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低能量激光对人胎肝造血细胞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能量激光对生物体具有刺激作用。经Ar~ 激光波长514.5nm照射后的人胎肝造血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分裂增殖,造血细胞集落明显增多。用激光照射产生集落刺激因子(CSF)的细胞,可以提高CSF的活性,在造血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使用该CSF,也能明显地提高造血细胞集落的形成率。用激光技术来处理造血细胞,可以成倍地提高细胞产率。这一技术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rhIL 11对急性辐射损伤后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流式细胞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别在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了rhIL 11对 5 5Gy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各组小鼠骨髓细胞Bcl 2和P5 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照射前应用rhIL 11可使照射后 6h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下降 ,而照射后给药组照射后 12h凋亡率下降更加明显。②照射后 3d给药组P5 3蛋白表达均较照射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Bcl 2蛋白表达则明显升高 ;照射后 7d给药组Bcl 2升高仍明显。结论应用rhIL 11可有效抑制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 ,有利于造血功能的恢复。rhIL 1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与Bcl 2和P5 3等蛋白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骨髓常常是限制放射治疗学家所能给予的总照射剂量的组织之一。分次放射治疗方案经常在临床上使用。本实验在于比较一次和分次局部照射对骨髓的不同影响,并提出 X 射线照射的骨髓区段中各类造血细胞变化的半定量材料。实验用 Hale-Stoner-Brook-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不同剂量中子和^60Coγ射线全身照射350只BALB/c小鼠,通过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和DNA凝胶电泳等观察造血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结果中子照射后小鼠骨髓中坏死和凋亡的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多,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后则以凋亡为主,且呈剂量相关性。凋亡的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型、环状或不规则状,凋亡小体形成,电泳下见DNA梯状图谱。坏死的细胞表现为核肿胀、溶解,线粒体膜、核膜等膜性结构破坏。结论2.5~5.5Gy中子及5.5~12Gy γ射线照射可使骨髓造血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中子照射见凋亡与坏死并存,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5.
SDF-1的表达与造血细胞回巢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趋化蛋白SDF-1在造血细胞回巢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移植动物模型和免疫组化双染色方法,观察趋化蛋白SDF-1的表达与回巢细胞的关系。结果 骨髓内SDF-1主要表达在骨内膜旁、微血管内皮、骨细胞内和供体阳性细胞周围,与非照射组相比,照射预处理组骨髓中的SDF-1在骨细胞中、骨内膜旁有明显高表达,提示放射预处理可能促使髓内各种基质细胞分泌SDF-1,SDF-1与回巢细胞的关系密切。结论 照射预处理可能是增加骨髓基质细胞分泌SDF-1的激发因素之一,SDF-1在造血细胞回巢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用人骨髓细胞建立起贴壁细胞层,做第二次骨髓接种后,每周换液时取出全部细胞悬液,换入等量的无细胞新鲜生长培养液,观察悬浮细胞和GM-CFUc数量变化的规律。在这种培养条件下,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可维持7周。虽然悬浮细胞和GM-GFUc的数量在培养第二周后下降较快,但在培养七周内悬液中始终存在少量悬浮细胞和GM-CFUc。对部分培养同时测定了悬液与贴壁层中的GM-CFUc,在培养2~3周时贴壁层中GM-CFUc有增多趋势,到5~8周时贴壁层中就测不出GM-CFUc,此时悬浮的GM-CFUc也很少了。实验结果说明在人骨髓体外培养悬液中的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来源于贴壁层,贴壁层是维持体外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基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30 nm及661 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的二氢卟吩e4甘氨酸酰胺(e4),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光动力学效应.方法 昆明小鼠54只单侧腋下接种S180肉瘤,待肿瘤长至直径为6~8mm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PDT组.PDT组又分设e4 5 mg/kg和10 mg/kg两剂量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后3 h,分别用630 nm或661 nm激光以150mW/cm2的功率密度垂直照射瘤体20 min,即能量密度180 J/cm2,光斑直径1.5 cm.照光1周后取瘤组织称重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630 nm和661 nm激光照射组均表现出光动力抑瘤效果.经630 nm激光照射,e4 5 mg/kg和10 m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5.5%和39.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经661 nm激光照射,e4 5 mg/kg和10 m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0.49%及61.1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在同-e4浓度下,波长661 nm组较630 nm组的抑瘤率高(P<0.01).结论 二氢卟吩e4甘氨酸酰胺-PDT对小鼠S180肉瘤有明确的抑瘤作用,且661 nm激光的动力学抑瘤效应大于630 nm激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有核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照射组和当归注射液预防组。正常组:即未经照射组。照射组:于照射前3d起给予10ml·kg-1·d-1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预防组:于照射前3d起给予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2·5g·kg-1·d-1。于照射后第7天断颈处死小鼠,取出股骨,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黏附分子CD49d和CD49e及G0/G1期细胞百分率和周期蛋白D2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照射组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骨髓有核细胞黏附分子CD49d和CD49e表达明显下降,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而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当归注射液预防组能增加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明显提高细胞黏附分子CD49d和CD49e的表达,降低G0/G1期细胞百分率,提高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水平。结论当归注射液能通过提高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水平,刺激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正>目的:比较532nm激光与铥激光照射后犬前列腺的组织学效应。方法:模拟临床应用状态,分别使用国产绿激光(波长532nm)与铥激光(波长1750~2220nm)对犬前列腺进行气化切割术。实验分为绿激光组与铥激光组,激光各项参数相同,光纤末端功率70W,照射时间0、2和6s;每组各有3个实验小组。每组5条狗,实验重复5遍。对10条雄性,成熟实验用比格犬10只进行照射。  相似文献   

10.
6Gyγ射线照射诱导骨髓造血细胞凋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凋亡在射线损伤造血功能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末端标记(ISEL)、电镜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研究6Gy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BMHCs)的凋亡。结果在体射线损伤后,除细胞坏死外,骨髓造血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还与凋亡的特点相符。时效关系的研究显示射线照射后8小时BMHC凋亡发生率达最高水平(约30%),之后有所下降。结论射线损伤造血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1.
氡暴露致小鼠骨髓细胞的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氡暴露致小鼠骨髓细胞的DNA损伤。方法 采用雄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处理组小鼠整体暴露于多功能生态氡室,吸入氡及其子体的累积剂量分别为27(低剂量组)、52(中剂量组)和105(高剂量组)工作水平月(WLM)。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微核(MN)实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小鼠骨髓细胞的DNA链断裂、微核细胞率及凋亡率,观察氡暴露致小鼠骨髓细胞的DNA损伤。结果 高剂量氡暴露可造成小鼠骨髓细胞DNA断裂,尾长和尾DNA百分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9,40.78,P<0.05);微核率和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8,41.62,P<0.05)。而中、低剂量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高剂量氡暴露引起DNA损伤,从而对小鼠骨髓细胞产生毒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SCT)治疗急性放射病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60Co γ射线照射BALB/C(H-2d)雌性小鼠8Gy,单独输注半相合CB6F1(H-2 bd) 雄性小鼠骨髓细胞1×109/kg(I组),或联合CB6F1 雌性小鼠MSCs不同数量级1.5×108/kg (a组)、5×107/kg (b组)和2.5×107/kg (c组)治疗,比较放射病小鼠的生存分析。同时,MSCs组小鼠尾静脉输注经cm-DiI膜染剂标记的CB6F1雌性小鼠MSCs和CB6F1雄性小鼠的骨髓细胞,与只输注CB6F1骨髓细胞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移植后不同时间供者细胞在受者骨髓的植入率、供者MSCs在受者体内发布、外周血象、T淋巴细胞亚群、胸骨骨髓病理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情况。结果 a组小鼠早期死亡率增加;b和c组存活率高于I组(P<0.05),但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30 d,MSCs组受者骨髓的sry基因高于对照组。移植后MSCs主要集中在胸腺、骨髓、肝和小肠中,有形态改变。MSCs组的白细胞、血小板恢复较快。照射后15和30 d,MSCs组小鼠骨髓腔中的巨核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移植后7、14和30 d,MSCs组CD3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14和30 d,MSCs组CD4阳性细胞率和CD4/CD8值高于对照组(P<0.05)。MSC组慢性GVHD症状出现较对照组晚30 d。结论 MSCs通过促进干细胞植入,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恢复,加快T淋巴细胞的恢复,延缓GVHD的发生时间和促进放射损伤的组织器官的修复,加强了半相合骨髓移植对急性放射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510nm激光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了探讨用激光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可能性,以510nm激光照射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以DNA片断末端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现象。结果显示,50和75J/cm2照射后4小时SMC出现凋亡现象,24小时凋亡最为显著,凋亡率分别为9.4%和6.1%。表明激光直接照射能引起平滑肌细胞凋亡。这可能有益于减轻血管内膜的增厚程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体外液体培养方法建立小鼠胎肝和骨髓造血基质细胞贴壁层,在贴壁细胞层上做粒系造血祖细胞集落(GM-CFU-C)培养,观察胎肝造血基质细胞和骨髓造血基质细胞对粒系造血祖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1~2周的胎肝造血基质细胞贴壁层能抑制 GM-CFU-C 的集落生成,此抑制作用可被消炎痛拮抗。随贴壁培养时间的延长,胎肝造血基质细胞贴壁层转而增加 GM-CFU-C 产率。不同培养时间的骨髓造血基质细胞贴壁层均能明显地促进 GM-CFU-C 的生长。文中讨论了造血基质细胞与造血的关系以及两种来源造血基质细胞作用不同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基质细胞支持条件下体外扩增的造血细胞回输体内后,促进经致死剂量照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层存在的条件下,加入或不加入几种细胞因子组合,分别在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液体培养体系中进行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将不同条件下扩增的细胞经尾静脉回输至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体内,并与单纯细胞因子存在条件下的扩增及末扩增造血细胞进行比较,动态观察小鼠的外周血象变化及其一般状况和生存宰。结果 ①单纯细胞因子介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扩增后并不能增进这些细胞促进造血恢复的能力;②含有骨髓基质细胞底层的体外扩增,无论是否加入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促进移植受体造血功能迅速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IL-6和SCF双基因共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对辐射小鼠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动物实验观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含IL-6和SCF双基因共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对辐射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细胞CFU-GM培养,脾脏淋巴细胞ITT,CD4/CD8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转IL-6和SCF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促进辐射小鼠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恢复,结论:IL-6与SCF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中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调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烧伤情况下骨髓造血基质细胞支持粒单系造血的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体外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融合培养和粒单系祖细胞集落(CFU-GM)培养的方法,动态观察15%Ⅲ度烧伤时骨髓基质细胞对粒单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当在烧伤组基质细胞层上培养正常骨髓细胞的CFU-GM时,其集落生成能力在伤后1,3,5,7,10天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同时培养的烧伤小鼠骨髓细胞CFU-GM时,其集落生成能力在伤后1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experiment was aimed at studying the delayed expression of fetal irradiation induced genomic instability in the mouse haemopoietic cells in vivo. The abdominal area of 14 day pregnant Swiss albino mice was exposed to 0-1.5 Gy of gamma radiation.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were studied in three passages of spleen colonies (short-term repopulating stem cells, STRSC) derived from 24 h post-irradiation fetal liver cells and in the 1-20 months postpartum bone marrow (long-term repopulating stem cells, LTRSC). Irradiation produced a significant and dose-dependent increase in the aberrant metaphases in the first passage spleen colony (CFU-S1) cells, which decreased in subsequent passages and reached normal levels by the third passage (CFU-S3). Bone marrow at 1-6 months postpartum showed similar chromosomal picture in the 0 Gy control and after 0.5-1.5 Gy, but there was a clear increase in aberrant cells from 9 months postpartum in the irradiated groups. Some mice in all irradiated groups showed a 2.5- to 5-fold increase in peripheral leukocyte counts. Bone marrow of these animals exhibited severe aneuploidy, the chromosome number ranging from less than 1n to 6n at 20 months of ag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stable chromosome aberrations induced in the fetal haemopoietic STRSC are eliminated during subsequent cell divisions. However, genomic instability induced in the LTRSC persists and is expressed as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at advanced ages. Induction of chromosome aneuploidy could be an early step in the chain of events leading to adult leukaemia after prenatal irradi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rhIL-11和rhG-CSF对中子照射致小鼠骨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BALB/c小鼠13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只)、照射组(40只)、rhIL-11治疗组(30只)、rhIL-11+rhG-CSF治疗组(30只),用3.0 Gy中子照射,并于照射后给予600 μg·kg-1·d-1 的rhIL-11和50 μg·kg-1·d-1的rhG-CSF,1次/d,共3 d;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HE染色、AgNOR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等,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骨髓病理形态变化、有核细胞计数、AgNOR含量、凋亡与坏死率和Bax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照射组和rhIL-11治疗组于照射后6 h~3 d,小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AgNOR含量进行性下降,Bax蛋白于造血细胞胞质内呈阳性至强阳性表达,含量进行性增加(F=0.003,P<0.01);照射后6 h,照射组小鼠造血细胞凋亡与坏死率增加,以坏死为显著;照射后3 d,rhIL-11+rhG-CSF治疗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AgNOR含量均增加(F=0.037、0.026,P<0.05),Bax蛋白含量减少(F=0.018,P<0.05);rhIL-11治疗组各指标较照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0 Gy中子照射可使小鼠骨髓造血功能严重受损,rhIL-11和rhG-CSF对照射后小鼠的造血功能恢复有一定改善作用,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20.
低剂量照射对小鼠骨髓移植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低剂量照射促进小鼠骨髓移植后受体造血功能的重建。方法通过对小鼠体外骨髓细胞进行不同剂量的照射,用^3H-TdR掺入法确定产生最佳刺激增殖效应的照射剂量。在骨髓移植前,对供体小鼠骨髓细胞给予最佳刺激剂量的照射,然后将被照射的骨髓细胞输入受体小鼠内,最后动态监测受体小鼠的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结果在离体情况下,经6和8cGy低剂量照射的小鼠骨髓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用低剂量照射的骨髓细胞进行骨髓移植后,受体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和外周血细胞计数普遍高于相应的对照组。结论低剂量照射可能促进小鼠骨髓移植后受体造血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