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评价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与兰索拉唑肠溶片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拉霉素2种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治疗4周之后,评定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内镜检查效果。结果: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与兰索拉唑肠溶片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都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4.5%和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3%和9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对于患者疼痛的起效时间显著快于兰索拉唑肠溶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与兰索拉唑肠溶片对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都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但是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起效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雷贝拉唑、拉呋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健胃消食口服液、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拉呋替丁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拉呋替丁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确定溃疡愈合情况,观察服药后腹痛、反酸、腹胀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愈合率9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愈合率80%,总有效率97%。治疗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雷贝拉唑、拉呋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能有效促进溃疡愈合,改善消化道症状,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三联疗法2周根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120例经胃镜和尿素酶,组织学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使用雷贝拉唑40mg,每日1次口服,用2周,克拉霉素0.5g,每日两次,替硝唑0.4g,每日2次,同时服一周,停药4周观察临床效果,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临床疼痛缓解率为100%,溃疡愈合好转率为96.67%,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0.08%,不良反应率2.50%。结论:以新型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溃疡愈合率均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是较理想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西医三联疗法(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9例采用中药(甘草、白芍、半夏、黄连、桂枝、当归、丹参、延胡索、海螵蛸、三七等)配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89例单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14碳一尿素呼气试验(14 CUBT),观察溃疡愈合情况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8.9%、88.8%和96.7%、85.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患者,均为门诊经胃镜证实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予雷贝拉唑10mg,日2次,克拉霉素250mg,日2次,果胶铋150mg,日3次,阿莫西林500mg,日2次,疗程10天,治疗期间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腹痛情况.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复查胃镜,了解溃疡愈合情况,并进行黏膜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78例中痊愈71例,痊愈率91.03%;有效3例,有效率1.84%;无效4例,无效率5.13%.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78例中幽门螺旋杆菌阴转76例,根除率97.44%.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腹痛疗效:78例中显效68例,显效率87.18%;好转7例,好转率8.97%;无效3例,无效率3.85%.78例中有8例(10.26%)出现口干、纳差、头晕、乏力;5例(6.41%)出现轻微皮疹,可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好,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经胃镜检测证实为Hp阳性胃溃疡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前5d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后5d予雷贝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10d。随后两组均进行雷贝拉唑巩固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均行胃镜复查检测。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溃疡愈合率87.8%,对照组溃疡愈合率86.05%,两组愈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P阴转率为92.68%,对照组Hp阴转率为83.72%,两组Hp阴转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0d序贯疗法治疗Hp的HP阴转率较传统三联疗法高,溃疡愈合率相当,且副作用少,易耐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采用三联一周疗法,治疗组为兰索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对照组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O%。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0例复查Hp阴性27例,根除率90.0%。对照组30例复查Hp阴性20例,根除率为66.7%。治疗组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十二指肠渍疡能提高治疗疗效,提高Hp根除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上皮化生等组织异常关系。方法:连续随访90例经胃镜检查证实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组及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阴性组,对于Hp阳性患者接受三联根除治疗,疗程7d,停药后1月复查胃镜;对于Hp阴性者接受奥美拉唑40mg1次/日,疗程1月,停药后立即复查胃镜。比较2次胃镜捡查结果,包括胃镜下息肉及球部粘膜胃上皮化生等组织学异常,分析Hp感染与胃镜下息肉表现及组织学异常关系。结果:对照组患者编织学仅部分发生慢性炎症。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胃镜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上皮化生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有77.08%(37/48)患者胃上皮化生消失,奥美拉唑疗效不显著。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患者与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但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患者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上皮化生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使十二指肠球部息肉病变范围缩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H.pylori根除率、不良反应和2 a溃疡复发率。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98例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口服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g+左氧氟沙星200mg,每日2次,共1周,然后每天再服用雷贝拉唑10 mg,用药1周;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500 mg,每日2次,共1周,然后每天再服用奥美拉唑20 mg,用药1周。停药4周后复查,观察临床缓解率、H.py-lori根除率、镜下溃疡愈合率和不良反应。于治疗后2 a行内镜复查,观察溃疡复发率。结果共有93例入选者完成治疗和随访,研究组46例,对照组47例。2组在停药4周复诊时临床症状缓解率研究组为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P<0.01);H.pylori根除率、镜下溃疡愈合率研究组分别为91%和94%,高于对照组的72%和79%(P均<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和2 a随访溃疡复发率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H.pylori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效果较好,是安全、有效、适合本地区较好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治疡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疗效。方法:173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西药抗溃疡及抗HP治疗(方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mgbid+克拉霉素片0.5bid+阿莫西林胶囊1.0bid,抗HP治疗一周,继以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bid,治疗一月后停药),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从第二周起同时加服中药一剂,共服三十剂。观察中药在抗溃疡及抗HP治疗中的作用效果,为今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球部溃疡提供参考依据,希望通过中药应用达到提高临床疗效,为今后抗溃疡及Hp治疗获得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治率疗效有显著差异性(P0.05),溃疡愈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疡清幽汤可有效提高HP清除率,帮助溃疡愈合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泮托拉唑、痢特灵、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DU)和/或胃溃疡(GU)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50例,每日口服泮托拉唑20mg、痢特灵0.1g、阿莫西林1000mg,2次/g,连服2周以后泮托拉唑20mg2次/d口服4周;第2组抗幽门螺杆菌方法同第1组,疗程缩短为1周,以后泮托拉唑仅予20mg2次/d口服5周,疗程结束达4周时复查胃镜及感染情况,40例幽门螺杆菌根除后6个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结果第1组和第2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6%和92%,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6%。6个月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为7%。结论2种方案均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提高溃疡愈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辛开苦降法在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予半夏泻心汤、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炎症、组织病理学活动性炎症、组织病理学慢性炎症方面指标均有良好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在临床症状总积分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主症胃脘胀满、胃脘疼痛方面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在胃镜下黏膜炎症、组织病理学活动性炎症、组织病理学慢性炎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在改善胃镜下炎症、组织学活动性炎症、组织学慢性炎症方面取得相似作用,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祛菌通幽汤替代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36例患者中,初治患者1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复治患者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西药四联疗法:初治患者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复治患者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治疗组均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祛菌通幽汤。疗程为2周。治疗后1、3、6个月时复查碳14-尿素呼气试验,观察HP转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HP转阴率、总有效率及HP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联合祛菌通幽汤能有效抑杀HP,促进HP转阴,减少HP复发,促进胃黏膜炎症修复和溃疡愈合,改善症状,不良反应少,治疗HP相关性胃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朱燕  刘大铭  贾玉 《河北中医》2021,43(1):100-102,106
目的 观察化肝煎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肝胃郁热型RE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肝煎合左金丸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反酸、烧心及胸骨后灼痛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尼替丁联用果胶铋四联疗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Hp感染病人7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9例,采用雷尼替丁+果胶铋+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对照组36例,采用雷贝拉唑+甲硝唑+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幽门螺杆菌(HP)的根治率、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溃疡愈合、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所有观察指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尼替丁联合果胶铋四联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确定,且价格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左金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左金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2周;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2周。全部病例均连续抗溃疡治疗共计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金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效,可增强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四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快速尿素酶和病理学检查确定为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商品名:安斯菲)治疗组和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对照组。治疗组:雷贝拉唑20mg﹢枸缘酸铋钾220mg+阿莫西林区750mg+呋喃唑酮100mg,每日两次,连续1周。再服雷贝拉唑20mg,3周。对照组:奥美拉唑20mg+枸缘酸铋钾220mg+阿莫西林区750mg+呋喃唑酮100mg,每日两次,连续l周。再服奥美拉唑20mg,3周。并于停药1个月后复查胃镜并进行Hp14碳-呼气试验(l4C-UBT)检查,观察Hp感染是否治愈及溃疡的愈合情况。结果雷贝拉唑治疗组Hp根除率(96.9%)明显高于奥美拉唑对照组(89.4%),(P〈0.05),两组溃疡愈合率治疗组93.9%,对照组90.9%,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一周四联疗法是根除Hp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1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9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法,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胀、腹痛、反酸、嗳气、厌食等症状。结果:观察组治疗1d、3d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7d症状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两组有效率、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能有效促进溃疡愈合,且治疗时间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序贯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6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湿热中阻证患者(溃疡活动期),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过程共分为除菌期(14 d)、除菌后期(28 d),共连续观察42 d。对照组除菌期采用铋剂四联疗法(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泮托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除菌后期继续服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除菌期第1周和第2周分别加服胃疡1号方和胃疡2号方,除菌后期加服胃疡3号方。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统计中医症状疗效;停药后1周内复查胃镜,评估胃镜疗效;1个月后复查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评估总体疗效;6个月后再次进行幽门螺杆菌及胃镜检测,统计2组溃疡和幽门螺杆菌复发情况;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积分及总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胃脘疼痛、痞胀不适、口苦口黏、纳呆恶心、身重肢倦积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中医症状总显效率、胃镜疗效总显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总体疗效总显效率分别为90.0%(27/30),96.7%(29/30)、96.7%(29/30)、93.3%(28/30),对照组分别为66.7%(20/30)、86.7%(26/30)、86.7%(26/30)、63.3%(19/30),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溃疡及幽门螺杆菌复发率分别为3.3%(1/30)、6.9%(2/29),对照组分别为13.3%(4/30)、11.5%(3/26),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序贯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近、远期疗效均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俊桥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22-122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加减,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根除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其溃疡愈合情况、疼痛缓解情况亦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组,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