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加普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末端脑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3例冠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63例)、普伐他汀组(58例)和卡维地洛普伐他汀联合用药组(62例)。3组均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一定剂量的上述药物,疗程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和血压、心率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治疗前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6-MW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cTnI水平变化,观察3个月内患者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3组患者的LVEF与LVEDD、LVESD和血压、心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血浆中NT-proBNP与cTnI分子水平均呈现明显下降(P〈0.05),6-MWT提高明显(P〈0.05)。卡维地洛加普伐他汀组治疗效果最明显,且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加普伐他汀联合用药组可以降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cTnI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米力农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25例心功能Ⅲ~Ⅳ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2例及C组43例,3组均给予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扩张血管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A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C组加用米力农联合口服曲美他嗪,治疗10d.3组治疗前后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左心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脏做功指数(cardiac index,CI)等.治疗10d前后采集静脉血,用双向测流免疫法测定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记录3组治疗前后心力衰竭症状、心率、血压.结果 C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其他组,且NT-pro BNP水平较其他组明显下降.结论 米力农联合曲美他嗪可作为目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使其更好改善预后。 方法 纳入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心力衰竭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86例,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和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每组43例。比较2组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血清学炎症因子变化[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6 min步行实验、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及转归等。 结果 治疗后,2组LVESV、LVEDD低于治疗前,LVEF、SV高于治疗前,观察组LVESV、LVEDD低于对照组,LVEF、S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s-CRP、IL-6、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hs-CRP、IL-6、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低血压、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再发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源性猝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实验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左心室心功能、左心室重塑,增强其活动耐量,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但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葛卫力  陆抑非  李涛  杨梦奇  米亚非 《浙江医学》2022,44(23):2552-255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标志物和炎性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和CO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和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显著,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明显改善,且炎性反应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兵在日常体能训练中5km跑耐力负荷量对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 65名男性战士,18~20岁,分别测定5 km跑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N末端脑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NO水平,并记录运动心率。结果运动后2 h血清cTnI升高,阳性率55.38%(范围0.010~0.162,中位数0.047),24 h后仅一人血清cTnI略高于0.010μg/L。NT-proBNP运动后2 h明显升高,24 h后降至接近正常。运动后即刻血清NO水平增高,但与cTnI变化无相关关系。血清cTnI〉0.010μg/L者的大于最大实测心率80%运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新兵5 km训练可以出现血清cTnI、NT-proBNP一过性升高,可能存在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可逆性心肌损伤。血清NO水平上升未影响心肌标志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目前,多数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ALVF)患者仍接受传统的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及ALVF氧疗,随着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NIPPV)技术的完善及经验的积累,NIPPV越来越多地应用于ALVF的治疗。本研究对NIPPV与常规治疗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9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的121例患儿,按术后是否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分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和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及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比较两组患儿的LVEF、NT-proBNP、cTn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LVEF、NT-proBNP、cTnI及三者联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121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患儿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9例,发生率为32.23%;两组的年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LVEF、NT-proBNP、cTn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年龄小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LVEF低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NT-proBNP、cTnI高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0.436(95% CI:0.186,0.769)]、LVEF[O^R=0.877(95% CI:0.779,0.987)]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保护因素(P <0.05),主动脉阻断时间[O^R=3.652(95% CI:1.425,7.002)]、体外循环时间[O^R=3.702(95% CI:1.463,8.652)]、机械通气时间[O^R=2.025(95% CI:1.165,5.385)]、NT-proBNP[O^R=1.005(95%CI:1.003,1.007)]、cTnI[O^R=3.758(95% CI:1.549,9.121)]是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NT-proBNP、cTnI及三者联合预测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敏感性分别为76.5%(95% CI:0.682,0.875)、81.2%(95% CI:0.751,0.932)、78.6%(95% CI:0.693,0.887)、86.5%(95% CI:0.793,0.932),特异性分别为73.5%(95% CI:0.602,0.835)、79.6%(95% CI:0.693,0.900)、75.5%(95% CI:0.659,0.861)、84.2%(95% CI:0.782,0.935)。结论 LVEF、NT-proBNP、cTnI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且三者联合可有效预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苑晓姣  解古月  吴新民 《新疆医学》2023,(9):1098-1101+1121
目的 分析床边心脏超声联合心脏标志物在老年脓毒症心功能障碍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64例分为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组(32例)与脓毒症心功能正常组(32例),同期选择入院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二尖瓣环心肌运动速度[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ED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E/A值以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以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组、脓毒症心功能正常组、对照组患者的H-FABP、NT-proBNP、α-HBDH、cTnI、CK-MB、EDV、ESV、SV、CO、LVEF、E/A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经Logistics回归分析,EDV、SV、LVEF是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而CO、H-FABP、NT-proBNP是...  相似文献   

9.
贺明轶  秦俭  李亚林 《疑难病杂志》2014,(6):558-559,56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cTnI和NT-proBNP水平改变,并探讨两者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其中存活组34例,死亡组26例。、治疗前存活组患者的cTnI和NT-proBNP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治疗后cTnI和NT-proBNP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nI联合NT-proBNP检测对于预后预测价值的RO(曲线下面积为0.930,敏感度为91.01%、特异度为92.35%,均明显高于cTnI(分别为0.888、80.23%、83.02%)和NT-proBNP(分别为0.732、53.2l%、90.03%)。结论 cTnI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治疗慢性肺心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HTH〗方法〖HTSS〗〖KG*2〗选择CPH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原发病及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NT-proBNP肽持续泵入。治疗10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s walking test,6-MWT),以及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肺功能指标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per second to FVC,FEV1/FVC),检测治疗前后NT-proBNP、和肽素、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 〖HTH〗结果〖HTSS〗〖KG*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PASP、MPAP、TLC、FVC、FEV1/FVC、NT-proBNP、和肽素、5-HT及6-MW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ASP、MPAP、肺功能指标、NT-proBNP、和肽素、5-HT及6-MWT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P<0.05),而治疗组好转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JP2〗CPHD病情程度与和肽素、5-HT浓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 〖HTH〗结论〖HTSS〗〖KG*2〗NT-proBNP能有效降低5-HT浓度,降低肺动脉高压,迅速缓解CPHD患者的临床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心功能、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常规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临床症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钟输出量(CO)、NT-pro BNP、cTnI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4%vs.80.00%,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T-proBNP、cTnI、LVEDD均明显降低,LVEF、CO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且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同期比较NT-proBNP、cTnI水平下降更明显,LVEDD、LVESD、LVEF、CO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能够降低NT-proBNP、cTnI的水平,逆转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效果。方法:将60例A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NIPPV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 h和8 h后的临床表现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等变化。随访出院后6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再次发作住院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NIPPV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2 h和8 h后的HR、RR、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血氧饱和度(SaO2)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前、治疗2 h和8 h后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O2、SaO2、CVP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HR、RR和MAP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P<0.01)。随访6个月内2组因再次心力衰竭发作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可明显改善AHF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是救治AHF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及血清趋化素的影响。 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螺内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6 min步行距离、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趋化素、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应激反应。 结果 治疗后,2组hs-CRP、IL-6、TNF-α、LDL-C、TC、TG、LVESV、LVEDV、VEGF、趋化素、BNP、MD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LVEF、AOA、GPx均高于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研究组hs-CRP、IL-6、TNF-α、LDL-C、TC、TG、LVESV、LVEDV、VEGF、趋化素、BNP、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SV、LVEF、LVEDV、AOA、GPx均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理想,可降低炎症因子、血脂水平及应激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6 min步行距离,改善血清VEGF、趋化素、BNP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对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7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后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脏指数(C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1%,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的LVEF、FS、CI、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改善(治疗组t=23.167、14.041、6.602、60.735,均P〈0.01;对照组t=4.943、4.698、3.73、48.673,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FS、CI较对照组改善显著(t=15.948、6.822、5.88,均P〈0.01),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降低(t=14.794,P〈0.01)。结论: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浓度,对治疗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速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螺内酯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凝血功能、心功能及cTnI、Myo、ET-1、NO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来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就诊的顽固性心衰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以速尿及ACEI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速尿、ACEI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评估各组患者凝血功能、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心率(HR)、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的平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SV、CI、NO的水平分别为(55.4±4.9)%、(57.8±5.2)mL、(4.7±0.5)L/(min·m2)、(61.29±5.84)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R、cTnI、Myo、ET-1、P-选择素、vWF、D-二聚体的水平分别为(69.5±7.9)次/min、(0.23±0.03)ng/mL、(54.37±6.31)ng/mL、(42.23±4.45)ng/mL、(16.87±1.53)g/L、(137.42±14.23)%、(0.53±0.05)mg/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速尿、ACEI联合螺内酯能有效治疗顽固性心衰,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心功能,并调节患者血清中cTnI、Myo、ETP1、NO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杨爱龙  周露露  陈曦  高宏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27-1629,1633
目的:评价中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对呼吸困难人群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3例因呼吸困难就诊的病人,包括96例心衰病人和107例非心衰病人.以KRYPTOR平台检测病人就诊时血浆中MR-proA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分析MR-proANP对心衰的诊断价值,同时与B型利钠肽前体N端(NT-proBNP)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NT-proBNP和MR-proANP合并为一个参数(NT-proBNP+MR-proANP),并分析其诊断心衰的准确性.分析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与MR-proANP的相关性.并收集12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用于分析MR-proANP的参考范围.结果:心衰病人血浆MR-proA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病人(P<0.01).NT-proBNP ROC曲线下面积与MR-proA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和MR-proANP联合诊断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MR-proANP和NT-proBNP曲线下面积(P<0.05).MR-proANP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00 pmol/L,对应的诊断敏感性(95%CI)和特异性(95%CI)分别为0.91(0.83~0.96)和0.64(0.55~0.74).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心衰病人血浆MR-proANP水平增加(P<0.01).MR-proANP和NT-proBNP呈正相关关系(rs=0.64,P<0.01).结论:MR-proANP对呼吸困难人群心衰的诊断具有一定帮助.联合MR-proANP和NT-proBNP可以提高心衰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Roche Cobase41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和Beckman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93例心衰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NT-pro BNP和cTnI水平。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衰组NT-pro BNP和cTnI平均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衰组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比单独检测的阳性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T-pro BNP和cTnI联合检测的灵敏度远高于单项检测(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和cTnI水平可以指导临床更好的诊断和排除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8.
赵立志  冯莉  罗钢  白雪  杨思进 《西部医学》2012,24(3):501-503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予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观察组加用参附注射液,疗程2周。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律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LVDd明显下降,血浆NT.proBNP、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血浆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2,P<0.05),与LVDd呈正相关(r=0.75,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确切,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