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后肠粘连是腹部手术的一个常见并发症,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及术后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在腹腔镜技术开展之前,粘连性肠梗阻若保守治疗无效,只能选择开腹手术,但手术创伤大,效果不理想,术后复发率达28%。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再发梗阻率为0—15%,显著低于开腹手术,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至今仍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剖腹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预防和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仍是当今腹部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虽然腹腔粘连是限制炎症扩散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但可给患者带来长期腹痛甚至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预防粘连形成显得更加重要。近年来的研究报告指出曾经历过腹部手术的病人80%~90%发生术后肠粘连,更甚者发生肠梗阻[1,2]。发生粘连的患者中,超过80%的患者在伤口与网膜之间形成粘连,50%的病例涉及小肠。粘连是影响正常组织功能的术后并发症。近年来,对粘连的大量研究仍未取得成功,其主要…  相似文献   

3.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肠粘连或粘连带所致的梗阻。随着腹部手术的广泛开展,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逐年上升。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们采用中药栓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结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及排除标准(1)术后腹痛、呕吐、腹胀、  相似文献   

4.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发生在术后1~3周内.我院2001-2004年行妇科腹部手术628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68例,发生率10.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术后肠粘连防治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872年,Bryant首次报道1例术后肠粘连引起致命性肠梗阻病人以来,人们为防止术后肠粘连的发生进行了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尽管外科无菌术、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技术的改进均有助于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发生,但术后肠粘连仍是腹部手术后并发症中的一大难题,是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1]。近年来,经过不断努力,提出了许多防治术后肠粘连新的或改良的方法,现综述如下。一、术后肠粘连发生机理一般认为术后肠粘连发生系因腹腔组织创伤、缺血、炎症刺激、异物存留等,导致腹膜、肠管、网膜等腹腔内器官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梗阻常见的原因和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我站2002年至2006年进行的89例中肠梗阻手术临床资料.结果 89例中死亡3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结论 肠梗阻常见的原因依次为肠粘连,结肠肿瘤及腹股沟嵌疝,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部分病人并无腹部手术史,阑尾炎引起的肠梗阻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7.
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粘连引起的肠梗阻是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各种类型的肠梗阻中,粘连性肠梗阻占20~40%,其中80%是由过去施行腹部手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后,屡发粘连而反复手术者极为多见,我们曾遇到1例先后手术达15次。Ochsner和Barron等曾报告有因复发性肠粘连而行剖腹探查达22次以上的病例。在目前所采用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各种方法中,松解术仍不失为较好的方法之一。一、松解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将肠—肠或肠—腹膜间粘连的纤维组织切断、分高,从而解除肠梗阻的手术方法称为松解术或分解术。下面几种情况适于松解术:①束带状粘连,②点状粘连,③小片状粘连,④肠袢自身折迭性粘连,⑤拟行  相似文献   

8.
术后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会引起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并排除其他梗阻原因而获得.本文对我院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间腹部手术后发生的87例肠梗阻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肠梗阻,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1),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占粘连性肠梗阻的20%~63%^(2),且随手术的增加而增加,病死率为8%~13%^(3)。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4月~2010年4月,我们施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肠梗阻2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粘连性肠梗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进而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为腹部外科常见急腹症,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1]。近年来随着手术患者的不断增加,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手术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又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新的粘连。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我院采用腹腔镜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开腹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730例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程确定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开腹手术患者并发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为5.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低蛋白血症、肠粘连范围广、疾病恶性程度和术后白细胞计数≥10×109/L患者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2、5.295、10.365、9.527、4.905、10.442,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长、肠粘连范围广和无肠道准备是开腹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长、肠粘连范围广和无肠道准备是开腹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是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当对上述患者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1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童仕伦  罗建飞 《腹部外科》2006,19(6):332-333
一、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定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EPII)是腹部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这类肠梗阻有其特殊性,其临床特点与术后早期的肠麻痹、内疝、扭转、吻合口狭窄、肠粘连等机械性因素所致的肠梗阻不尽相同,处理方法有别。EPII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是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而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所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EPII常发生在由于手术操作范围广,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手术污染严重的病人,由于创伤重或已有炎症、腹腔渗出液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病因及其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6年来收治的268例不同类型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68例中机械性肠梗阻216例(80.6%),其中肠粘连165例,肠道肿瘤25例,异物2例,粪块10例,肠套叠5例,肠扭转3例,腹内疝2例,腹外疝3例,柿石1例;动力性肠梗阻43例(16.0%),其中腹腔内急性炎症16例,低血钾21例,脊柱外伤6例;血运性肠梗阻9例(3.4%)。本组268例非手术治疗211例(78.7%),1例血运性肠梗阻合并急性心梗入院后24 h内死亡,其余210非手术治疗者无死亡病例;手术57例(21.3%),术后死亡6例(2.2%)。结论各种原因所致肠粘连仍是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其中以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最多,在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的情况下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非手术方法仍是治疗肠梗阻的首选方法,在动态观察症状、体征、腹部立位平片、腹部彩超的情况下,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Miles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和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外科医生感到棘手的一个问题,尽管手术者在术中、术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仍难以杜绝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术后早期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个月内。直肠癌Miles手术由于创面较大及盆腔的解剖特点,术后早期肠梗阻更易发生,下面我们结合文献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5.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smallbowelobstruction ,EPISBO)为腹部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Stewart[1]报告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的 2 0 0 % ,其中 90 0 %是炎症性肠梗阻。由于原发病的不同 ,EPISBO的发病率波动在 0 0 6%~ 14 3 1%之间。EPISBO常反复发作 ,病程长 ,患者在发病前一般均接受过一次或多次手术 ,体质状况差。在临床表现和处理上均有其特殊性 ,如处理不当会引起肠瘘、短肠综合征、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笔者重点论述其诊断和治疗。1 概述EPISBO是指在腹部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肠梗阻6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提高对急性肠梗阻的论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 急性肠梗阻手术病人的论断治疗经验,结果:69例病人的主要原发病患 是:肠粘连17例,肿瘤23例,论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体征以及典型腹部立卧位平片(90%),B超或CT对30%病人有论断价值.69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充手术残废,结论: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为肿瘤和粘连,急性肠梗阻的论断主要靠典型的病史体征,以及腹部立臣平自主 ,B超或CT.急性肠梗阻保守无效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7.
泛影葡胺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梗阻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住院的肠梗阻患者中有2/3是因为术后肠粘连造成的.对粘连性肠梗阻目前公认应首选保守治疗,如保守治疗无效或有绞窄性肠梗阻倾向时,再中转手术.目前确定中转手术的时机主要根据临床观察和保守治疗的时间决定,有很大的主观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等客观资料进行手术时机的判断,避免或减少过度手术或者延误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粘连性肠梗阻多因腹部手术引起[1],为提高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的疗效,本文对我院34例粘连性肠梗阻二次手术进行了分析,对单纯肠粘连松解及小肠部分切除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硅油预防术后肠粘连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术后肠粘连和粘连性肠梗阻仍然是腹部外科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1979年以来,我们用四川晨光化工研究所生产的二甲基硅油(以下简称硅油),在不同动物腹腔内进行了防止肠粘连的实验。1980年11月至1985年10月,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将硅油用于临床,亦取得良好防粘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①因粘连性肠梗阻行松解术,或腹腔手术时发现有粘连索带者。②有粘连可能的腹部手术,如腹腔内炎症广泛,或因多种疾患而需反复手术  相似文献   

2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早期预警因素和发病原因。方法:回顾210例符合腹部手术后合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腹腔感染和肠瘘3种炎性并发症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手术种类、既往手术次数、术后早期炎性指标,来探索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结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以肠粘连松解术后发生率最高(53.5%,30/56),既往手术次数增多能显示其具有递增的关系,术后早期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升高常提示机体处于炎性反应阶段。结论:既往手术类型及手术次数是导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因素,但发病原因与手术创伤诱发的腹腔脏器、尤其是小肠的过度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