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60侧颈丛神经分支浅出点的测量,观察到颈丛神经分支多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附着点与乳突最突出点连线的中点以下穿出,并提出颈丛神经浅出点的体表投影。经4o例临床颈丛阻滞麻醉验证,认为此方法定位准确,方便,容易掌握,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颈神经丛阻滞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目前多采用一点法即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点附近穿刺阻滞颈深丛或颈浅丛神经。我院2005年5月—2009年12月,用单侧颈丛阻滞麻醉共完成颈椎前入路手术68例,  相似文献   

3.
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是甲状腺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近来临床已多用改良一针法阻滞,即于胸锁乳突肌与颈外静脉交叉点外侧1cm处垂直穿刺,针抵C4横突阻滞深丛,退针至皮下浸润阻滞颈浅丛各分支,临床效果满意。而单纯行颈浅丛阻滞临床报道较少,我们于1996年11月~1997年10月共行甲状腺手术175例,随机对其中59例施行颈浅丛阻滞麻醉,均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59例,男11例,女48例,年龄16~62岁,平均41.9岁,病种包括:甲亢1例,甲状腺腺瘤或囊肿58例。单或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6例,单或双侧甲状腺腺瘤或囊肿摘/切除术33例,手术…  相似文献   

4.
文莉  李继蒙  刘玉琼 《西部医学》2007,19(5):836-836
目的观察颈神经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50例甲状腺肿物患者采用颈深丛阻滞颈4横突一点法阻滞麻醉基础上,按颈浅丛不同入路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Ⅰ组选择胸锁乳突肌内侧缘中点进针;Ⅱ组选择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进针,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Ⅰ组效果满意者23例(92.0)%,Ⅱ组22例(88.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颈浅丛阻滞方法麻醉效果差异无显著性,但Ⅰ组采用的方法与Ⅱ组比较,具有标志清楚、易于掌握、安全系数大等特点,更适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颈4(C4)合并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锁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肩锁关节手术随机分成Ⅰ、Ⅱ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C4横突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Ⅰ组的麻醉效果优于Ⅱ B组.结论 C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肩锁关节骨折手术,阻滞效果优于颈丛神经阻滞,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麻醉效果确切,可完全满足肩锁关节手术麻醉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鲁智勇  陈梅花 《当代医师》2013,(11):1550-155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锁关节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肩锁关节骨折内固定术患者30例,ASAI或Ⅱ级,在超声实时引导下于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内阻滞臂丛上、中干,退针时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下方间隙内,前、中斜角肌浅面阻滞颈浅丛。记录阻滞前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麻醉后HR、BP和SpO2平稳,无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锁关节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颈丛浅支联合神经阻滞在肩锁部位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肩锁部位外伤骨折或脱位患者78例,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26例,A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C组采用先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0分钟后进行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3种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各组麻醉效果、以及有关中毒反应。结论:臂丛-颈浅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锁部位手术麻醉效果优于单纯的颈浅丛阻滞和肌间沟臂丛阻滞,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1982年4月至1986年9月,对甲状腺手术、锁骨骨折复位行神经阻滞228例,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现总结如下。颈神经丛来自颈2、3、4、三对颈脊神经,分深浅两组。浅组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分为升支、横支和降支,司皮肤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对于耳后切口单纯乳突凿开手术和乳突根治术,绝大多数医院都是在全麻或局麻 强化下进行[1]。2002年1月,我们开展在颈丛神经阻滞下实施耳后切口单纯乳突凿开手术和乳突根治术,取得满意效果。既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又节省了人力物力。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6例实施耳后切口单纯乳突凿开手术或乳突根治术患者ASAⅠ~Ⅱ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14~68岁,体重32~82kg。均为择期手术,无精神病史。1.2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即给予开放静脉通道,采取仰卧位,采用改良颈丛神经阻滞法实施单侧(手术侧)颈丛神经阻滞。具体方法是抽取0.375%…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89~2003年共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1300多例,臂神经阻滞麻醉1500多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行持续颈神经丛阻滞麻醉330例。以颈神经丛麻醉为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器械:一次性静脉留置针5号1具、7号1具,5ml注射器1具。操作:乳突与锁骨中点连线之中点为C4椎体,乳突下1.5cm为C2椎体,在C2与C4间找到C3椎体,常规消毒、局麻及浅丛阻滞。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穿刺找到C3横突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固定针套,拔去针心,在针套下垫一小块纱布使针套与皮肤夹角大于90°,固定针套连接局麻药注射器。评比标准:①优:手术中,手术部位无疼痛,肌肉松弛良好,术…  相似文献   

11.
张宜波  颜学军 《海南医学》2010,21(22):95-96
目的比较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浅丛联合C5或C6横突神经阻滞的效果,为锁骨骨折手术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锁骨骨折病人60例(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30例),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内侧1/3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C5横突神经阻滞,外侧2/3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C6横突神经阻滞。每组含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15例。结果 A组成功率为60.0%,B组成功率为83.3%,B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颈浅丛联合C5横突或C6横突是一种定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一针法颈深、浅丛阻滞麻醉+泵入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100例进行观察.方法一:一针法颈深丛阻滞,以胸锁乳突肌与颈外静脉交叉处外侧缘为穿刺点,垂直进针触及C4横突处,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即在该点处注射0.447%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5ml.颈浅丛: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或与颈外静脉交叉处上0.5cm垂直进针0.3-0.5cm.即在双侧胸锁乳突肌表面或颈阔肌筋膜下注0.447%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各7ml.手术开始前5分钟,静脉泵入瑞芬太尼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4+C(6颈4神经+颈6神经)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0.5%罗哌卡因10 mL进行C 4+C 6颈浅丛阻滞,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C 4+C 6双点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效果满意,阻滞良好以上者136例,占全组病例的90.6%.结论C 4+C 6双点颈浅丛阻滞简单易学,穿刺成功率高,效果确切,用药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三种麻醉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冰  阳启茂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238-1239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三组,Ⅰ组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Ⅱ组臂丛神经阻滞;Ⅲ组颈浅丛神经阻滞。结果:对于骨折位于内1/3患者,Ⅰ组、Ⅲ组麻醉效果优于Ⅱ组;而对骨折位于外2/3患者,Ⅰ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对于骨折位于内1/3患者采用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而对骨折位于外2/3患者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加用同侧臂丛阻滞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一例52岁日本女尸发现单锁骨上肌,只出现于左侧。此肌以一短腱起自胸骨柄前面,其肌腹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及锁骨头之间,然后止于锁骨紧在胸锁乳突肌起点之前。一个小的附加头起自靠近胸锁关节的锁骨前面。此变异肌与胸锁乳突肌包于一共同的颈浅筋膜内。供应此变异肌的神经推测为颈丛的一个小支。本例变异作者认为可  相似文献   

16.
高卫星  卢莲 《包头医学》2015,39(1):22-23
目的:探讨颈浅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应用于肩锁部位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0例肩锁部位骨折病例采用颈浅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对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中65例安静无痛,效果优.5例有一定感觉存在,疼痛不明显,效果良好.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浅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欠佳,观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75例患者,用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1:1共15~18 ml行臂丛神经阻滞,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加注射用水5 ml配麻药共10 ml行颈浅丛阻滞后,观察术中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 臂丛加颈浅丛阻滞麻醉阻滞范围理想,麻醉效果均可.结论 臂丛加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一、颈神经丛一针阻滞麻醉法: 体位平卧,头偏向对侧。穿刺部位在第四颈椎横突处,即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和中斜角肌的前缘肌沟内(平甲状软骨),或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交点上方约0.5Cm处,可触及颈四横突(颈四横突大多圆而尖,用手指推开覆盖在其上方的肌肉后,便可触到)。皮肤常规消毒。用7号针于该处垂直进针直抵颈四横突骨质,不必寻求异感,进针深度一般为1~1.5Cm。穿刺针抵达横突深度越浅,麻醉效果越好。穿刺针抵达横突骨质后,固定好穿刺针头,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后,注入麻药7毫升,然后将针退至皮下筋膜处行浅丛阻滞:即颈四横突深丛之上注麻药2毫升,阻滞中支。针不出皮下筋膜平转至针头向同侧乳突方向,在皮下筋膜内边进边推入麻药3毫升,阻滞升  相似文献   

19.
李国宏 《中外医疗》2008,34(34):30-30
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止痛满意,对病人生理影响小,安全系数高,但因传统的穿刺有一定技术难度,喉返神经、膈神经同时麻痹时有发生.本文简述自2004年6月至2007年4月,采用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加用手术侧颈深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未发生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臂丛加颈浅神经丛联合阻滞进行锁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48例患者行锁骨手术时,采用臂丛加颈浅神经丛联合阻滞,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无痛46例,需辅以神经安定镇痛药2例。全部病例无气胸、椎管内阻滞及局麻药不良反应,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阻滞麻醉效果:优46例,良2例,麻醉有效率为100%。结论用臂丛加颈浅神经丛联合阻滞行锁骨手术安全、简便、经济、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