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急诊创伤手术不同输血指征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急诊创伤手术实用输血指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急诊创伤预计出血量≥800ml患者60例。以首次输血指征不同随机双盲分为A组、B组和C组,观察围手术期出血量、输血量、术后72小时与术后2周Hb水平,设计术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于术后2周由患者亲自填写。结果3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相近(P〉0.05);输血量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72小时Hb水平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C组与A、B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2周Hb水平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B组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术后2周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有条件医院应当严格执行部颁标准,一般医院也应按出血量≥15mL/kg为输血指征控制输血量。不同输血指征患者术后2周生活质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更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病人30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常规开颅减压术(A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脑疝复位术(B组)及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小脑幕裂孔切开术(C组)三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3组疗效。结果:预后: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分别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1)。死亡率:A组与B组、A组与C组分别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1)。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1),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更适合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小脑幕裂孔切开术。  相似文献   

3.
杨利英 《海南医学》2005,16(9):123-12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A组)及糖尿病不合并脑梗死(B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的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与C组相比,血TG、ApoAl、ApoB、HDL及BG值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血CHO值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与C组相比,血TG、BG、HDL值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血CHO、AopAl、ApoB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比,CHO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BG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TG、HDL、AopAl、ApoB两组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高血压检出率A组53.2%,C组39.2%,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血TG升高、HDL及AopAl的降低、高血压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时,降低高TG血症,升高血HDL及AopAl、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艾司洛尔预防全麻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90例,分成3组:A、B、C组于拔管前2min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5mg/kg(A组)、2.0mg/kg(B组)、生理盐水5mL(C组)。监测围拔管期HR、SBP及RP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C组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变化较大(P〈0.01)。A组和B组与C组比较,拔管前1min,RPP有差异(P〈0.05);拔管时和拔管后1min,SBP、HR、RPP均显著降低(P〈0.01),DBP有差异(P〈0.05);拔管后3min,HR有显著性差异(P〈0.01),RPP有差异(P〈0.05);拔管后5min,RPP有差异(P〈0.05)。结论在全麻苏醒围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严重。艾司洛尔1.5~2.0mg/kg均能有效的抑制围拔管期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并且起效迅速,维持时效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1.5mg/kg艾司洛尔未有低血压及明显的心动过缓发生,较2.0mg/kg更利于维持拔管期的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拟抗弓形虫汤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三组(A中药抗弓形虫汤组、B复方SMZ组、C模型组),将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小鼠,2h后灌胃给药,A组给予中药配伍0.5ml(18mg/m1),B组给予0.5ml复方SMZ悬浊液(12mg/m1),治疗组疗程14d,观察至30d,记录小鼠存亡情况;肝组织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在感染后第3d、6d和第20d用羟胺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的血清、心、肝和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A(16.55d)、B(23.20d)组小鼠存活时间均较C(7.85d)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检查A组及B组有不同程度肝细胞肿大、炎症细胞浸润等病变,但与C组相比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B组小鼠各部位SOD活性较C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自拟抗弓形虫汤有显著的抗弓形虫作用,它从推迟小鼠死亡时间,保护肝细胞,增强抗氧化损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扩张软化宫颈适宜的给药时间。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将200例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妇女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卡前列甲酯0.5mg术前1h放入阴道后穹窿,B组术前2h放入阴道后穹窿,C组不采用任何药物行人工流产术。观察并比较各组在人工流产术中宫颈松弛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效果、副反应等参数。结果A组、B组较C组在宫颈松弛程度方面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中出血量A、B、C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和手术效果方面A组、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前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0.5mg可以有效地扩张软化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受术者痛苦;术前阴道上药时间1h和2h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97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尼莫地平+卡马西平)70例,B组(尼莫地平)63例,C组(卡马西平)64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A、B、C三组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分别为71.4%、46.0%、48.4%,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可用于输卵管结扎术的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方法:将90例要求行输卵管结扎术的妇女随机分为三组。A组(30例)行氯胺酮复合安定全凭静脉麻醉;B组(30例)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C组(30例)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观察记录三组患者麻醉效果、循环波动幅度、呼吸抑制程度、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效果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循环波动幅度C组最小,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呼吸抑制程度B组最明显,与A、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苏醒时间A组最长,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最高,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输卵管结扎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循环平稳、呼吸抑制轻、苏醒迅速及术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9.
自体冷血停搏液对婴幼儿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冷血停搏液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中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婴幼儿非紫绀型先心病30例。随机分为自体冷血(A组)、冷血(B组)和晶体(C组)停搏液组,每组10例。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h、48h经桡动脉抽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术中记录复跳时间及复跳率,术后监测心脏指数(CI),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情况。结果同组手术前后比较,cTnI术毕明显升高(P〈0.001);CKMB术后24h达到高峰(P〈0.05或P〈0.01)。A组与B组、C组比较:复跳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性、cTnI和CKM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CIA组优于B和C组。B组与C组比较:复跳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性和cTnI有显著性差异(P〈0.05),CIB组优于C组。结论自体冷血停搏液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优于冷血和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倩  付平  黄国花 《西部医学》2008,20(6):1235-1236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要求人工流产且无禁见证者150名随机分为A组50例(畀丙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50例(安定静脉推注)、C组50例(未用任何镇静镇痛药)。观察三组在人工流产中的镇痛效果、手术时间、离站时间、术中术后出血及手术并发症。结果A组镇痛有效率达100%,B组为96%,C组54%,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道出血量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C组明显高于A组、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后意识完全清醒时间B组明显高于A组,离站时间B组高于A、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1)。结论异丙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起效快,苏醒快,镇痛效果明显,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腹胃癌切除术的老 年冠心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与对照组(Control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麻 醉管理一致,其中Dex组诱导麻醉前10 min静脉微量泵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10 min后继续泵注维持量0.5 μg/(kg·h)至 手术结束;Control组在同一时点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静脉输注。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 h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 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记录术中、术后3 d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TnI,NTproBNP, 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血清cTnI,NT-proBNP,hs-CRP较术前都显著升 高(P<0.05),且Dex组在术后24 h时血清cTnI,NT-proBNP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 发生心肌梗死;与Control组比较,Dex组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心动过速和心肌缺血发生率降低(P<0.05)。Dex组术后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生率与Control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围 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动态脉压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质量及心电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和左心质量及心电图的关系。方法对128名初诊未治或治疗但未达到目标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根据脉压(PP)将患者分为3组,A组:PP<40mmHg;B组:40mmH≤PP<60mmHg;C组:PP≥60mmHg,比较各组的检查结果,分析其24h收缩压、舒张压、24h白昼、夜间的平均脉压、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及心电图等。结果3组血压参数比较,24hSBP、PP1、PP2及PP3均呈增高趋势。3组的左心质量各参数比较,与A组比较,B组LVM增加明显,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LVP-WT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指标相比则差异无显著性;C组除LVEDd外,余指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B组相比,C组除LVEDd外,余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A、B两组的心电图差异无显著性,而C组与A组、B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动态脉压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易导致左室肥厚和心电图的异常。②动态脉压可以作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有价值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人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 仁济医院(西部)1999-2001年18 646例手术病人,其中老年病人4 820例,统计分析其高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老年病人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O.93%;术前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和手术种类两个因素与老年人围术期高血压发生率显著相关(P<0.01);各手术组围术期高血压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14.
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检测30例健康老年人,42例慢性肺心病,15例恶性肿瘤,21例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慢性肺心病组及恶性肿瘤组OKT3百分率、OKT4百分率显著降低,OKT8百分率无明显变化,致OKT4/OKT8比值降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OKT3百分率和OKT4百分率低于缓解期。结果提示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减弱,尤其是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是导致感染、恶性肿瘤等多种老年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伯康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668-1670
目的: 探讨吸入性麻醉药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缺血性心脏病且需其他部位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静脉麻醉的方式,治疗组采用吸入性麻醉的方式,比较吸入性麻醉药物和静脉麻醉药物对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和术后心肌缺血事件的影响,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31.25%,低氧血症6.25%,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37.50%;对照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43.75%,低氧血症14.58%,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64.58%,2组术中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组患者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术后1、2、3 d 肌钙蛋白Ⅰ浓度异常情况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和第2天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吸入性麻醉药物可以降低患者术中心血管药物使用,吸入性麻醉药物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中危非心脏手术时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可以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麻醉策略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6.
川芎嗪对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影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45例。其中中、重度肺动脉高压30例;肺动脉压正常15例。分为川芎嗪治疗组(A组,n=15)及对照组(B组,n=15)。肺动脉压正常者为空白对照组(C组,n=15)。围术期不同时点测定血浆中ET1、NO、cAMP、cGMP含量,治疗组于用药前及术中测定肺动脉压。结果①A组及B组各时点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C组,NO、cAMP、cGMP含量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A组术前1d及术后72h血浆ET1含量分别低于用药前及术后24h,NO、cAMP、cGMP含量分别高于用药前及术后24h,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A组及B组比较:用药前及术后24h血浆中各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A组术后72h血浆ET1的含量明显下降,cGMP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NO及cAM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川芎嗪降低血浆中ET1的含量,增加NO、cAMP及cGMP的含量,提示川芎嗪可降低肺动脉张力及肺动脉压力,减少围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于温州市中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PCI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96例,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者均行抗血小板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和远端缺血预处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及随访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24 h后心肌损伤指标cTnI、CK-MB均明显升高(P<0.05),但对照组cTnI、CK-MB升高更显著(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再发心绞痛者2例,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4.17%,心肌梗死0例,死亡0例,对照组再发心绞痛者10例,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20.83%,心肌梗死者5例,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0.42%,死亡0例。观察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应用于行PCI治疗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可明显降低cTnI、CK-MB水平,减少心肌损伤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于丽 《西部医学》2011,23(7):1265-126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及与心脏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中的心率(HR)2、4 h连续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每5 min节段R-R间期标准差(SD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相邻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6项时域指标对56例原发性高血压(B组)和41例正常人(A组)的24 h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较A组明显降低(P均〈0.01),平均心率明显增快(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其损害指标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11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9例。3组病人均在心血管内科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A、B、C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20、40 mg/d,所有病人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3组病人应用瑞舒伐他汀前后心脏彩超指标、血液氧化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以及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的变化情况。结果: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3组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降低(P<0.05~P<0.01),且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A组与B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P<0.01);3组病人一氧化氮、内皮素-1和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升高(P<0.01),且C组病人改善程度优于A组与B组(P<0.05~P<0.01); 治疗结束后,3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下降(P<0.05~P<0.01),且C组病人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切变率和相对血液黏度切变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A组与B组(P<0.05~P<0.01);治疗后,除A组外,各组病人AST及ALT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P<0.01),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LDH、CK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C组LDH及CK水平明显低于A、B组(P<0.01)。结论: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采用瑞舒伐他汀特别是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可使心脏功能好转,能够明显改善病人氧化应激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心肌酶谱水平,但可引起肝酶轻度升高。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源生  施丽芳  陈妙芳 《广东医学》2000,21(12):1024-1025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24h动态血压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57例CHF患者按心功能的受损程度(NYHA分组)分为A组(17例,心功能Ⅱ组)、B组(19例、心功能Ⅲ级)和C组(21例,心功能Ⅳ级);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D组(16例,扩张型心肌病)和E组(41例,非扩张型心肌病);全部患者行24h动态血压(24h ABP)检查,比较A,B,C三组及D、C两组之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率(nsBPR)及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率(24h sBPV)的差异。结果 C组的平均收缩压较A组和B组略低,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的平均收缩压显著低于E组(P〈0.05)。A,B,C3组的nsBPR减弱或消失,分别占58.8%,88.3%和95.2%,A组与B,C,组的平均收缩压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