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家长填写DSM-IV问卷和自编家庭情况问卷完成ADHD的评估和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4~16岁儿童ADHD总患病率为6.3%,6~11岁组患病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ADHD-I为其主要类型;父亲文化水平低、扩大的核心家庭是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农业户口儿童患病率高于非农业户口儿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11岁是ADHD患病的高峰年龄,注意力缺陷是其核心症状,ADHD的发生与家庭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了解贵阳市幼儿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检出情况,为ADHD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贵阳市城区21个幼儿园的4 489名3~6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量表进行筛查.初筛为阳性的儿童,再由2名小儿神经专业的主治医师到幼儿园进行现场排查以确诊.结果 贵阳市城区幼儿园儿童ADHD检出率为1.38%,男、女童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2.05%.汉族儿童检出率为1.33%,少数民族检出率为1.55%.但各组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贵阳市城区幼儿园3~6岁儿童ADHD的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特点。方法: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患儿和正常儿童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做进一步调查。结果:①ADHD三种亚型及对照组儿童的自我意识量表中除在躯体外貌和合群因子两个分项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分项中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两分析比较在行为因子和量表总分两个分项中三种亚型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而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在智力与学校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混合型在焦虑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多动冲动型在幸福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ADHD不同亚型儿童与对照组相比在自我意识量表各分项中表现出不一致的特点,尤其以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的自我意识评分在更多的分项中表现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症状阳性率和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注意缺陷多动症状调查表,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闸北区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针对注意缺陷多动症状调查表中症状阳性率的总体情况、年龄分布、及其与性别、户籍、家庭情况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ADHD患病率为3.9%,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5%和1.3%,男、女比例为2:1。大部分症状阳性率大致随年龄增长而递减;阳性率最高年龄段分布于4~5岁;男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外地户籍的儿童阳性率高于上海市户籍的儿童;按父母文化程度比较,症状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的注意缺陷症状的阳性率普遍高于多动症状,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儿童ADHD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保定市区智商正常,经临床确诊为ADHD的患儿,经感觉统合评定为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儿童123例,男89例,女34例,年龄6~10岁。评价感觉统合训练治疗6个月前后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改变。结果:123例智商正常的ADHD儿童经6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后,社会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改善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北京市6~13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临床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1月北京市6~13岁参加儿童ADHD筛查的2 35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和《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调查表》对入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且对儿童ADHD发生率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2 350份问卷调查,有效调查问卷2 350份,回收率为100.0%。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初步筛查发现148例疑似ADHD儿童,对疑似儿童作进一步诊断,最终确诊113例,确诊率为4.81%,其中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ADAH-I(2.64%)和ADHD-HI(1.40%);113例AHDH患儿中,男84例,占6.99%,女29例,占2.53%,性别之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中ADAH-I、ADHD-HI及ADAH-C所占比例高于女性(P0.05);6岁~儿童AHDH、ADAH-I、ADHD-HI及ADAH-C发生率高于8岁~和11岁~(P0.05);8岁~儿童AHDH、ADAH-I及ADAH-C高于11岁~(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6~13岁儿童ADHD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族史、产伤及教育不当关系密切(P0.05)。结论北京市6~13岁儿童ADHD多以ADHD-I型为主,且多发生率在6岁~儿童中,其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哌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35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采用哌甲酯口服,从每次5mg,每天2次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每天最大剂量不大于60mg,适宜量为0.3~0.7mg/kg.d。结果:治疗前ADHD症状量表(ADHD-RS-IV)总分为(39.11±7.38)分,治疗后为(19.78±7.81)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哌甲酯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脑电图及神经心理特征情况,为儿童ADHD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2月北京安定医院收治的ADHD患儿1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ADHD分型分为多动/冲动为主型组31例,混合型组95例,注意缺陷为主型组51例。3组患儿入院后均采用日本光电EEG-4418K型脑电图进行测定,并对3组患儿进行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VMI)、联合型瑞文测验(CRT)、反应时测定,比较不同类型儿童ADHD的脑电图及神经心理特征情况。结果 177例ADHD患儿均行脑电图检查,其中79例脑电图正常,占44.63%,98例脑电图异常,占55.37%。异常脑电图患儿中56例轻度脑电图异常,42例中重度脑电图异常;多动/冲动为主型组VMI测定结果高于混合型组与注意缺陷为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意缺陷为主型组CRT测定结果高于多动/冲动为主型组与混合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混合型组平均反应时、最快反应时及最慢反应时长于多动/冲动为主型组与注意缺陷为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ADHD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异常,能显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改变,并且儿童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较差,VMI则能反应ADHD亚型中患儿注意力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病因和影响因素,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PSQ行为量表、ADHD诊断标准表对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儿童进行儿童多动症的筛查和诊断,将其作为ADHD组(30名),选取年龄、性别与ADHD组相近的正常学龄儿童作为对照组(30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同时进行绘人测验、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和多动症背景调查。结果:ADHD组与对照组两组儿童年龄范围是男6~11岁,女6~7岁,30例ADHD患儿中男27例占90%,女3例占10%,男女比例为9∶1。两组儿童智商(IQ)、体格发育等级和营养状况均在正常范围内并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母亲孕期环境污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儿童母亲围生期发生的铅中毒、有毒物接触、儿童偏食及母乳喂养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脑外伤、窒息、跟亲属类似情况、父母感情不和的发生率两组儿童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HD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围生期情况、家庭、心理因素、营养和饮食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推广SNAP-Ⅳ父母等级评定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的205患儿(注意缺陷型ADHD 93例、多动-冲动型ADHD 33例和混合型ADHD 79例),分别对性别比、年龄组成、SNAP-Ⅳ父母等级评定量表评分分布特征进行评估。结果 ADHD患儿的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子量表SNAP评分均服从正态分布,注意缺陷子量表均分2.09±0.33 ,多动/冲动子量表均分为1.99±0.34。注意缺陷子量表均分大于1.54,多动/冲动子量表均分大于1.43,应考虑ADHD的相应诊断。结论 SNAP-Ⅳ父母等级评定量表是ADHD诊断和疗效评估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6~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1年4至5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调查表》对西昌市6所小学和3所初级中学的6~16岁儿童进行整群-分层抽样调查,共计抽取学生2800例纳入本调查,其中男童为1202例,女童为1148例.根据入组儿童年龄,将其分为6~7岁组(n=399)、8~10岁组(n=958)及11~16岁组(n=993).对可疑ADHD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性访谈,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ADHD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ADHD的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根据患儿症状、病程、严重程度将其进一步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和混合型(ADHD-C).结果 本地区6~16岁儿童的ADHD患病率为4.81%.其中,ADHD-Ⅰ型的患病率最高,为2.64%,ADHD-C型患病率次之,为1.40%,ADHD-HI型最低,为0.77%.3型ADHD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ADHD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7岁组的ADHD各型的患病率最高,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母亲的文化程度、家族史、产伤、对儿童的教育不当、亲子关系等是ADHD的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6~16岁儿童中,ADHD-Ⅰ型患病率最高,而且以6~7岁组儿童的患病率最高,男童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年龄、性别、父母的文化程度、家族史、产伤、对儿童的教育不当、亲子关系等是ADH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儿童血浆β-EP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血浆中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有效治疗和实验室诊断ADH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1-6年级学生1837人,用ICD-10诊断标准共确诊ADHD患儿25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正常配对组和ADHD组儿童血浆β-EP水平。结论:ADHD组患儿血中β-EP水平低于正常配对组。结论:β-EP水平不足可能是ADHD患儿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新疆维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各亚型分布情况及Conners父母量表六个因子得分差别。 【方法】 收集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2008年9月-2010年确诊的3~17岁ADHD儿童,分析维汉ADHD各亚型分布情况;然后按1/6比例随机抽取符合入组标准的三型ADHD汉族儿童,与维族所有各型ADHD儿童组成ADHD组,选取同期3~17岁非ADHD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维汉ADHD儿童与对照组Conners父母量表各因子分。 【结果】 1)符合入组标准的ADHD儿童共1 164人,汉族1 114人,维族50人,其中注意缺陷型485人,多动冲动型127人,混合型552人。2)维汉ADHD儿童各亚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汉族儿童以注意缺陷和混合型为主,维族儿童以混合型为主;汉、维儿童学龄前均以冲动多动型为主,小学阶段以混合型为主,其次为注意缺陷型;汉族儿童中学阶段以注意缺陷型为主,维族儿童各型未见差别;冲动多动型多以年龄段比较小的小学和学龄前为主。汉族ADHA三个亚型在PSQ品行、学习问题、焦虑、多动指数和冲动-多动因子等5个因子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维族ADHA三个亚型中仅冲动型和混合型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高于对照(P<0.05),在焦虑和身心障碍因子上无差异(P>0.05)。 【结论】 新疆维汉ADHD儿童亚型分布和相应的行为问题不同,应进一步探讨影响因素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贵阳市城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贵阳城区中小学生3 016名为调查对象,用Conners量表(家长问卷)对儿童进行初筛,然后对可疑患儿及家长进行病史访谈、智力测试并按DSM-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ADHD的患病率为0.73%,其中注意缺陷型占77.3%,多动-冲动型占9.1%,注意缺陷伴多动冲动型占13.6%。男孩的患病率为1.3%,女孩患病率为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儿童ADHD的因素为:性别、母亲孕期情绪低落、父母婚姻关系、父母是否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有困难是否愿意告诉父母、孩子性格及学习成绩、好朋友的多少、与同学的关系。结论:儿童ADHD的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影响儿童ADHD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干预儿童ADHD应该关注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儿中,常有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症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中,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甚至刻板行为出现的频率较正常人群更高。ADHD与ASD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因素。单纯针对一类症状的治疗并不能完全缓解其全部症状。  相似文献   

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检测中的表现特点,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37例,精神发育迟滞(MR)儿童24例和品行障碍(CD)儿童2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NC)30例,并以ADHD为主,与MR和CD进行比较.使用Nicolet Spirit脑电生理仪,以及"听觉靶一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P300检测.结果ADHD组、MR组及CD组主成分靶波幅P3变化表现为同一趋势,即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在靶潜伏期N2上,ADHD和MR均延迟于NC组和CD组;在靶波幅P3上,ADHD和MR均低于CD组;在非靶波幅P3上MR组又低于ADHD组和CD组.结论ADHD患儿的P3潜伏期和波幅变化反映了ADHD注意力过程缺陷;P300客观反映ADHD,MR和CD认知功能障碍,可以作为ADHD和MR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乌鲁木齐市6~14岁儿童不同亚型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帮助ADHD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家庭生活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从乌鲁木齐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3所小学2 066名儿童中筛选出有ADHD可能的儿童,使用访谈及DSM-Ⅳ的诊断标准确定ADHD各亚型,并考察ADHD各亚型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及主要行为问题.结果 最终确定ADHD儿童97名,检出率为4.7%.混合型ADHD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问题的检出率较高(65.6%,28.1%,59.4%,25.0%),注意缺损型品行问题及学习问题的检出率较高(34.0%,58.0%),多动冲动型品行问题及冲动多动问题检出率较高(33.3%,60.0%).结论 乌鲁木齐市6 ~14岁ADHD儿童行为问题较突出,不同亚型主要行为问题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8.
淮北市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病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淮北市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ADHD)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该市5 907名6~12岁在校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淮北市6~12岁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6所小学适龄学生5 907名,其中男生3 131名,女生2 776名。1.2方法依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关于ADHD的诊断标准,由接受过统一培训的专职医务人员,用美国康纳(Conners)简易多动症量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初筛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青岛市五年级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情况和严重程度。方法 使用SNAP-Ⅳ量表对青岛市各区县5 885名五年级学生进行筛查。结果 1)家长报告SNAP-Ⅳ量表得分显示4.9%学生符合ADHD诊断标准;男生患病率显著高于女生,男女比为1.60∶1。2)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三类亚型流行率分别为3.0%、0.4%和1.6%,亚型流行率无性别差异。3)ADHD三亚型和正常儿童的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症状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ADHD各亚型男女童的症状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青岛市五年级儿童ADHD流行率较低,三类亚型儿童行为表现各有特点,在教育和临床治疗中同样需要得到重视。2)女生患病率虽低于男生,但二者症状严重程度相同,因此应重视ADHD女童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6例6~12岁诊断为ADHD的患儿采用集体统合功能训练的治疗方法,每次训练90~120 m in,每周训练3次,40次为一疗程,同时对145例ADHD儿童不进行统合功能训练治疗,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Conners简易问卷测查结果,训练前后有显著性差异;ADHD患儿训练后较训练前注意力有显著提高;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分训练后较训练前明显提高;适应行为训练后较训练前显著改善。而对照组患儿就诊时与4个月后测试以上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未见任何副作用。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可改善ADHD患儿神经心理功能,提高适应能力,减轻其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症状,且无副作用,可作为ADHD的常规治疗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