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例1男,45岁,火焰烧伤四肢、会阴、双侧臀部,烧伤总面积65%TBSA,均为Ⅲ度.患者入院后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伤后第2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每天1 500~2 000 ml,持续26 d.伤后4 d行双下肢切痂+微粒皮移植术,伤后6 d行双侧臀部切痂+自体网状皮(比例1.0:1.5)移植术,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持续3周.  相似文献   

2.
我们以新鲜猪皮覆盖自体微粒植皮术修复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28.4岁(21~38岁);烧伤总面积83.40%±11.97%,Ⅲ度面积61.80%±11.88%。本组病例均于伤后第4~9天行首次切痂。1次切痂面积17%~52%。切痂后创面2例立即行新鲜猪皮覆盖自体微粒植皮术,3例以冻干戊二醛猪皮覆盖,术后5~9天揭除戊二醛猪皮后行新鲜猪皮覆盖自体微粒植皮术。共行自体微粒植皮术9次,植皮面积23.44%±4.85%,供皮面积2.11%±0.33%,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34岁 ,车祸致全身烧伤后 4d入院。查体 :患者意识清楚 ,体温 39.5℃ ,心率 12 0次 /min ,呼吸 2 8次 /min。烧伤总面积 90 % ,其中Ⅲ度 6 0 %TBSA ,伴中度吸入性损伤[1] 。血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实验室检查示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电解质紊乱。给予头孢他啶、丁胺卡那霉素抗感染。伤后第 7天行四肢切痂同种异体皮覆盖术 ,切痂面积4 0 %。术后加用亚胺培南抗感染 ,控制败血症的发生。伤后第 9、11天行自体皮嵌植术。伤后第 17天并发应激性糖尿病。于伤后 2 2、2 5d行下肢肉芽创面自体皮移植术。术后患者出现谵妄、浅昏迷、寒颤高热…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2岁,火焰烧伤后1 h入院.诊断:火焰烧伤总面积86%.其中Ⅱ度36%、Ⅲ度50%TBSA;低血容量性休克;中度吸人性损伤.入院后立即行补液抗休克、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创面清创后涂磺胺嘧啶银等处理.伤后7 d行双上肢削痂微粒皮移植、异体皮覆盖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自体焦痂作为微粒皮移植的覆盖物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12例重度烧伤患者,于其伤后3—7d内切痂,并用自体焦痂替代异体皮作为微粒皮移植术后的覆盖物。术后1—6周观察患者移植部位的焦痂情况和微粒皮存活情况,术后6周计算创面愈合率。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术后1—2周,移植部位的焦痂完整,与机体贴附紧密。术后3—4周,焦痂开始呈干痂状并逐渐与创面分离,其下的自体微粒皮已生长并融合成片状。第5—6周,焦痂进一步分离直至完全脱离创面,自体微粒皮融合成大片,残留少量肉芽创面。本组患者术后6周的创面愈合率为(87±4)%,创面愈合时间为伤后(56±8)d. 结论 用自体焦痂替代异体皮覆盖移植的微粒皮方法可行,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3岁,工作中被高压容器中冲出的高温蒸汽烫伤全身多处,容器盖将其撞倒,致前额和枕部软组织挫裂,额部颅骨外板骨折。伤后90 min入院。入院时神志清楚,轻度口渴,视物模糊,无鼻塞、声嘶及呼吸困难,呼吸稍促,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正常。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光反射迟钝,双眼角膜局部发白,口鼻黏膜较完整,心肺腹未及明显阳性体征,病理征(-)。除双手掌、双足底、头顶、左大腿、会阴共约5%皮肤未烫伤外,其他部位均不同程度烫伤,以深度伤为主,以右侧为重。入院诊断:烧伤复合伤:①特重烧伤95%Ⅱ°~Ⅲ°;②吸入性损伤;③三级脑外伤;④双眼烫伤。给予双通道液体复苏、抗感染、保护脏器功能、支持对症治疗,创面包扎保护。次日简单清创外涂SD-Ag,第3天因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第5天行右侧上下肢切削痂+自体微粒皮移植异体皮覆盖术;第10天行左侧上下肢切削痂+自体微粒皮移植异种皮覆盖术,三次术后度过平稳。第19天行头部取皮+左小腿及左足清创植皮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4h头部供皮区包扎敷料逐渐被血性液渗湿,初为淡红色,后颜色加深,左小腿上段后侧包扎敷料被红色血性液渗湿,渗湿范围缓慢扩大,急查血提示危机值:血小板5 G/L,APTT 31.2 s,PT、FIB 超线性,DD 0.2 mg/L。重新抽血复查血小板13 G/L,当晚输入冷沉淀10单位,红细胞0.5单位。次日早上复查血小板又降到7 G/L,遂在手术室探查术区出血情况,见供皮区和植皮区已无活动性出血,左小腿里层敷料显示有多个出血点的痕迹,为安全起见,出血点处再次电凝处理。出血点处和头部供皮区外敷云南白药粉后重新包扎。同日上级医院教授会诊,建议大量丙种球蛋白输注补充血小板,警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2岁.不慎被10 kV高压电击伤胸腹部、会阴、四肢,烧伤总面积60%TBSA,均为Ⅲ度.患者腹部正中有一8 cm×6 cm的电击伤口,其基底组织炭化.伤后第6天行胸腹部切痂,术中见电击伤口处腹壁全层坏死,保留坏死腹膜并用异体皮覆盖,其余创面行自、异体皮混合移植.  相似文献   

8.
同时抢救大面积特重烧伤成功两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1年同时收治2例大面积特重烧伤病人,取得成功,并随访三年余。例1 男,22岁,因钢水包爆炸致伤。伤后1/2 h 入院。烧伤总面积91%,Ⅲ度80%,伴吸入性损伤。入院后立即行抗休克快速补液、气管切开,躯干四肢焦痂切开减张。伤后3天开始行切痂术,以大张新鲜猪皮,自体微粒皮覆盖创面,前后3次切痂共60%左右,此后逐步蚕食去痂移植自体小皮片,猪皮排斥后暴露的创面亦以自体小皮片覆盖,先后共行10次手术,2个月后自体皮覆盖全部创面。例2 男,24岁,因钢水包爆炸致伤。烧伤总面积98%,Ⅲ度94%,伴重度吸入性损伤。入院后立即行静脉切开补液、气管切开、躯干四肢焦痂切开减张。伤后6天开始行切痂术,3次共切痂78%左右,同时以大张猪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4 5岁。黄磷致右手Ⅲ度烧伤 ,烧伤面积为 1%TBSA ,伤后 1h入院。入院前未作任何处理 ,入院时右手创面仍冒浓浓白烟。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约 2 0min ,质量浓度 5 0 g/L的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包扎。伤后第 3天行右手切痂植皮术 ,术后皮片成活好 ,伤后第 12天创  相似文献   

10.
2002—2004年,笔者对本单位收治的28例足踝部深度烧伤后足下垂的患者进行踝关节(54个)康复治疗,效果良好。临床资料:患者中男24例、女4例,年龄28~36岁[(31.4±2.4)岁],烧伤总面积50%~98%、其中深Ⅱ~Ⅳ度40%~85%TBSA。下肢及踝关节行自体微粒皮 异体皮移植术16例;行自体微粒皮 猪皮移植术8例;行自异体皮混合移植术2例;2例下肢深Ⅱ度创面行保守治疗约2个月,创面愈合后形成瘢痕。踝关节康复治疗时间:伤后2年2例、伤后8周2例、伤后4周4例、伤后3周20例(出现足下垂),康复治疗前踝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整合素β1在微粒皮混合移植中的异位表达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 方法 建立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大鼠模型.第1部分实验分为3组,每组9只大鼠:(1)自体皮组,移植面积扩张比为10:1的自体微粒皮;(2)混合1组,移植自、异体微粒皮,面积扩张比均为10:1;(3)混合2组,移植自、异体微粒皮,面积扩张比分别为10:1和10:3.第2部分实验亦分为3组,每组6只大鼠:(1)自体皮组,移植面积扩张比为20:1的自体微粒皮;(2)混合1组,移植自、异体微粒皮,面积扩张比分别为20:1、20:3;(3)混合2组,移植自、异体微粒皮,面积扩张比分别为20:1和20:6.术后从各组大鼠愈合创面取样,第1部分实验于术后2、3、4周取样,第2部分实验于术后3、4周取样,每组大鼠各时相点检测3个样本.行常规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整合素β1的表达.显微镜下测量表皮层厚度. 结果 (1)HE染色显示,术后各组大鼠创面的表皮层厚度明显增加,真皮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和单个核细胞浸润.(2)术后2~4周,第1部分实验中2个混合组大鼠皮肤表皮层均明显厚于自体皮组(P<0.05或P<0.01);术后3、4周,第2部分实验中2个混合组大鼠皮肤表皮层厚度均明显厚于自体皮组(P<0.05或P<0.0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各组新生表皮中均可见整合素β1阳性细胞,以棘层和颗粒层为主.术后2周,第1部分实验中混合组整合素β1的阳性表达明显强于自体皮组(P<0.01),且混合1组的表达(10 982±2169)明显强于混合2组(4240±512,P<0.01);术后3~4周,混合1组的表达仍明显强于自体皮组和混合2组(P<0.01).第2部分实验仅在术后3周时混合2组整合素β1的阳性表达(1618±171)明显高于自体皮组(1060±146,P<0.05). 结论 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中,整合素β1的异位表达和表达增强与表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创面冉上皮化以及表皮层增厚有密切关系,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整合素β1阳性表达细胞很有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自体脂肪颗粒及微粒皮混合移植修复大面积烧伤深度创面的效果. 方法选择20例重度烧伤患者,采用自身同体对照法,将患者双侧肢体或躯干对称部位创面分为脂肪颗粒+微粒皮组和微粒皮组,分别行自体脂肪颗粒+微粒皮(体积比1:1)混合移植和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后30、45、60 d计算2组创面愈合率;术后7、14、21、28 d取创面组织,行HE染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结果移植术后30、45、60 d,脂肪颗粒+微粒皮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6.3±3.1)%、(76.4±6.1)%、(96.2±1.5)%,均明显高于微粒皮组的(28.3±2.0)%、(47.3±4.8)%、(85.4±2.2)%(P<0.01).HE染色显示脂肪颗粒+微粒皮组创面上皮化早于微粒皮组,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脂肪颗粒+微粒皮组PCNA阳性细胞较微粒皮组多,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 结论自体脂肪颗粒+微粒皮混合移植可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主因全身多处火焰烧伤后13d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精神、饮食差,双肺可闻及湿罗音。颈部、躯干、臀部、四肢烧伤。入院诊断:烧伤85%,深Ⅱ度15%,Ⅲ度60%;创面脓毒症。入院后第3天行四肢切削痂,自体微粒加大张异体皮移植。术后第2天出现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  相似文献   

14.
应用异种皮作微粒皮移植覆盖物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异种(猪)皮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例深度大面积烧伤患者,于患者行切痂植皮术前1 d,将1只50 kg左右的纯白猪处死后清洗、剃毛、消毒,切取2张含少量脂肪的皮片,用鼓式取皮机反取成全厚或中厚皮。先播散自体微粒皮,再将猪皮打孔覆盖其上加压包扎。观察患者术后猪皮排异、微粒皮成活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1年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猪皮完整、与创面粘贴好;术后4~5周猪皮呈干痂状,逐渐与微粒皮分离,微粒皮已生长融合,创面基本愈合;术后6~8周猪皮全部脱落,创面愈合。10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42~56 d[(50±5)d]。术后1年见患者术区虽有表浅瘢痕,但其弹性和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用猪皮替代同种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SD(封用护创材料负压引流术)结合自体中厚皮移植治疗皮肤撕脱伤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8例四肢皮肤撕脱伤缺损病人行急诊清创、封闭护创材料负压引流术;二期自体中厚皮移植术.结果:28例VSD术后7~8天拆除护创材料创面肉芽生长良好,自体中厚皮一次性移植术创面全部愈合.住院时间13~18天,平均住院时间14.5天.全部病例随访,随访时间1~2月,无肌腱、肌肉等挛缩,无活动功能障碍,外型美观.结论:VSD结合自体中厚皮移植治疗四肢皮肤撕脱伤缺损具有操作简便、减少换药次数、肉芽生长好,植皮成活率高,无肌腱、肌肉等挛缩,外型美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四肢皮肤撕脱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大面积撕脱伤患者,在早期抗休克、治疗脏器合并伤基础上,撕脱面积较小、创基血运好者直接原位缝合;挫伤严重、已游离的大面积撕脱皮肤组织切取后,反取成大张中厚皮片,原位缝合于创面.骨质裸露的创面,以腓肠肌肌瓣、趾长屈肌肌瓣、胫前肌肌瓣等转移覆盖骨,再植以反取的大张中厚皮片.术后第2天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疗程1周.结果:32例患者中12例植皮一次成活;17例移植皮片部分坏死,肉芽创面经换药后愈合;3例因回植皮片挫伤严重而片状坏死,后期肉芽创面植皮后愈合.对17例瘢痕增生及粘连较重者行肢体功能锻炼,并随访2年,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伤情严重,需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颅脑损伤和休克,同时彻底清创,封闭创面,裸露的骨面用邻位健康的肌瓣覆盖后再植以大张游离皮片,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患男,32岁。天然气燃爆伤后2h入院。诊断:(1)烧伤总面积93%,其中Ⅱ度31%、Ⅲ度62%TBSA。(2)中度吸入性损伤。(3)头皮裂伤10cm,右膝关节囊开放性损伤8cm。立即给予气管、静脉切开,留置导尿管,行常规抗休克、抗感染、抗酸治疗,创面清创后涂磺胺嘧啶银糊剂并暴露,红外线烤灯照射。患平稳度过休克期。伤后4d行双上肢、右下肢削痂(共28%TBSA)辐照猪皮覆盖术。术后2d行自体微粒皮 辐照猪皮覆盖术。伤后10d患精神差,体温39.8℃,呼吸28次/min,脉搏127次/min,  相似文献   

18.
猪皮覆盖微粒皮术后紫外线照射的临床与实验观察李连贵,周佳如,李志刚,王根法,张文生,徐和平我们在临床应用自体微粒皮移植及新鲜猪皮覆盖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时发现,术后10~14天猪皮便开始溶解脱落,而此时微粒皮生长尚未连成片,故在去掉猪皮时常常带走部分微...  相似文献   

19.
例1男,22岁,因汽油爆炸被火焰烧伤,伤后在外院行抗休克、清创包扎等处理,伤后14h转入笔单位。入院时除血压偏低外,一般情况好,诊断;(1)烧伤总面积60%,其中Ⅲ度19%TBSA。(2)休克。(3)轻度吸入性损伤、入院后继续行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创面清创后外用磺胺嘧啶银并暴露。患入院第3、19天分别在全身麻醉下行切削痂和肉芽创面清创自体皮移植术,手术顺利患入院第25天行右大腿肉芽创面清创自体皮移植术,在刮除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后创面渗血较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并对有关机制做进一步研究.方法 Wistar大鼠作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在SD大鼠背部建立全层皮肤损伤模型.90只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8只,第1组为自体微粒皮组;第2组为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移植组;第3、4、5组为混合移植组.混合移植组中自异体微粒皮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1、1∶0.5、1∶0.25.术后第2、3、4周分别测量每组创面的愈合率,采集创面标本,做HE染色,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混合移植组与自体微粒皮移植组比较,混合移植组创面愈合率及FN、LN均高于自体微粒皮组,其中1∶0.25混合移植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混合移植创面愈合率高于自体微粒皮移植,且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的面积比例按1∶0.25效果最佳,这可能与创面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