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229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世金 《广西医学》2008,30(3):424-424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致残率高。我院2003年11月至2006年11月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22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3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治疗组230例,男138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9月至2008年10月西电集团医院卒中单元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6例,其中5年内再发脑梗死并住院者114例作为观察组,其余102例5年内无脑卒中再发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尿酸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血尿酸水平观察组病人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丰勋 《中外医疗》2010,29(21):53-53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68例设为进展性脑卒中组。随机抽取间期住院且诊断明确的非进展性脑梗死1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组在观察项目中构成比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多危险因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这深刻的影响,我们在治疗脑卒中患者中应重视相关的病史、入院时的基本情况和相应的高危临床生化结果 ,以便及早的对疾病发展趋势能够充分了解,积极控诉高危因素防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服补阳还五汤并结合规范的二级预防干预措施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2年12月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治疗组,治疗组予以间断(10剂/月)补阳还五汤口服,并采用规范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ABCDE策略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未进行二级预防及中药治疗,比较复发率。结果:治疗组2年内脑卒中复发率为8.5%,对照组复发率为22.8%,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口服补阳还五汤合并规范二级预防干预措施,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明显降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杨东明  苏雪梅 《吉林医学》2009,30(15):1687-1688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2~4倍。现就我院2006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青浦地区老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我区老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9年2月我区两家二级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接诊的225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21例,将225例分为高危组与低危组。结果高危组共134例,CT发现缺血性脑卒中102例,占74%;低危组共91例,CT发现缺血性脑卒中19例,占21%,通过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高血压者81例,占79.41%;有高血脂者26例,占25.49%;有糖尿病者24例,占23.53%;有房颤者16例,占15.66%;肥胖者13例,占12.75%;吸烟者12例,占11.76%;饮酒者6例,占5.88%。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研究,我区老年人群中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在预防实践中应该重点控制。  相似文献   

7.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三天内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47例,男128例,女119例,年龄49~86岁,平均(67.4±10.83)岁,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2],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  相似文献   

8.
孙毅鸿  王明 《当代医学》2007,(15):64-65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三天内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47例,男128例,女119例,年龄49~86岁,平均(67.4±10.83)岁,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2],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桂萍 《吉林医学》2008,29(22):2086-2087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而其复发率却呈上升趋势。为了预防脑卒中复发,我们对本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且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MS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65~82岁离退休老干部共361人进行病史调查、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推荐的MS诊断标准将所有受检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两组间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MS组98人(27.1%)。两组之间血压、BMI、各项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缺血性脑卒中检出率等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MS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一种有效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方法,我院2006年7月—2011年3月在全麻复合颈丛阻滞下完成CEA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品 《中外医疗》2013,(31):63-63,65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选取同期98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及程度,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检出率为32.6%,检出率为8.1%,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发现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溃疡斑和缺血性脑卒中呈现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的相关性,临床可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认为是导致动脉硬化的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关系密切.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对2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同型半胱氨酸(Hey)检测,并与10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超声检查颈部血管发现的粥样斑块情况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探讨。方法:选择2006~2007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7例(缺血性脑卒中组)及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体检者83例(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颈动脉内径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8.0%),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8%),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6.2%)。斑块部位与缺血性脑卒中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间差异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密切关系,对早期预测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云旗  钟盛武 《华夏医学》2005,18(4):599-600
急性脑卒中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血糖应激性增高造成能量供给和利用障碍,使临床症状加重,影响预后;而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不仅临床表现重,而且预后也差,其病死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者.为探讨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现将我院2001年3月至2003年9月对2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糖水平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农村526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血压控制与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507例(90.2%),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后患缺血性脑卒中时间5个月-1年者68例(13.4%),1~5年243例(47%),5年以上196例(38.6%)。结论: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级、二级预防中,控制血压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子及患者的病变类型特点。方法:经CT诊断,比较老年2型糖尿搞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与非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变特点;同时选取2型糖尿病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样化验临床资料,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硬化与脑血管炎症发病率为45%与40%,相对较高;空腹血糖水平、载脂蛋白B100、甘油三酯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硬化与脑血管炎症发病较高,加强危险因素控制对于预防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2004~2006年,我院应用丹红联合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53例,与单纯西药治疗的45例作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因心房纤颤于急诊就诊患者的房颤基础病因、房颤类型以及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情况,为急诊心房颤动治疗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8年12月因心房颤动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3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础病因和房颤类型的构成比、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状况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情况.结果:心房纤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338例急诊就诊房颤患者中主要病因依次为冠心病(42.90%)、高血压(27.81%)、糖尿病(25.15%)、心脏风湿性瓣膜病(3.25%)、心功能不全(0.89%).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81例,患病率为24.2%.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P<0.05.P<0.01).本组患者中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的治疗率低,脑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与抗凝治疗效果有关;在急诊心房颤动治疗中应注重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评估,合理选择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20.
合理调血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顼志敏: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在中国人口总死亡率中居首位。近20余年,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显著上升。北京的监测结果显示,1984年至1999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有明显下降趋势,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却明显上升,提示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