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虎杖甙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5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虎杖甙组(I/R+PD)、缺血/再灌注+虎杖甙+LY294002组(I/R+PD+LY294002)和缺血/再灌注+LY294002组(I/R+LY294002)。小鼠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评估胶原容积分数(CVF);TTC染色测定小鼠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血浆CK和LDH水平;Tunel法测定小鼠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Akt的表达。 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LVEF和LVFS值均显著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血浆CK和LDH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心肌CVF值显著增加(P<0.05),心肌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I/R组相比,I/R+PD组LVEF和LVFS值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血浆CK和LD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心肌CVF值显著降低(P<0.05),心肌p-Akt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与I/R+PD组相比,I/R+PD+LY294002组LVEF和LVFS值均显著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血浆CK和LDH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心肌CVF值显著增加(P<0.05),心肌p-Akt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 结论 虎杖甙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心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稳定表达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冠脉左前降支45min,再灌注3h的方法,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HIF-1α活化剂DMOG 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 MI/R)、HIF-1α抑制剂YC-1 心肌缺血/再灌注组(YC-1 MI/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心肌酶(CK-MB,LDH)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HIF-1α蛋白表达;Evens blue/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及Caspase-3,8,9活性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1)与MI/R 组相比,D MI/R 组的HIF-1α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心肌酶CK-MB、LDH的活性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并且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减轻;(2)稳定HIF-1α表达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且部分逆转了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Caspase-9与Caspase-3的活性升高。结论 HIF-1α稳定表达可抑制线粒体途径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对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作用及其对心肌Notch1/Hes1信号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200~25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n=30):假手术(Sham)组、溶剂对照(MI/R+V)组和Mel处理(MI/R+Mel)组〔10 mg/(kg·d),灌胃4周〕。行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手术造成MI/R模型,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4 h后检测心肌Notch1 受体胞内区(Notch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及Hes1、PTEN、p-Akt/Akt比值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再灌注6 h后检测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再灌注72 h后检测心功能。结果 MI/R损伤显著下调左心射血分数(LVEF)与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增加心肌凋亡率及梗死面积。Mel口服预防性治疗4周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并减轻心肌凋亡及梗死(P<0.01)。另外口服Mel治疗可显著激活心肌Notch1/Hes1信号通路并调控PTEN/Akt信号,从而下调心肌凋亡信号(P<0.05)。结论 口服Mel预防性治疗可显著减轻MI/R损伤后心肌梗死及凋亡水平,改善心功能。而且,Mel口服可显著上调缺血打击后心肌Notch1/Hes1信号并对PTEN/Akt信号发挥调控作用,下调心肌凋亡信号,从而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4.
戴一  褚超  高超 《心脏杂志》2018,30(5):497-502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时硫氧还蛋白相互结合蛋白(TXNIP)表达及对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 方法 构建TXNIP敲除鼠及TXNIP过表达小鼠,制作上述小鼠MI/R模型,观察MI/R后心肌TXNIP表达水平是否与心肌损伤及自噬有关。 结果 与假手术组(Sham)小鼠相比,小鼠心肌TXNIP表达水平在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持续升高(P<0.01)。在小鼠MI/R后,心脏超声证实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TXNIP过表达小鼠LVEF(%)值更低(P<0.05);伊文氏蓝/TTC染色同样证实TXNIP过表达小鼠心肌梗死面积更大(P<0.05)。而TXNIP敲除鼠MI/R后心脏LVEF(%)值(P<0.05)及心肌梗死面积(P<0.05)均较WT小鼠显著减轻。通过免疫印迹(LC3Ⅱ/LC3I及P62表达)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小体检测发现,相比WT小鼠,TXNIP敲除小鼠心肌自噬程度更轻(P<0.05),TXNIP过表达小鼠则心肌自噬程度更重(P<0.05)。 结论 上述结果证实了在MI/R后TXNIP升高导致心脏功能的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的增加及心肌细胞自噬的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钠尿肽嵌合体CNAAC在抗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CNAAC组(I/R+CNAAC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结束后观察并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心肌细胞凋亡、体液因子和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心肌细胞出现肿胀、炎性浸润,心肌线粒体分裂增加,细胞色素C的表达、心肌细胞凋亡增多(P<0.01),心肌梗死面积、血清LDH、CK-MB和cTnT的水平显著增加(P<0.01),心肌PI3K、磷酸化Akt(Ser473)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I/R组相比,I/R+CNAAC组大鼠心肌细胞炎性浸润减少、心肌排列整齐,心肌线粒体分裂被抑制,细胞色素C的表达、心肌细胞凋亡减少(P<0.01),心肌梗死面积降低(P<0.01),血清中LDH、CK-MB、cTnT的水平下降(P<0.01),心肌PI3K、磷酸化Akt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 结论 CNAAC具有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旨在研究4-甲酚对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 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M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利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霉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即分为3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M+Sham)、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M+MI/R)和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4-甲酚组(DM+MI/R+4-cresol)。4-cresol组采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给药(5.5 mmol/L 4-cresol,0.15μL/h),其余给予生理盐水。6周后,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3 h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结束处死大鼠,检测心肌梗死和细胞凋亡。检测心肌氧化应激程度。测定心肌双底物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a(dual specificity tyrosinephosphorylation-regulated kinase 1A, Dyrk1A)表达以及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动力相关蛋白(Dynamin-related protein,Drp)1抑制剂Mdivi-1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小鼠进行MI/R处理,再灌注前15 min腹腔注射Mdivi-1(1.2 mg/kg)或其溶剂二甲基亚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线粒体形态、心脏功能、心肌损伤及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检测Drp1表达。结果 糖尿病MI/R后线粒体分裂增加(P<0.01),线粒体Drp1转位明显增加(P<0.01),Mdivi-1可抑制缺血/再灌注心肌的Drp1线粒体转位及线粒体分裂,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P<0.01),减轻氧化应激(P<0.05)。结论 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增加参与了糖尿病MI/R损伤,Drp1抑制剂Mdivi-1可抑制线粒体分裂,减轻糖尿病MI/R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二甲氧乙二酰甘氨酸(DMOG)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DMOG稳定HIF-1α表达的时间规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组)、DMOG+MI/R组、YC-1+MI/R组(YC-1为HIF-1α抑制剂)。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肌缺血45 min,再灌注0 h、3 h、6 h、9 h四个时间点。留取心脏左室前壁标本,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HIF-1α 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再灌注相同时间点,D+MI/R组的HIF-1α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MI/R组;在观察时间内,D+MI/R组的HIF-1α蛋白表达量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再灌注3h时达峰值(P<0.05)。②HIF-1α的mRNA表达量在不同组间及再灌注各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DMOG预处理能够稳定心肌I/R时HIF-1α的蛋白表达量,峰值出现于再灌注3h,而对HIF-1α的mRNA表达量无明显影响,表明这种作用主要发生于蛋白合成过程,而非基因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中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体质量200~2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溶剂对照(MI/R+V)组、Mel治疗(MI/R+Mel)组、Mel+EX527(MI/R+Mel+EX)组。常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手术,缺血30 min,再灌72 h后超声心动图法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再灌6 h后ELISA法检测血清酶学指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Evans blue-TTC双染法测定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信息转录调控因子1(SIRT1)、乙酰化叉头转录因子1(Ac-Foxo1)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el治疗可显著改善MI/R损伤后心功能,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降低凋亡率及梗死面积,上调SIRT1表达,下调Ac-Foxo1水平,降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而使用EX527阻断SIRT1信号后逆转Mel的上述作用(均P<0.01)。结论:Mel可发挥抗凋亡作用减轻MI/R损伤并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SIRT1信号通路并降低Ac-Foxo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β-羟基丁酸抑制心肌细胞焦亡减轻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并探索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 方法 H9c2细胞给予β-羟基丁酸处理后进行缺氧/复氧(H/R)处理,检测β-羟基丁酸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细胞焦亡相关分析表达量的影响。利用lipo2000转染FoxO3干涉片段后,给予β-羟基丁酸及H/R处理,检测细胞存活情况、LDH释放量和细胞焦亡相关分析表达量。将24只5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β-羟基丁酸处理组(各12只),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MI/R)组,β-羟基丁酸处理组在术前5 min皮下植入渗透泵,使MI/R模型在构建过程中持续受到β-羟基丁酸[1 μl/h,1.6 mmol/(kg·d)]作用,对照组植入的渗透泵仅含有磷酸盐缓冲液。 结果 不同浓度β-羟基丁酸对H9c2细胞H/R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不同:小于10 mmol/L时H9c2细胞的存活率随β-羟基丁酸浓度升高而增加(P < 0.01),而大于10 mmol/L的相对高浓度β-羟基丁酸对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降低(P < 0.05)。β-羟基丁酸作用下心肌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增强,FoxO3的表达升高,焦亡相关分子(Caspase-1、IL-1β、IL-18和GSDMD)表达量降低(P < 0.05,P < 0.01)。干涉FoxO3后,β-羟基丁酸对H9c2细胞H/R损伤后焦亡相关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降低(P < 0.05,P < 0.01)。在小鼠MI/R模型中,β-羟基丁酸促进心肌组织内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促进FoxO3表达,降低焦亡相关分子表达并减轻MI/R对心肌的损伤(P < 0.01)。 结论 β-羟基丁酸通过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增强心肌细胞内FoxO3的表达,从而抑制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心肌MI/R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特异性内质网应激(ERS)损伤相关蛋白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Caspase 12(半胱氨酸蛋白酶12)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Wistar 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IPostC组(缺血后处理组)3组,每组8只。分别测定各组心肌缺血和梗死面积、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12、 Grp78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假手术组未见梗死心肌和缺血心肌,IPostC组心肌缺血区面积(46.46±2.13)%和梗死区面积(41.02±2.93)%均明显小于I/R组(53.31±3.87, 52.19±3.44)%,P值均<0.01。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6.70±2.25)%明显低于I/R组(26.92±1.91)% 、IPostC组(20.54±3.05)%,P值均<0.001。心肌组织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在假手术组(0.11±0.01)明显低于I/R组(0.41±0.06)和IPostC组(0.35±0.06),并且IPostC组低于I/R组,P值均<0.01;心肌组织Grp78蛋白水平在假手术组(0.13±0.03)亦明显低于I/R组(1.04±0.16)和IPostC组(1.17±0.14),并且IPostC组高于I/R组,P值均<0.01。结论 本研究从动物实验证实IPostC能减轻心肌细胞凋亡,而ERS激活参与了大鼠MIRI过程,推测IPostC在大鼠MIRI过程中可能通过调节ERS途径抑制细胞凋亡,改善MIR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小鼠模型,将野生型小鼠(C57BL/6)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Vehicle),缺血再灌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预处理组(20mL/kg,SL),术前2小时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于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通过心脏超声观察各组小鼠心功能的变化,心肌组织TTC染色确定心梗面积大小,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法(TUNEL)检测凋亡心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变化。结果I/R手术48小时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1)。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预处理明显改善I/R组的LVEF,并降低了心肌梗死面积,抑制I/R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和组织炎症反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预处理明显抑制了I/R后心肌组织以及血清中TNF-α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预处理通过抑制TNF-α表达水平发挥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强  王海昌  高超  冯世栋  孙璐  刘毅  陶凌 《心脏杂志》2012,24(3):292-297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RSV)减轻Ⅱ型糖尿病(T2DM)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喂养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立即给予RSV(10mg/kg)每日1次灌胃,连续3周。实验分为正常假手术组、正常手术对照组、DM假手术组、DM手术对照组、RSV组、CpC组,每组20只。手术方式采用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3 h或24 h。抑制剂组于术前1 h腹腔注射Compound C(20 mg/kg)。用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MI)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caspase-3活性、血浆脂联素(APN)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p-AMPK及脂肪组织APN的含量。结果: 喂养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STZ能够成功建立T2DM小鼠模型。与DM手术对照组相比,RSV饲喂能够减轻T2DM小鼠MI/RI,减小MI面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1),降低caspase-3的活性(P<0.05)。RSV还能够上调脂肪组织APN表达,逆转T2DM小鼠低APN血症(P<0.01)。AMPK抑制剂Compound C可显著减弱RSV的心肌保护作用(P<0.05)。结论: RSV可通过逆转T2DM小鼠的低脂联素血症,在MI/RI时发挥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BCAA)代谢紊乱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小鼠模型。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Control)组、T2DM组、T2DM+盐水治疗(T2DM + Vehicle)组、T2DM+支链α-酮酸脱氢酶激酶特异性抑制剂3,6-二氯-2-苯并噻吩羧酸(BT2)治疗(T2DM + BT2)组、T2DM+盐水治疗 + I/R(T2DM + Vehicle + I/R)组及T2DM + BT2治疗 + I/R(T2DM + BT2 + I/R)组。离体培养H9C2细胞,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组和H/R + BT2治疗(H/R + BT2)组,并给予不同浓度的BCAA或BCKA孵育。ELISA法检测血浆、心肌及培养的细胞上清中BCAA、BCKA水平及心肌BCKD酶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BCKDE1α、P-BCKDE1α水平;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LDH释放水平;超声检测小鼠左室射血分数;TTC/伊文氏兰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①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成功建立T2DM小鼠模型,T2DM组胰岛素水平较Control组明显增高(P < 0.01);②T2DM小鼠心肌BCAA代谢紊乱。T2DM小鼠血浆和心肌中BCAA、BCKA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 < 0.01),T2DM小鼠心肌组织BCKD酶的活性明显降低(P < 0.01),P-BCKDE1α/ BCKDE1α显著升高(P < 0.01);③给予T2DM小鼠BT2治疗后,其BCAA代谢紊乱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减少T2DM小鼠的心梗面积(P < 0.01);④外源性孵育高浓度BCKA时,H9C2细胞H/R损伤加重,BT2治疗能够减轻这种损伤(P < 0.05)。 结论 BCAA代谢紊乱是糖尿病MI/R损伤加重的可能原因之一,BT2可能作为纠正T2DM BCAA代谢紊乱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于新彦  杨省利 《心脏杂志》2015,27(6):659-661
目的 应用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动物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I/R)后运动训练(exercise training)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与磷脂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探讨运动训练对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建模后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I/R组,I/RI+运动训练组。L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范围;采用TUNEL荧光标记法检测心肌凋亡;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水平。结果 与I/R组比较,运动训练可以减少心肌梗死范围(n=9,P<0.01),可以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n=10,P<0.01),降低caspase-3活性(n=8,P<0.01),有效提高I/R后心肌p-Akt水平(n=7,P<0.01)。结论 运动训练对I/RI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Cur)后处理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拮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即空白对照(Ctl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姜黄素后处理组(I/R+Cur组)、I/R+姜黄素后处理+AG490组(I/R+Cur+AG组)及AG490组(AG组),AG490为JAK2/STAT3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ff逆行灌注模型,缺血60 min,再灌注60 min。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后15 min、30 min、45 min和60 min,测定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包括:心率(HR)、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计算出心率压力指数(DP,LVDP×HR/1000)。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各组心肌梗死(MI)的面积,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JAK2、磷酸化JAK2(p-JAK2)、STAT3以及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结果: 与Ctl组比较,I/R组各时间点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显著降低(P<0.01),MI面积显著增加(P<0.01),磷酸化JAK2和STAT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I/R+Cur组各时间点的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程度明显减轻(P<0.01),MI的面积明显减少(P<0.01),p-JAK2和STAT3的表达更高(P<0.01)。与I/R+Cur组相比,I/R+Cur+AG组各时间点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1),MI的面积显著增加(P<0.01),p-JAK2和STAT3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和Ctl组相比,AG组血流动力学和MI的面积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ur后处理对I/R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Y-27623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 随机分为4组(n=15):正常对照组(Sham组) 、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即I/R组) 、Dil组( diltiazem即地尔硫卓组)、Y-27632组。Dil组每日给予地尔硫卓(10mg/kg)灌胃, Y-27632组每日给予Y-27632(5mg/kg),其余两组给予等体积清水。给药五天后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I/R组、Dil组和Y-27632组建立MIRI模型。TUNEL法检测各组心肌凋亡,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心肌组织中MAPK信号传导途径相关蛋白(p-JNK/ERK/P38)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相对于Sham组,I/R组AI明显增加(P<0.01),MAPK信号传导途径和心肌促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显著增加(均为P<0.05),心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减少(P<0.05);相对于I/R组,Y-27632治疗组AI明显下降(P<0.01),与Dil治疗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Y-27632治疗组MAPK信号传导途径相关蛋白和Bax、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Dil治疗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Y-27632通过抑制JNK/ERK/P38的磷酸化,抑制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加强Bcl-2的表达,来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竹叶总黄酮抗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竹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在体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SD大鼠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竹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缺血30min,再灌注240min。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千分率、Bcl-2、Bax、Cyt-c和caspase-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TUNEL实验表明竹叶总黄酮能明显降低心肌组织凋亡的发生;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Bax、Cyt-c、Bcl-2和caspase-3阳性表达增强(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竹叶总黄酮明显抑制了Bax、Cyt-c和caspase-3表达但没有抑制Bcl-2表达。结论竹叶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