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神经症患者持续性注意功能的特征。 方法:对34例神经症患者和37例志愿者进行持续性操作测验(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CPT)检查。要求受检者对视觉性靶刺激数字“7”作出反应。 结果:神经症组反应时间分测验的漏答率(md=10.00,2.50,P=0.000)、平均反应时间(md=474,304,P=0.000)和变异系数(md=43.08,32.63,P=0.000)都显著高于对照组;X和AX分测验结果与之相仿。各型神经症患者间CPT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总分与X(Z=2.02,P=0.044)和AX(Z=2.47,P=0.014)分测验平均反应时间正相关。CPT指标与某些精神药物等效剂量之间无显著相关。 结论:神经症患者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持续性注意障碍。  相似文献   

2.
护理专业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大大专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自编调查问卷对132名护理专业大专实习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大专实习生的SCL.90的总分与常模比较无显著差异(P=0.292),躯体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常模(P=0.028),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38,0.005,0.037);EPQ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精神质分和掩饰分显著低于常模(P均=0.000),内外向分和神经质分显著高于常模(P=0.000.0.034):SCL.90总分与各因子分与EPQ的精神质分(除强迫症状和恐怖因子分外)和神经质分呈显著正相关(r=0.127~0.581,P(0.05~0.01),与内外向分(除躯体化、敌对、其他和偏执因子分外)和掩饰分(除人际关系、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外)呈显著负相关(r=-0.369~0.177,P(0.05~0.01)。结论:护理专业大专实习学生中存在不少心理问题隐患。且其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其个性特征和社会学方面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特征与个性缺陷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张玲  潘润德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212-2214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各50例进行评定。结果:患者组不成熟型、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等的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85l,2.639,3.03l,P=0.001,0.010,0.003),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正常对照组(t=-2.300,P=0.024)。患者组神经质标准分(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6.77l,P=0.000),内外向标准分(E)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5.011,P=0.000)。患者组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利用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3.450,-6.064.P均=0.000),主观支持分低于正常对照组(t=-2.42l,P=0.017)。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不成熟防御机制与EPQ的E,SSRS的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0.333,-0.309,-0.304,-0.305),与N呈正相关(r=0.305);中间型防御机制与SSRS的主观支持呈负相关(r=-0.291);掩饰因子与EPQ的E呈显著负相关(r=-0.443),与L呈正相关(r=0.317)。结论:失眠症患者过多使用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过多采用掩饰态度,并与其个性缺陷和社会支持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骨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及其个性特征,为心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来源于2002—08/2003—1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住院30例恶性骨肿瘤和30例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恶性骨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31~15.62,P=0.000~0.137)。除阳性项目数和睡眠、食欲因子分外,恶性骨肿瘤组治疗后的各项因子分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8.79~27.93.P=0.000—0.005)。恶性骨肿瘤患者的内外向分(41.13&;#177;6.83)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掩饰分(43.42&;#177;8.8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8,12.33;P=0.045,0.000)。结论:恶性骨肿瘤患者无论手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都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尤其是焦虑、抑郁症状和睡眠、食欲;具有内向和掩饰倾向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人格和家庭功能缺陷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立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160-8161
目的:探讨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在人格和家庭功能方面的特征。方法:按CCMD-3诊断标准收集广州市番禺区岐山医院抑郁症患者40例和神经症患者46例。对所有病例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调查评定。结果: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EPQ的神经质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99,7.848;P&;lt;0.05-0.01);两组患者均显示在矛盾性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在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50~9.070.P&;lt;0.05~0.01);抑郁症组患者还在亲密度和独立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144,2,846,P&;lt;0.05-0.01);抑郁症组仅在独立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神经症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157,P&;lt;0.05)。结论: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均存在神经质特征和家庭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注意损害的疗效。 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1998—05/1999—09北京安定医院的住院患者60例。①配对后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另选3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患者服用氯丙嗪的同时服用健脾补肾合剂(为院内制剂,主要成分为:党参、茯苓、白术、生地、菟丝子、柴胡、丹皮等)。2次/d,125mL/次。氯丙嗪用量为300-450mg。疗程为8周。安慰剂组患者服用氯丙嗪的同时服用由焦糖为辅料制成色泽与健脾补肾合剂一样的合剂作为安慰剂。服法为2次/d,125mL/次。氯丙嗪用量同中药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不用任何治疗方法。②中药治疗组被试和安慰剂组被试分别在入组前和研究结束时进行注意测查和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重),正常对照组被试在入组时做注意测查。 结果:①各组各项注意力活动指标变化:反应时间分测验和X分测验中的平均反应时间和漏答数中药治疗组、安慰剂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中药治疗组治疗后漏答数明显少于治疗前,平均反应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治疗后中药治疗组漏答数明显少于安慰剂组(反应时间分测验:4.36&;#177;1.04,6.47&;#177;0.61,P<0.05;X分测验:5.68&;#177;0.37,7.47&;#177;0.52,P<0.05),平均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安慰剂组[反应时间分测验(393&;#177;137),(478&;#177;162)ms;P<0.05;X分测验:(447&;#177;183),(515&;#177;1.83)ms,P<0.051。②中药治疗组安慰剂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分比较:阳性症状量表分中药治疗组、安慰剂组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323&;#177;257比5123&;#177;223;24.21&;#177;2.18比50.18&;#177;1.78,P均<0.05);阴性症状量表分只有中药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1.18&;#177;1189,20.18&;#177;1.57,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健脾补肾法对精神分裂症注意损害和和阴性症状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居澳华人对各类精神科服务的看法及使用效果,探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在中国的应用前景。方法:用半定式问卷调查正在单一使用各类服务的123位华裔精神病患者,深层面谈或电话会谈法作为补充,并根据其接受的服务类型分为社区、门诊和住院组,以生活技能量表(LSP)、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各组治疗前后的功能状态。结果:大部分患者对澳洲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评价较高,认为效果较好。接受社区服务者LSP各因子分及总分显著提高(入组时中位数md=76.5、6个月后md=113.5.Sgn Rank=-27.5,P&;lt;0.01)、BPRS各因子分及总分降低(入组时总分m=48、6个月后md=33,Sgn Rank=18,P&;lt;0.05)。接受多元化门诊服务者LSP各因子分及总分提高(入组时md=78.5,6个月后md=108,Sgn Rank=-18,P&;lt;0.01)、BPRS中“思维障碍”因子分明显降低(入组时md=3.63、六个月后md=3.23,Sgn Rank=14.5,P&;lt;0.05)。单纯住院组各评分无明显改变。结论:居澳华人对澳洲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评价较高,客观评价效果亦较好,中国可借鉴澳洲的经验,开展有本土特色的、有效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8.
卒中单元与普通病房的早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的早期疗效。方法:2001-12/2003-01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进入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共392例。主要观察指标是生活能力评价(BI)、神经功能评价(NIHSS)、社会功能评价(OHS),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出入院前后的评分:BI差值卒中单元组为(20.00&;#177;24.36)分,高于普通病房组(10.63&;#177;23.59)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598,P=0.000);NIHSS差值卒中单元为(-2.01&;#177;6.61)分,普通病房为(0.55&;#177;7.44)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598,P=0.000);OHS差值卒中单元为(-0.74&;#177;1.04)分,普通病房为(-0.28&;#177;0.98)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441,P=0.000)。康复比例增加(P=0.000),住院并发症明显减少(P=0.000)。结论:相比普通病房,卒中单元治疗的患者能明显提高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晓晖  王惠梅 《护理研究》2006,20(10):2584-2585
[目的]评估持续性注意测试(CPT)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中的作用,为制订训练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CPT对1000例拟诊为ADFID的患儿进行视觉持续性注意测试(VCPT)和听觉持续性注意测试(ACPT),分析比较不同测试方法、不同测试顺序的测试结果。{结果]总异常检出率为ACPT为53.90%,VCPT为33.00%,(X^2=100.381,P〈0.001);ACPT虚报错误和漏报错误的标准值显著高于VCPT的标准值(P〈0.001),而平均反应时间标准值低于VCPT(P〈0.001);先视后听组和先听后视组ACPT异常检出率为71.38%、47、04%,VCPT为42.99%、28.57%,先视听组VCPT和ACPT异常栓出率均显著高于先听后视组;先听后视组ACPT虚报、漏报错误的标准值均显著高于VCPT,先听后视组ACPT平均反应时间标准值则低于VCPT。[结论]ADHD患儿听觉注意能力较视觉注意功能差;不同测试顺序可能对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听觉方面的刺激训练对提高ADHD患儿觉醒度,改善注意力有一定的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志坚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164-4165
目的:调查心脏神经症患者精神心理特征,总结其规律性。方法:95例心脏神经症患者和101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分别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结果:心脏神经症组的SCL-90总分(155.3&;#177;52.6/例),总均分(2.0&;#177;0.6/例),阳性项目数[(42.7&;#177;10.5)项/例],阳性症状均分(2.9&;#177;0.4/例)明显高于冠心病组,但后者中的阴性项目数[(52.8&;#177;16.5)项/例]明显高于心脏神经症组(t=2.326~3.250,P&;lt;0.05~0.01)。在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中,心脏神经症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冠心病组(t=2.266~3.214.P&;lt;0.05~0.01)。结论:心脏神经症患者常比冠心病患者有更多和更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1.
杨东霞  项锋钢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115-117,i00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肺癌患者的表达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85—01/1990-12经手术切除的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75个肺癌标本,术前均未行放射治疗或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VEGF和HIF-1α的表达。结果: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术后生存时间组间VEGF表达强度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Hc=17.019,17.616;P=0.000)。其表达强度的差异在淋巴结有、无转移组间亦有极显著性意义(Z=-3.319,P=0.001)。在不同组织病理类型间.HIF-1αd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Hc=14.021,P=0.001),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鳞、腺癌(P=0.000,0.012),而鳞、腺癌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3)。其阳性强度增加亦与肺癌细胞恶性程度(Hc=29.470,P=0.000)、易发生淋巴结转移(Z=2.576,P=0.010)及预后不良(胁=20.681,P=0.000)有关。肺癌组织中VEGF与HIF-1α的表达强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r=0.564,P=0.000)。结论:VEGF的表达强度与缺氧程度密切相关;VEGF和HIF—1α的表达均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生存期有关,提示两者均可作为评估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穴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的51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别进入电针组(n=25)和对照组(n=26),电针组进行电针百会、神庭穴的治疗,治疗4周后分析两组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数字划销测验(DST)、韦氏记忆测验(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的评分变化。结果:电针组与对照组间的PANSS评分、减分率无显著差异;电针组WMS记忆商增加值(16.00&;#177;13.62)显著高于对照组(-1.38&;#177;11.5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18,P&;lt;0.01);DST净分增分(11.96&;#177;16.98)显著高于对照组(-2.56&;#177;11.4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97,P&;lt;0.01);WCST持续性错误减分(11.76&;#177;19.61)显著高于对照组(0.73&;#177;16.7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48,P&;lt;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可以显著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多方面相互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注意力、执行功能状况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抑郁症患者29例纳入抑郁组,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计算机化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持续操作测验(CPT)检查,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比较2组执行功能的差别,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抑郁组WCST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分类所需应答数及CPT的遗漏性错误、反应时间标准误差、反应标准误差变异性、固着反应均高于对照组高(P0.05);抑郁组WCST的错误应答数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44,P0.05),CPT的替代性错误数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41,P0.05);抑郁组WCST的正确应答数与CPT的反应标准误差的变异性呈负相关(r=-0.46,P0.05);抑郁组CPT的遗漏性错误与病程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的损害,且与患者抑郁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事件相关电位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智能障碍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是否存在高级神经功能障碍。方法:2003-01/11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的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5例,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和事件相关电位对此35例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试。结果:患者组除数字符号分测验外,其余各项智力分测验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77%(27/3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发现5项操作分测验中有4项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患者组P2,N2和P3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lt;0.01)。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高级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及相关参与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①于2004—01/12对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160例进行干部保健对象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筛选,将〉25分者(非临床期认知功能减退)作为人选对象。将160例中的老年2型糖尿病50例设为患者组;从160例中选择年龄、教育程度和性别等方面与患者组匹配的非糖尿病老年人为对照组。所有人选对象均知情同意。②所有对象均于测评认知功能当天清晨测量血压;空腹抽血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③认知功能测定工具为快速词汇测验(总分60分,主要检测语义记忆储存功能,反映长期记忆功能)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部分项目:词汇测验(满分80分,主要测量知识、兴趣范围和长时期记忆等能力)、相似性测验(回答质量记2,1,0分,最高26分,侧重检测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数字广度测验(最高分:顺背12分,倒背10分,主要测试听觉信息即刻回忆功能和注意能力)和木块图测验(最高分48分,主要测定视觉空间认知功能)。测评于对象纳入后两三天完成。④两组间差别显著性检验用配对t检验。各变量间相关分析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多因素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糖尿病患者50例,非糖尿病者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组数字广度(顺背、倒背)、相似性和词汇方面评分与对照组相近,而快速词汇和木块图测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4.55&;#177;2.17,10.98&;#177;2.81;25.25&;#177;1.57,11.97&;#177;2.27;t=-2.018,-2.107,P〈0.05)。②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糖尿病组快速词汇与年龄、病程、收缩压均呈显著相关(r=-0.283—0.623,P〈0.05~0.01);木块图测验与年龄.教育程度、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有显著相关性(r=-0.325~-0.766,P〈0.05-0.01)。再进行逐步回归后发现,其他因素均被剔除,快速词汇与年龄、收缩压呈线性负相关(F=50.258,P=0.000);木块图测验仅与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有显著相关性(F=43.76,P=0.000)。结论:①本组老年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以视觉空间认知为突出。②年龄老化因素和收缩压均参与了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和进程。③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闫俊  崔玉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331-3333
目的:探讨门诊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为强迫症患者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强迫症组)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门诊强迫症患者进行一般资料,Maudsley强迫问卷(MOCI),耶鲁布郎强迫量表(Y-BO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和自尊量表(self-esteem)等评定工具进行评估,并与40例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①强迫症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主观幸福感4.33&;#177;2.3l和6.94&;#177;l.67,t=-7.14l,P=0.000;自尊23.30&;#177;5.14和17.3l&;#177;2.57,l=8.101,P=O.000;强迫症组85%有社会功能缺陷)。②强迫症组的主观幸福感与自尊密切相关(r=-0.564。P=0.000)。③Y-BOS分、工作学习现状是影响强迫症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Y-BOS分t=6.602,P=O.000;工作状况t=2.420,P=O.021)。结论: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较高的自尊水平和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测中国汉族人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第108位密码子由缬氨酸到甲硫氨酸突变的多态性与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300例情感障碍患者(患者组)和367名正常人(对照组)的COMT基因多态性:结果:患者组COMT等位基因A频率(21.5%)低于对照组(30.9%),等位基因G频率(78.5%)高于对照组(69.1%),差异均具非常显著性(x^2=14.9937,P=0.000)。等位基因A和G频率在两组男性之间及两组女性之间的差异均具显著性(x^2=7.425,P=0.006)。两组COMT基因A/A基因型频率及其两组男、女性间的差异均不具显著性(x^2=0.1309、P=0.717,x^2=0.0235,P=0.878,x^2=0.0151,P=1.000)。患者组及其男性和女性的A/G基因型频率(35.2%,36.0%,34.0%)均低于对照组(53.7%,55.8%,51.9%,x^2=23.2432,P=0.000,x^2=12.3343,P=0.001,x^2=11.277,P=0.001)。患者组及其男性和女性的G/G基因型频率(61.0%,60.7%,61.3%)均高于对照组(42.2%,41.2%,43.1%,x^2=23.2557,P=0.000,x^2=11.8961,P=0.001和x^2=11.4889,P=0.001)。结论:研究的样本中COMT Val108→Met108多态性与情感障碍关联,该结果提示中国汉族人22号染色体可能存在情感障碍易患性基因。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共98例,男53例,女45例,年龄42~79岁,平均56.7岁,其中脑梗死49例,脑出血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病程3~40h。应用TurboxR特定蛋白分析系统(芬兰)以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并采用十七项版本的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分别于入院后2,3,4周进行评定。并按照患者评分情况分入无抑郁症组(3次评分均≤17分)、轻度抑郁症组(任何一次24&;gt;评分&;gt;17分)、重度抑郁症组(任何一次评分≥24分者)。并选取同期正常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HAMD评分均在17分以下,其血清CRP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脑卒中组急性期抑郁障碍发病率为51%(50/98),但无抑郁症组患者其HAMD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t=2.055,P=0.043)。脑卒中各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增高,无抑郁症组(6.51&;#177;3.44)mg/L、轻抑郁症组(14.66&;#177;414)mg/L及重抑郁症组(19.35&;#177;4.52)mg/L与正常对照组(6.51&;#177;3.44)mg/L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分别t=3.025,P=0.026;t=11.260,P=0.000;t=16.432,P=0.000)。随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增加,HAMD评分逐渐增高,血清CRP含量增高程度更明显,轻抑郁症组及重抑郁症组与无抑郁症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分别t=2.125,P=0.040;t=7.221,P=0.000),重抑郁症组与轻抑郁症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意义(t=5.010,P=0.006)。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RP水平可作为预测脑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预期因子。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股骨转子部血运丰富,骨折部容易愈合,但是部分患者预后功能不良。目的:探讨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预后功能的危险因素,以提高疗效。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地点和对象: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该院收治的转子间骨折患者121例,男67例,女54例;年龄47∽91岁。干预:将统计指标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等级分组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将单因素分析后P&;lt;0.05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复位情况、老年创伤患者身体评分(Health evaluation of old traumatized patients,HEOTP)、多发伤和髋关节评分。结果: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HHS),优31例,良33例,中47例,差10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t=4.072,P=0.001)、治疗方法(X^2=34.43,P=0.000)、复位情况(X^2=16.9,P=0.000)、HEOTP(t=14.09,P=0.000)、多发伤(X^2=4.109,P=0.037)与转子间骨折预后有显著意义(P&;lt;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r=-0.1253,P=0.0086)、治疗方法(r=-1.7478,P=0.0107)、复位情况(r=-2.0839,P=0.0029)、HEOTP(r=-0.0582,P=0.0002)、多发伤(r==4.7822,P=0.0102)是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髋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lt;0.05)。结论:年龄、治疗方法、复位情况、HEOTP、多发伤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髋关节功能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患者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三级及一级医院住院的急性及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A,B两组,采用以神经促进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并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45min/d,5次/周;同时指导家属或陪护人员进行训练。A组(三级甲等医院)平均治疗4周,B组(一级甲等医院)平均治疗2个月。于治疗开始前和结束时由专人用Barthel指数(简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A组41例,年龄(63.174&;#177;10.47)岁;病程(15.054&;#177;9.11)d;2例轻度构音障碍。B组53例,年龄(75.08&;#177;8.03)岁;病程(503.58&;#177;58.82)d;老年痴呆及血管性痴呆18例,失语14例。统计学分析两组性别、疾病分类构成、脑卒中次数均无明显差异;年龄和病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A组康复前后BI评定总分从31.71&;#177;18.08增加至68.78&;#177;23.82(P=0.000),除尿便控制功能外(排便无改变,排尿P=0.323),其余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洗澡P=0.023、活动P=0.003,其余P=0.000);B组康复前后BI评定总分从27.17&;#177;22.56增加至41.42&;#177;25.63(P=0.000),其中排尿、修饰、用厕、进食、转移、活动和穿衣功能有明显改善(排尿P=0.031、穿衣P=0.018、用厕P=0.004,其余P=0.000),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康复治疗前两组,除尿便控制外其余功能均无明显差异;康复后BI总分比较P=0.000,除洗澡外,其余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对各期脑卒中患者都是重要的,早期康复,疗效可以事半功倍。对于非急性期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如何在社区开始和延续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