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加热提取时间对柴胡皂甙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考察了柴胡合理的加热提取工艺,以柴胡皂甙A为检测指标,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不同加热提取时间柴胡皂甙A的含量,并比较了不同提取工艺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胡加热提取时间不宜超过6h。  相似文献   

2.
不同醇沉浓度对柴胡中柴胡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柴胡合理的醇沉工艺,采用薄层扫描法,以柴胡皂甙a为检测指标,考察了不同醇沉浓度对柴胡皂甙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60%醇沉浓度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柴胡根提取挥发油后的下脚料(水浸液、药渣)中的柴胡皂甙进行了分析。结果,柴胡皂甙d加热半小时后,柴胡皂甙a加热6小时后,逐渐被破坏,柴胡加黄芩的复方制剂比单一柴胡分解略快,其溶血作用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4.
空心柴胡和柴首根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空心柴胡,柴首和北柴胡的根部分离到10种柴胡皂甙。分别鉴定为柴胡皂甙a,柴胡皂甙d,柴胡皂甙c,柴胡皂甙e,柴胡皂甙b22"-O-乙酰基柴胡皂甙a,3"-O-乙酰基柴胡皂甙a,3"-O-乙酰基柴胡皂甙d,6"-O-乙酰基柴胡皂甙a和6"-O-乙酰基柴胡皂甙d。3种柴胡所含的各种柴胡皂甙成分相似,进一步证明了空心柴胡和柴首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熊胆复肝宁中柴胡皂甙的转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闻晓光  周海鸥 《中成药》1993,15(3):16-17
柴胡((?)upleuri radix)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柴胡皂甙a、d,而且含量最高,但我们在测定复方熊胆复肝宁中柴胡皂甙a,d的含量时发现柴胡皂甙a,d的含量极低,但其转化产物柴胡皂甙b_1,b_2的含量却很高,提示该制剂_的某些过程是提供这种转化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小叶黑柴胡中皂甙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自小叶黑柴胡根中分得5个三萜皂甙和2个三萜皂甙元。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柴胡皂甙a,柴胡皂甙d,柴胡皂甙b2,柴胡皂甙b,chikusaikosideI和柴胡皂甙元F,柴胡皂甙元G,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日本常用生药的定量方法:柴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胡多见于保健强壮、消炎排脓等处方中,含有柴胡皂甙a、c、d等。1 HPLC定量法——柴胡中柴胡皂甙a、c、d的定量试剂及标准品氨水-甲醇溶液,即取1ml浓氨水加甲醇定容至20ml。柴胡皂甙a、c、d标准品为生药实验用,系和光纯药产。实验材料 9个柴胡样品。标准溶液分别精密称取柴胡皂甙a(8mg)、c(10mg)、d(10mg),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0ml即可。实验方法精密称取0.5g通过48目筛  相似文献   

8.
柴胡及其炮制品有效成分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秦鹤  陈会平 《中成药》1994,16(2):20-21
对柴胡原生药,生品,洒、醋、蜜炙品的皂甙及挥发油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结果表明,炮制后皂甙及挥发油含量升高,除蜜柴胡挥发油的组分变化外,各种炮制品的皂甙及挥发油组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蔡亲福 《中成药》1992,14(8):49-49
据报道,柴胡皂甙具有抑制炎症初期血管通透性亢进、抑制右旋糖酐性脬肿和抗肉芽形成的作用。作者探讨柴胡皂甙对原型抗GBM(肾小球基底膜)性肾炎的疗效,并探讨柴胡皂甙对血小板凝集功能,内源性皮质酮和活性氧清除剂活性的作用。实验材料和方法采用天然柴胡皂甙,柴胡皂甙a,c和d,调制成  相似文献   

10.
栽培与野生柴胡根的质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栽培及野生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的根)性状、组织构造、薄层层析定性、总皂甙含量及柴胡皂甙a、d 的含量对比,表明栽培北柴胡与当地野生品的质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柴胡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方法:采用UV,HPLC,TLC法考察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结果:UV,HPLC,TLC法均证明柴胡炮制后化学成分存在变化。结论:柴胡炮制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可能是柴胡炮制前后功效发生变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荔  陈勇敢 《中药材》2003,26(7):512-514
目的:优选小儿柴胡栓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柴胡提取工艺和制剂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制定了柴胡的提取工艺,并以半合成脂肪酸酯为基质制成了栓剂。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13.
5种习用柴胡的ITS序列鉴别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用PCR扩增方法测定5种常用柴胡的ITS序列,为柴胡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从5种柴胡的叶片中提取总DNA,以核基因组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各样品的ITS1长度为214~220bp,ITS2长度为230~231bp。5种柴胡的ITS序列分别有多个特异性信息位点。结论:ITS序列可以作为柴胡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柴胡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磊  刘本亮  吴福祥  陶兰萍  刘剑 《中药材》2004,27(10):764-766
以柴胡中总皂苷和浸膏率为考察指标,应用正交设计优选柴胡的提取工艺,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80%乙醇用量为药材量的4倍,回流提取4次,每次60 min,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复方柴胡口服液(柴胡,黄芪,酸枣仁,香附,甘草等)的薄层鉴别.方法:通过薄层色谱鉴别制剂中的柴胡、黄芪、酸枣仁.结果:硅胶G薄层板,以乙酸乙酯-95%乙醇-水(18:2:1)为展开剂进行柴胡的鉴别研究,以氯仿-甲醇-水(65:30:10,10℃静置过夜取下层溶液)为展开剂进行黄芪的鉴别研究,以水饱和正丁醇为展开剂进行酸枣仁的鉴别研究.薄层色谱均能明显地检出制剂中的柴胡、黄芪、酸枣仁,定性鉴别斑点圆整,分离度好,易于区别.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地控制复方柴胡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柴胡三种萃取物的抗惊厥作用研究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柴胡三种萃取物的抗惊厥作用。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 (SFE -CO2 )获得的柴胡皂甙部分、挥发油部分及水溶性部分 ,研究比较它们对戊四唑 (PTZ)惊厥模型及最大电休克 (MES)惊厥模型的作用。结果 :柴胡皂甙部分、挥发油部分均对MES模型有明显拮抗作用 ,水溶性部分则有效对抗PTZ模型。结论 :柴胡皂甙部分、挥发油部分可能有抗癫痫的强直阵挛发作作用 ,水溶性部分可能对失神发作起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胡黄芩配伍应用对小鼠急性癫痫模型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A组),柴胡黄芩5∶2组(B组),柴胡黄芩1∶1组(C组),柴胡组(D组),黄芩组(E组),地西泮组(F组),每组各10只,制备小鼠最大电休克(MES)急性癫痫模型;另取180只昆明小鼠按上述分组方法分别制备小鼠戊四氮(PTZ)、士的宁(STR)、匹罗卡品(PLCP)急性癫痫模型。结果:B、F组可显著降低MES小鼠惊厥率(P<0.05),明显延长PTZ小鼠发作性阵挛潜伏期、发作性强直潜伏期以及死亡潜伏期(P<0.05),以及STR小鼠死亡潜伏期(P<0.01)。仅F组可延长PLCP小鼠强直及死亡潜伏期(P<0.01)。结论:柴胡黄芩配伍应用有抗惊厥、抗癫痫作用,其中以柴胡黄芩5∶2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北柴胡中柴胡皂苷类成分含量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对河北省北柴胡的地形适宜性进行区划研究,为选取种植柴胡的合理区域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对河北省43个产地的柴胡实地采样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柴胡中柴胡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海拔、坡度、坡向对柴胡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并依据柴胡皂苷类成分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Arc GIS进行了基于地形因子的河北省北柴胡生态适宜性区划。最适宜柴胡皂苷类成分积累的地形因素为海拔(600 m以上)、坡度(4.00~5.50°)、坡向(阳坡),因此,将北柴胡种植在太行山、燕山等地形条件相似的山区地带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柴胡黄芩配伍抗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柴胡、黄芩以不同剂量比例配伍(2∶1,1∶1,1∶2)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白酒灌胃造成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以单味柴胡黄芩和小柴胡冲剂作为对照药,通过血清和肝匀浆乙醇脱氢酶(ADH)的测定和肝组织病理学的观察,探讨柴胡黄芩配伍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柴胡黄芩1∶2组对各项检测指标影响最显著。结论不同比例配伍的柴胡黄芩抗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中发挥作用的强弱趋势不同,以柴胡黄芩1∶2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