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卒中患者卒中相关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1-12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急性卒中患者SAP的临床特点,分析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44例急性卒中患者入选,81例(56.3%)发生SAP,细菌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吸烟、低蛋白血症、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脑干卒中、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SAP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吸烟是S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SAP发生率高,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吸烟是S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奥曲肽(Octreotide,Sandostatin,SMS201—995)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已达数年,但对其评价至今仍存在不同意见。为评估奥曲肽对SAP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我院自1993-04~1998-04期间进行了奥曲肽治疗SAP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巨噬细胞(PM)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并观察白藜芦醇(Res)对SAP大鼠PM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SAP组和Res组3组.制模后4、12 h剖杀大鼠.分离PM并培养24 h.RT-PCR法检测PM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和白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及病理学评分.结果:与SAP组比较,Res组胰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SAP组PM中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均高于SO组(P<0.001);与SAP组比较,Res组PM中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01),但仍高于SO组(P<0.05).结论:PM在SAP发病机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Res能显著减轻SAP时胰腺组织损伤,其机制与抑制PM功能,从而抑制TNF-α和IL-1β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按照不同时机应用CRRT对我院ICU病房28例SAP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早期CRRT治疗的患者较非早期CRRT治疗的疗效好,28 d生存率提高。结论早期行CRRT治疗SAP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汤珈嘉 《西南军医》2017,(3):274-278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高死亡率、多并发症的急危重症病.在SAP进展过程中,持续加重的胰腺及胰周组织坏死常继发全身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进而可导致病情重症化.长期以来,如何及时诊断胰周感染以及如何有效治疗胰周感染始终是腹部外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1-3].近几十年来,尽管SAP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死亡率仍在10% ~35%.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SAP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金标准”.本世纪初,影像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SAP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并逐渐展现出其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影像技术在SAP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6.
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急腹症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其病死率可达 2 0 -60 % ( 1)。。随着医学的发展 ,对该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尤其微循环障碍被认为是SAP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更受到了现代医学的重视。因此 ,改善胰腺微循环疗法在SAP的治疗方案中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近三年来 ,我们对收治的 10例SAP病例均采用了该疗法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由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 ,共收治重症胰腺炎 10例 ,男性 4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6-75岁 ,年龄中位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作用及其意义。方法:56例SAP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SAP伴胰腺感染组36例,SAP不伴胰腺感染组20例。比较二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体温(T)、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标准评分(APACHE-Ⅱ)的差别。结果:SAP伴胰腺感染组血清PCT(4.7±1.4)μg/L明显高于SAP不伴胰腺感染组(1.6±0.5)μg/L(P<0.01);其余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当血清PCT>2μg/L时,SAP伴胰腺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以此标准判断SAP伴随感染的敏感度为80.5%,特异度75%,准确度78.6%。结论:血清PCT对鉴别SAP是否合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对SAP正确处理和预后判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病变的发病特点、形态学分类以及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及鉴别诊断。方法(1)观察本室157例乳腺增生性病变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其病理形态改变。(2)观察37例乳腺癌标本中癌旁不典型增生病灶与癌灶的关系。结果乳腺普通型增生病变发生年龄组为15-55岁,不典型增生发生年龄组为40-61岁,癌旁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为63.2%。结论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包括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其中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后血浆内毒素(Lipopplysaecharide,LPS)、血小板.拮化因子(PlaIelet-activating factor,PAF)、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IA2)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的变化,以及一种新型PAF受体拮抗剂-E 5880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健康杂种犬28只,体重10~15 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5),SAP组(n=6),二甲亚砜(DMSO)组(n=5),SAP+E 5880预防组(n=6)和SAP+E 5880治疗组(n=6)。用5%牛磺胆酸钠混合液诱导SAP组,以0.9%NaCl磷酸盐缓冲液或DMSO取代5%牛磺胆酸钠混合液诱导假手术对照组和DMSO对照组。SAP+E 5880预防组在SAP诱导前30 min静推E 5880,剂量10 mg/kg。SAP+E 5880治疗组在SAP诱导后6h静推E 5880,剂量10 mg/kg,此后按5 mg/kg每12 h静推1次。结果SAP导致血浆LPS、PAF、PLA2、NE水平明显升高。预防或治疗性给予E 5880均可显著降低SAP后LPS、PAF、PEA2、NE水平,且血浆PAF水平的变化与血浆LPS、PLA2、N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SAP可引起LPS、PAF、PEA2、NE等炎性介质大量释放,而这些炎性介质正是介导SAP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甚至多器官功能损害的重要机制;预防或治疗性应用E 5880可明显降低血浆LPS、PAF、PLA2、NE水平,从而保护SAP后因这些炎性介质介导的胰腺外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急危重疾病。SAP早期采取以器官功能维护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当胰腺及周围出现大量积液和坏死组织时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充分置管引流。笔者于2010-06至2014-06经腹腔镜后入路置管引流治疗SAP 15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玉良  吴宏飞 《武警医学》2016,27(4):370-372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术(pere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方法 2013-03至2014-06采用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102例获得术后12个月随访。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术前、术后2 d、术后6、12个月腰腿痛缓解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Iity Index,ODI)评定和改良 MacNab标准,评价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102例腰痛VAS评分术后2 d、术后6、12个月与术前(6.3±2.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术后2 d、术后6、12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由术前(69.3±15.2)降为术后12个月随访的(1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51例,良46例,可2例,差3例。术后优良率为95.10%。2例术后复发行切开手术。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杨光磊 《武警医学》2019,30(3):233-236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辽河油田总医院心内科2017-10至2018-03收治的拟行PCI治疗的ACS住院患者137例,以随机信封法分为通心络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观察周期均为12周。监测两组PCI术后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白细胞介素(IL)-18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变化,术后12周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结果 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Angptl2[(27.61±8.55)ng/L,(32.30±11.56)ng/L]及IL-18[(75.66±10.22)pg/ml,(91.81±12.99)pg/ml]水平均较治疗前[(61.95±10.31)ng/L,(60.83±10.00)ng/L;(178.28±12.00)pg/ml,(180.12±10.43)pg/ml]显著降低(P<0.05),同时PAI-1水平[(26.64±8.0)μg/L,(30.92±6.64)μg/L]较治疗前[(88.71±8.11) μg/L,(83.33±8.70) μg/L]显著降低(P<0.05);且通心络组Angptl2及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通心络组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FMD和C2均有改善,通心络组[FMD(8.99±1.12),C2(6.32±0.70) ml/mmHg×100]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6.65±0.95),(5.42±0.91)ml/mmHg×100]) (P<0.05)。结论 通心络可通过降低Angptl2、IL-18、PAI-1水平及改善FMD和C2,减轻ACS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恢复血管内皮功能和修复小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3.
贵春梅  李宏彬 《武警医学》2018,29(3):287-29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舌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取2015-06至2017-06收治的80例舌癌术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予以咪达唑仑镇静治疗,治疗组予以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导管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0、4、8 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氧分压Pa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两组术后4、8、12 h的RASS评分,以及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后,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导管带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4、8 h,两组HR、MAP、PaO2水平均较同组0 h时有所改善,且治疗组4 h的HR、MAP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8、12 h,两组RASS评分均较术后4 h显著升高,治疗组术后8、12 h的RA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7%,对照组为26.2%。结论 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舌癌术后患者维持镇静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单纯开放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改善情况,评价椎间孔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07至2018-12 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PTED组(n=30例)和髓核摘除组(n=30例)。行术前,术后1 d,术后3、6、12个月的影像学评估。结果 X线片与术前相比, PTED组L3-4椎间隙高度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与术前相比,髓核摘除组与PTED组的相对信号强度(RSI)在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PTED组在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也无明显变化,但是髓核摘除组在术后6个月开始显著降低,且呈进行性下降趋势(P<0.05);在术后1 d、术后3个月,PTED组患者RS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PTED组患者RSI值比髓核摘除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从术后6个月开始,髓核摘除组患者邻近的L3-4节段逐渐地开始出现退行性改变。结论 利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与单纯开放髓核摘除比较,在术后对邻近椎间隙的解剖结构、病理改变,退行变的影响更小,优势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对武警新兵微循环功能的影响,为指导高原地区军事、体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试验在青海( 海拔约3000 m,大气压力60.49 kPa ) 和天津( 海拔约4 m,大气压力101.08 kPa ) 完成。受试者为武警某部新兵连战士,将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平原籍平原训练组(对照组,60人)、平原籍高原训练组(A组,62人)和高原籍高原训练组(B组,38人)。所有受试者进行12周训练,训练强度相同。训练前和训练后第4、8、12周用XXG-E3 型自动心血管功能诊断仪记录微循环功能指标,并对受试者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结果 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新兵血容量明显减少,以A组减少最为显著(P<0.05);B组半更新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平均滞留时间和半更新时间高于其他两组(P< 0.05);B组形态积分和流态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A组襻周积分[(2.78±0.85)vs(0.93±0.34)]和流态积分[(1.33±0.34)vs(0.59±0.3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原籍战士的微循环功能对高原训练适应性较强,平原籍战士高原低氧军事训练应当逐步增加训练量,以减少高原反应和微循环障功能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肺保护性通气对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肝移植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终末期肝病患者80例, ASAⅡ~Ⅳ 级,并根据MELD分值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MELD≤15分+常规机械通气组(Ⅰc组)、MELD≤15分+肺保护性通气组(Ⅰp组)、MELD>15分+常规机械通气组(Ⅱc组)和MELD>15分+肺保护性通气组(Ⅱp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切皮前(T1)、无肝前期3 h (T2)、无肝期30 min (T3)、新肝期2 h (T4)及新肝期4 h (T5)、术后2 h(T6)、拔管前(T7)及术后1 d(T8)时,检测血清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 水平。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1周内急性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MELD分值两组间比较,MELD>15分患者输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P<0.05),氧合指数降低,术后急性肺损伤发生率较高,气管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延长(P<0.01),T2~T8时血清CC16、TNF-α、IL-8浓度升高(P<0.05或P<0.01);不同通气方式两组间比较,保护性通气组的气管拔管时间分别为(7.2±1.5)h和(12.1±5.6)h,短于常规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能改善肝移植手术患者(尤其是MELD 评分>15分)的氧合指数,降低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有利于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清硫氧还蛋白1 (thioredoxin 1,Trx1)水平同脑外伤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84例脑外伤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将其分为A组(重度,GCS为3~8分,n=29)、B组(中度,GCS为9~12分,n=31)、C组(轻度,GCS为13~15分,n=24),所有患者随访后均按照死亡和持续性神经退行性病变发生情况分为D组和E组,分别在入院时、30 d后测量患者的脑白质FA值和血清Trx1指标,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分析血清Trx1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组入院时的血清Trx1水平、脑白质各区FA值均比A组、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0 d后各组的脑白质各区FA值均比入院时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组30 d后的脑白质各区FA值和血清Trx1水平均比A组、B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血清Trx1水平比E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rx1水平同患者死亡和持续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相关(r=0.824,P<0.05);Trx1水平同患者右侧扣带束、右侧内囊前肢、左侧扣带束、胼胝体压部FA值相关(r分别为0.841,0.759,0.710,0.708,P<0.05)。结论 Trx1同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预测患者脑白质的恢复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早期大剂量地塞米松对挤压综合征大鼠模型心肌特异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Sham)组、对照(CS)组、生理盐水(NS)组和地塞米松(DEX)组,每组20只。CS组造模后不做任何处理;DEX组和NS组造模后在解压前即刻注射1 mg/kg地塞米松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ham组对正常Wistar大鼠无造模及药物干预,行麻醉、取血和手术处理。各组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和组织学样本。结果 心肌损伤观察指标:(1)血清cTnI OD值,解压后3 h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 h时3个处理组血清cTnI均较Sham组显著上升,CS组为(0.246+0.028),NS组为(0.202+0.033),DEX 组为(0.178+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组和DEX组均低于CS组,NS组和DEX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 h时3个处理组均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处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4 h时CS组和NS组高于Sham组,P<0.05;DEX组与Sh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心肌细胞凋亡率CS组、NS组和DEX组各时间点均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h时NS组和DEX组低于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组和DEX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4 h时间段,NS组和C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X显著低于NS和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心肌细胞HE染色 Sham组大鼠心肌组织正常。CS组中可见充血性改变,随时间加重。NS组和DEX组充血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DEX组减轻更明显。结论 挤压综合征大鼠存在心肌细胞的特异性损伤,大剂量的地塞米松和与之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扩容均能改善这一现象,地塞米松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单纯扩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全身炎性反应从而减轻挤压综合征大鼠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随机分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治疗。研究组在一般心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每周3次,2 h/次,疗程为16周。在治疗前后进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CIAS、CSQ和SCC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33.7±6.2)和对照组(41.5±7.8)CIAS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研究组CI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 CSQ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SCCS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自我的灵活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效果显著,更有利于改善应对方式、提高自我和谐度。  相似文献   

20.
许研杰  王锐  杨志强  郭江涛 《武警医学》2018,29(12):1125-1128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老年人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07至2018-05北京市隆福医院及韶九、朝阳门社区老年慢性失眠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CBT联合针刺疗法)和对照组(单纯CBT疗法),各43例,干预8周;通过睡眠日志、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1S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睡眠、情绪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74.41%)高于对照组(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入睡时间[(27.5±9.8) min]、睡眠效率[(80.5±6.6)%]均好于对照组[(38.3±13.1)min,(76.6±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54.3±5.5)比(58.9±5.7)分、(55.7±5.0)比(58.2±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联合针刺疗法对老年慢性失眠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