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增殖能力与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SCs。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不同染氟水平下MSCs的增殖能力;光、电镜下观察不同染氟水平下MSCs成骨转化能力和相应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水平染氟(0.02mg/L)96h后促进MSCs增殖(P〈0.05);较高水平染氟(0.05~1.00mg/L)72h即可促进MSCs增殖(P〈0.05或〈0.01);高水平染氟(10.00、20.00mg/L)对MSCs具有抑制增殖和促细胞凋亡作用(P〈0.01)。较高水平染氟(2.00~20.00mg/L)时MSCs成骨转化受抑(P〈0.01),较低水平染氟(0.01~1.00mg/L)时MSCs成骨转化增强(P〈0.01)。结论低水平染氟促进MSCs增殖。成骨转化能力增强;高水平染氟抑制MSCs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MSCs成骨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氟化物对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和成骨结节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和6个加氟组,氟质量浓度分别为0.0001、0.0010、0.1000、1.0000、10.0000、20.0000 mg/L。应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矿化诱导液对成纤维细胞成骨结节形成的作用。结果染氟2 h的0.0001、0.0010、0.1000 mg/L组,染氟4 h的0.1000 mg/L组,染氟24 h的1.0000、10.0000、20.0000 mg/L组及染氟72 h的10.0000、20.0000mg/L组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染氟48 h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增强趋势明显。染氟10 d,受矿化诱导液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出现集中现象,并形成较多数量、大小不等的成骨结节,有明显的钙盐沉积。结论氟化物可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表达和成骨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3.
氟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氟对小鼠成纤维细胞(FB)和成骨细胞(OB)c-fos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c-fos表达改变在FB成骨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FB和OB分为对照组和6个染氟组,染氟(F-)质量浓度分别为0、0.0001、0.0010、0.1000、1.0000、10.0000、20.0000 mg/L,培养时间为2、4、24、48、72 h.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RT-PCR法分别检测各时间段培养细胞上清液c-fos蛋白和染氟48 h细胞中c-fos mRNA的表达.结果 ELISA结果表明,各染氟组FB在各时间段c-fos蛋白水平均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OB c-fos蛋白水平在氟作用48 h的0.0001、0.0010 mg/L组(0.73±0.04、0.64±0.14)、氟作用72 h的0.0001mg/L组(0.70±0.17)较对照组(0.32±0.04、0.27±0.05)明显升高(P<0.01).RT-PCR结果表明,染氟48 h各剂量组FB c-fos mRNA表达(1.06±0.16、1.06±0.12、1.12±0.16、1.04±0.15、1.04±0.10、1.15±0.29)呈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0.95±0.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B在染氟20.0000 mg/L组c-fos mRNA表达(1.40±0.17)较对照组(1.06±0.06)明显升高(P<0.01).结论 氟对FB和OB c-fos mRNA和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的刺激增强作用,可能在促进FB成骨表型表达和成骨活动增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纤连蛋白(fibronectin)在氟中毒大鼠骨组织和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纤连蛋白在氟骨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144只,雌雄各半,体质量约120 g,按体质量将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正常食料)、加氟(F-)组(正常食料+ 100 mg/L F-)、低钙偏食组(合成食料)、低钙偏食加氟组(合成食料+ 100 mg/L F-),每组36只,在喂养4、8个月时分别处死大鼠,取股骨组织固定、石蜡包埋;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体外培养乳鼠颅骨成骨细胞,按不同的染氟剂量分为4组:0(对照)、1、2、4 mg/L组,分别在培养47、72 h收集颅骨成骨细胞和培养上清.体外培养乳鼠颅骨成骨细胞,按不同的染氟剂量分为4组:0(对照)、0.01、1.00、10.00 mg/L组,在染氟培养的第2天加入矿化诱导液,继续培养3周后取出玻片、酒精固定.免疫组化(IHC)法检查纤连蛋白在大鼠股骨组织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测定大鼠股骨组织中纤连蛋白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颅骨成骨细胞培养液中纤连蛋白含量;RT-PCR法测定成骨细胞纤连蛋白mRNA表达;0.1%茜素红染色,光镜下观察颅骨成骨细胞矿化结节形成.结果 光镜下对照组和低钙偏食组大鼠股骨组织中纤连蛋白均有阳性表达,可见到棕黄色颗粒,但量较少;加氟组和低钙加氟组骨组织中可见到大量的纤连蛋白阳性表达的棕黄色颗粒.光镜下大鼠股骨组织中成骨细胞、骨细胞和骨髓内细胞均有纤连蛋白mRNA阳性表达,对照组和低钙偏食组纤连蛋白mRNA阳性表达的红色颗粒较少,加氟组和低钙偏食加氟组纤连蛋白mRNA阳性表达的红色颗粒较多.培养48 h,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纤连蛋白均增加,4 mg/L组纤连蛋白(0.108±0.042)明显高于对照组(0.081±0.010,t=0.764,P<0.05);培养72 h,1、2、4 mg/L组纤连蛋白(0.089±0.010、0.087±0.012、0.098±0.023)明显高于对照组(0.070±0.014,t值分别为0.765、0.704、0.996,P均< 0.05).培养48和72 h,1、2、4 mg/L组成骨细胞纤连蛋白mRNA表达(0.61±0.06、0.77±0.07、0.77±0.07)和(1.61±0.14、2.54±0.20、2.75±0.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8±0.04(t值分别为0.111、0.182、0.182,P均< 0.05)和0.97±0.08(t值分别为0.093、0.109、0.108,P均<0.05)].在1.00、10.00 mg/L组,光镜下成骨细胞中可见大量矿化结节形成.结论 纤连蛋白在氟中毒大鼠骨组织和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均增加,染氟也促进成骨细胞形成矿化结节,提示纤连蛋白可能通过调节骨组织的矿化过程,在氟骨症发生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氟对大鼠成骨细胞Runx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氟对体外培养大鼠乳鼠成骨细胞中Runx2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Wistar大鼠乳鼠成骨细胞,按染氟剂量分为0(对照组)、1、2.4 mg/L 4个水平,分别在48、72 h后,提取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Runx2 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的Runx2蛋白质.结果 Wistar大鼠乳鼠成骨细胞在体外染氟培养48 h后,1、2、4mg/L染氟水平下Runx2的mRNA表达(0.613±0.055、0.773±0.070、0.775±0.070)与对照组(0.482±0.0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氟培养72 h后,1、2,4 mg/L染氟水平和对照组的Runx2 mRNA表达量分别为0.969±0.048、1.229±0.061、1.255±0.063、0.724±0.036,任意两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氟组Runx2mRNA表达,72 h组均高于铝hm(P<0.05);染氟剂量和染氟时间有交互作用(F=189.20,P<0.05).在染氟培养48 h后,1、2、4 mg/L染氟水平下的Runx2蛋白质表达(0.141±0.007、0.143±0.008、0.143±0.011)与对照组(0.129±0.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氟培养72 h后,1、2、4 mg/L染氟水平下的Runx2蛋白质表达(0.156±0.014、0.168±0.018、0.162±0.010)与对照组(0.137±0.0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氟剂量Rung2蛋白质表达.72 h组均高于48 h组(P<0.05),染氟剂量和染氟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F=2.22,P0.05).结论 氟可促进成骨细胞Runx2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与染氟的剂量以及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氟对体外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内微小染色体维系蛋白(minichromosone maintenance,MCM)3和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MCM3基因能否作为诊断及监测成骨细胞染氟过量的生物学标志.方法 采用McCoy5A培养液,体外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Saos-2).按染氟(NaF)剂量将骨肉瘤细胞分为O(对照)、0.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40.000 mg/L组,染氟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RT-PCR)PCR测定成骨细胞MCM3和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3种成骨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化学比色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用双标准曲线法计算基因表达的相对比值.结果 成骨肉瘤细胞MCM3 mRNA表达在0.625、1.250、2.500、5.000、20.000、40.000 mg/L组(0.059±0.003、0.027±0.001、0.272±0.004、0.115±0.002、0.137±0.004、0.754±0.002)低于对照组(1.000±0.020,P均>0.05),但10.000 mg/L组(21.300±1.2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也高于其他染氟组(P均<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842,P<0.01).BSPmRNA表达在0.625、1.250、2.500、5.000、10.000 mg/L组(71.80±3.60、133.00±7.20、85.50±0.60、80.90±1.20、304.00±21.00)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4,P均<0.01),尤其10.000 mg/L组明显高于其他染氟组(P均<0.01),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531,P<0.01).OC mRNA表达在0.625、1.250、2.500、5.000 mg/L组(110.00±12.00、143.00±2.10、90.60±4.10、23.70±1.20)高于对照组(1.00±0.01,P均<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734,P<0.01).OP mRNA表达,在0.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 mg/L组(167.00±11.20、111.00±12.10、72.50±3.50、134.00±14.00、42.30±2.40、45.20±3.30)高于对照组(1.00±0.04,P均<0.05或<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226,P<0.01).ALP的活性虽然在0.625~40.000mg/L组(6.0±0.4、5.8±0.1、5.7±0.4、7.7±1.1、19.2±2.4、8.5±3.0、18.1±4.2)与对照组(4.2±1.2)比较是增加的,但仅10.000、40.000 mg/L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染氟组(P均<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06,P<0.01).结论 MCM3表达不规律,不适合作为诊断及监测成骨细胞在过量氟作用下的生物标志;氟可能通过影响各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促进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爽颗粒对HSC-T6细胞Ⅰ型胶原(Collagen Ⅰ,ColⅠ)、Ⅲ型胶原(Collagen Ⅲ,ColⅢ)、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浓度0.025、0.05、0.1、0.15、0.2、0.35、0.5、1.0、1.5、2.0、4.0、8.0、16.0mg/ml肝爽颗粒作用于HSC-T6细胞48小时,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其对HSC-T6细胞生长的影响;以0.05、0.1、0.2mg/ml肝爽颗粒作用于HSC-T6细胞48小时,采用逆转录PCR与ELISA方法分别测定其对HSC-T6细胞ColⅠ、ColⅢ、TIMP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空白对照组ColⅠ、ColⅢ、TIMP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91±0.11、1.54±0.09、1.83±0.13辉度值,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87.63±4.11)、(7.59±1.04)、(23.85±2.13)ng/ml,以0.05、0.1、0.2mg/ml肝爽颗粒作用于HSC-T6细胞48小时,浓度0.05mg/ml肝爽颗粒仅能降低ColⅠ蛋白的表达;当浓度升为0.10mg/ml时不仅可显著降低ColⅠ蛋白的表达,而且对ColⅢ mRNA与蛋白的表达亦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0.20mg/ml时作用更明显,可显著降低ColⅠ、ColⅢmRNA,ColⅠ、ColⅢ、TIMP1蛋白的表达.结论肝爽颗粒能明显抑制HSC-T6细胞ColⅠ、ColⅢ基因表达,抑制ColⅠ、ColⅢ、TIMP1蛋白表达,从而可抑制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减弱TIMP1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氟对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中TM9SF1、R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代细胞培养的方法培养人成骨细胞.取早期引产胎儿的骨组织,胶原酶消化、分离成骨细胞,加入DMEM培养液进行传代培养.将传代后的人成骨细胞按染氟剂量不同分为0(对照)、2.5、5.0、10.0、20.0 mg/L组.染氟培养10 d后,光镜下观察氟对人成骨细胞形态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染氟剂量对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TM9SF1、Ras 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 光镜下对照组和2.5 mg/L组人成骨细咆呈长梭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有突起伸出,胞质透亮、饱满,相邻细胞彼此贴靠;20.0 mg/L组人成骨细胞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多边形,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体积变大,一些细胞胞质出现了多个小空泡及颗粒样物质.不同染氟剂量对人成骨细胞TM9SF1 mRNA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82,P<0.01);其中2.5 mg/L组(9326.0±115.97)表达最高,随着染氟剂量增加,TM9SF1 mRNA表达降低,5.0、10.0、20.0 mg/L组(6495.0±323.9、4387.5±545.2、5962.5±536.7)与对照组(9221.0±10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染氟剂量对人成骨细胞Ras mRNA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3.28,P<0.01);其中对照组表达最高,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Ras mRNA表达减少,2.5、5.0、10.0、20.0 mg/L组(6144.5±270.82、5603.5±88.39、3181.0±159.81、4067.5±37.4)与对照组(6571.0 ±196.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氟影响人成骨细胞TM9SF1、Ras mRNA的表达,表达量的高低与染氟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Bcl-2在染氟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态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染氟(NaF,F-)条件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能力变化及Bcl-2在氧化应激时的表达。方法采用体外原代细胞培养方法,相差显微镜观察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变化;测定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染氟(F-)0.050、0.250、0.750、1.250mmol/L和不同氟暴露时间条件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氟暴露0.050~0.625mmol/L48hBcl-2的表达。结果相差显微镜下,染氟0.750、1.250mmol/L组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缩为圆形和有细胞脱落现象。在24h,0.005mmol/L组(0.48±0.10)、0.025mmol/L组(0.46±0.12)、0.250mmol/L组(0.36±0.04)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较对照组(0.29±0.09)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在72h,1.250mmol/L组(0.16±0.02)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MDA水平在染氟48h内,0.25mmol/L组(626.15±124.02)、0.75mmol/L组(498.74±119.88)、1.250mmol/L组(441.99±53.57)与对照组(232.62±21.00)比较,升高显著;SOD酶活性在48h内,随着染氟量的增加而有升高,在0.750mmol/L组(1298.66±248.53)、1.250mmol/L组(1664.70±277.68),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741.67±265.56);CAT酶活性,在0.7  相似文献   

10.
过量氟对破骨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量氟对破骨细胞(O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对经饮水投氟20周的大鼠胫骨进行常规组织切片,并对其进行HE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在氟的作用下,胫骨上端破骨细胞的变化,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染氟大鼠股骨干骺端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体外培养OC,观察氟对OC骨吸收陷窝的影响,应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染氟时OC分泌的TRAP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氟对OC分泌的MMP-9的影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B),应用RT-PCR方法探讨氟对OB分泌的骨保护蛋白配体(OPGL)和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M-CSF)的影响.结果 HE染色显示过量氟造成骨转换增高,破骨性骨吸收增强;染氟大鼠胫骨TRAP表达增加,但与常食对照组比较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显著.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常食加氟组、偏食对照组及偏食加氟组股骨干骺端MMP-9的蛋白质表达增强,与常食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在不同浓度氟化物干预体外培养OC的实验中,随染氟剂量的增加,骨吸收陷窝数及陷窝面积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培养的OC染氟后,TRAP和MMP-9的蛋白质表达均增加,其中2.0,4.0mg/L染氟组MMP-9的蛋白质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原位杂交方法发现氟使培养的OC MMP-9 mRNA表达明显增高,其中1.0,2.0,4.0mg/L染氟组MMP-9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应用RT-PCR方法,观察到氟可上调OBOPGLmRNA和M-CSFmRNA的表达.结论在氟骨症的发生发展中,OC功能活跃和破骨性骨吸收增强起着重要的作用.氟可通过增强OCTRAP和MMP-9的表达提高OC的活性.过量氟可能通过上调OB分泌的OPGL mRNA、M-CSFmRNA的表达发挥促进OC的增生,分化和活化.  相似文献   

11.
12.
氟对大鼠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氟对体外培养大鼠乳鼠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Wistar大鼠乳鼠成骨细胞,按染氟剂量分为0(对照)、1、2、4 mg/L组.分别在染氟48、72 h后提取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OPG mRNA表达;采用酶连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的OPG蛋白表达.结果 大鼠乳鼠成骨细胞在体外染氟培养48、72 h,OPG mRNA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33.48、808.34,P<0.05).在染氟48 h,1、2、4 mg/L组OPGmRNA表达(0.810±0.043、0.819±0.031、0.870±0.044)与对照组(0.800±0.0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氟72 h,1、2、4 mg/L组(0.933±0.047、1.031±0.051、1.240±0.062)高于对照组(0.805±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GmRNA表达,72 h均高于48 h,染氟剂量和染氟时间有交互作用(F=204.16,P<0.05).在染氟培养48、72 h,OPG蛋白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49、41.31,P<0.05);组间两两比较,仅4 mg/L组(0.228±0.014、0.277±0.048)与对照组(0.205±0.012、0.229±0.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G蛋白表达虽然72 h均高于48 h,但染氟剂量和染氟时间无交互作用(F=1.21,P>0.05).结论 氟可促进成骨细胞OPG mRNA和蛋白表达,这种作用与染氟的剂量以及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Smad泛素调节因子2(Smurf 2)以及Ⅰ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Smurf2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Smurf2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ColⅠ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TGF-β1(1、5、10μg/L)作用于VSMCs后,细胞中Smurf2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5、10μg/L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ColⅠ的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5μg/L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TGF-β1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murf2的表达,促进ColⅠ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对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OCN)和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成骨肉瘤细胞系(Saos-2)建立体外染氟模型,即经体外细胞培养后分别以不同浓度梯度氟化钠(0.0 mg/L,5.0 mg/L,10.0 mg/L,20.0 mg/L和40.0 mg/L NaF)处理;在实验组中加入坏死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抑制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提取细胞的总m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染氟对Saos-2细胞骨钙素基因和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5.0 mg/L,10.0 mg/L,20.0 mg/L和40.0 mg/L NaF处理后,OCN和COL1的表达域上调,其中以(5.0~10.0 mg/L)增强的最明显。低浓度氟化钠(5.0~10.0 mg/L)可以促进OCN和COL1的基因表达,高浓度(>20.0 mg/L)氟化钠对OCN和COL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上调程度较低;加入Nec-1的组OCN和COL1基因表达域较对照组上调明显。结论在基因水平上,低浓度氟化钠(5.0~10.0 mg/L)上调人成骨细胞中OCN和COL1基因的表达;高浓度氟化钠(>20.0 mg/L)对OCN、COL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上调程度较低。Nec-1对两基因的表达均为上调。氟诱导的程序性坏死能够影响成骨相关基因OCN和COL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中毒大鼠的骨转换调控过程,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超家族成员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氟骨症骨转换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氟化钠组,氟化钠组饮用含氟(F-)150 mg/L的水溶液,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每4周处死一批动物,共计6次,采用RT-PCR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氟中毒大鼠长骨组织TGF-β超家族成员BMP-2、BMP-7、TGF-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氟中毒大鼠骨组织中BMP-2、BMP-7、TGF-β1mRNA表达持续高于对照组,蛋白主要表达在骺板软骨增生期和肥大期细胞、关节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以及韧带细胞等部位。结论氟中毒大鼠骨组织中TGF-β超家族成员通过调控成骨过程而参与了骨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在氟中毒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在饮水中加入氟化钠进行大鼠染毒试验,3个月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肝脏中钙调蛋白(CaM)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氟浓度为25mg/L、50mg/L、100mg/L组大鼠肝脏CaM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并随染氟浓度的增加,表达增强。结论氟可以导致大鼠肝脏CaM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燃煤型氟中毒对大鼠脑组织NO含量及NOS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4只,体质量100~120 g,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饲以常规饲料,低氟组和高氟组以氟病区燃煤烘烤的玉米为主要饲料(含氟量分别为11.30、104.20 mg/kg),来复制氟中毒大鼠模型,染氟时间为3个月。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动物尿氟、骨氟、脑氟含量,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变化,用Biomias 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试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胞体平均面积、周长及平均灰度值,比色法测定脑组织NOS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组织NO含量,蛋白印迹方法测定NOS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NOS mRNA水平。结果低、高氟组大鼠尿氟为(2.61±0.11)(4.39±0.13) mg/L,骨氟(2 734±137)(4 323±203) mg/kg,脑氟(1.00±0.08)(1.14±0.02) mg/kg;与对照组尿氟(1.59±0.10) mg/L、骨氟(1 399±152) mg/kg、脑氟(0.41±0.06) mg/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尼氏染色显示,与对照组大鼠神经元平均灰度值(119.0±9.7)比较,染氟组大鼠均明显增加[低氟(153.0±8.9),高氟(159.4±2.9)];低氟组、高氟组大鼠脑组织总NOS活性[(8.57±2.40)、(11.49±3.10) kU/g]较对照组(16.80±3.20) kU/g显著性下降(P0.05),高氟组大鼠脑组织NO含量(2.05±0.25)μmol/L较对照组(4.68±1.78)μmol/L显著性降低(P0.05)。低氟组、高氟组大鼠脑组织NOS蛋白表达水平[(0.53±0.24),(0.82±0.28)]较对照组(0.17±0.02)显著增加(P0.05/0.01),低氟组、高氟组大鼠脑组织NOS mRNA水平[(1.37±0.07),(1.38±0.08)]均较对照组(1.53±0.17)显著下降(P0.05)。结论低剂量氟具有一定神经毒性,表现为食用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燃煤烘烤的粮食低剂量、早期可导致动物脑氟含量增高,使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蛋白合成功能下降,脑组织NOS活性、NO含量、NOS蛋白及mRNA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氟对骨组织中细胞核转录因子-kB(NF-kB)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36只,体质量100 ~ 120 g,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饮用自来水(含氟量<1 ag/L),低氟组和高氟组分别饮用含5、50 mg/L氟化钠的自来水.大鼠饲养8个月,建立慢性氟中毒模型,股动脉放血处死.取大鼠股骨干骺端,光镜观察骨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灰化-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骨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水平;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组织中p50、p65、ⅠkB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染氟大鼠股骨干骺端呈骨质硬化表现.低氟组、高氟组骨氟[(6.32±1.23)、(10.89±1.56)mg/kg]显著高于对照组[(3.06±1.01 )mg/kg,P均<0.05],且高氟组显著高于低氟组(P<0.05).低氟组血清TRACP 5b水平[(3.45±1.85)U/L]显著高于对照组[(1.26±0.23)U/L,P<0.05],高氟组[(2.74±1.85)U/L]较低氟组降低(P<0.05).低氟组p50、ⅠkBα mRNA表达水平(4.41±0.44、1.15±0.25)显著高于对照组(1.46±0.10、0.26±0.07,P均<0.05),高氟组(0.69±0.09、0.14±0.03)较低氟组降低(P均<0.05).低氟组p50、ⅠkBα蛋白表达水平(152.96±7.87、156.20±9.75)显著高于对照组(125.63±9.85、118.97±6.94,P均<0.05),高氟组(120.56±9.57、114.50±7.61)较低氟组降低(P均< 0.05).结论 氟可致NF-kB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改变,后者可能参与氟致骨骼损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慢性过量氟暴露对大鼠骨组织中骨涎蛋白(BS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90±5)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饮自来水)、低氟组(饮水含氟50mgF-/L)、中氟组(饮水含氟100mgF-/L)、高氟组(饮水含氟150mgF-/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骨组织中骨涎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同一个染氟月份内,各染氟组的平均综合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一个染氟剂量组BSP的平均综合光密度值随着染氟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P〈0.01)。在同一染氟月份中,大鼠骨组织中BSP阳性表达的平均综合光密度与骨氟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亚慢性过量氟暴露对大鼠骨组织中骨涎蛋白表达水平有影响,各染氟组大鼠BSP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BSP的表达水平与骨氟含量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推测BSP可能在慢性氟中毒的病理性骨转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慢性砷暴露对雌性大鼠心肌雌激素受体结合位点相关抗原9(Ebag9)和雌激素反应指蛋白(efp)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饮用含砷(三氧化二砷)量为0.00(对照)、0.05、0.10、0.20、0.40 mg/L的水溶液,32周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中Ebag9和efp mRNA的表达.结果 0.00、0.05、0.10、0.20、0.40 mg/L组大鼠心肌Ebag9、efpmRNA表达量分别为0.54±0.14、0.52±0.10、0.48±0.24、0.58±0.13、0.45±0.19和0.85±0.14、0.86±0.12、0.87±0.09、0.99±0.10、0.86±0.19.与对照组比较,0.20 mg/L组Ebag9 mRNA表达有升高趋势,而其他各染砷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0.20 mg/L组efp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其他各染砷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慢性砷暴露可引起雌性大鼠心肌Ebag9和efp mRNA表达改变.砷可能对雌性大鼠心肌存在内分泌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