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人工心脏起搏器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但技术条件及设备条件要求较高 ,我省县级医院能独立开展此项工作者甚少。 1998年 12月至 1999年 9月 ,我院共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见表 1。表 1  5例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的情况例号性别年龄 临床诊断心电图发现 安置时间起搏器型号例 1男 6 7冠心病、病窦综合征、昏厥、阿斯综合征严重窦缓、快速房颤、多型室速 PSV T( 16 6~ 172次 /分 )、交界区逸搏、窦性停博 ( 9~ 14秒 )4天 Prem ier730 1例 2女 2 7扩张型心肌病、病窦综合征、昏厥交界区逸搏心律 ( 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窦综合征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确诊为病窦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86例Holter监测有78例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窦性停搏46例,窦房传导阻滞36例,房性早搏伴短阵房速62例,室性早搏47例,交界性逸搏及心律59例,房性逸搏及心律16例,房颤及一过性房颤13例,室性逸搏12例,一过性心房扑动6例。最长的R-R间距1.6~2.0s24例,2.1~3.0s27例,3.1~4.0s22例,4.1~5.0s9例,5.0~6.0s4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测方法,尤其适于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而且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能对照生活日志查出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给患者提供早期治疗的机会,降低其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54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及32例正常人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病窦综合征动态心电图显示:(1)24h总心率减少,(2)醒时最高及最低心率减慢,(3)睡时最高及最低心率减慢,(4)24h平均心率下降,(5)24h平均窦性心率下降,(6)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停搏>2秒、Ⅱ°窦房阻滞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及交界性逸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90例病窦患者的心电图作一分析报道。男53例,女37例,年龄17~79岁。病因有冠心病20例,高血压6例,心肌炎及心肌病12例,原因不明52例。心电图表现:计有显著窦性心动过缓42例,窦房阻滞12例,完全性与几乎完全性窦停5例,窦缓伴窦房阻滞及/或窦停31例。这些缓慢心律反映窦房结功能障碍,成为病窦基本的心电图改变。在上述缓慢心律失常基础上有48例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27例合并有房室交界功能障  相似文献   

5.
聂红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203-20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病窦综合征(SSS)的价值.方法:动态心电图仪采用美高仪公司Holter 7.0型,采用体表心电图检查手段对诊断SSS作一初步评估.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65例,占59.20%;其中,检出SSS 36例,占32.8%;发现窦性静止14例,窦房阻滞9例,交接性逸搏及交接性逸搏心律16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6例及房室传导阻滞11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既简便又可行的检查手段.对于诊治SS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程美莲  严卫国 《安徽医学》2015,36(7):819-820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在病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40例病窦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观察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24 h平均心率和24 h总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及慢快综合征等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动态心电图可全面观察患者心律和心率变化,显著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是早期诊断病窦综合征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病窦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资料。结果根据DCG分型,5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分为四型:Ⅰ型为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50次/min,共12例,占21.4%;Ⅱ型为窦缓伴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共24例,占42.8%,其中窦性停搏15例,停搏时期为2.0~4.2s,占26.8%;Ⅱ度窦房阻滞9例,占16.1%;Ⅲ型慢快综合征9例,占16.2%;Ⅳ型双结病变11例,占19.7%,心率达28~116次/min。不同分型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S组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两组24h总心搏数、最低心率、最高心率、24h平均心率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12导联动态DCG是一种简单、无创伤的检测方法,适用于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SSS患者,能提高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系指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冲动形成或传导障碍、心搏出量减少、心脑血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电图和以心脑缺血为主的临床表现。现将我院1976年5月~1979年5月住院诊治的10例报道如下。诊断依据及分型具备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可诊为本病。 1.Ⅰ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50次/分,且窦房结功能激发试验证实窦房结功能低下者。 2.Ⅱ型: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伴有或无房室交界处心律或逸搏,且排除药物所致者。 3.Ⅲ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综合征(窦性过缓或停搏或窦房阻滞后,随之发生室上性  相似文献   

9.
常锦梅  叶生明  王娇  杨丽娜  李慧 《吉林医学》2010,31(13):1855-1856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病窦综合征(SSS)的价值。方法;动态心电图仪采用美国记忆公司Holter7.0MARSPC型,采用体表心电图检查手段对诊断SSS作一初步评估。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33例,占50%;其中,检出SSS17例,占33%;发现窦性静止7例,窦房阻滞5例,交界性逸搏心律8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例(6%),房室传导阻滞5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既简便又可行的检查手段,记录时间长可检出更多的窦房结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各种心律失常,对于诊治SSS具有独特优势,且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诊断病窦综合征的敏感而可靠的指标。方法:对20例病窦综合征(病窦组)和20例非病窦综合征性窦性心动过缓(窦缓组)患者,采用食道心房调搏联合药物阻滞(心得安0.1mg/kg),窦房传导时间(SACT),并计算两组阻滞后固有心率(IHR)及植物神经张力。结果:病窦组与窦缓组阻滞前后SNRT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SNRT比较差异更显著(P<0.001),病窦组80%IHR未达到预测固有心率(IHRp)95%可信限,而窦缓组IHR无1例异常,两组均存在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结论:药物阻滞后CSNRT与IHR异常诊断病窦综合性及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2岁,脑外伤入院,查体:BP105/75mmHg,心界不大,心率50次/分,律不齐,常规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同步Ⅰ、Ⅱ、Ⅲ导联)示:P-R间期及R-R间期逐搏缩短,而后R-R间期突然延长,发生1次P-QRS-T波群的脱落,有时脱落后,出现一次房室交界性逸搏,心电图诊断:a.窦性心律;b.窦房、房室双重性文氏现象;c.房室交界性逸搏。讨论脑外伤病人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常可发现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改变,但像上述的同时合并窦房、房室双重性文氏现象却不多见。此类心电图异常的脑外伤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痊愈后其异…  相似文献   

12.
经电生理检查和药物试验,用动态心电图分别观察窦性心动过缓(简称窦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患者心率和心律改变。结果表明:窦绥组与病窦组各项心率指标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病窦组较窦缓组更易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根据本文结果提出动态心电图诊断病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6例心电图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86例病窦综合征的临床心电图诊断分析,进一步探讨病窦的病因、症状、类型与心电图改变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本研究分Ⅰ组(老年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60-77(平均68.7岁);Ⅱ组(非老年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0-59(平均50.37)岁。病窦诊断根据1977年北京地区病窦座谈会所定诊断标准^[1],常规12导联ECG检查86例,动态心电图监测76例(Ⅰ组30例,Ⅱ组46例),阿托品试验62例(Ⅰ组28例,Ⅱ组34例),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病窦类型比较,单纯窦房结病变差异有非常显性,双结病变差异有显性,而其他类型差异无显性。两组病窦ECG比较,窦缓、窦性静止、窦房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差异有非常显性;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差异有显性,而其他改变无显差异。两组病窦病因比较,冠心病差异有非常显性,心肌病差异有显性,而其他病因无显性差异。结论 探讨二间不同之处及评价其临床意义,可进一步帮助了解病情,估计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黄赛银  袁琳 《吉林医学》2004,25(6):89-89
患者男,59岁。因胸闷不适就诊,临床诊断为冠心病,2002年12月25日住院治疗。人院时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进一步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以下特征①缓慢的窦性心律伴不齐,平均心率56次/min,间断出现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伴房室交界区性(交界性)逸搏(R’),后者与窦性下传的心室波(R)形成长R—R’联律间期(也称逸搏前间歇、逸搏间期),未见交界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4岁。主因心前区闷痛半年伴头晕、目眩1个月入院就诊,曾晕厥2次,体格检查:BP90/60mmHg,心浊音界稍向左扩大,心律不甚匀齐,心率慢,平均45次/min,可闻及早搏。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交界性逸搏。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遂作动态心电图。24h总心搏数为63557次,平均心律50次/min,最慢心率30次/min,窦性停搏30次,其巾最短时限4S,最长达35s。动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窦性停搏;房性早搏、房早末下传;阵发性心房颤动。提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调搏在诊断病窦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46例病窦综合征患者,经食管调搏检查与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46例病窦综合征经食管调搏检查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论:食管调搏是诊断病窦综合征无创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临床资料:女,62岁,临床诊断:缺血性心脏病。心电图特征:本图上下两行系V_1导联的连续记录。图示窦性P波的形态时间正常,但P-P间距不规则,呈长短交替,长P-P间距为1.48秒,短P-P间距为1.10秒,QRS波分别呈rS型及rsR′型和rsr′型三种形态。前者形态时间均正常,但节律与P波一样呈长短周期交替出现。长的R-R间期为1.58秒,短的R-R间距为1.04秒。后二种QRS波均相随前-QRS波后0.56秒~0.58秒处出现,其前均可见一窦性P波,P-R间期为0.30~0.36秒。心电图诊断:1.双结性文氏现象:(1)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呈3:2传导:(12)加速的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伴文氏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2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22例窦性心动过缓(简称窦缓)和6例可疑病窦患者,分别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m)、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c)、窦房结恢复时间指数(SNRTi)、实测固有心率(IHRO)、窦房传导时间(SACT)、动态心电图、阿托品试验及下蹲运动试验的结果。通过对各自的真  相似文献   

19.
病窦综合征的特征是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阻滞 ,窦性停搏 ,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或阵发性房颤 ,房扑 ,交界性逸搏。引起头晕及晕厥。临床上也称为慢 -快综合征。动态心电图(Holter)对监测病窦综合征来说 ,是当今最为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现将近年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 36例确定病窦综合征患者加以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中男性 11例 ,女性 2 5例 ,平均年龄 (5 8.9± 16 .8)岁。其中冠心病 2 0例 (5 5 .5 % ) ,高血压心脏病 6例 (16 .6 % ) ,心肌病 5例 (13.8% ) ,心肌炎 2例 (5 .5% ) ,特发性 3例 (8.3% )。晕厥史 …  相似文献   

20.
115例窦性心动过缓者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提示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者46例,占40%,其中39例加做食道心房调搏,显示窦房结功能低下者36例,占92.3%。对窦缓患者为了早期发现SSS,应加做动态心电图监测。其诊断标准为:(1)窦性静止;(2)窦房阻滞;(3)明显窦缓,平均窦率<50次,最慢<40次至少持续1分钟;(4)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5)24小时QRS总数<80000次,而活动后心率仍<90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