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cTnI及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 0 1 6年2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 3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治疗结局的不同进行分组,死亡2 7例为观察A组,存活36例为观察B组,分析两组的BNP与cTnI检测结果,另选25名同期体检老人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前BNP与cT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降低,但变化幅度较小,观察B组BNP与cTnI显著低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BNP与cTnI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敏感度明显优于BNP检测与cTnI检测。结论cTnI与BNP联合检测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有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罗泽波 《当代医学》2013,(23):122-122
目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评价检测结果提示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的4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NT-proBNP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在入院时,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进行随访检测:事件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事件组患者。结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测定其NT-proBNP可以得到有效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联合检测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25)和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用于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68例急性左心衰竭发作24 h之内入院的患者,检测血清NT-proBNP和CA125水平,根据患者出院6个月时的预后,分为死亡(6个月之内死亡)、再发作(存活,有急性左心衰竭再发作)和稳定(存活且无心力衰竭再发作)组,对单独和联合应用NT-proBNP和CA125水平用于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分组患者的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再发作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和0.030),CA125和NT-proBNP均为阳性者的死亡风险高于其他患者。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NT-proBNP水平,可以准确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6个月之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老年危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力衰竭指标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的水平.方法 检测入院时典型的老年危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二者的差异性.结果 老年危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的水平更高(P<o.01),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危重症心力衰竭指标NT-proBNP比较,老年危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更高.  相似文献   

5.
何卫华  潘海清  王世昌 《安徽医学》2012,33(11):1493-1495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动态变化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45例NYHA分级III-IV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检测急诊入院时即刻、入院后24 h和72 h测量的血浆NT-proBNP,并计算72 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NT-proBNP),根据72 h△NT-proBNP结果分为A组(△NT-proB-NP%≥30%)、B组(△NT-proBNP%<30%),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B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和心源性死亡率均高于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组患者(P<0.05)。结论 NT-proBNP的动态变化可以较客观地评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68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63例、血糖轻度增高组51例和高血糖组54例,分别测定入院时的NT-proBNP和cTnI值,并统计住院期间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和死亡例数。结果高血糖组NT-proBNP及cTnI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而LVEF值3组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NT-proBNP值与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Ⅲ级及病死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0.312、0.287、0.473,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应激性高血糖预后不良,而NT-proBNP值能较好地评价心功能、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联合对其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A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患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存活组。比较两组血清HIF-1α、NT-proBN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AHF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HIF-1α、NT-proBN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老年AHF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20例AHF患者中,死亡34例(28.33%),设为死亡组,其余86例设为存活组;死亡组血清HIF-1α、NTproBN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F-1α、NT-proBNP高表达均是老年AHF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HIF-1α、NT-proBNP联合检测对老年AHF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高于单个指标检测。结论:血清HIF-1α、NT-proBNP高表达是老年AHF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且二者联合检测对其院内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翟文亮  邢绣荣  何婧瑜  王晶 《中国医刊》2023,(10):1146-1149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比率(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755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d是否死亡将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676例)和死亡组(79例)。比较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SHR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以最佳截断值(SHR=1.23)为分界线,将研究对象分为高SHR组(SHR≥1.23,337例)和低SHR组(SHR<1.23,41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比较分析高SHR组和低SHR组患者出院后30d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cerebrovascularevents,MACCE)发生情况。结果 死亡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端坐呼吸、心源性休克比例以及肌钙蛋白I、血乳酸、空腹血糖、SHR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  相似文献   

9.
许振培 《海南医学》2013,24(6):851-852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及心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发病26~48h测定血浆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LVEF将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24例(LVEF≥0.50)和心功能不全组28例(LVEF<0.50);所有患者随诊3个月,死亡5例作为死亡组,存活47例作为存活组,比较各组患者NT-proBNP水平。结果①心功能不全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患者NT-proBNP水平(P<0.05)。②死亡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NT-proBNP水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有关,血浆NT-proBNP对患者心功能和近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贺椰林 《当代医学》2014,(5):141-142
目的:探讨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79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79例同期来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行NT-proBNP水平检测,比较入院时的NT-proBNP水平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观察组患者入院治疗7 d后复查NT-proBNP水平,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P〈0.05),LVEF、LVEDD水平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例(17.7%)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且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组患者的(3167.4±146.7)ng/ml,(P〈0.05)。结论 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不仅是诊断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评价近期预后的一项敏感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患者心功能、NT-proBNP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能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监测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探讨其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186例老年心衰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4周测定血浆NT-proBNP(NT-proBNP1、NT-proBNP2、NT-proBNP3)水平,观察心衰患者心源性再住院及死亡等事件,评价NT-proBNP对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预后判定的价值。结果 186例患者平均随访(261±23.6)d,心源性再发组及非再发组的NT-proBNP1及NT-proBNP3水平无明显差异。再发组NT-proBNP2水平显著高于非再发组(均P〈0.01),心源性死亡组NT-proBNP2水平也显著高于心衰再入院组(均P〈0.01),再发组NT-proBNP变化指数显著低于非再发组(P〈0.01)。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2、住院期间NT-proBNP变化指数、患者的年龄、既往心衰史、贫血、入院时NYHA分级、合并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是反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死亡、再住院的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动态监测入院时及出院时NT-proBNP,计算NT-proBNP变化指数,有利于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13.
韩基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38-39,41
目的 研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SHF)急性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48例SHF急性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访期患者转归分为研究组(发生心脏事件,共73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心脏事件,共75例)。比较两组的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再入院率与死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NT-proBNP、LVEDd、再入院率与死亡率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LvEF明显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为远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NT-proBNP预测心源性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NT-proBNP取值3600pmol/L预测心源性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达最高。血浆NT-proBNP≤3600pmol/L患者生存率高于NT-proBNP〉3600pmol/L(P〈O.05)。结论 NT—proBNP是影响SHF急性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心功能、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常规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临床症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钟输出量(CO)、NT-pro BNP、cTnI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4%vs.80.00%,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T-proBNP、cTnI、LVEDD均明显降低,LVEF、CO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且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同期比较NT-proBNP、cTnI水平下降更明显,LVEDD、LVESD、LVEF、CO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能够降低NT-proBNP、cTnI的水平,逆转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年龄的关系。方法450例住院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NYHAⅢ-Ⅳ级)患者根据LVEF情况不同分为两组,即LVEF≥50%(LVEF保留)组和LVEF〈50%(LVEF降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对血NT-proBNP对数值 Log (NT-proBNP)与年龄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LVEF保留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183例,LVEF降低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267例。LVEF保留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LVEDD及Log(NT-proBNP)值均低于LVEF降低组(P〈0.01)。LVEF保留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Log(NT-proBNP)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207,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对LVEF保留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远不如对LVEF降低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但其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含量改变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194例,根据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I级-IV级4组,分别检测血浆NT-proBNP、cTnI及肾功能(肌酐),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F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心功能II、III、IV级组血浆cTnI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逐渐增高。结论血浆NT-proBNP及cTnI水平均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两者均对CHF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T—proBNP、BNP、cTnI及CK—MB与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序贯入选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患者194例,根据GFR水平分为2组(A组GFR≥60ml/min/1.73m^2,B组GFR〈60ml/min/1.73m^2).比较两组间的NT—proBNP、BNP、cTnI及CK—MB水平,结合超声心动图对心力衰竭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评价。结果GFR〈60ml/min/1.73m。组的心力衰竭患者相较于GFR≥60ml/min/1.73m。组患者,NT—proBNP、NT—proBNP/BNP、cTnl水平显著增高(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TnI与GFR相关(r=-0.411,P〈0.001);log(NT—proBNP/BNP)与GFR显著相关(r=-0.776,P〈0.001),BNP及CK—MB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BNP及cTnI数值与GFR密切相关,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时血浆BNP水平受受肾功能影响较小,是理想评价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入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NT-proBNP)对远期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检测122例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随访2年,记录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1)共入选慢性心衰患者122例,随访时间平均(279±237)d,发生心脏事件50例,其中死亡17例,心衰失代偿再入院33例,72例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心脏事件组的NT-proBNP[5 059.00(965.80~27 793.00)pg/mL]明显高于非事件组[1 897.50(65.18~12928.00)pg/mL,P<0.01)];(2)NT-proBNP>2 917 ng/L组的死亡14例(21.21%)、再发心衰20例(30.30%),NT-proBNP水平≤2 917ng/L组死亡3例(5.35%)、再发心衰13例(23.21%);Chi-Square检验显示,>2 917 ng/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2 917 n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2 917 ng/L组的生存曲线高于NT-proBNP>2 917 ng/L组,而且两条曲线在各时点都没有发生交叉,log-rank检验P=0.001,Chi-Square10.28;(3)根据是否发生心脏事件,做NT-proBNP对预后判定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671~0.839)(P=0.000),对心衰患者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价值为75.5%,阴性预测值为24.5%;(4)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是慢性心衰患者再发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可以用于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心衰后心脏事件再发的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eGFR和血清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139例。测定患者的血清肌酐及NT-proBNP,根据肾脏病膳食改良预测方程计算患者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随访入选患者出院后的全因死亡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eGFR和血清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检验用Log-rank法。  结果  随访期间有65例患者死亡,发生率为46.76%。eGFR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不发生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651(95%CI:0.562~0.740),敏感度为57.70%,特异度为69.20%。血清NT-proBNP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20(95%CI:0.638~0.803),敏感度为69.20%,特异度为67.30%。eGFR低水平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eGFR高水平组,Log-rank的检验统计值为9.21,P = 0.002。NT-proBNP高水平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NT-proBNP低水平组,Log-rank的检验统计值为16.91,P < 0.001。  结论  eGFR和血清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血浆NT-proBNP和血清ST2水平变化,探讨其与ADH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4月期间急诊科就诊的ADHF患者75例(心衰组),根据预后分为事件组30例及非事件组4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浆NT-proBNP、血清ST2、CK-MB、cTnI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 ADHF患者NT-proBNP、ST2均高于对照组(P<0.01);事件组NT-proBNP、ST2和cTnI均高于非事件组(P<0.01或P<0.05);NT-proBNP、ST2和cTnI与预后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 [B=1.61,P<0.01,OR=4.43,95%CI=(2.20~10.98)]和ST2[B=1.7,P<0.01,OR=2.03,95%CI(1.47~4.16)]是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T-proBNP、ST2水平升高是ADHF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