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逍遥散治疗乳腺癌(BC)的潜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收集组方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与Genecards网站收集的乳腺癌靶点取交集后,筛选出逍遥散治疗乳腺癌的潜在靶点,进而绘制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分析其核心成分,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并分析其核心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分子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探究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 逍遥散治疗乳腺癌的核心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奈酚,核心靶点为AKT1、IL-6和VEGFA,分子对接表明核心成分与AKT1有较好的结合作用。相关通路机制涉及细胞增殖和凋亡、免疫功能、血管生成、骨质破坏和药物耐药,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很可能是逍遥散干预的通路。结论: 逍遥散治疗乳腺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综合作用机制,这可为今后阐明逍遥散治疗乳腺癌的具体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海藻-昆布"治疗甲状腺结节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海藻、昆布的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标准化;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甲状腺结节相关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通过R语言和Bioconductor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将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对接。结果: 筛选后得到海藻、昆布共11个活性成分,194个相关靶点,核心靶点有AKT1、IL-6、VEGFA、CASP3等;GO分析得到129个相关过程,KEGG分析得到15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 "海藻-昆布"治疗甲状腺结节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海藻-昆布"的临床应用以及甲状腺相关疾病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乌药汤的活性成分;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基因,使用GeneCards数据库得到原发性痛经相关基因靶点;将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与原发性痛经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潜在靶点基因;使用KOBAS3.0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gene ontology,GO)和KEGG通路进行分析,得到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重要调节通路;采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从乌药汤中共筛选出菜蓟苦素、金圣草(黄)素、异黄檀素、甘草素f等31个活性成分,涉及包括ESR1、CASP3、MMP9、HRAS在内的23个基因靶点,影响了内分泌抵抗(Endocrine resistance)、雌激素受体信号传导通路(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和催乳激素信号通路(Prolactin signaling pathway)等95条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有较强结合,其中菜蓟苦素(cynaropicrin)和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与阳性药接近。结论:本研究通过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揭示了乌药汤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药效,为进一步阐释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血必净对应的化合物成分和作用靶点,选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相关靶点;获取血必净注射液与COVID-19的共同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运用Cytoscape软件对网络图进行可视化分析获取关键靶点;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GO (gene ontology)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血必净注射液"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AutoDock Tools对血必净注射液核心成分与SARS-CoV-2 3CL水解酶蛋白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 (ACE2)进行分子对接,并通过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筛选出血必净注射液中5种药材对应的270个对应靶点,与COVID-19有52个共表达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160个生物过程,KEGG分析得到112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血必净注射液中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为degree较高的活性成分,与3CL水解酶和ACE2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等成分调节IL6、CCL2、TNF、PTGS2等核心基因参与COVID-19的治疗,同时也说明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COVID-19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挖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具有清热功效的中药治疗COVID-19的共有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及BATMAN-TCM数据库检索清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靶点对应基因,运用Cytoscape Version 3.7.2软件绘制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绘制靶点间作用关系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及抗病毒化药和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共有401个节点(15个药物节点,120个化合物节点,266个靶点节点);GO条目1 422个(P<0.05);KEGG通路富集筛选共得到61条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脱水淫羊藿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关键化合物具有与抗病毒化药相近或更好的亲和力。结论:清热药通过与ACE2结合调控多条通路、与病毒特定部位的结合阻断病毒入侵及抑制炎症因子风暴等方面达到治疗COVID-19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探讨白头翁汤(BTW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BTWT的入血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O数据库获取UC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采用Cytoscape构建BTWT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采用Bisogenet构建BTWT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交互作用(PPI)网络及UC特异性基因PPI网络并提取这两个网络的交集,获得BTWT治疗UC的PPI网络及特征性基因;采用DAVID数据库对BTWT治疗UC的特征性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运用Cytohubba筛选BTWT治疗UC的关键靶点。结果:在TCMSP中共检索到与BTWT相关的化学成分247个,依据ADEM参数筛选得到活性成分53个,其中入血活性成分37个,通过检索配对分析,这些成分对应的靶点有643个;从GEO数据库获得UC表达谱数据芯片GSE87466,经过筛选分析得到UC患者特异性表达差异基因279个;进一步分析得到1705个特征性基因参与BTWT治疗UC的过程;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BTWT治疗UC主要涉及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连接等分子组成,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蛋白特异性结合、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等;主要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从特征性基因网络中筛选出NTRK1、TP53、APP等10个关键靶点。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角度揭示了中药治疗疾病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特点,探究得到BTWT治疗UC的关键靶点及可能分子机制,可为BTWT治疗UC的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益气开秘方治疗便秘的作用靶点及效应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收集筛选益气开秘方中组方药材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PharmGKB、TTD及DrugBank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利用R软件4.1.1筛选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version 11.5)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R软件4.1.1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作用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结果 益气开秘方主要包含68个活性成分,活性成分对应靶点170个;便秘疾病靶点共1 586个;益气开秘方与便秘的交集靶点基因共68个。PPI分析出核心靶点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MAPK3、蛋白激酶B1(AKT1)等;GO功能注释得到生物学过程条目1 825条(如衰老、平滑肌细胞增殖、肽基-丝氨酸磷酸化等),细胞组成条目60条(如膜筏、膜微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复合物等)、分子功能条目157条(如磷酸酶结合、内肽酶活力、丝氨酸肽链内切酶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168条益气开秘方治疗便秘作用靶点的通路(如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衰老、MAPK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等);分子对接提示MAPK1、MAPK3、AKT1与主要核心成分(槲皮苷、木犀草素以及山柰酚)的结合能均<—20 kJ/mol。结论 益气开秘方中的槲皮苷、木犀草素以及山柰酚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与MAPK1、MAPK3、AKT1等靶点进而调控MAPK信号通路以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MXFT)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检索筛选MXFT的药物活性成分,Uniport数据库查找各成分潜在靶点。OMIM、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查找并去重得到SSS靶点;运用String结合Cytoscape 3.9.1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Metascape数据库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Degree值筛选前3位的药物活性成分与前2位的基因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MXFT中筛选有效活性成分39种,共242个靶点。从SSS中筛选靶点1376个,交集靶点242个,蛋白激酶(AKT1)、肿瘤抑制因子(TP53)等可能是治疗SSS的关键靶点。GO分析共获得453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220个条目、细胞组分113个条目、分子功能120个条目。KEGG分析共获得222个条目,主要涉及癌症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发现MXFT主要通过AKT1、TP53等靶点,山柰酚(...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筛选癫痫宁片治疗癫痫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TCMSP、Herb数据库筛选癫痫宁片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Card、OMIM、DisGent筛选癫痫的治疗靶点;使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将药物–交集基因上传至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将药物–疾病交集基因上传至利用生物信息学开源软件Bioconductor,对其进行生物学过程的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关键靶点与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到癫痫宁片有效成分70个,靶点308个,其中degree前9位的活性成分分别为毛钩藤碱、山柰酚、狼尾草麦角碱、β-谷甾醇;核心靶点共10个,分别为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转录因子AP-1(JUN)、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肿瘤蛋白p53(TP53)、蛋白激酶B1(Akt1)、雌激素受体α(ESR1)、肿瘤坏死因子(TNF)、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共筛选出5 195个GO条目,富集到259条与药物治疗癫痫相关的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间结合良好。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对癫痫宁片治疗癫痫作用机制有了新的认识,阐明药物活性成分与癫痫的关系,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MS)技术对舒肝解郁胶囊中的化合物准确定性,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tget Predict数据库对舒肝解郁胶囊中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借助OMIM数据库和GeneCard数据库检索抑郁症相关基因,应用UniProt数据库分析药物靶点和疾病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网络,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对舒肝解郁胶囊中36个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对13个有对照品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探索,发现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552个核心靶点及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主要通路。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特点,为进一步探索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生血宁片主要化学成分,并预测其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成分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甲醇提取液色谱质谱信息,并结合对照品的质谱碎片裂解规律和文献数据,对生血宁片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网站预测成分的作用靶点及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肾性贫血相关靶点,获得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及Metascape网站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进一步分析。结果 通过UPLC-Q-TOF-MS技术共推测出生血宁片提取液中24个化学成分,其中9个为可能的活性成分,对应作用靶点363个;筛选出2 722个与肾性贫血相关的疾病靶点,疾病-药物交集靶点166个,涉及与肾性贫血相关的信号通路186条,通路主要与肿瘤、抗纤维化、炎症、氧反应等方面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生血宁片活性成分西得罗、焦脱镁叶绿酸a、二甲基原卟啉IX二甲酯、31,32-二氢-脱镁叶绿酸盐a等与SRC、HSP90AA1、PIK3CA等潜在靶点之间结合力较强。结论 生血宁片可能通过补充铁元素、减轻炎症状态、抗纤维化等方面改善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石榴皮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石榴皮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腹泻的潜在作用靶点,筛选两者交集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图并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获得7个石榴皮主要化学成分,石榴皮与腹泻共同靶点114个。PPI分析显示,肿瘤抗原p53(TP53)、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胱天蛋白酶33(CASP)等可能为治疗关键靶点。通过KEGG分析表明,石榴皮可能通过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起到治疗腹泻的作用。分子对接表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可自发结合。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石榴皮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腹泻,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对筋痛灵膏外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筋痛灵膏的主要活性成分和靶标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肩关节周围炎的靶标通过五大疾病数据库查找获得。药物-疾病交互靶点在Venny平台上获取,并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来筛选出核心靶点。交集靶点在Metascape平台上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大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的富集分析。最后对药物主要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出53个活性成分,121个重要靶点;其中,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谷甾醇、黄芩素,关键靶点为JUN、ESR1、TP53。GO功能富集分析得出筋痛灵膏作用的生物途径包括对异生素刺激的反应、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伤口愈合以及氧气水平的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筋痛灵膏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主要富集在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结论 筋痛灵膏通过核心成分调控JUN、ESR1、TP53关键靶点,作用于多种生物途径来参与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炎性反应,以达到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二妙散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二妙散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宫颈HPV感染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3.8.2软件对PPI进行拓扑分析;将潜在作用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 1.5.7软件和Pymol软件对核心作用靶点与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结果 获得二妙散有效成分28个,作用靶点为221个,筛选出核心靶点5个,包括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雌激素受体α(ESR1)、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GO富集分析显示,潜在作用靶点与细胞增殖的正向调节、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转录的正调控、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有关;KEGG富集分析结果包括磷脂酰肌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丹参酮IIA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分子的机制。方法 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TCMSP、PharmMapper、GeneCards平台预测丹参酮IIA的作用靶点,从OMIM、DrugBank、TTD、GeneCards数据库中筛选获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靶点。将得到的丹参酮IIA的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潜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平台分析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 1.1.2对丹参酮IIA和核心靶点之间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96个丹参酮IIA调控糖尿病肾病的潜在靶点,通过网络拓扑分析中的度(degree)值筛选出白蛋白(ALB)、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蛋白p53(TP53)、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胱天蛋白酶3(CASP3)8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筛选出活性氧代谢过程、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氧化应激反应、细胞死亡的正向调节等20个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筛选出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叉头转录因子(FoxO)信号通路、VEGF等20条通路。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丹参酮IIA之间均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本研究表明丹参酮IIA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调控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西黄丸治疗宫颈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TCMSP、BATMAN-TCM数据库,并筛选西黄丸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宫颈癌的疾病靶点,合并去重后,与西黄丸获得的有效成分靶点取交集。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3.9.1软件进行可视化,并采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西黄丸70个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表雄酮、槲皮素、雄甾酮等。与宫颈癌相关的靶点有116个,核心靶点有肿瘤蛋白P53(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IL)-6、原癌基因(MYC)、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IL-1B、肿瘤坏死因子(TNF)、雌激素受体1(ESR1)、B淋巴细胞2(Bcl-2)、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基质金属蛋白酶9(M...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建立穿心莲内酯抗肿瘤的"靶标-通路"网络,并探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harmMapper平台预测穿心莲内酯抗肿瘤的潜在靶标,建立靶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对潜在靶标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通路"网络。结果:经PharmMapper预测和筛选后得到176个穿心莲内酯的潜在靶标,KEGG富集分析得到19条与癌症相关的通路。经网络分析可知,穿心莲内酯抗肿瘤主要作用于PIK3R1,SRC,BRAF,EGFR,MMP2,CASP3等靶蛋白,通路富集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主要作用于肝细胞癌、前列腺癌和非小细胞癌通路;其次穿心莲内酯靶标还相对显著的富集在黑素瘤、胰腺癌、小细胞肺癌等癌症通路。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对肝细胞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癌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望作为治疗肝细胞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癌等多种肿瘤的一个新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8.
花英蓉  葛卫红  廖俊  尚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18):1910-1914,1920
目的: 基于中药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制剂白癜风胶囊治疗白癜风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数据库检索、药代动力学参数筛选、文献挖掘、靶点预测技术搜集白癜风胶囊治疗白癜风的活性化合物及作用靶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标"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探索关键活性成分。STRING数据库探索潜在治疗靶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核心靶标。DAVID在线富集分析平台对潜在治疗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和生物途径(KEGG)功能富集。结果: 白癜风胶囊中共收集133种活性化合物和693个潜在靶标,其中白癜风治疗靶标85个。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固醇,叶酸,山奈酚,紫草素,黄芩素,亚叶酸,异鼠李素,异牡荆素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DAVID平台共富集到99条KEGG通路,144条生物过程,19种细胞组分以及27种分子功能。结论: 白癜风胶囊通过炎症反应、T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发挥疗效,并涉及ATP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非跨膜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且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酪氨酸代谢、Jak-STA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黑色素生成、苯丙氨酸代谢、NF-κB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来筛选退热解毒灵清热抗炎的作用靶点,并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查询到板蓝根、柴胡、连翘、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作用靶点,根据ADME筛选出祛白颗粒的活性成分并且搜集其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搜集相关疾病靶点,使用STRING构建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接着利用Metascape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退热解毒灵清热抗炎的主要成分有67种,核心靶点有65种,包括PTGS2,HSP90AA1,NOS2,CAMKK2,PTGS1等。GO和KEGG富集结果显示,退热解毒灵清热抗炎的生物学通路主要有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胆碱能突触、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IL-17信号通路等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退热解毒灵清热抗炎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退热解毒灵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