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5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09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恶化,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在每次公共事件突发之际,有大批女性救援人员与男同事们一道并肩作战在工作第一线~[1],她们的身心健康备受关注,保护好女性救援人员的身心健康更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1 女性救援人员的职业精神和生理脆弱性1.1 女性救援人员的职业精神与巾帼风采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16字概况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毒救治专业人员对全国中毒咨询热线的知晓和认可情况,为进一步改进中毒咨询服务内容和方式提供建议。方法对3个省份共400名临床医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现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5份,回收率93.75%;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分别为32.80%、40.00%、23.20%;被调查医生中53.60%知晓区域性或全国中毒咨询热线,知晓途径主要通过网络媒体、专业期刊、产品标签及114查询等途径;有中毒救治咨询服务需求时仅2.50%的被调查者会第一时间向中毒咨询服务热线求助,希望获得的主要信息是毒物成分及健康影响;有98.66%的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开展中毒咨询服务,希望提供毒物数据库查询、专业书籍、信息推送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结论中毒咨询服务的实际知晓率低,应加强普及专业培训,针对专业人员信息需求提供规范化、多种形式的中毒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
周静  袁媛  郎楠  张宏顺  孙承业 《疾病监测》2020,35(10):883-887
目的回顾我国21世纪以来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能力建设情况。方法从体系建设、中毒处置技术、培训与交流等多方面分析我国中毒卫生应急能力所取得的进步。结果我国在体系建设、中毒咨询服务与信息技术、中毒监测与风险评估、毒物检测技术与装备、中毒事件现场急救与诊疗、科学研究与技术标准等多方面加强建设,中毒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可有效应对中毒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保护居民健康。结论当前我国中毒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须继续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4.
陈宵  孙承业 《中草药》2019,50(5):1244-1257
为了尽可能避免毒性效应并安全使用天然产物,更全面的毒性认知已成为迫切需要。通常认为小分子代谢产物可以代表生物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因此,基于代谢组学的毒理学研究既可以用于评价毒性,也可以鉴定天然产物的毒理学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近几十年来,代谢组学在中药单体成分、提取物和复方制剂诱导的肾毒性、肝毒性、心脏毒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评价中应用广泛。综述常用的代谢组学技术,包括样品制备、样品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基于代谢组学的天然产物毒理学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并对该研究的潜在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生产的高速发展以及各种恐怖势力的频繁行动,近年来国内外大规模突发中毒事件屡见不鲜。解毒药是中毒的急救药品,合理储备、调用解毒药,可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共纳入氰化物中毒解毒药硫代硫酸钠注射剂、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氯解磷定注射剂、亚硝酸盐中毒解毒药亚甲蓝注射剂、阿片类中毒解毒药纳洛酮注射剂、鼠药解毒药乙酰胺注射剂及4种抗蛇毒血清共9种解毒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将中毒救治药品列入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目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在中毒事件现场疾控应急人员使用的C级防护装备的实用性能。方法参照GB/T23465—2009《呼吸防护用品实用性能评价方法》,以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分权重建立评价体系;专业人员使用C级防护装备模拟现场工作任务后填写主观评价表,采用综合评价法将权重结果与评分结果进行计算,对其实用性能进行测评。结果专家评分权重安全性相关指标评分高于非安全相关指标,安全性指标中前三位分别是面具各零部件稳固性、呼吸和视觉;国产C级防护装备评分(80.65±9.38)分,进口C级防护装备评分(86.40±9.92)分,两类装备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99);安全性相关内容评分分值最高的为稳固性,最低的为调节装置;进口装备安全性评分及非安全性评分均高于国产装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48)。结论两类C级防护装备均适用于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工作,进口装备较国产装备具有更好的实用性能,主要源于设计和材质。中毒现场应急救援个体防护装备的选配要充分考虑到适用人群、工作内容,以及产生的生理、心理和工效学影响;装备应尽可能配备到个人,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与健康。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云南省南华县一起蘑菇中毒事件的处置过程,鉴定引起中毒的毒蘑菇种类,为做好此类中毒事件的处置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事件病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对蘑菇样品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者均食用自行采摘并炒制的蘑菇,食量不等,潜伏期2h,出现呕吐、抽搐、意识不清等神经精神型中毒症状,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假褐云斑鹅膏和小豹斑鹅膏.结论 本事件是因误食名为假褐云斑鹅膏和小豹斑鹅膏引起的急性中毒.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和患者临床表现,证实了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假褐云斑鹅膏和小豹斑鹅膏的物种鉴定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职业健康管理要依据国家整体改革要求,落实"放改服",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为责任主体、劳动者共建乐享、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职业健康服务体系,形成职业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机制。这是国家赋予我们职业卫生工作者新的责任与使命。创刊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三十年来以宣传党的"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为己任,刊发了大量与职业人群健康息息相关的职业病危害评估、监测及职业病诊断、救治的研究论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希望《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秉承"立足实际、放眼未来、百家争鸣、求新求实"的办刊宗旨,密切关注职业人群的健康,维护职业人群的合法权益,为推动我国职业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国内不同地域的儿童血铅和尿铅同位素比值特征,并探讨同体血液和尿液铅同位素比值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山西和云南两区域抽取3~14岁儿童264名,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采集被调查儿童的血液和尿液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采集样品进行铅同位素比值测定。结果山西和云南被调查地区儿童的3个血铅同位素比值(204Pb/206Pb、207Pb/206Pb和208Pb/206Pb)显著不同(P0.01);而同体血铅和尿铅的同位素比值则不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105、0.052和0.363,P值分别为0.641、0.818和0.097)。结论不同地域儿童血铅同位素比值不同,同一地域内临近城镇的儿童血铅同位素比值特征也有一定差别,同体尿铅和血铅的同位素比值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地区蘑菇中毒事件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蘑菇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阐述其发生规律,为蘑菇中毒预防控制和诊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2004~ 2014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蘑菇中毒事件进行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并对2010~2014年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原因、场所、人群的职业分布和事件鉴定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4年,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报告蘑菇中毒事件576起,中毒3 701例,死亡786例,病死率21.24%.蘑菇中毒事件数排列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湖南,夏季高发,重大和较大级别的事件数占76.56%.2010 ~2014年数据显示,中毒原因为误采、误食或购买了有毒蘑菇,发生场所在家庭的占所有发生场所的87.5%,农民、工人、儿童和学生等活动范围大、好奇心强,不具备分辨可食蘑菇和有毒蘑菇能力,是蘑菇中毒事件的主要发生人群;2010~2014年蘑菇中毒事件未能进行蘑菇鉴定和毒素检测的有200起,占同期蘑菇中毒事件数的92.59%;开展规范鉴定,明确鉴定到种的事件仅有2起.结论 蘑菇中毒引起的死亡是造成食源性中毒事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对高发季节和高发省份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同时加强重点地区医疗卫生人员可疑有毒蘑菇采集、鉴定能力培训,开展预防蘑菇中毒健康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