患者的ACS类型、病变血管数量、置入支架数量和其他冠状动脉特殊病变比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S合并恶性肿瘤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合并恶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次要终点事情除肿瘤死亡率存在差异外,其余全因死亡、心源性休克、心血管原因再入院和再次PCI、再次CABG等远期随访事件发生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合并恶性肿瘤行PCI治疗的ACS患者的远期心血管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提示对于ACS合并恶性肿瘤人群应密切随访、谨慎评估并积极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不良对化疗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与应激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并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178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门诊以及病房就诊的化疗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N维度量表评估筛选典型情绪稳定型患者(82例,情绪稳定组)和典型情绪不稳定型患者(96例,情绪不稳定组),采用蒙特利尔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应激相关激素水平。结果情绪不稳定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为(19.80±2.07)分,明显低于情绪稳定组的(27.17±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01,P<0.001)。情绪不稳定组视空间与执行、注意、语言、延迟回忆、定向等认知域得分明显低于情绪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24,P<0.001;Z=4.196,P<0.001;Z=4.532,P<0.001;Z=4.572,P<0.001;Z=3.453,P=0.001)。情绪不稳定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28.06±1.51)、(6.21±0.84)pg/mL,均明显高于情绪稳定组的(26.40±1.68)、(3.15±0.6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24,P<0.001;t=29.257,P<0.001)。结论长期情绪调节不良可导致化疗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下降,而应激相关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对头颈部鳞癌伴癌痛患者疼痛和心理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6例头颈部鳞癌伴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试验组(5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疼痛、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简明疼痛评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5.640,P<0.001;t=14.110,P<0.001;t=11.880,P<0.001)。试验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χ2=6.692,P=0.010)。结论 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头颈部鳞癌伴癌痛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疼痛,并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腮腺原发良、恶性肿瘤CT表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腮腺富含脂肪组织,与周围骨骼肌肉形成天然对比,CT能够较好地评价腮腺病变及其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情况。术前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判断与评估能够有效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本研究探讨CT对腮腺原发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定性诊断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17例腮腺原发良性肿瘤和15例恶性肿瘤的CT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32例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生进行阅片分析。结果:本组良性肿瘤(14/17)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而恶性肿瘤(9/15)以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影常见,P=0.027。良性肿瘤(6/17)常出现散在小片状低密度灶,恶性肿瘤组未见散在片状低密度灶,P=0.019。良性肿瘤(13/17)大部分边缘光滑清晰,恶性肿瘤(11/15)多表现为边缘毛糙模糊,P=0.012。个别良性肿瘤(2/17)与胸锁乳突肌分界欠清,恶性肿瘤部分(9/15)侵犯咬肌或胸锁乳突肌,P=0.008。良性肿瘤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及血管神经侵犯,恶性肿瘤6例(6/15)出现肿大淋巴结,4例(4/15)出现神经血管侵犯,P值分别为0.006和0.038。结论: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低密度灶分布以及与邻近咬肌及胸锁乳突肌分界情况是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鉴别点,淋巴结转移及血管神经侵犯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征象。综合多指标观察分析,CT能对大多数腮腺良、恶性肿瘤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凯西莱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凯西莱,tiopronin)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时并发的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169例患者分为2组,预防组(89例)在化疗同时予以凯西莱;对照组80例单纯化疗,该组患者如出现肝损害则使用凯西莱治疗(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肝损害发生率及损害程度上的差异,并评价凯西莱治疗肝损害的疗效。结果:预防组及对照组在肝损害发生率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中肝功能损害患者应用凯西莱治疗前后ALT,AST,TBIL及DBIL值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凯西莱用于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骨代谢生化指标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溶骨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血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定量检测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77例恶性肿瘤患者尿NTx和血ICTP水平。结果:骨转移组患者尿NTx和血ICTP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以及正常值范围(P〈0.01)。骨转移患者尿NTx与血ICTP成正相关(r=0.880,P〈0.01)。尿NTx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5%、83.8%和83.2%(P〈0.05)。血ICT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5%、73.0%和80.6%(P〈0.05)。骨转移患者尿NTx与血ICTP水平与骨转移范围成正相关(r=0.453、0.475,P〈0.01),与骨痛程度无显著相关(r=0.010、0.083,P〉0.05)。结论:NTx和血ICTP对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协助及时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组织中SKP2和P27表达水平并探讨其相互关系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20例骨软骨瘤和55例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标本经脱钙后常规制作石蜡包理切片,SKP2和P27染色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骨软骨瘤SKP2阳性率明显低于骨恶性肿瘤(15.0%v67.3%,P<0.01),但P27则相反(90.0%v43.6%,P<0.01);不同类型骨恶性肿瘤中SKP2和P27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骨恶性肿瘤I级和未转移病例SKP2阳性率明显低于III级和转移病例(P<0.05或P<0.01),骨恶性肿瘤I级和未转移病例P27阳性率明显高于II级、III级及转移病例(P<0.05或P<0.01),SKP2和P27在骨恶性肿瘤中表达呈密切负相关(P<0.01)。结论SKP2和P27表达与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两者均为反映骨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KAI-1和OP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组织中KAI-1和OPN表达水平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20例骨软骨瘤和55例骨恶性肿瘤经脱钙后常规制作石蜡包理切片,KAI-1和OPN染色方法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20例骨软骨瘤KAI-1阳性19例(95.0%)、OPN阳性2例(10.0%),55例骨恶性肿瘤KAI-1阳性28例(50.9%)、OPN阳性30例(52.7%),差异均存在高度显著性(P<0.01);KAI-1和OPN在不同类型骨恶性肿瘤中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织学分级I级和未转移骨恶性肿瘤KAI-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II级、III级及转移病例(P<0.05或P<0.01),组织学分级I级和未转移病例OP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III级和转移病例(P<0.05);KAI-1和OPN在骨恶性肿瘤中表达呈高度负相关。结论KAI-1和OPN表达可能是反映骨恶性肿瘤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  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50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筛查,分析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评分和危险分级,并与Khorana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Caprini得分中位数为6(4~8)分,高于无深静脉血栓组的5(4~7)分(P=0.004)。低中危、高危、极高危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33,P=0.053)。Caprini评分的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0.611(95% CI:0.54~0.69,P=0.004),截断值为6分时,约登指数最大。Khorana模型的AUC为0.65(95% CI:0.57~0.72,P < 0.001),与Caprini模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4,P=0.50)。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中,Caprini模型的AUC为0.85(95% CI:0.66~0.96,P < 0.01),Khorana模型为0.68(95% CI:0.47~0.84,P=0.18);对于非手术接受化疗患者,Khorana模型的AUC为0.72(95% CI:0.61~0.82,P=0.01),Caprini模型为0.55(95% CI:0.44~0.67,P=0.54)。  结论  Caprini和Khorana风险评估模型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区分度不高。在接受手术的肿瘤患者中Caprini具有更好的预测性。Khorana模型适合非手术化疗患者。Caprini模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测定尿液中血管抑素在妇科肿瘤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赖氨酸-ELISA法测定25例健康妇女、31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及3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尿液中血管抑素水平.[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组尿血管抑素水平及阳性率(中位水平为2.06,阳性率78%)高于正常组及良性肿瘤组(中位水平分别为0.70及0.80,阳性率分别为32%及35%),差异有显著性(P<0.05及P<0.01);正常组与良性肿瘤组尿血管抑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赖氨酸-ELISA法测定尿液中血管抑素水平可能成为一项协助妇科恶性肿瘤临床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和生物化学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3 2例化疗前后和 2 6例生物化学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结果 化疗结束后 1个月患者CD2 5 及NK细胞较化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CD4 和CD8 细胞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化疗后应用免疫治疗组CD2 5 及NK细胞较化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1及P <0 0 5 )。结论 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化疗结束后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申彦  刘素香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5):274-277,280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与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bcl-2与caspase-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与良性、恶性肿瘤进行比较.结果: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1)PCNA阳性率为72.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47.6%),低于恶性肿瘤(89.6%,P<0.05);bcl-2与caspase-3的阳性率为60.0%和72.5%,而良性与恶性肿瘤分别为61.9%和76.2%、86.2%和44.8%,二者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良性、交界性有显著差异(P<0.05).2)PCNA与bcl-2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其协同表达率为52.5%,与良性(28.6%)、恶性肿瘤(75.9%),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CNA、bcl-2与caspase-3的协同表达率为72.7%,良性与交界性肿瘤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5).3)仅bcl-2与组织学类型有关,浆液性肿瘤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粘液性(P<0.01);PCNA、caspase-3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PCNA与bcl-2任一高表达尤其协同表达,并伴caspase-3低表达是卵巢交界性肿瘤恶性潜能增加的标志,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0.
杨坤  赫兰 《现代肿瘤医学》2015,(19):2846-2849
目的:探究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特征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均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55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病理学等临床资料,总结其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155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患者121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73例,女性多于男性(P<0.05)。恶性肿瘤患者34例,男性15例,女性19例,女性多于男性,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良性肿瘤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良性黏液瘤多发于成人以及老年人,良性非黏液瘤以儿童、成人多见,恶性肿瘤多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黏液瘤在良性肿瘤中比例为62.8%,比例最大,良性非黏液瘤包括纤维瘤(3.3%)、横纹肌瘤(7.4%)、脂肪瘤(16.5%)、乳头状弹性纤维瘤(8.3%)以及血管瘤(1.7%),恶性肿瘤包括血管性肉瘤(17.6%)、横纹肌肉瘤(17.6%)、纤维组织细胞瘤(14.7%)、间叶肉瘤(8.8%)、平滑肌肉瘤(17.6%)以及未分类肉瘤(23.5%)。在良性肿瘤患者中,同时累及左心房与左心室的比例为79.3%,同时累及右心房与右心室的比例为11.6%,心包受累比例为5.8%,其他部位3.3%,各个部位受累比例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受累比例最高的是右心房与右心室,其次是左心室与左心房、心包,其他部位为11.8%,各个部位受累比例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患者在各个部位受累的比例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能够较清晰区分不同病理的肿瘤患者的受累部位,对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