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采用TC-A001型活性碳纤维降低卷烟烟气中有毒物质的研究结果。活性碳纤维作为过滤材料对焦油、烟碱、放射性核素210钋和210铅,以及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有明显的过滤作用。活性碳纤维和醋酸纤维复合滤嘴比醋酸纤维滤嘴和活性炭醋酸纤维复合嘴的过滤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采用TC-A001型活性碳纤维降低卷烟烟气中有毒物质的研究结果,活性碳纤维作为过滤材料对焦油、烟碱、放射性核素^210钋和^210铅,以及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有明显的过滤作用。活性碳纤维和醋酸纤维复合滤嘴比醋酸纤维滤嘴和活性炭醋酸纤维复合嘴的过滤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空气净化材料净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空气净化材料的净化效果,我们监测了20种以活性碳纤维为主的净化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以活性碳纤维为主的空气净化材料对吸附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异味和空气细菌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活性碳纤维是一种新型高效吸附材料,采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改性,可进一步提高吸附性能。本文对其改性方法及其性能特点,改性活性碳纤维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及改性碳纤维的脱附再生做了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5.
活性碳纤维净化空气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活性碳纤维净化空气的效果。方法 选择2种型号、不同企业生产的以活性碳纤维为主的净化材料20份,放在与之相配套的海尔KFR-25空调器的室内机和海尔KQ-12空气清新机内,在人为模拟的密闭房间进行循环试验。结果 打开动力机30min,空气中CO、可吸入颗粒物、氨气、空气细菌总数均低于本底浓度,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活性碳纤维净化材料对室内空气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食物中的抑癌物质有的可以影响致癌物的产生;有的可以改变体内致癌物活化酶的活性,使致癌物不能活化;有的可以提高致癌物去毒酶的活性,使致癌物灭活;有的则可保护组织避免遭受致癌物的攻击。根据上述不同的作用,食物中的抑癌物可分为致癌物的抑制剂和促癌物的抑制剂,或二者兼有。  相似文献   

7.
很多本身无活性的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经过哺乳动物体内酶的作用可以代谢转化为活性物质,引起组织成份的化学变化而产生毒作用。显然,由于调控活性代谢物浓度的酶的活性不同,在不同的实验体系和不同的生物学状态下,所导致的毒性反应是不同的。哺乳动物组织内存在着催化转化为不同类型活性代谢物的专有酶,对于某种类型化学反应起作用的专有酶来说,由于存在着多种形式,彼此在底物选择性和对大分子的攻击位点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辛基酚(OP)是雌激素活性最强的烷基酚类物质的降解物.随着以辛基酚为原料的下游化工产品的开发,我国对辛基酚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加.本文主要综述了OP的生殖毒性和可能的毒作用机制.资料表明辛基酚具有生殖毒性,可导致雄性动物血清性激素水平下降和精子数量减少以及雌性动物的动情间期延长,同时由于亲代的暴露,还可对子代产生不可逆的损害.辛基酚主要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来发挥其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环境雌激素辛基酚的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辛基酚 (OP)是雌激素活性最强的烷基酚类物质的降解物。随着以辛基酚为原料的下游化工产品的开发 ,我国对辛基酚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加。本文主要综述了OP的生殖毒性和可能的毒作用机制。资料表明辛基酚具有生殖毒性 ,可导致雄性动物血清性激素水平下降和精子数量减少以及雌性动物的动情间期延长 ,同时由于亲代的暴露 ,还可对子代产生不可逆的损害。辛基酚主要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配体 受体复合物来发挥其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昌平区高毒物质使用、分布等情况及其识别、评价、管理现状,对昌平区425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的高毒物质9种,使用单位占调查单位的42.85%,主要分布在11个行业13种工种,接触高毒物质人数占职工总数3.46%。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北方某地农村饮水水质所带来的人群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5年某地区农村饮水水质监测数据,通过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计算基因毒物质和躯体毒物的个人年风险。结果基因毒物质评价结果显示,饮水中砷和铬的风险比较大。躯体毒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各乡镇饮用水躯体毒物质的风险度均较低。毒物总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砷的毒性风险度在总风险中成了关键。结论该地区部分乡镇农村饮水砷的健康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2.
<正>物质的毒性作用对人的影响是个永远回避不了的话题,东西方早期医学理论中均把“毒”及量的概念放在重要位置,表述了量决定物质是药还是毒的认识。瑞士医学家Paracelsus(1493—1541年)建立了以“量”将物质和毒联系的模式,成为现代医学重要基础之一,也成为毒物学理论起点。1毒物危害现况及发展趋势人们最初对物质的认识是泛化的,将世界成分分成4种或5种。以技术革命为主导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进了人类对物质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原则可归纳为:(1)去除毒性物质;(2)作为肝脏功能代偿的支持疗法;(3)阻止肝坏死进展,促进残存肝细胞功能恢复和再生;(4)辅助疗法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本文就以上几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去除中毒物质一般认为,诱发急性肝能功衰竭以及肝衰时出现的毒性物质不但能抑制肝细胞再生,而且是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原因。这些毒性物质包括氨、硫醇、低级脂肪酸(C_4~C_6)、活性胺(酪胺、(鱼章)胺及β-苯乙醇胺等)、甲基硫醇等中枢神经系统致毒物质和与蛋白质结合  相似文献   

14.
物理扫帚:主要是膳食纤维,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它们独特的物理特性能像海绵一样,吸附肠道内代谢废物以及随食物进入体内的有毒物质并及时排出体外;缩短毒废物质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并减少肠道对废毒物质的吸收。同时,它们又像一把刷子,清除粘在肠壁上的废毒物质和有害细菌,大肠内壁形成光滑的薄膜,利于食物残渣快速通畅地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5.
四、其他氟的毒作用还很多,如对钙、磷代谢的影响(血清钙下降,磷升高)等已有许多报道,不予重复,需补充的有: 1.过量氟对酶活性的影响。酶是毒物作用的靶分子之一。国外已证明NaF具有抑制细胞生物物质合成酶的作用,F~-通过作用于某些酶的辅酶或激活物质,使酶的构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酶的活性。这  相似文献   

16.
麦麸膳食纤维清除羟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欧仕益  李炎 《营养学报》1999,21(2):191-195
探讨人体摄入麦麸膳食纤维后膳食纤维上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动态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模拟试验测定麦麸膳食纤维发酵前后的抗氧化活性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麦麸膳食纤维本身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发酵后,结合于其上的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阿魏酸和黄酮类物质能部分释放出来,麦麸水溶性膳食纤维和麦麸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阿魏酸释放率分别为86.7%和67.9%,黄酮类物质的释放率分别为13.7%和11.7%。这些自由基清除活性物质的释放使得发酵液具有强烈的羟自由基清除活性。结论:结合于膳食纤维上的羟自由基清除活性物质可能在防治结肠癌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按照国际禁毒公约,精神活性物质分为麻醉药品、精神药物、其他依赖性药物[1].精神活性物质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价值,称为药品;如果为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寻求,则失去临床治疗意义,称为毒品[2].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呈低龄化趋势,长时间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能够导致成瘾及精神活性物质依赖,不仅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还可能引发犯罪之类的社会问题[3-4].青少年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问题已引起广泛的重视.本研究于2015年9月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生进行认知度调查,了解当地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的认知情况和教育现状,探索提高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的认知度、减少药物滥用行为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排毒"概念深入人心。在中医看来,毒的含义非常广泛,有"邪盛谓之毒"的观点,凡是对机体有不利影响的物质或因素,无论其来自外界或体内,统称为毒。因此,"毒"分外来之毒、内生之毒两大类。以人体为界,凡来源于身体之外、有损身体健康的物质,叫做"外来之毒",如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戾气、杂气、病原微生物、大气污染、农药、化肥、化  相似文献   

19.
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是影响中小学生健康主要危险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健康,还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1,2].因此,了解中小学生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根据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对于预防控制中小学生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行为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解浙江省中小学生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2008年3-5月对浙江省的9925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青少年逐渐成为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高危人群。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于2018年发布的《世界毒品报告》可知,全球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人数仍呈上升趋势,且全球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复吸率高达99%。此外,我国在册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人数亦在逐年增加,且新型精神活性物质不断涌入毒品黑市。目前市场上流动的精神活性物质主要有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人们一旦对精神活性物质产生依赖,则绝大部分会跌入成瘾→戒断→复吸→再戒断→再复吸的恶性循环怪圈。精神活性物质依赖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且其对人体损害的严重程度与人们使用的精神活性物质种类、剂量及时长密切相关。如今,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已被定义为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脱毒治疗也收到一定的效果,已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社会-心理戒毒模式和社区戒毒模式,然而,目前复吸率仍居高不下。由此可见,精神活性物质依赖仅靠戒毒科医生及禁毒警察的努力还不够。考虑到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涉及医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因此我们还需加强脱毒治疗的临床研究,探索出一套多方位、多层次的脱毒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