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耿燕娜  张瑜 《中成药》2010,32(8):1328-1332
目的:考察处方和工艺因素对盐酸青藤碱延迟起释型缓释片体外释放的影响因素。方法:以亲水凝胶骨架材料为主要辅料,采用干压包衣法制得盐酸青藤碱延迟起释型缓释片,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片芯骨架材料的种类(HPMCK15M、HPMCK4M、黄原胶和卡拉胶)和用量、外层衣膜骨架材料的种类和用量、衣膜材料制备工艺、压片压力等因素对制剂释药情况的影响。结果:盐酸青藤碱延迟片的释药时滞为4~5h,时滞后药物在24h内缓慢释放;片芯与衣膜骨架材料的种类和用量对释药时滞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骨架材料黏度增大,骨架材料用量增多,释药时滞延长,并且时滞后的药物释放有所减慢;压力较小时,随压力增加,释药时滞延长,当压力增加至缓释片硬度为(7±1)kg时,影响不显著(P0.05),压力对时滞后的药物释放无影响;衣膜材料的制备工艺对释药时滞和时滞后的药物释放影响不大。结论:盐酸青藤碱延迟片具有时滞后药物缓慢释放的释药特性,衣膜和片芯处方对药物延迟释放的时滞和时滞后的药物释放速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涛  杨勇  蒲道俊  余春梅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0):1565-1568
 目的制备盐酸曲马多缓释骨架片,并对其体外药物释放影响因素和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不同黏度与用量的羟丙甲纤维素(HPMC),不同主药粒径与稀释剂,不同工艺制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结果主药粒径、HPMC黏度、稀释剂、释放介质、制备工艺和压片力对药物释放影响不大,随着HPMC和预胶化淀粉(Starch 1500)用量的增加释药速率降低。结论研制的盐酸曲马多缓释片体外药物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HPMC用量和预胶化淀粉(Starch 1500)是影响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7,(5)
目的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方法高压乳匀法制备纳米粒,真空冷冻干燥后,将其与骨架缓释片辅料混匀,制备缓释凝胶骨架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吸附剂种类、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类型及其用量、聚乙二醇(PEG)类型对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最佳条件为以乳糖为吸附剂,HPMC 4K和HPMC 15M(比例1∶1)用量40 mg/片,PEG 400与PEG4000比例2∶1,所得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符合零级释药模型,12 h累积释放度达89.82%。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有利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DCF)亲水凝胶骨架片,并对其释药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径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以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DCF亲水凝胶骨架片。所用HPMC分别为Methocel E4M,K4M,K15M和K100M。根据中国药典1990年版所载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测定其释放度,并与国外同类缓释片的释药行为进行比较。结果:HPMC在片剂中含量升高或拉度减小,释药速度变慢。HPMC的粘度对释药的影响因品种和其在片中的用量不同而有不同表现。在所试4种HPMC中,除E4M的缓释作用较差外,其余3种只要选择合适条件,均可制成所需释放度的DCF缓释骨架片。结论:丙烯酸树脂包衣的DCF骨架片(DCF:HPMC=1:1.4)与国外同类缓释片具类似的释药行为。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骨架缓释片的研制及体外释放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制葛根素骨架缓释片,并评价其体外释药机制。方法:以不同型号的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 K100M,HPMC E4M)混合物为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葛根素骨架缓释片,以葛根素释放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缓释片的处方进行优化;通过测定释放度,考察葛根素骨架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模型。结果:优选的处方为HPMC K100M和HPMC E4M作为复合骨架材料,质量分数分别为片剂总质量的10%,20%;乳糖为填充剂,质量分数为片剂总质量的30%。制备的葛根素骨架缓释片释放规律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曲线,释药过程为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结论:葛根素骨架缓释片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制备的葛根素骨架缓释片具有良好的12 h体外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6.
田蓟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缓释片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董丹丹  郑岩  刘会珍  邓向涛 《中草药》2019,50(12):2841-2847
目的制备田蓟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缓释片,并研究影响缓释片药物释放的因素及缓释片的释药机制。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田蓟苷纳米混悬剂,乳糖-甘露醇(3∶1)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末。以HPMC作为骨架材料进一步制备成田蓟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缓释片,单因素考察骨架材料HPMC K4M和HPMC K15M比例及其用量、PEG 4000用量和硬脂酸镁用量对缓释片体外释药的影响,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处方。结果田蓟苷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分别为(164.41±9.72)nm和(-37.21±2.38)mV;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分别为(211.83±11.26)nm和(-31.66±2.92)mV。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最佳处方为骨架材料HPMCK4M和HPMCK15M用量比为2∶1,用量为40mg,释放速率调节剂PEG 4000用量为20 mg,硬脂酸镁用量为片质量的0.5%。田蓟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缓释片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释药模型:M_t/M_∞=0.286 8 t~(1/2)-0.073 8,r~2=0.981 4,在12 h内的累积释放度达到92.36%,释药机制为扩散与骨架溶蚀并存。结论田蓟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缓释片制备工艺重复性良好,可有效控制田蓟苷纳米粒在体外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7.
张佩琛  方栋  郝海军 《中成药》2023,(11):3527-3533
目的 制备吴茱萸碱胃漂浮片,并考察其对家兔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粉末压片法制备胃漂浮片。以HPMC K15M用量、十六醇用量、碳酸氢钠用量为影响因素,2、6、12 h内累积释放度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3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吴茱萸碱胃漂浮片低剂量组(20 mg/kg)、吴茱萸碱胃漂浮片高剂量组(40 mg/kg)、西咪替丁组(20 mg/kg),灌胃给药13 d,第14天灌胃给予无水乙醇制备胃黏膜损伤模型,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溃疡抑制率,观察胃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最佳处方为HPMC K15M用量25.5%,十六醇用量7.0%,碳酸氢钠用量13.6%,平均浮动滞后时间为76 s,漂浮时间为12 h, 12 h内累积释放度大于90%,综合评分为1.6分。吴茱萸碱胃漂浮片高剂量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为2.08±0.40,溃疡抑制率为58.56%,接近西咪替丁。结论 吴茱萸碱胃漂浮片体外缓释作用明显,并且对家兔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葛根钩藤中药复方缓释片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制备葛根钩藤缓释片。采用正交设计以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处方筛选。结果:HPMC规格与用量、乳糖用量对释放度影响显著,当以22%的HPMC K4M为骨架材料,18%乳糖为稀释剂时,制剂具有良好的12 h体外释药特性。结论:葛根钩藤中药复方缓释片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药物在体外释放可以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祖师麻总香豆素缓释片的处方,并评价其体外释药特征。方法: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K4M)为骨架材料,乳糖为填充剂,在处方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对缓释片释放行为影响较大的2个处方因素—HPMC用量和乳糖用量,以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评价释药特征。结果:最优处方组成为祖师麻总香豆素200 mg,HPMCK4M为80 mg,乳糖60 mg,MCC60 mg;其在2、6、12 h的体外累积释放度均值分别为31.41%、60.85%、81.56%,满足缓释片释放要求;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的双重机制。结论:本方法制备的祖师麻总香豆素缓释片工艺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0.
辅料用量和性质对不同类型骨架片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辅料用量和性质对不同类型骨架片释放的影响。方法制备由各种蜡质、不溶蚀性或(和)亲水凝胶材料组成的各类骨架片,并测定模型药物盐酸氢吗啡酮从其中的释放。结果①十八醇、EC和HPMC单独使用时前两者用量对骨架释放的影响较大,后者的影响较前两者小。将十八醇或EC与HPMC合用,可以大大减小前者用量对释放的影响而后者对释放的影响则增大;②HPMC黏度对骨架释放的影响随骨架释药机制不同而不同;③蜡质材料的缓释作用随其疏水性增加而增强;④各类骨架材料合用可明显减小各自性质对释放的影响。结论辅料用量和性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随骨架类型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
对乙酰氨基酚HPMC骨架片药物释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影响对乙酰氨基酚亲水性骨架片体外释药的各种因素。方法:以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用湿颗粒法将对乙酰氨墓酚制成缓释片考寨HPMC的用量、粘度、粒度、制法、压片压力、片子大小及其它辅料对对乙酰氨基酚HPMC骨架片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对乙酰氨酚HPMC骨架片的体外释药均符合Higuchi方程。HPMC用量和粒度、制法、片子大小对对乙酰氨基酚的释放速率均有显著性影响。湿法制片的释药比干法压片慢。对乙酰氨基酚的释药速率随HPMC粒度的减小和片子的增大而减慢。HPMC的粒度及不同浓度乙醇作湿润剂对对乙酰氨基酚的释放速率影响不大。对压片压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HPMC骨架片的硬度范围不同时,影响有所不同。淀粉,PVP, MCC的加入(每片HPMC含量不变)均减慢对乙酰氨基酚的释放速率,加入量的影响在本实验范围内无显著差异。EC加入量多时(80 mg·片-1)。对乙酰氨基酚释放速率显著加快。结论:HPMC用量和粘度,制备工艺,片剂大小及其辅料为影响对乙酰氨基酚骨架片释放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海蒙制酸缓释片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爱丽  邵杰  张庆芬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5,46(23):3514-3519
目的优选海蒙制酸胃漂浮缓释片的最优处方配比,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征。方法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以Ca CO3在2、6、12 h累积释放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筛选出影响缓释片制备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骨架材料、助漂剂、填充剂,并确定非主要影响因素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复合原理设计3因素3水平实验,以累积释放率为指标优选处方,并利用响应优化器优化实验结果,拟合释药动力学方程。结果优化后的最佳处方为海螵蛸225.0mg、蒙脱石25.0 mg,加入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K100M)100.0 mg、微晶纤维素(MCC)48.3 mg、乙基纤维素(EC)25.0 mg、十八醇74.7 mg,5%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的乙醇溶液作黏合剂。用Minitab优化方案制得的缓释片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所制备片剂的漂浮时间在人工胃液中均能持续12 h以上,体外释药符合一级释药模型。结论海蒙制酸缓释片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12 h内有良好的体外释药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银杏叶提取物胃漂浮滞留缓释片,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漂浮时间、起漂时间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缓释骨架材料、起漂剂、十八醇用量及HMPC用量;以累积释放率、起漂时间及漂浮时间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选取HPMC K4M,PVPP,泡腾剂、十八醇的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银杏叶提取物胃漂浮滞留缓释片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机制。结果:最佳处方为HPMC K4M,PVPP,银杏叶提取物、十八醇及泡腾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2%,20%,48%,4%;MCC为稀释剂以补足质量。银杏叶提取物胃漂浮滞留缓释片的释药动力学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制备的胃滞留漂浮片外观及可压性良好,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释药机制为扩散和溶蚀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徐志杰 《中草药》2022,53(17):5321-5329
目的 制备欧前胡素固体分散体(imperatorin solid dispersion,IMP-SD)凝胶骨架缓释片(hydrogel matrix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IMP-SD-HMSRT),并研究口服药动学行为及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溶剂挥发法制备IMP-SD。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HPMC K15M用量、聚乙二醇(PEG)400比例和PEG总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缓释片在2、6、12 h累积释放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IMP-SD-HMSRT最佳处方,并考察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利用Loo-Rigelman法评价其体内外相关性。结果 IMP-SD-HMSRT最佳处方为HPMC K15M用量为48 mg/片、PEG 400比例为58%、PEG总量为26.5 mg/片。HMSRT的12 h累积释放率达到95.54%。药动学结果显示IMP-SD- HMSRT的Cmax波动小,tmax延后至(4.08±0.43)h,与欧前胡素普通片相比IMP-SD-HMSRT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219.76%。IMP-SD-HMSRT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体外释药行为与体内吸收存在相关性。结论 IMP-SD-HMSRT释药缓慢,促进了药物吸收,体内吸收与体外释药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地稔总酚胃内漂浮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选择Ⅳ丙烯酸树脂、HPMCK4M,MCC101、十八醇为辅料,干法直接压片,以体外漂浮性能和体外释放性能为指标筛选地稔总酚胃内漂浮片的处方,并进一步研究压片压力对体外漂浮性能和体外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地稔总酚胃内漂浮片的最优处方和工艺为:地稔总酚有效部位、Ⅳ丙烯酸树脂和十八醇分别为处方比例的31%,MCC101为7%,加硬脂酸镁适量,干法直接压片,控制压力3~4 kg。结论:该工艺重现性好,为地稔总酚胃内漂浮片的制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雷公藤甲素双室可溶性微针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及体外透皮性能的考察。方法 以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sulfate,CS)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HPMC)为针尖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K30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背衬材料。采用两步离心法制备双室载药微针,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针尖层、背衬层工艺参数。光学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表征双室载药微针,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药物分布,HPLC法测定载药量,大鼠体内外皮肤穿刺考察机械性能;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结果 双室载药微针的最优处方为40%乙醇-水溶液为药物溶剂;针尖工艺参数:HPMC与CS的比例为1∶4,材料与溶剂的比例为1∶1,针尖药物总质量浓度为6 mg/mL;背衬工艺参数:PVA与PVP K30的比例为1∶2,材料与溶剂的比例为1∶2,微针离心时间10 min,背衬药物总质量浓度为0.5 mg/mL。制备的双室载药微针外观形态、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由甲氧氯普胺速释层与萘普生钠缓释层组成的双层片。方法 以体外释放度为指标考察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甲氧氯普胺速释层中崩解剂的种类与用量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萘普生钠缓释层中骨架材料用量。结果 当甲氧氯普胺速释层中羧甲基淀粉钠 (CMS-Na)的用量为30%,萘普生钠缓释层中优特奇?RLPO(Eudragit? RLPO)与HPMCK4M的用量分别为 20%和15%时,可以得到释放度符合要求的复方缓释片。结论 正交设计、中心复合设计优化片剂处方预测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桂枝茯苓双层缓释片处方设计和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确定桂枝、茯苓活性成分同步释放的双层骨架缓释片处方.方法 以常规制剂中芍药苷、苦杏仁苷、丹皮酚的溶出和吸收特点为依据,将桂枝茯苓方设计为芍药苷、苦杏仁苷、丹皮酚为同步释放的缓释制剂;以各提取物的表观溶解度为依据,将各提取物分为水溶性提取物和水难溶性提取物2部分;权重转换方程计算每个成分在2、4、10 h释放度的得分,以芍药苷、苦杏仁苷、丹皮酚的得分之和为综合评分指标,优选桂枝茯苓双层骨架缓释片的处方,以相似因子评价芍药苷、苦杏仁苷、丹皮酚释放的同步性.结果 当HPMCK4M为水难溶性成分层的15%,HPMCK4M为水溶性成分层的22%.EC20为水溶性成分层的27%时,芍药苷、苦杏仁苷、丹皮酚在2、4、10 h的释放度均在设定的理想释放度范围内(2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