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过敏性鼻炎与外源性哮喘间的流行病学关系非常密切。有人发现外源性哮喘者78%合并有鼻过敏症状,而过敏性鼻炎者中38%有哮喘发作。已注意到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哮喘的一种危险因素。作者回顾研究了一组患过敏性鼻炎的豚草过敏患者,以了解支气管对甲酰乙胆碱呈高反应性可否预测哮喘的发生。患者40例,女25,男15例,均是豚草过敏的过敏性鼻炎,平均随诊54(48~65)个月,平均年龄27.4(12~54)岁。开始时,40例中16例(40%)对甲酰  相似文献   

2.
哮喘患者自诉诱发哮喘的感冒并非都是感冒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调查哮喘患者自认为是诱发哮喘的感冒中,有多少人实际上是过敏性鼻炎,并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其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按照预先设计的调查表对103 例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是否患过敏性鼻炎将患者分为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49 例)和单纯哮喘组(54 例) 详细询问患者每次感冒和哮喘发作的具体症状和相关病史并作体检,同时进行鼻分泌物涂片查嗜酸细胞和过敏原皮肤试验。结果 103 例患者中49 例所说的感冒实际上属于过敏性鼻炎,占47-6% ;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的哮喘首发年龄明显低于单纯哮喘组,分别为(28±13) 岁和(36 ±16) 岁,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的好发季节和发作时间与过敏性鼻炎基本一致。结论 (1) 哮喘患者自诉诱发哮喘的感冒并非都是感冒,47-6% 的患者所说的感冒实际上是过敏性鼻炎;(2)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关系密切;(3)认真鉴别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对于预防哮喘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由世界各国专家制定了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指南,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创议的一部分.其中建议临床医生对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进行联合治疗和管理。目前对于上述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已取得共识.即所谓“一个气道.一种疾病”。由此可知.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密切相关的。下面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几方面来综述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惠州地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情况,分析两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及调查对过敏性鼻炎认知程度和治疗现状。方法问卷调查惠州地区280例哮喘患者,详细了解其哮喘病史、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鼻炎情况包括患病情况、认知程度、相关家族遗传史及治疗现状等。建立相应个人数据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0例哮喘患者中,203例(72.50%)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和单纯哮喘组在年龄、性别、病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二级(轻度持续)、三级(中度持续)、四级(重度持续)例数均高于单纯哮喘组(P〈0.05)。ACT评分,完全控制、良好控制例数均低于单纯哮喘组(P〈0.05),未控制哮喘高于单纯哮喘组(P〈0.05)。鼻炎情况过敏性鼻炎起病早于哮喘占59.61%,两者同时起病占17.24%,鼻炎诱因依次为冷空气(82.10%),刺激性气体(61.58%),25.62%患者做过过敏原测验,56.65%使用药物治疗鼻炎,27.10%直系三代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结论惠州地区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发生率高,认知程度较低,治疗现状不容乐观,为今后防治措施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在支气管哮喘(BA)和过敏性鼻炎(AR)患者中的应用,比较Fe NO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分类(EOS%)在健康对照组(A组)、AR(B组)、BA/AR(C组)及BA(D组)之间的不同,寻找两种疾病Fe NO、EOS%改变的意义,以及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按国际技术标准设计的尚沃纳库仑一氧化氮分析仪对A、B、C、D组患者检测Fe NO,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常规。结果三组病例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AR、BA/AR、BA三组Fe NO、E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Fe NO与EOS%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05,P0.0 5)。结论Fe NO诊断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有临床意义。Fe NO可以反映患者气道嗜酸性炎症水平。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这两种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临床相关性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地区142例哮喘患者进行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测定,了解患者的认知情况、治疗现状和肺功能状况,并建立相应的个人数据库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2例哮喘患者中,有97例合并过敏性鼻炎(68%),其中60例为鼻炎发病在先,占哮喘合并鼻炎患者的61.9%。哮喘合并鼻炎组和单纯哮喘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哮喘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哮喘合并鼻炎组的组间比较显示鼻炎史显著长于哮喘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哮喘组相比,鼻炎合并哮喘组的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哮喘组相比,哮喘合并鼻炎组患者的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iong flow,PEF)显著下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量减低,小气道敏感指标肺活量为75%时最大呼气流量(MEF75%)和MEF50%显著降低,而脉冲振荡频率在20Hz时呼吸阻力(R20)增高。过敏性鼻炎与哮喘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s=0.604,P<0.01)。结论过敏性鼻炎多在哮喘之前发生,其与哮喘严重程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引发哮喘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ACT评分显著低于单纯哮喘患者,并且过敏性鼻炎进一步导致了肺通气功能的下降及气道阻力增加,提高了哮喘的控制难度。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舒利迭吸入剂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吸入舒利迭50/100μg或50/250μg,1吸/次,2次/日。试验组30例,在吸入舒利迭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每个鼻孔各1喷,64μg/喷,2次/日。治疗时间为8周。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照组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鼻炎症状。结论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比单纯治疗支气管哮喘更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士军  王桂杰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1612-1614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BA)已经列为21世纪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是全球发病率上升最快的疾病,两者均为呼吸道常见的过敏性疾病,除临床表现的部位不同外,在病因学、发病机制和病理学改变等方面均极为相似,许多病人常先后或同时罹患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两者的相关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1年专门为此制订了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指南[1].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是近年来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提出的新的医学诊断术语,是指同时发生临床或亚临床的上呼吸道过敏(过敏性鼻炎)和下呼吸道的过敏性症状(哮喘),两者往往同时并存[2].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常常共同存在于同一患者,过敏性鼻炎常发生在哮喘之前,患者中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用乙酰甲胆碱或组织胺作支气管激发试验,发现一部分不伴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可能是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高危人群,治疗过敏性鼻炎可以减轻哮喘的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反应性。鼻-支气管反射,鼻腔阻塞后呼吸方式的改变,后鼻滴漏的炎性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可能是过敏性鼻炎与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惠州地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情况,分析两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及调查对过敏性鼻炎认知程度和治疗现状.方法 问卷凋查惠州地区280例哮喘患者,详细了解其哮喘病史、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鼻炎情况包括患病情况、认知程度、相关家族遗传史及治疗现状等.建立相应个人数据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0例哮喘患者中,203例(72.50%)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和单纯哮喘组在年龄、性别、病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二级(轻度持续)、三级(中度持续)、四级(重度持续)例数均高于单纯哮喘组(P<0.05).ACT评分,完全控制、良好控制例数均低于单纯哮喘组(P<0.05),未控制哮喘高于单纯哮喘组(P<0.05).鼻炎情况过敏性鼻炎起病早于哮喘占59.61%,两者同时起病占17.24%,鼻炎诱因依次为冷空气(82.10%),刺激性气体(61.58%),25.62%患者做过过敏原测验,56.65%使用药物治疗鼻炎,27.10%直系三代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结论 惠州地区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发生率高,认知程度较低,治疗现状不容乐观,为今后防治措施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确诊过敏性鼻炎患者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每个鼻孔各2喷,64μg/喷,2次/d。视症状消失后,减为每个鼻孔各1喷,2次/d,用1周后改为1次/d,再用1月后改为隔日1次,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吸入舒利迭50/100 ug或50/250 ug,1吸/次,2次/d,疗程8周。观察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3~10 d,过敏性鼻炎症状越重,需控制症状时间越长。总有效率达到100%。在46例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有44例(95.7%)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达到完全控制或良好控制。结论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能够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临床症状,对预防和控制哮喘病发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鼻腔疾病与小气道阻塞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生聚  曹洪源 《山东医药》1995,35(10):18-18
我们近期对部分常见鼻腔疾病患者和接触粉尘工人进行了鼻阻力和小气道功能的测试,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阻塞性鼻病组20例,其中肥厚性鼻炎10例,鼻息肉7例,双侧慢性鼻窦炎3例。过敏性鼻炎组45例,其中单纯性过敏性鼻炎20例,合并支气管哮喘者25例。长期接触粉尘组(工龄5年以上,粉尖浓度11.8~30.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者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入院的单纯性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作为Ⅰ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入院的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作为Ⅱ组。观察两组间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最近1个月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次数、第1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和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结果Ⅱ组中患者ACQ评分、ACT评分高于I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中患者FEV_1、PEF、FEF_(25)、FEF_(50)、FEF_(75)等指标均低于I组(P0.05);而沙丁胺醇气雾剂近一月使用次数3次多于Ⅰ组(P0.05);FEF_(25-75)≥80%组患者FEV_1、FEF_(25)、FEF_(50)、FEF_(75)、D_(min)等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FEF_(25-75)80%组(P0.05);FEF25-75≥80%组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率明显低于FEF_(25-75)80%组(P0.05);D_(min)6.0unit组患者FEV_1、FEF_(25)、FEF_(50)、FEF_(75)、FEF_(25-75)等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D_(min)≤6.0unit组(P0.05);D_(min)6.0unit组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率明显低于D_(min)≤6.0unit组(P0.05)。结论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更差,在进行疾病治疗时应给予一定重视。  相似文献   

14.
周宁  曹洁  陈宝元  朱宝玉  邓园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20):1566-1569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临床相关性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天津地区142例哮喘患者进行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测定,了解患者的认知情况、治疗现状和肺功能状况,并建立相应的个人数据库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2例哮喘患者中,有97例合并过敏性鼻炎(68%),其中60例为鼻炎发病在先,占哮喘合并鼻炎患者的61.9%.哮喘合并鼻炎组和单纯哮喘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哮喘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哮喘合并鼻炎组的组间比较显示鼻炎史显著长于哮喘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哮喘组相比,鼻炎合并哮喘组的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哮喘组相比,哮喘合并鼻炎组患者的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iong flow,PEF)显著下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量减低,小气道敏感指标肺活量为75%时最大呼气流量(MEF75%)和MEF50%显著降低,而脉冲振荡频率在20 Hz时呼吸阻力(R20)增高.过敏性鼻炎与哮喘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s=0.604,P<0.01).结论 过敏性鼻炎多在哮喘之前发生,其与哮喘严重程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引发哮喘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ACT评分显著低于单纯哮喘患者,并且过敏性鼻炎进一步导致了肺通气功能的下降及气道阻力增加,提高了哮喘的控制难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常见吸入过敏原致敏谱,探讨国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试剂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本科门诊可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采用32种吸入过敏原试剂进行SPT,比较年龄和疾病变应原分布,观察评价国产SPT试剂的安全性。结果最终纳入11699例患者,SPT阳性率84.3%(9865/11699);过敏原阳性率前5位分别是灰藜花粉(57.5%)、葎草花粉(50.7%)、圆柏花粉(49.5%)、柳树花粉(48.7%)、大籽蒿花粉(47.8%)。10~14岁年龄组SPT阳性检出率最高(94.2%),且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小于10岁患者SPT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40岁以上患者SPT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低。吸入过敏原以杂草花粉和树木花粉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屋尘螨和动物毛。过敏性疾病患者多合并4种及以上过敏原致敏,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4种及以上过敏原致敏占64.7%。所有进行SPT患者中6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aside effect,AE),AE总体发生率为0.05%(6/11699),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均为I级。结论北京地区常见过敏性疾病中,杂草花粉和树木花粉致敏最为常见,吸入过敏原以灰藜花粉、葎草花粉、圆柏花粉为主;10~14岁SPT阳性率最高;过敏性疾病患者多合并4种及以上吸入过敏原过敏;国产SPT试剂安全性高,有助于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楼房、平房或(半)地下居住环境对变应性鼻炎发展为哮喘的影响,为变应性疾病早期预防哮喘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招募32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记录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病程,并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水平测定。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变应性鼻炎发展为哮喘的风险因素。结果 321例患者中213例(66.4%)在患有变应性鼻炎之后或同时患有变应性哮喘,而108例患者(33.6%)仅患有变应性鼻炎。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在平房或(半)地下室是高风险因素,OR值为2.600(P0.01)。控制了性别、年龄、过敏史、家族史、屋尘螨sIgE水平等因素后,平房或(半)地下室的居住环境相对于楼房仍会增加患哮喘的风险,调整后OR值为2.598(P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在平房或(半)地下室居住的过敏性鼻炎患者累积鼻炎-哮喘转变曲线显著高于在楼房居住的过敏性鼻炎患者(P=0.001)。结论相对于楼房,平房或(半)地下居住环境会加速变应性鼻炎患者发展为变应性哮喘。对于居住在平房或(半)地下室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应考虑提出改变居住环境的建议并采取更早的干预措施预防其转变为变应性哮喘。  相似文献   

17.
很久以来一直认为儿童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具有相关性。新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上、下呼吸道之间确实存在相互联系。而且,有多个学说解释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两者具有相似的免疫学机制和病理生理学基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具有共同的发病因素,且经常在同一个患者中并存,因此在制定治疗策略时应考虑完整气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世界各地患病率为1%~13%,我国为1%~4%[1]。全球约1.6亿人患有哮喘[1],50%以上的成人及至少80%的儿童患者均由过敏因素诱发[2]。目前,过敏性哮喘(简称哮喘)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同一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BA)是21世纪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两者均为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除临床表现的部位不同外,在病因学、发病机制和病理学改变等方面均极为相似、许多病人常先后或同时罹患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两者的相关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01年专门为此制订了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指南但目前对于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治疗现状并不乐观,亟待对病人和医师进行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并发症1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肺科常见疾病 ,我院自 1999年 2月至 2 0 0 3年 2月 ,收治支气管哮喘 134例 ,出现并发症者 116例 (占86 .6 % ) ,有一种并发症者 5 3例 (占 39.6 % ) ,两种以上者 6 3例(占 4 7% )。因严重并发症死亡 3例 (占 2 .2 % )。现分析如下。1 呼吸道感染 4 2例根据患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