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78例60岁以上老年脑卒中患者,被分为康复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用Fulg-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康复组在初次评价后接受早期康复程序,1次/d,30~60min/次,其余时间由家属或陪护训练,平均治疗(19.4±1.3)d。出院后由患者家属及陪护继续训练,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结果治疗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分别为54.4±12.4和48.4±10.4,Fugl-Meyer评分结果分别为59.3±15.4和50.9±13.5,t检验结果为t=2.27,2.5,P<0.05。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ADL评定除尿便控制、用厕有差异外,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有效;专业康复时间过短及出院后康复师对治疗情况缺乏良好的监测手段可能会影响预后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雯  吴卫青  杨蓉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57-235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78例60岁以上老年脑卒中患者,被分为康复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用Fulg-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康复组在初次评价后接受早期康复程序,1次/d,30—60min/次,其余时间由家属或陪护训练,平均治疗(19.4&;#177;1.3)d。出院后由患者家属及陪护继续训练,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分别为54.4&;#177;12.4和48.4&;#177;l0.4,Fugl—Meyer评分结果分别为59.3&;#177;15.4和50.9&;#177;13.5,t检验结果为t=2.27,2.5,P&;lt;0.05。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ADL评定除尿便控制、用厕有差异外,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康复介入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有效;专业康复时间过短及出院后康复师对治疗情况缺乏良好的监测手段可能会影响预后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3.
康复训练对发病后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观察,了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4/2003—08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留院观察及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42—79岁,脑梗死50例,脑出血20例,自愿参加本实验。按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康复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①康复治疗组:脑出血患者给予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压等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给予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的同时于平均病程(12.2&;#177;9.2)d开始进行为期6个月一对一康复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良姿位的摆放;翻身训练;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插握、桥式运动、床上转移、髋的控制);上肢、躯干及下肢的被动运动;坐卧位训练;面舌唇肌训练;呼吸控制训练;平衡控制训练;站位训练;各关节的协调性训练;步态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婴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间康复治疗组,而康复治疗师对其不进行任何康复训练或指导。③两组患者于入选时及病程1,3,6个月由同一医生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进行评定(包括与生活质量有关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自身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生活质量综合自评分等共29个问题)。结果:①病程1个月时:纳入的70例患者中有66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康复组32例(有2例脑梗死患者出院后拒绝随访,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34例(1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接近(P〉0.05)。②病程3个月时:有64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康复组30例(2例患者死亡),对照组34例,康复治疗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生理健康:12.94&;#177;1.58,1100&;#177;2.30;心理状态:13.14&;#177;0.81,12.10&;#177;1.05;社会关系:14.92&;#177;0.74,14.25&;#177;0.87;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2.99&;#177;1.29,12.08&;#177;1.69;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3.32&;#177;0.48,2.84&;#177;0.63;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3.32&;#177;0.55.2.56&;#177;0.72:生活质量综合自评分:74.93&;#177;6.76,71.19&;#177;6.40,t=2.20~4.56,P=0.032~0.0001。③病程6个月时:有63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康复组29例(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34例。康复治疗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亦均高于对照组[生理健康:13.50&;#177;1.69,11.98&;#177;2.3];心理状态:13.36&;#177;0.93,12.38&;#177;1.51;社会关系:15.01&;#177;0.78,14.37&;#177;0.81;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4.06&;#177;0.92,12.75&;#177;1.35;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3.25&;#177;0.59,2.91&;#177;0.53;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3.46&;#177;0.58,2.66&;#177;0.79;生活质量综合自评分:77.57&;#177;6.24,72.90&;#177;6.33,t=2.39-4.48,P〈0.020~0.000]。结论:早期全面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在病程3,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前3个月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不同时期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 2002-04/2003-08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留院观察及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于生命体征平稳后即进行康复训练,于入选时及病程3个月时由同一医生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量表、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3个月康复训练后治疗组和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thal指数,FCA运动功能评分,FCA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2002-04/2003-08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留院观察及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于生命体征平稳后即进行康复训练,于入选时及病程3个月时由同一医生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量表、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进行评定。结果经过3个月康复训练后治疗组和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thal指数,FCA运动功能评分,FCA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对手外伤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手外伤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42例手外伤患者分为2组各21例,训练组(40指)术后5 d即开始规范的康复训练,包括理疗,主被动伸指、牵引、按摩等;对照组(42指)行对症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TAN法及Lovett法评定患者总主动活动度(TAM)及肌力(MMT).结果:治疗3个月后,训练组患指TAM优良率100%;对照组19.0%.MMT评定,训练组M4-5 29指,M311指;对照组分别为M4-5 6指,M3 36指,训练组患指的功能活动度及肌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外伤后规范的康复训练介入愈早,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愈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三级及一级医院住院的急性及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A,B两组,采用以神经促进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并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45min/d,5次/周;同时指导家属或陪护人员进行训练。A组(三级甲等医院)平均治疗4周,B组(一级甲等医院)平均治疗2个月。于治疗开始前和结束时由专人用Barthel指数(简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A组41例,年龄(63.17±10.47)岁;病程(15.05±9.11)d;2例轻度构音障碍。B组53例,年龄(75.08±8.03)岁;病程(503.58±58.82)d;老年痴呆及血管性痴呆18例,失语14例。统计学分析两组性别、疾病分类构成、脑卒中次数均无明显差异;年龄和病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A组康复前后BI评定总分从31.71±18.08增加至68.78±23.82(P=0.000),除尿便控制功能外(排便无改变,排尿P=0.323),其余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洗澡P=0.023、活动P=0.003,其余P=0.000);B组康复前后BI评定总分从27.17±22.56增加至41.42±25.63(P=0.000),其中排尿、修饰、用厕、进食、转移、活动和穿衣功能有明显改善(排尿P=0.031、穿衣P=0.018、用厕P=0.004,其余P=0.000),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康复治疗前两组,  相似文献   
8.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族多功能的蛋白多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为转化生长因子β1。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不同,其影响程度如何是判定内固定材料优劣的一个重要评定指标。目的:通过不同内固定材料固定后骨折愈合不同阶段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细胞内定位,借此探讨不同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病理科。材料:实验于2000-03/2001-07在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骨科实验室完成。选用新西兰兔42只,所有动物均随机抽取,雌雄不限,按内固定物分成两组:矩形髓内钉组;不锈钢接骨板组,每组动物21只。方法:以矩形髓内钉与不锈钢接骨板固定兔胫骨制作骨折内固定模型,骨折内固定部位为兔左胫腓骨交界下2mm处。手术前后用市售动物颗粒饲料分笼喂养,饮用自来水,自由活动,不用外固定。每组动物于内固定手术后1.3.7,14,21,28d分别处死3只,取骨折端骨痂及周围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切片和原位杂交处理。主要观察指标:观测并记录组织切片中不同细胞内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染色阳性强度和阳性面积比,显示兔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分布和含量。结果:共用实验动物42只,腹泻死亡3只,伤口局部感染骨外露3只,共6只未纳入结果分析,矩形髓内钉组和不锈钢接骨板组各3只,进入结果分析动物数36只。①在骨折早期,矩形髓内钉组和不锈钢接骨板组局部的细胞和间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均无表达;7d后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中有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阳性表达。②矩形髓内钉组和不锈钢接骨板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阳性染色强度、阳性面积比及阳性指数术后14d最高(12.36&;#177;0.58,0.19&;#177;0.05,2.35&;#177;0.20:10.24&;#177;0.65,0.13&;#177;0.03,1.33&;#177;0.10),28d最低(4.24&;#177;0.57,0.06&;#177;0.02,0.25&;#177;0.08:3.31&;#177;0.27,0.03&;#177;0.01,010&;#177;0.02),同期比较除术后7d阳性面积比外,其余矩形髓内钉组均高于不锈钢接骨板组,组问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矩形髓内钉较不锈钢接骨板更能促进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矩形髓内钉 (RIN)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局部 TGF- β表达的影响 . 方法运用兔胫骨骨折内固定模型 , 将矩形髓内钉和 Ender's钉 (END)、四孔接骨板 (SPL)进行对比 ,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了骨痂中 TGF- β的分布和含量 . 结果骨折早期 , 局部 TGF- β含量 RIN组、 END组和 SPL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 7 d 后 , RIN组 TGF- β含量最多 , END组次之 , SPL组最少 . 同期 TGF- β含量相比 , RIN、 END组和 SPL组组间有显著差异 , RIN和 END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 ; 56 d时三组间 TGF- β含量无差异 . 结论 RIN、 END较 SPL更能促进细胞合成分泌 TGF- β , 有利于胫骨骨折的愈合 .  相似文献   
10.
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MJDS)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年女性,可引起关节弹响、疼痛及下颌运动受限等症状。该病病因复杂,物理疗法作为其常用方法[1],疗效不一,因此寻长一种简单、有效、迅速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我科近 2年来共收治 TMJDS患者 156例,男57例,女99例;年龄20~78岁,平均36.43岁。均经口腔科检查确诊,主要为咀嚼肌功能紊乱类和关节结构紊乱类,除外器质破坏类[2]。1.2治疗方法:治疗按仪器种类选择随机分为四组。微波组用上海产MTC—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