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黛力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谷维素及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另口服黛力新与天麻钩藤饮治疗,两组均连用2周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黛力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黛力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谷维素及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另口服黛力新与天麻钩藤饮治疗,两组均连用2周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黛力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刘春甦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21-1322
目的评价天麻钩藤饮联合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及静滴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静滴纳洛酮及血塞通;均连续用药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之74.42%;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钩藤饮合葛根素治疗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黄少江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938-939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全天麻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服全天麻胶囊,治疗组加用血栓通注射液静滴。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在血管痉挛及血液流变性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全天麻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合左归丸化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用天麻钩藤饮合左归丸化裁治疗,对照组52例用西比灵胶囊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6%,对照组为80.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合左归丸化裁治疗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刘志君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6):516-516,53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 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七叶皂苷,治疗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照组加服尼莫地平及阿斯匹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眩晕消失时间亦短于对照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栓胶囊对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维脑路通加尼莫地平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消栓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两组均以14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D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栓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笔者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5,(12):1575-1577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黛力新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黛力新,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天麻钩藤饮,以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治疗组治疗后CH、HDL-C等指标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变化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LVA、RVA、BA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黛力新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者以天麻钩藤饮与四物汤合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开展的"脑卒中"筛查项目中头颅多普勒(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且伴有头晕症状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  相似文献   

11.
赵晓红 《河北中医》2010,32(11):1663-1665,1673
目的观察加味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2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66例单纯西药常规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症状、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脑血流变化以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降压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4.85%,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血流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加味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测定天麻素及钩藤碱体内药动学参数,研究天麻钩藤药对配伍后对天麻素和钩藤碱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天麻钩藤以9∶12配伍后,与二者单味药对照组相比,天麻素和钩藤碱C_(max)及AUC均显著增加,钩藤t_(max)后移1.5 h,天麻t_(max)后移0.25 h,二者由原来相同的达峰时间改变为前后相差1.25 h,说明配伍可显著改变药物体内药动学行为。从整体组方分析,天麻药性缓和滋补,钩藤寒凉苦降,配伍后天麻达峰较快且C_(max)及AUC增加,先发挥滋阴潜阳作用同时弥补钩藤达峰延后损失的药效;之后,在滋阴的前提下钩藤碱继续达峰且C_(max)及AUC增加,可弥补天麻半衰期较短的缺点,有利于更好地维持降压作用。二者配伍各自发挥优势互补,避免了单用钩藤苦寒过重累及伤阴,或单用天麻滋补有余,苦寒不足,充分说明钩藤、天麻二者共为君药、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具有可靠的药动学依据。该研究通过对天麻钩藤药对配伍后的药动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中医通过天麻、钩藤配伍实现对"肝阳上亢"整体施治目的是具有其药动学基础的,进一步为中医组方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药动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芪葛定眩汤治疗椎基底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口服芪葛定眩汤,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血流速度增快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均未见异常.结论:芪葛定眩汤治疗椎基底供血不足眩晕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麝香止痛酊涂穴联合自拟芪香四物汤治疗更年期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麝香止痛酊涂穴联合内服芪香四物汤,1个周后评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麝香止痛酊涂穴联合芪香四物汤对更年期头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加味葛根汤合西比林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忠  黄玉琴 《河北中医》2005,27(12):934-935
目的 观察加味葛根汤对颈性眩晕椎动脉血流的改善情况,并探讨椎动脉血流改善与颈性眩晕的关系。方法 将颈性眩晕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加味葛根汤口服加针刺及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26例口服西比林加针剌及颈椎牵引治疗。通过超声经颅多谱勒血流分析仪观察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治愈或明显减轻眩晕症状。结论 加味葛根汤能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对颈性眩晕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卫东  徐辉 《河北中医》2010,32(3):331-332,343
目的观察中药清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0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日1次口服;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晕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2组均4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椎动脉平均流速、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血流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P0.01),红细胞变形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其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清晕汤联合西药治疗VBI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另加益气活血通络汤。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麻钧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次/d,晨起服用,血压不能达标加用其他类型降压药。治疗组60例天麻钧藤饮(天麻15g,钩藤、石决明各25g,山栀15g,黄芩10g;牛膝15g,杜仲10g,益母草、桑寄生各10g,夜交藤15g,茯神10g),1剂/d,水煎350mL,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清晨血压、24h动态血压、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1.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4h动态血压及高血压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关多巴治疗帕金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美多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美多巴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2个月、4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其UP—DRS评分、PDQ-39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UPDRS评分、PDQ-39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调压煎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压煎 (玄参、生地、钩藤、地龙等 )治疗高血压病 3 1 0例 ,疗效满意 ,总有效率92 2 6% ,优于天麻钩藤饮对照组 (P <0 0 1 )。动物实验证明 ,调压煎对卵巢切除型高血压、肾型高血压和丙睾型高血压均呈明显下降趋势 ,而前两种高血压模型的降压效果 ,显著优于天麻钩藤饮对照组(P <0 0 5)。表明调压煎从整体出发 ,调整紊乱的神经—内分泌—血管功能 ,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方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